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古代诗歌七大题材题材一怀古咏史诗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丁年:壮年.(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魂销即“销魂,虽多形容悲伤愁苦,但此句表现出苏武骤见汉使的惊喜之感.B.颔联上句借“雁 “月“胡天等典型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望雁思归图.C.颔联下句
2、借“归羊 “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D.颈联运用比照的手法,突出表现了诗人对苏武出使塞外前后人事已非的沧桑与慨叹.E.尾联对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的真切描写,高度赞颂了苏武的民族气节并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 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AE 解析:A项,“此句表现出苏武骤见汉使的惊喜之感不准确,更是悲喜交加的冲动心情.E项,“真切描写错误,此句通过想象追思历史.(2)末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 (或用典)的技巧.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衬 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化用,从?论语?中的“
3、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也可说是用典.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 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名师教你解题特征内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 托哀思、借古讽今.标志标题中有“咏史 “怀古 “登某古迹有怀 “古迹 “古人名等.内容情感 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感 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o比照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
4、盛形成鲜明的比照.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教材链接?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 潼关心古x张养浩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胡世将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 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画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 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注】兴元:地名,今陕西汉中市,南宋时为宋金对垒前线.作者曾任川陕宣抚使.一范一韩人
5、物:指北 宋抗击西夏、稳固西北边防的范仲淹与韩琦.汉家三杰:指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萧何、韩信.闻外:指统 兵在外.闻,k uno拜将台:传说刘邦在此拜韩信为将.下文中的怀贤阁是为纪念诸葛亮而建的.欹,q 1 ,倾斜.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B.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写出现在缺少可以抵御外侮的名将,国家半壁江山已沦入敌手.C.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词人对朝廷软弱避战、不积极保卫河山的做法表示痛惜.D.作品写出了作者面对破碎的山河的万千思绪,自己身处战争前方无
6、力扭转战局,心中充满失望与忧愤.E.作品中“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一句,借古人之事,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塞马晨嘶,胡笳夕弓厂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是作品中两组对仗的句子,请任选一组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作用.答案:1AD 解析:A项,“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说法错误,词人对他们无比仰慕与思念.D项,作为边帅初到兴元的胡世将身在战争前线.2例如一“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写出了边塞军情紧张,敌人兵临城下,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场景,暗示了作者此时面对紧张局势内心的焦急,与下文“赢得头如雪的无奈形成了比照.例如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写出了古迹毁塌湮没,勾勒出一幅苍凉的
7、景色.暗指英雄人物及他们的豪情业绩一去不复返,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追思和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之情.题材二托物言志诗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 【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她不是忸怩作态,而
8、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她的与人 为乐,她的朴实.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E.诗的尾联用自己敬仰前辈诗作,说明梅花高洁,古今同赞.(2)诗人是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1)AE 解析:A项,并非要与桃李一起装点春天.E项,诗人引述典故目的不在此,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重对外表枝叶的描绘.(2)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 俗的孤高品性.
9、名师教你解题特征 内涵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标志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 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 “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内容情感 内容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感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泛时弊,或冷嘲热讽.常用手法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
10、衬托.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比照.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教材链接 ?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望岳?(杜甫)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独鹤 【唐】韦庄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注】风前雪翅开.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鹤【唐】褚载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海鸥浦雁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注】蓼:草本植物,开淡红色或白色的花.(1)以下对这首作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细节描写:前诗写鹤伫立、展翅的细小动作,后诗写鹤嫌菱刺而不洗濯的细微心理.B.两诗写鹤都采用了衬托手法:前诗以夕阳、沙滩、红蓼为背景
11、衬托,后诗以溪涧、蓝天为背景衬托.C.两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手法:两首诗中鹤的颜色、动作为实写;两首诗都着一 “应字表猜想,是虚写.D.两诗都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两诗吟咏鹤的形象,其实都融入了诗人内心的观照,寄托了诗人的志趣.E.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所不同:前诗运用夸张手法,动静结合;后诗也用夸张手法,只有动态的描写.(2)两首诗刻画的鹤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答案:(1)BE 解析:B项,后诗没有以溪涧为背景衬托.E项,前诗没有采用夸张的手法.(2)前诗鹤孤独徘徊难定栖居之所的形象,流露出诗人孤独失意、对未来感到忧虑的情绪.后诗写鹤有所避 忌、一飞冲天的形象,流露出诗人洁身自好、自信能
12、展示自身才华的志向.题材三羁旅思乡诗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重九夜偶成黄仲那么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相催黯自伤.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依依水郭人如雁,恋恋寒衣月似霜.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注】黄仲那么:清代诗人.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驻家中.节物:随时节改换的事物,此指重阳节的菊花.人如雁:谓人似旅雁,终年南北翔游,栖无定所.差喜:幸好.衰亲:老母.(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以“重阳 “节物紧扣诗题的“重九,而“节物又关联下一句中的“花.B.颔联写重阳节饮酒赏菊,且无风无雨,这些雅事乐景与诗人内心寂寞凄凉形成比照.C.颈联写极目所见:
13、水郭边还有那些身着寒衣的旅人们奔波在外,增添了诗人的忧伤.D.尾联的内容情感与前三联一脉相承,语意与情感的渲染,使得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E. “恋恋寒衣月似霜 一句中的“霜,写出了诗人幽冷、凄清、惆怅的主观感受.(2) “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CD 解析C项,是想象或回忆的内容,不是极目所见.D项,尾联的内容情感与前三联明显不同,应为“语意与情感的突转.(2)这两句诗中有“喜;诗人能在家里陪老母亲过重阳节,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这两句诗中也有“悲;诗人长期漂泊于外,常有寂寞凄凉之感,虽有短暂回家之喜,但可能很快又要踏上漂泊之旅,这“喜是以
14、“悲为底色的, 喜中有悲.名师教你解题特征 内涵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慨、漂泊愁苦.标志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 “望月 “忆 “寄 “行 “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O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内容情感 内容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感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
15、表达人生感慨,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 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o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衬托诗人的苦恨离情.因梦寄情,虚实结合.教材链接 ?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赵嘏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杨柳风多潮未落,兼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注】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秦城:长安.1
16、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 “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又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B. “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当年在故土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C. “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 赞美之情.D. “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土风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土听到的钟声,还有那青翠欲滴的山色.E.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土 的深情.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
17、简要赏析.答案:1AD2从意象上看,颔联两句各选三种富有特色的景物组成画面,描画故山风情,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无尽思 念.从意境上看,用杨柳、大风、潮水、兼葭、冷霜、飞雁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悠远的意境;语言上,这两句 运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自然,更突出了对故土景物的记忆之深.题材四送别怀人诗例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张元干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 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 青天
18、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注】张元干:南宋初爱国词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向金屈辱求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铃(字邦衡)因上书请斩秦桧,被贬为福州签判.绍兴十二年,胡再遭迫害,被除名押送新州(今广东新兴)加以管制.时张元干寓居福州,作?贺新郎?以送胡铃,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故宫离黍:旧时宫殿长满荒草.耿:明 亮.大白:酒杯名.(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送别词与通常的婉约之作迥然不同,满纸忠愤,慷慨悲凉,具有震撼心弦的力量.B .“底事,即何事、为什么,冠领以下三句,是作者客观的疑问;“昆仑倾砥柱,指遭逢地震之类的
19、自然灾害.C. “更南浦二句,始入送别正题,将送别场面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下,突出了送别的意义,充满悲壮感.D. “目尽二句是说:我们关注的是天下古今大事,怎么能像小儿女那样只顾个人的恩怨呢!E.“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抒发人民流离失所,国家不幸陷于敌手的悲哀.(2)结合整首词,具体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案(1)BE 解析B项,应是悲怆的质问;“昆仑倾砥柱,喻指北宋的灭亡.E项,比喻的修辞手法.“九地黄 流乱注,是说中原沦陷,有如黄河泛滥;“聚万落千村狐兔,以狐兔喻敌人,写金兵横行.(2)对沦陷的广阔中原地区的深切思念.对沦陷区惨遭金兵铁蹄践踏的悲惨景
20、象的极度悲愤.对南宋统治者 屈辱投降、求和苟安的责问与抨击.对自己长期报国无门、渐至衰老的悲怆.对好友胡铃一再遭受迫害而不平.对胡铃前途命运的牵挂与担忧.对挚友面对厄运的支持与鼓励.名师教你解题特征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 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常见意象:“柳 “酒 “月 “水四大意象.(“长亭 “短亭 “阳关 “舟“潘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怀 人诗中出现)内容情感 内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等.It感 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
21、友人的抚慰与勉励.借送别友人说明自己的心志.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集合体,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常用手法 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衬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衬托人的伤离之深.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o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0送别诗中作者常借助想象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心.教材链接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送友人?李白、?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王维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22、.【注】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王维与丘为兴味相投,交谊颇深,曾与他有诗唱和.?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祢,祢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此诗的开头由一 “怜字引出,“不得意点明“江东.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B.颔联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C.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 生计窘迫.诗人刻画了一个步履沉重、 心情懊丧的形象,令人产
23、生怜悯的共鸣.D.尾联中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忍,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E .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 由近及远;诗情那么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案:1AD 解析:A项,“不得意点明“落第 .D项,于“羞中寓愤.2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首联用一 “怜字直接表达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颔联表现对丘为盘资耗尽困于长安、返回时忧愁煎熬新添白发的困境的怜悯.尾联表达了诗人自愧不如孔融,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的自责. 同时“羞中寓愤,暗含着对贤才遭弃的
24、愤慨.题材五边塞征战诗例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喜迁莺 晋师胜溯上李纲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 强敌,在谢公处画,沉着颐指.奇伟!泗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 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行.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注】晋师胜溯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泗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泗水抗击,并大获全胜.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 篇.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
25、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B .“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假设定,沉着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C. “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D. “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泗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E.“倏忽长驱吾地极言秦兵强大,为后面秦兵失败作反衬.欲扬先抑,以突出晋军胜利意义重大.2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泗水之战有何用意.答案1BE 解析:B项,“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有误,“颐指在这里形容谢安神情淡定、沉着指挥的样子.E项,极言秦兵强大目的在于反衬秦兵失败,应是“欲抑先扬.2作者写“泗水之战是为
26、了借古讽今.词中写东晋凭借长江天险的地理优势和任用有才能的将士谋划作战, 最终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敌人的侵略,借此劝谕南宋统治者要鼓足信心,由于南宋有同样的地理优势,也不乏抗金 的人才,只要借鉴历史经验,果断抗击金兵,就一定能以弱胜强,抵御外侮.名师教你解题特征内涵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标志标题中往往有“行 “军“征人 “塞 “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词.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 ,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 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 ,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 ,乐曲类?梅花 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
27、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o 内容情感 内容 多表现参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感 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凄苦哀怨的反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关系的向往.常用手法 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比照、互文、用典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衬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衬托、虚实结合等手法.教材链接 ?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燕歌行?(高适)5
2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注】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1)以下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 “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C. “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 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D. “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E.“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9、.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 “断漏“斜月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2)陆游与辛弃疾同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都非常的相似.请问两首词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1)CE 解析:C项,“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并非“以动衬静 .E项,“漏声断是漏声滴断的意思.(2)虚实结合.陆词上片虚写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下片实写梦醒后的情景和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抒发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情.辛词虚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写秋天沙场上点兵时的
30、壮盛场面,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首句和末句实写挑灯看剑、念念不忘征战的心情和年老鬓衰、梦想落空之后的感伤.题材六山水田园诗例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阙题刘春虚【注】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刘春(sh团)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英年早逝.(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C. “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
31、的沉静安详.D. “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E.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 作简要赏析.答案(1)AC 解析B项,“孤寂应该为“宁静 .D项,“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E项,“淡淡的忧 伤错.2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诗人将水塑造成 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 然自乐的心情.名师教你解题特征 内
32、涵 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标志 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 为吟咏对象的诗.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内容情感内容山水田园诗的根本内容是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情感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常用手法 1比喻、拟人、夸张、比照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白描与工笔;观察角度
33、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上下的顺序;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o3常用的抒情方法: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教材链接 ?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西塞山下作 韦庄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孤峰渐映温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注】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题咏.孤峰:指温城北的庐山.爨cu on:烧火做饭.1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
34、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 辱的感慨.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地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 而居.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的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蕨、摘黄柑的乡间 生活的赞美.(2)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
35、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答案:(1)BC 解析:B项,“渐映写舟行的渐见过程,不是写月光的逐渐明亮.C项,“化实为虚说法错误,这里是由实景转入虚景,属“由实入虚的手法.(2)“水似蓝,说明水深莫测,西塞山势的峻峭,山间葱茏草色的映衬,使得江水的颜色蔚蓝;“乱云如絮写 出了云层如轻飘的花絮,在山间起伏缠绕,非山势高峻难得有此景象,起伏的乱云弥漫江上,缠绕山间,使山势与水 面通过乱云的衔接,而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运用比喻、比照的手法,把云比喻成飞絮,蔚蓝平静的江面与陡峭如 削的山势比照,写出了西塞山的奇特地势,加以缈茫起伏的云絮飘飘,形成一种比照强烈又结合奇妙的艺术境界.题材七爱情闺怨诗
36、例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乌夜啼 春思 赵令畤【注】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注】赵令畤(1061 -1134):宋太祖次子燕王赵德昭玄孙.元祐中签书颍州公事,时苏轼为知州,荐其才于朝.后 坐元祐党籍,被废十年.故词中每托闺情幽思以寄怨慕之意.(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词开头两句中“萦帘“碍月的细致心理反响和“弱絮“低花的视觉、听觉相结合,映衬出芳春夜月怀远的闺人形象.B .“年年关心,可见离人远去之久.春归而人不归,教她怎不思量!当她听到楼外哑哑啼叫、欲栖而未定的乌鸦时, 怎能不为之柔肠寸断!C. “舞镜只是对图案上鸾鸟形象的修饰,它是根据古代传说独鸾不鸣,见镜中影即鸣不止的典故,活用来增加鸾 鸟形象的生动性的.D .“啼珠是指蜡烛点燃后流的蜡珠,把凤蜡消熔的蜡珠称为“啼珠带有浓厚的客观感情色彩.如此物象和主人公心事相关.E.结尾两句把主人公孤,晒难耐、百无聊赖、苦闷压抑的情怀,以凄惋慰藉的语言娓娓道出,这是无可奈何的自慰,也是梦想.(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AD 解析A项,开头两句没有听觉.D项,将“啼珠与主人公心事相联系,其为主观感情色彩,而非客观感情色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姿态敏感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
- 蓟州区房屋土地管理办法
- 蚌埠市基金管理办法细则
- 行政预算与管理暂行办法
- 衢州市排涝泵站管理办法
- 西宁市市民中心管理办法
- 西藏合同制工人管理办法
- 设备管理与保养管理办法
- 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
- 品牌授权使用协议合同书
- 2024年天津市公安局滨海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真题
-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前景
- 2025年广东省中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停车场项目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大概念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统编版2019)
- 装置保运方案(3篇)
- 重症心脏超声指南解读
- 中国聚丙烯酰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青年教师教学工作坊组织计划
- 职工诉求服务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