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城北桥系杆加固设计与施工_第1页
阜宁城北桥系杆加固设计与施工_第2页
阜宁城北桥系杆加固设计与施工_第3页
阜宁城北桥系杆加固设计与施工_第4页
阜宁城北桥系杆加固设计与施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阜宁城北桥系杆加固设计与施工1工程概况阜宁城北桥为通榆河中段工程跨河大路桥梁中的一座,设计荷载为汽车-20级,挂车-100,行车道宽为9m,人行道宽15m。桥跨布置为225+51+225m,25m跨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51m跨为预应力混凝土刚性系杆拱,拱肋为平凡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二次抛物线拱轴线,矢跨比为1/5,系杆及横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系杆预应力筋为12束6?j15钢绞线、OVM锚具,吊杆为42?S5高强碳素钢丝、DM锚具大衣102mm钢管护套。拱肋及系杆断面均为工字形,系杆和拱肋采用分段预制、有支架拼装法施工,系杆拼装结束后,首先张拉8束钢绞线,然后拼装拱肋,待拱肋拼装完成后,拆

2、除拱肋支架,张拉吊杆预应力筋,最后张拉系杆其次批钢绞线(4束)。2系杆裂缝发生及缘由分析?21裂缝发生施工过程中,在张拉北侧2号吊杆时,发觉2号吊杆附近的系杆薄腹部位消失裂缝。张拉另一端吊杆时,发觉同样状况。拆除系杆支架时,发觉多处支点没有脱空,支架拆除后,系杆裂缝增多。经检查北侧系杆外侧有裂缝81条,裂缝沿纵桥向分布较为匀称,15条在薄腹范围,缝长3070cm,裂缝进展到下缘的有5条,进展到上缘的有24条,其中有9条为贯穿缝。裂缝宽度大于008mm的有15条,并有2条最大缝宽达?04mm。缝的走向基本为上下垂直,并发觉系杆有下挠现象。北侧系杆在4号吊杆处下挠39cm,南侧系杆在4号吊杆处下挠

3、30cm,按照理论计算,该处恒载挠度应为14cm。南侧系杆发觉裂缝13?条,均已进展到截面下缘,且都发生在1号及4号吊杆附近。22裂缝发生缘由分析按照裂缝的分布逻辑及宽度等状况分析,裂缝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系杆所承受的轴向拉力超过混凝土预压力所致。在设计计算中由恒载产生的系杆轴向拉力为2968kN,而8束6j15钢绞线所施加的有效预压力为:NY=nykykAy式中:ny预应力筋数量,ny=8束;?ky有效预应力系数,取k?y=07;?k预应力筋在锚下的控制应力,?k=075,=1600MPa;?Ay单束钢绞线截面积,Ay=82467m2。?Ny=807075160082467?=5542103(N

4、)按理论计算的钢绞线有效预压力远大于恒载所产生的轴向拉力。因此,在实际施工中8束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加力未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值,也就是说8束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过大造成系杆裂缝的产生。为了查明应力损失过大的缘由,对尚未张拉的力筋举行了实验。利用原张拉使用的锚夹具、原班操作人员在南北系杆各取一束举行张拉实验。结果发觉,北侧系杆实验孔在西端退工具锚时,有两根钢绞线工作锚没有锚住,跟进滑丝,补拉以后仍旧滑丝。东端退锚时有一根跟进滑丝,另一根退到中途时发出巨响骤然滑丝。六根钢绞线惟独两根没有滑丝,南侧系杆实验孔西端退锚时有两根跟进滑丝,但有一根滑到9cm时工作锚又夹住了,没有滑完。东端退锚时有一根跟进滑丝,

5、补拉后仍旧锚不住。西端一根补张拉达到张拉控制力时,工具锚夹片骤然飞出,钢绞线冲出18cm,同时东端发觉有三根钢绞线骤然缩进,有一根缩进40cm。这三根钢绞线中有一根是本来东端滑丝的那一根,另一根为西端滑进9cm的一根。据此分析,该实验孔有三根钢绞线滑丝,三根未滑。按照以上状况,对锚具举行了检验,发觉存在以下问题:所采用的锚具夹片硬度偏低;夹片外形不标准,从滑丝的夹片看,有少部分丝牙拉平了,大部分丝牙还没有靠钢绞线,夹片放在锚板孔内,周围间隙也不匀称。经同济高校及东南高校有关专家教授的论证,确认因为锚具质量不合格,引起滑丝和失锚是预应力损失过大的直接缘由。3系杆加固设计系杆因为预应力不足产生裂缝

6、,加固时针对这一缘由,应实行一定措施补足设计所需的预应力值,而加固后不应转变原结构的受力特点,因为系杆仅剩4束预应力筋尚未张拉,预应力值(张拉控制值)为4156kN,小于原设计系杆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值11580kN。考虑到已张拉的8束钢绞线尚有部分剩余预应力,因此在举行加固设计时,采用体外预应力和体内预应力相结合的方法。在体外增强4束无粘结钢绞线,外裹镀锌钢管护套,系杆每侧各2束,分离布置在工字形系杆的腹板顶部和底部,体外4束钢绞线为9j15、=1860MPa,张拉控制值分离为北侧系杆每米1650kN,南侧系杆每束1400kN,体内4束钢绞线改为6j15,=1860MPa,张拉控制值为1100

7、kN,合计北侧系杆8束钢绞线张拉控制值为11000kN,南侧系杆8束钢绞线张拉控制值为10000kN,加上剩余部分预应力,基本上临近原设计所要求的值。为了将体外束所产生的预应力有效地传递到系杆上,在系杆两端特制锚固钢绞线的钢靴,钢靴位于原后浇封头混凝土位置,钢靴面板为30mm厚钢板,封头板按照钢绞线位置开孔穿束,钢束锚板与封头板间设厚垫板,以使锚下应力匀称蔓延,为了加强钢束张拉时钢靴的抗弯抗剪作用,在钢靴背部设横梁和背拉架,钢靴内侧设数道横肋板。钢靴与系杆间空隙采用活塞压浆机灌注60号无收缩快硬高强水泥砂浆,砂浆水灰比为032,外加1%JM-混凝土高效增加剂,确保钢靴与系杆紧密结合,以保证预应

8、力的有效传递。4加固实施与结果为确保加固工作取得胜利,保证钢靴内灌浆达到设计要求,特制木靴举行模拟实验,在取得胜利后举行实际操作。在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时,采用4台千斤顶对每侧系杆4束同时同步单向张拉,系杆每端布设两台千斤顶,每束一端张拉结束后,由另一端补张至设计吨位,南北系杆交替分级加载。加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观测,裂缝闭合状况良好。张拉结束后,南侧系杆发觉一条裂缝,缝宽小于006mm,北侧系杆仅剩11条裂缝,缝宽亦均小于006mm,应属残留变形现象,拱肋没有发觉裂缝产生。北侧系杆最大起拱为31cm,南侧系杆最大起拱为29cm,加上原剩余部分预拱度,北侧系杆预拱度最大值为32cm,南侧系杆预拱度最大值为39cm,基本上达到了原设计4cm的预拱度。加固工作结束后,根据挂车荷载的布置要求,对该桥举行了静载实验,未发觉有新的裂缝产生,且老缝也未发生任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