项羽之死导学案_第1页
项羽之死导学案_第2页
项羽之死导学案_第3页
项羽之死导学案_第4页
项羽之死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项羽之死导学案学习目标: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重点:1、 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2、通过情节评析人物形象。学习过程:一、 预习部分(一)走进项羽:项羽本名籍 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人称西楚霸王。楚国灭亡之后,年少时曾学习书法不成,又学剑,仍不成。立志要学“万人敌”,于是从叔父学兵法。但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时志向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

2、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自小心存大志。在秦末的农民大起义中,项羽发挥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巨鹿之战中,打败了秦军大部分兵力,此后和刘邦展开军事斗争,由于项羽自身性格的局限导致了政治局面的扭转,前202年初,汉军三方共四十万在垓下包围了粮食不足的项羽军队,项羽退至乌江,不肯渡江,遂自刎于乌江。(二)梳理基础知识1、 注音(1)垓( )下 (2)虞( )姬(3)乌骓( )马(4)歌数阕( )(5)和( )之(6)麾( )下 (7)溃( )围 (8)骑能属( )者(9)田父( ) (10)绐( )(11)自度( )(12)刈( )旗(13)披靡( )(14)瞋( )目 (15)王

3、( )我(16)十余创( )(17)王翳( )2、实词(1)项王军壁垓下。( ) (2)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3)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4)力拔山兮气盖世。( )(5)时不利兮骓不逝。( ) (6)虞兮奈若何。( )(7)歌数阕。( ) (8)美人和之。( )(9)项王泣数行下。( ) (10)左右皆泣。( )(11)莫能仰视。( ) (12)麾下( )(13)直夜溃围。( ) (14)驰走( )(15)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16)骑能属者百余人。( )(17)田父绐曰。( ) (18)以故汉追及之。( )(19)复引兵而东。( ) (20)项王自度不得脱。( )(21)

4、然今卒困于此。( ) (22)今日固决死。( )(23)刈旗( ) (24)期山东为三处。( )(25)汉军皆披靡。( ) (26)辟易数里。( )(27)地方千里。( ) (28)愿大王急渡。( )(29)无以渡( ) (30)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31)籍独不愧于心乎?( )(32)吾知公长者( ) (33)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34)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3、虚词之:(1)围之数重。( ) (2)以五千骑追之。( )(3)非战之罪也。( ) (4)项王嗔目而叱之。( )(5)天之亡我。( ) (6)是何楚人之多也。( )乃:(1)项王乃大惊曰。( ) (2)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5、( )(3)汉军乃觉之。( )(4)乃有二十八骑。( )以:(1)以五千骑追之。( ) (2)以故汉追及之。( )(3)无以渡。( )及:(1)汉军及诸侯兵为之数重。( )(2)以故汉追及之。( )4、词类活用(1)项王军壁垓下。( ) (2)项王则夜起。( )(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4)直夜溃围南出。( )(5)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5、文言句式(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2)不忍杀之,以赐公。( )(3)然今卒困于此。( ) (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5)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 (6)乃谓其骑曰:“何如?”( )二、文本解读部分(一)理清文章思路,整

6、体感知。 1本文多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给我们刻画项羽的性格。文中项羽活动的主要地点有哪些? 地点: 2、请同学概括这些地点发生的主要事件? 事件: (二)具体欣赏第一部分 1.垓下之围这部分中包含了哪几个连续事件? 连续事件: 2.四面楚歌是张良和陈平有意设计的,它的目的是让汉军夜晚唱楚地的歌谣,以瓦解楚军的士气,项羽听到楚歌后,反应如何,请写出五个动词。 这说明什么? 动词: 说明: 3.慷慨悲歌充满了什么情绪?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情绪: 性格: 4.本段为了表现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运用了侧面描写表现手法,请写出这一句。 侧面描写: 第二部分1.这一段包含了几个情节片段? 情节: 2.

7、项羽轻信农夫的话,从中说明了什么? 说明: 3.项羽轻信别人,直率粗犷的性格在鸿门宴中有显现吗? 若有,请写出两点。 两点: 第三部分1.这一段一共写了几次行动? 三次行动: 2.这三次行动,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表现: 3.他充满自信的问下属战果如何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性格: 第四部分 1.乌江自刎这段包含了几个场面? 场面: 2.项羽本想东渡乌江,但他真正来到乌江岸边,看到拢船等待的亭长,他又否定自己的决定,项羽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语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性格: 3.故人追之,想杀项羽邀功取赏,而项羽却慷慨赐头,这一对比又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性格: 4.小结项羽在本文中的形象(1)请

8、抄写描写项羽语言的一个句子: (2)请抄写描写项羽动作的一个句子: (3)请抄写描写项羽神态的一个句子: (4)请抄写描写项羽心理的一个句子: (5)概述性格形象:形象: 三、课堂练习巩固部分(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垓下(i)乌骓马(zhu) 数阕(è) 美人和之(hè)B麾下(hu) 五千骑(qí) 田父(fù) 斩将刈旗(yì)C自度(duó) 能属者(zh) 溃围(kuì) 瞋目叱之(chn)D. 舣船(y) 十余创(chuàn) 披靡(m) 怜而王我(wàn)2、下列划

9、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莫:没有 B.然今卒困于此 卒:最终C.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辟易:退避 D.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亡:丢失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项王军壁垓下B项王则夜起,饮帐中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D亦足王也。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2)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B.(1)汉军至,无以渡。 (2)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C.(1)骓不逝兮可奈何。 (2)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D.(1)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2)乃自刎死。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

10、不相同的一组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C.然今卒困于此。D.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二)课内阅读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

11、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

12、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舣船:使船靠岸。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C.此天之亡我,

13、非战之罪也。罪:过错。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C. 吾知公长者 D.乃令骑皆下马步行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项王乃大惊曰 平明,汉军乃觉之B.以故汉追及之 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C.汉军围之数重 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D.我为公取彼一将 我见其难为,怵然为戒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 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独夫之心,日

14、益骄固D 若非吾故人乎?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10.与“然今卒困于此”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C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农夫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此时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先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后又瞋目一叱,使汉

15、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三)课外阅读,完成1216题。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

16、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柰何弃之?”于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楚军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 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复大振。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

17、复与楚而背汉。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

18、,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注:未傅:未曾载入名册不符合兵役年龄的人。黄屋:古代皇帝车上用黄缯做里子的车盖。左纛:古代皇帝车上用犛牛尾做的装饰物,设在车衡的左边。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 部:率领B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 北:向北C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 与:交往,友好D见使者,详惊愕曰 详:通“佯”,假装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19、B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C乃反项王使者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D请为王诳楚为王 吾为公取彼一将14.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刘邦用计策对付项羽的一组是( )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 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A BC D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城一战,汉军被打得大败,在逃亡中又遭到楚军的追杀,只在路上遇到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而父亲和妻子却被楚军俘获。B败逃到

20、荥阳的刘邦,与追赶而来的项羽在京、索之间又决一死战,取胜后的刘邦趁机驻军荥阳,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和黄河南岸相连接,以取得敖仓的粮食。C刘邦采用陈平的离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致使项羽不再信任范增,慢慢地把范增的权力剥夺了。D汉将纪信在危亡时刻设计帮助刘邦从成皋城中逃脱,而自己却被项羽俘虏后用火烧死。16.翻译(1-6为课内语句)(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2)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3)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6)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

21、我,非战之罪也。 (7)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8)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 (9)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 项羽之死参考答案一.预习部分答案略二文本解读部分(一)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垓下 东城 乌江 2、垓下之围 被困东城 东城溃围 乌江自刎(二)具体欣赏第一部分 1. 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 2. 惊起饮歌泣五个动词。说明:项羽在感叹楚人何其多的时候,他已经预感到败亡的结局。 3. 情绪:悲凉和无奈的情绪。性格:多情善感。4. 侧面描写: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第

22、二部分1. 阴陵失道 被困东城 2. 说明:从中说明项羽丧失人心;他从来不习惯骗人,也从来不相信别人敢骗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体现了项羽自负直率的性格特征。 3. 先轻信曹无伤,后轻信项伯。 第三部分1. 第一次: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一将”。 第二次:项羽自己没有动手,而是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 第三次:项羽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而楚军近损失了两个骑兵。2. 表现:他的骁勇善战。3. 性格:极端地自负。 第四部分 1. 乌江拒渡 赠马亭长 赐头故人 2. 知耻重义。 3. 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 4.句子略(5)多情善感,自信自负,寡谋,骁勇善战,知廉知耻,重情重义。三

23、,课堂巩固练习1.C 2.A 3.B 4.A 5.C6.A 7.D 8.C 9.C 10.C 11.C12.B 北,意思应是“失败的军队”。13.C C副词,竟然;连词,于是,就。都是介词,可翻译为“率领”;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都是介词,替、给。14.D 句是属于自然现象;句是刘邦在失败逃亡的过程中为减轻车子的承载量而采取的做法,不是对付项羽的策略;句是亚父范增的语言。15.D “从成皋城中逃脱”理解错误,原文“走成皋”是逃到成皋的意思。16.课内翻译略(7)汉军后退,被楚军逼挤,很多人被伤杀,汉军士卒十余万人都掉进睢水,睢水因被堵塞都不向前流动了。(8)楚军大乱,队阵崩溃

24、,这样,汉王才得以带领几十名骑兵慌忙逃离战场。汉王原打算从沛县经过,接取家眷向西逃。(9)历阳侯范增说:“汉军容易对付了,如果现在把它放走而不征服它,以后一定会后悔的!”项王于是和范增立即包围了荥阳。 翻译注意点:(7)注意“却”的翻译、“多”的活用以及句式“为所”的理解翻译。(8)注意“坏死”“去”的翻译和“西”的活用。(9)注意“与”“释”“取”“乃”的翻译。附译文: 这一年春天,汉王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兵马,共五十六万人,向东进兵讨伐楚国。项王听到这个消息,就命令诸将攻打齐国,他自己又率领精兵三万人向南从鲁县穿过胡陵。四月,汉军已全部进入彭城,掳掠那里的财宝、美人,每天摆酒席大会宾客。项王引

25、兵西行奔向萧县,从早晨开始,一边攻打汉军,一边向东推进,打到彭城,已是中午时分,把汉军打得大败。汉军四处逃散,前后相随掉进谷水、泗水,楚军杀了汉兵卒十多万人。汉兵向南逃入山地,楚军又追击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汉军后退,被楚军逼挤,很多人被伤杀,汉军士卒十余万人都掉进睢水,睢水因被堵塞都不向前流动了。楚军把汉王里外围了三层。正在这个时候,狂风从西北方向刮起,摧折树木,掀毁房舍,飞沙走石,刮得天昏地暗,白天变成了黑夜,向着楚军迎面扑来。楚军大乱,队阵崩溃,这样,汉王才得以带领几十名骑兵慌忙逃离战场。汉王原打算从沛县经过,接取家眷向西逃,楚军也派人追到沛县,去抓汉王的家眷;但汉王家眷已经逃散,没有跟

26、汉王见面。汉王在路上遇见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带上车,一块儿西逃。楚军骑兵追赶汉王,汉王感到情况危急,就把孝惠帝、鲁元公主、推落车下,滕公夏侯婴每次都下车把他俩重新扶上车,这样推下扶上有好几次。滕公对汉王说:“虽然情况危急,马也不能赶得再快,可是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就这样,姐弟俩才得以脱险。汉王等人到处寻找太公、吕后,没有找见。审食其(yj,异基),跟随着太公、吕后抄小路走,也在寻找汉王,却偏偏碰上了楚军。楚军就带着他们回来,向项王报告。项王一直把他们留置在军中当作人质。 这时候,吕后的哥哥周吕侯为汉王带兵驻守下邑,汉王顺小路去投奔他,渐渐地收集汉军士卒。到荥阳时,各路败军都已会集在这

27、里,萧何也把关中没有载入兵役名册的老弱人丁全部都带到荥阳,汉军重又大振。楚军从彭城出发,一路上经常借着胜利的威势追击败逃的汉兵。可是在荥阳南面的京邑、索邑之间与汉军打了一仗,汉军打败了楚军,楚军因此不能越过荥阳向西推进。 项王去援救彭城,追赶汉王到荥阳,这时田横也得以恢复了齐地,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汉王在彭城失败的时候,诸侯又都归附楚而背叛了汉。汉王驻扎在荥阳,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和黄河南岸相连接,用以取得敖仓的粮食。汉三年(前204),项王多次侵夺汉王的甬道,汉王粮食匮乏,心里恐慌,请求讲和,条件是把荥阳以西的地盘划归汉王。项王打算接受这个条件。历阳侯范增说:“汉军容易对付了,如果现在把

28、它放走而不征服它,以后一定会后悔的!”项王和范增立即包围了荥阳。汉王很担心,就用陈平的计策离间项王。项王的使者来了,汉王让人准备了特别丰盛的酒筵,端过来刚要进献,一见使者又装作惊愕的样子说道:“我们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却是项王的使者。”把酒筵重又撤回,拿来粗劣的饭食给项王使者吃。使者回去向项王报告,项王竟真的怀疑范增和汉王有私情,渐渐地把他的权力剥夺了。范增非常气愤,说:“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着办吧。希望您把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让我回乡为民吧。”项王答应了他的请求。范增启程走了,还没走到彭城,由于背上毒疮发作而身亡。 汉将纪信给汉王出主意说:“形势危急,请让我假扮成大王去替您诓骗楚

29、兵,您可以趁机逃走。”于是汉王趁夜从荥阳东门放出二千名身披铠甲的女子,楚兵立即从四面围打上去。纪信乘坐着天子所乘的黄屋车,车辕横木左方插着有毛羽装饰的旗帜,说:城中粮食已经吃光了,汉王投降。”楚军一起欢呼万岁。汉王这时也带着几十名骑兵从城的西门逃出,逃到成皋。项王见到纪信,问道:“汉王在哪儿?”纪信说:“汉王已经出城。”项王把纪信烧死了。项羽之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塑造人物的“多维透视”法,培养学生立足“多维透视”法解读文章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借助“多维透视”法自由品读文本,师生共同研读、探究司马迁如何运用多维透视法塑造项羽这一英雄人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读司马迁笔

30、下项人物魅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史记的魅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立足“多维透视”法,自由品读司马迁笔下的项羽。2、难点:体味司马迁“多维透视”法的情感内涵。三、教学思路(一)以史入文:引项羽 郑板桥曾言:“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有此数段耳。”垓下之围记述了西楚霸王人生最后的历程,也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在司马迁的文字中走近项羽。(板书课题)1、古人读书很讲究,曾有这样的说法:“花前赏红楼,月下品聊斋,风中诵楚辞,雨中吟唐诗;汉书伴茶,史记下酒。”可见,史记是必须用酒来读的。宋代名士苏

31、舜钦,读至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在博浪沙用大铁锤暗杀秦始皇,误中副车,猛击案道“惜乎,不中!”于是便浮一大白,就是执杯痛饮一口;读至史记项羽本纪巨鹿之战,于是又浮一大白,大呼“ 壮哉,英雄!”。(以小事例说明读史记要与史事同呼吸,与古人相沟通,用真心去感知,以情感去共鸣,人物才会鲜活呈现于眼前。)(二)多维透视:品项羽 清代“桐城三祖”之一的刘大櫆曾说:“天下可告人者,唯法也。”读史记品人物,亦须有法,司马迁写人物,不止把笔下的人物作为历史的人,也把他们作为人性的人来看,为了展示他们的丰富性、复杂性,司马迁采用多维透视之法(板书),多侧面、多角度的展示人物精神风貌,“不虚美,不隐恶”,使人物显露多

32、方面的性格特征,血肉俱全,丰满立体。而项羽恰恰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下面大家自由朗读,感受司马迁是如何运用多维透视法为我们呈现一个真实、鲜活的项羽?(自由朗读后,学生可分组讨论,自由发言。要求:依托文句,有观点,有阐释。)1、霸王别姬中的项羽: (项羽人生的最后一幕,是从垓下拉开的,在这里有我们熟知的四面楚歌,更有动人情肠的霸王别姬。在这一部分中,司马迁的多维透视之法是怎样体现的?)开篇以“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为渲染英雄末路提供外在环境和客观场景。(以渲染之法,点染外围环境,烘托人物!)面对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33、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独白式的语言,四面楚歌起,人心已不齐。楚军将士长年征战在外,突然听到这样的歌谣,自然是人人思归,无心恋战,导致军心涣散。(独白语言揭示人物内心,加之一问一叹,突出项羽当时疑惑、叹息的矛盾心理,其实项羽的心理更是将士的心理。在这里以点及面,以小见大。)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写出了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楚歌四起,英雄末路失意、伤感、悲愁、无可奈何当中。连续用了五个动词,文气连贯,一气呵成。尤其“泣”字,值得深味。(阿托尔斯泰:“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五个动词,为我们灵活、真实再现出了项羽。)这一“泣”字,怎么理解? 项羽征战多年

34、,用他自己的话“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他从来没有流过泪,符合他硬汉的性格,但离别虞姬时,真动了情, “项王泣数行”,感染周围的人也都哭了,“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场面感人。(项羽是史记中一个感人的悲剧英雄形象,司马迁在描写时,可谓惜墨如金。这里司马迁以简洁的文字,使一个真实英雄,一个真情英雄便跃然纸上。)项王乃悲歌慷慨,一首垓下歌唱出了英雄的末路悲歌。引导学生诵读项羽的垓下歌,并延伸比较刘邦的大风歌)垓下歌有一种悲壮之气:英雄悲壮、儿女情长¬¬写尽的是帝王之衰。大风歌有一种豪迈之气:踌躇满志、心忧天下写尽的是帝王之兴!刘邦与项羽,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帝王本纪中的双绝

35、,一个是一代王者,威加四海;一个是一世英雄,气盖寰宇。(比之而言,刘邦的豪迈固然令人敬佩,但毕竟是人生的得志、得势;而项羽在人生失势,人生的低谷,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武、豪气和柔情,更令人敬畏,而其深情的流露,悲壮之中,更令我们感动。)教师总结:霸王别姬中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情者项羽,这里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为我们上演了人世间最令人悲痛的一幕,那就是生离死别,悲歌唱和之中演绎着英雄与美人的最后一次道别,最后一次歌舞,那酒中分明有霸王的眼泪,那战火中纷飞中有乌骓马的悲鸣!2、东城快战中的项羽: 文中的军事力量对比,开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 “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

36、者百余人耳”,“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 (对比描写,以数字说话,兵力反差极大,这里以反差对比,透视深陷绝境的项羽,落差越大,瀑布越壮观,反差越大,故事越动人。)本文还运用次要人物对比描写,透视项羽。一个是田父,一个是亭长,“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 说明项羽失民心。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说明项羽得民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失有得”,司马迁为我们呈现一个真实的项羽。)我们还需注意的是,在第二段中项羽对其二十八骑的对话独白占据段落一半,谁能为我们读出来,这其

37、中暗含辉煌的过去,失败的今天。(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自负、勇武 。暗示项羽不醒悟,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从中也看出司马迁态度全面,中肯并带批评之意。)本部分精彩在于东城快战,何为快战?为何快战?快战如何?(引导学生用原文的话回答。)项羽许诺要突围、斩将、刈旗,这三者在古时交战中都是难以做到的事情。从中你读到了什么?(快战中的三次行动,司马迁从不同的角度正面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文中项羽一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38、也”暗示了项羽自负和不醒悟,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这里也能看出司马迁的批评的态度,全面中肯写人态度。)但在此处,司马迁在写的时候还是有所保留,有一个细节刈旗,项羽做到了么?文中并没有交代,难道是司马迁漏掉了么?旗是什么的象征?一个军队灵魂的象征,旗在,军队气势在,旗倒,军队气势衰。当时何等形势?项羽再勇武,又怎么能轻易做到? (这一细节中要看出司马迁要为我呈现的一个神勇而真实的项羽。)“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从这几句,我们能看出什么?(项羽的军事才华,虽身陷重围,临大敌而不乱,指

39、挥若定,司马迁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静定的英雄项羽。)教师解读:史记创作于汉王朝鼎盛时期,但司马迁并不受封建统治者“成王败寇”观点所局限,来大写项羽。垓下之围剩下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自度不得脱”的项羽,表现的极为静定,“愿为诸君快战”,要做三件事“溃围、斩将、刈旗”。溃围,就是冲出重围,可以逃命,倒是可以理解,而斩将、刈旗中,一个人可以把杀出重围看做不重要,但要把斩掉对方将领,拔了对方的旗子看作很重要,这是一种英雄的功勋,我们能看出项羽要的不是自己的逃命,而是精神上摧垮敌人,这实际上是一种英雄式的抉择,彰显的是一种英雄的勇武精神,这正是司马迁以快战正面描写英雄,赋予项羽静定、勇武的内涵。3、

40、乌江自刎中的项羽: 文学大师沈从文说过“一个士兵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回到故乡”司马迁又是怎样多维透视乌江自刎的项羽?(找同学为大家来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品味人物。)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在这里司马迁,以对话描写,在对比中,表现了亭长的恳切,项羽拒渡的坚决。对话描写是司马迁在多维透视中,为我们呈现人物的一种主要方式。)本部分大家在关注对话的同时,还要看到一个字,恰恰是这个字表现了项羽的矛盾心理。指出“欲”字,俗字巧用。(这里能看出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

41、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当然更是项羽绝不在人格上屈辱自己,所以又决定不渡乌江。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重义,人格不屈。)在本段对话中,像这样以关键字透视项羽内心的地方还有,你找到了么?引出“笑”字。人们常说“好汉不哭,英雄难笑”,而司马迁却在“一泣一笑”中写英雄项羽,那么作为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项羽,又为何在此一笑?(在项羽本纪中项羽大多时候是大怒,很少笑。这人生最后一笑,活现出项羽当时的神态,高傲、自负。为了尊严, 我不回去。下定决心拒渡乌江,坚守自己的尊严、人格、血性。当然,也有无可奈何,天要亡我之意;也是歉意的笑。)大家体会思考项羽想不想渡乌江?能不能渡乌江?项羽想不想渡乌江?想,原文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