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学五年级下册五单元课_第1页
青岛科学五年级下册五单元课_第2页
青岛科学五年级下册五单元课_第3页
青岛科学五年级下册五单元课_第4页
青岛科学五年级下册五单元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8 斜面教学目标 1知道斜面的作用和用途。会做斜面作用的实验。 2使学生初步具有设计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感受斜面的作用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具有设计实验的能力。感受斜面的作用是有规律的。教学准备:桶装纯净水、长木板、有关斜面应用的图片。5N测力计、(50厘米长、10厘米宽木地板)、小车、三角板、记录单、铁架台。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出示饮水桶 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把这桶水搬到讲台桌上来,谁愿意帮助老师?2.分别找一位同学、两位同学来搬饮水桶。 3那么,我们一个人有没有办法把饮水桶搬上去呢?.让刚才那位同学利用木板再来试

2、一次。4这位同学两次搬饮水桶有什么不同?小结:像这种斜搭的木板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斜面。(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受斜面的作用 1一位同学没有把饮水桶搬到桌上。(很吃力)两位同学把饮水桶搬到桌上。(还是很吃力 )那么,一个人怎样才能把饮水桶搬到桌子上?2学生思考:利用木板。学生利用斜搭的木板获得了成功。三探究斜面的作用 1提问:斜面到底有什么作用呢?2.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猜想。3.提问: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4.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研究方法。5.谈话:各组同学开始行动吧!6.组织学生汇报研究的数据和结果。7.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 学生

3、思考。8汇报交流。各小组利用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集体交流研究方法。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学生交流各组研究的情况。分析各组数据,得出结论。 提出研究的问题。交流各组提出的猜想。9.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斜面确实可以省力。(板书:斜面可以省力) 四 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的对比实验1问:请大家再来观察我们刚才得出的数据,你还有什么发现?造成这种现象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2.出示三角板。在三角板中,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呢?我们如何利用三角板来进行研究呢?3.组织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4.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根据情况,适当进行指导。5学生汇报各组的研究数据和结果。6总结:在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上拉动物体,倾斜

4、角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板书:倾斜角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7仔细观察数据。根据提示思考。发现:这几个组利用测力计时读数完全相同,但利用斜面后虽然都省力,可省力的大小却不相同。8学生思考,回忆刚才的实验,提出自己的猜想。(可能和倾斜角度有关系)回忆三角板的角度。(主要是30度、45度、60度)学生汇报。 利用已有数据,9小结倾斜角度越小,斜面越省力五巩固应用斜面的作用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斜面有什么作用?斜面省力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系呢?2出示斜面的应用图片。请大家观察斜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谈话: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六作业1你能解释盘山公路“S”形的原因吗?2

5、有一座很高的塔,要修建一个能登上塔顶的梯子,要求梯子既容易攀登又占地面积小,应该怎样修? 板书设计: 18 斜面 斜面长度 高度 角度斜面可以省力 倾斜角度越小,斜面越省力课后反思: 19 杠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什么是杠杆;了解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的概念;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归纳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能力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教学用具 剪刀、开瓶器、

6、木棍、铁榔头 杠杆、钩码、铁架台、刻度尺等。杆秤、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1通过浮力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2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这可能吗? 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二、 实验研究,探索规律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杠杆(如开瓶器、扳手剪刀、天平、核桃夹等)。提问:杠杆有什么共同特征?(板书:1认识

7、杠杆)2学生活动1:观察自带的工具(杠杆),和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杠杆通过讨论,说出它们的应用和特征。3教师归纳展示杠杆的三个特征:(1)硬棒;(2)转轴;(3)绕轴转动。并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做杠杆。4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另一些杠杆(如撬棒、羊角锤、镊子、道钉撬、船浆、活塞式抽水机等)。 5电脑展示原始人使用杠杆的图片。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硬杆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观察学生是否能想出在硬杆下垫一块小石头的方法,教师视具体情况作适当提示) 。置疑:古猿用的硬杆是杠杆吗?区分

8、硬杆和杠杆的不同(强调杠杆有支点,硬杆不是杠杆,硬杆与支点结合就是一种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工具杠杆。这也是人与猿的区别所在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撬棒撬石头影片。 三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认识杠杆上的几个概念。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杠杆中的概念: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并指导学生画力臂。课堂练习:找出所给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及阻力臂。学生活动思考讨论:a力臂是一定在杠杆上吗?b杠杆是否都是直的?c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作用方向改变,力臂是否改变?教师出示杆秤,提问:杆秤是杠杆吗?如果是

9、,它的支点在哪里?你能用杆秤称取不同量的石子吗?学生演示:如何用杆秤称不同量的石子。学生活动: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币等物怎样组成杠杆,并使其平衡?d引导归纳出杠杆平衡概念: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作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提问:为什么杆秤平衡时所挂物体越重,秤砣离提钮的距离就越远?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置疑: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板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与假设,分组汇报,教师将它们板书在黑板上。2分组汇报后学生动手进行探究(提醒每小组注意分工合作,将结果填入自己设计好的表格中,同时对得到的结论进行

10、分析、讨论。)3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4汇报实验结论:请各组中作记录的同学将你们的实验数据任意各取一组填入我设计的表格中,你们从中可得到什么结论?五、结束新课,提出问题1通过探究,你能理解阿基米德的名言吗? 2理发剪刀和铁匠用的剪刀有何区别?请通过观察研究,说明理由(课后完成)。板书设计19杠杆 力点 支点 重点教学反思: 20 滑轮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教学重点通过本课教

11、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准备每组滑轮二个、铁梁台、细绳、钩码、测力计。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2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 (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出示滑轮,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二指导学

12、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学生分组实验(绳二端各挂钩码)。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绳子二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3讨论。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三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2演示实验

13、(游戏:拔河)。(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去掉动滑轮装置拔河弱小同学败。)游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3实验2(动滑轮省力)。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四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48结论)。2讨论: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点?各有什么缺点?怎样使用才能把两种滑轮的优点结合起来既省力

14、又方便?3分组实验:学生独立组装滑轮组实验。(用钩码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动滑轮的自重)4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滑轮组就可以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学生填写P49结论)五巩固提问:吊车上都用了哪种滑轮?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车图)六布置作业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板书设计 20滑轮定滑轮 动滑轮教学反思21.齿轮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又可以改变转速和回转方向;利用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滑轮

15、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研究齿轮的作用特点,研究齿轮在机械中的应用。教学准备科学记录表、收集关于齿轮的相关资料、各种各样的齿轮及其组合、白萝卜、细棍、支架、吹塑纸、秒表等。关于齿轮的相关资料、实物、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几个模型,知道是什么吗?2看来大家对齿轮并不陌生。那位同学来说一说,生活中哪里用到了齿轮?3实际上,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和杠杆、滑轮、轮轴、斜面一样,也属于简单机械。板书课题4那作为简单机械的齿轮在工作中会起到哪些作用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猜一猜。二探究活动一:做齿轮,感受齿轮的特点1激发做齿轮的兴趣。齿轮究竟有

16、什么作用呢?老师认为,只要你们做个齿轮模型体验体验齿轮的特点,再利用它来研究研究,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你们能行吗?2学生动手做齿轮。 学生进行做齿轮的活动。(教师在结束前1 分利用课件上的小闹钟加以提示,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3转动自制齿轮,初步感受齿轮的特点。请同学们互相配合,把你们的小齿轮组合起来,转一转,看有什么发现?学生把齿轮在泡沫板上进行固定、组装,并进行操作与观察,谈自己发现。三探究活动二:利用齿轮模型 探究齿轮的作用1设计研究方案。齿轮究竟有哪些作用呢?现在,我利用自制的齿轮模型,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齿轮模型来研究。你们准备怎样组装齿轮进行研究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17、。2探究齿轮的作用。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设想的方法去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实验记录。(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报告单)“齿轮作用的研究”实验记录单组装方法 我的发现 其他小组的发现 学生做实验,并认真填写记录单。3汇报研究发现。请各个小组汇报各自的研究和发现,同时还要注意把兄弟小组的研究与本组做对比,记录有价值的发现。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根据小组的发现,结合其他小组的发现,再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齿轮的作用。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不仅知道了齿轮能传递力,还发现了它能改变转动的速度和运动的方向。四拓展活动:创新设想1学以致用,科

18、学猜想。(出示一个钟表)同学看,这是一块普通的钟表,它的里面就有齿轮,齿轮的转动带动了钟面上的指针。请同学们想一想,要保证时针、分针、秒针向同一个方向也就是顺时针转动,你认为至少要有几个齿轮?它们是怎样组合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2引出新问题,拓展延伸到课外探究。钟表里究竟有几上齿轮?它们到底是怎样组合的?又是怎样工作的呢?那样组装有什么道理?还有没有更好的组装方法?这些问题请你们课下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解决它。下节课我们再来重点交流。板书设计 21齿轮传递力、改变转动方向、改变转动速度教学反思: 22 自行车的科学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自行车的齿轮原理,知道齿轮连接

19、在一起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能在探究活动中认识到齿轮有相互咬合与用链条连接这两种连接方式,知道齿轮间不同的连接方式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比较、运用等能力,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 教学重点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自主探究发现自行车上所应用的科学原理。教学准备: 机械实验盒,幻灯片,实验记录表。关于自行车的相关资料、自行车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出示自行车图片) 你对自行车了解些什么? 有什么发现?2、没有去转后车轮,它却自己转起了圈儿,这是什么在起作用?(随生回答,板书:链条连接齿轮的图示)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齿轮的两种

20、连接方式 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齿轮?(学生举例) 2、(幻灯片出示: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 师:观察,比较这些齿轮与自行车中的齿轮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有的齿轮是相互咬合在一起的,有的是用链条连接在一起的) 3、(出示相互咬合在一起的齿轮装置)让学生观察弄清齿轮的齿是相互咬在齿孔中的。(板书:齿轮咬合图示) 4、这两种方式连接的齿轮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二)研究不同方式连接的齿轮的特点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组装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商议、汇报,幻灯片出示:齿轮的齿要相互咬在齿孔中或链条孔中。) 2、分小组组装齿

21、轮。 3、结合实验记录表格商议在实验的时候应该观察些什么? 怎样来观察才准确?各由谁来观察? (1)、小组商议,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明确实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幻灯片出示)请注意: 转轮子的时候不能太快,还应该在轮子上和支架上做上记号,数出的圈数才准确; 应该小组几个人各有分工,有人数大轮的圈数,有人数小轮的圈数;有人看大轮的方向,有人看小轮的方向; 边做实验边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特别是要及时记录两个齿轮各自转动的方向和转动的圈数。 4、分小组进行实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将实验中的观察记录作为指导重点。 表1 操作提示 两个齿轮 相互咬合 在一起 齿数

22、 转动的圈数 转动的快慢 转动的方向 (顺时或逆时) 转动 大轮 大轮 小轮 转动 小轮 小轮 大轮 我们的发现 表2 操作提示 两个齿轮 用链条连接 在一起 齿数 转动的圈数 转动的快慢 转动的方向 (顺时或逆时) 转动 大轮 大轮 小轮 转动 小轮 小轮 大轮 我们的发现 5、讨论实验发现。(全班交流,分两种方式汇报、分析,说清实验的发现与所思考的结论之间的联系,着重观察、分析两个齿轮的齿数之间的关系及转动圈数之间的关系,探索科学规律。) 6、比较两种方式连接的齿轮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对照两张表格分析、比较) 7、师:下面我们用课件验证一下同学们的发现。(课件:齿轮场景) 三、知识应用

23、 1、 师:要想知道自己家的自行车脚踏一转踏板车轮滚动几圈有什么方法? 2、 指两名学生上台数自行车的两个齿轮的齿数,让全班学生推测脚踏板转一圈后轮会转几圈,说出推测的理由并演示进行验证。(这一活动让学生充分运用了本节课探究出来的科学规律,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自行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四、课外延伸 1、运用已学知识,回家仔细观察自行车,各个部分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各起什么作用?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动手试试看,并写出你的改进方案。 板书设计: 21自 行 车 的科学链条连接齿轮的图示 相互咬合齿轮的图示教学反思: 23未来的交通工具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几句连贯的话来表达自己的

24、想法,并写下来。2、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画画未来的交通工具,并从中培养分工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1、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交通工具”,并写下来。教学准备:彩笔、画纸、稿纸 工作室牌、工作证胸牌、奖励证书。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美丽的名胜古迹?是怎么去的?(汽车、火车、轮船、飞机)2、揭题:这些汽车、火车、轮船、飞机都是我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板书:交通工具)二、启发谈话1、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出租车、公共汽车、火车、轮船、摩托艇、汽艇、飞机)2、你最喜欢哪种交通工具,为什么?3、在这个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东西恐怕还没有,能给你喜欢的交通工具挑挑毛病吗?(自行车:累、风吹日晒)(电动车:充电、电池污染、半路没电很惨)(摩托车:速度太快、危险、冬天冷、雨天淋)(出租车、小车:贵、空间小、堵车、车位难找、晕车、尾气污染)(公共汽车:人多、挤、空气差、扒手多)(火车:定点乘坐不方便、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