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导学案_第1页
民为贵导学案_第2页
民为贵导学案_第3页
民为贵导学案_第4页
民为贵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为贵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关于作者的基本文学常识。2、掌握古文中部分词语及其用法。词语如“也”、“是”等;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等。3、体会孟子的譬喻论证。4、了解本文时代背景,并体会孟子的思想活动与政治主张【课前先知】1、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伟大思想家,战国中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2主要思想孟子的主要学说包括心性论(性善与四端道德价值的根源、义利之辨道德价值的论证、养气与成德、道德天等),政治思想(民本说、法先王、仁政与王道、德治观念、反对霸政、恢复井田制度等)、教育主张(人格

2、和道德教育、自由发展、因势利导等)等;并启发了宋明理学,形成了“道统”观念、“民本”思想等。3孟子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论语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以雄辩著称,文势磅礴,感情激越。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1)感情强烈,气势充沛,文笔犀利,论辩深刻有力;(2)论证手法灵活善变,或开门见山,或迂回曲折,先纵后擒;(3)善用譬喻,形象生动,增强说服力;(4)文辞富于铺陈扬厉,句式善用排偶,酣畅淋漓。4对孟子文章的相关评论:苏辙评:“今观其文章,宽厚弘博,冲呼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刘熙载说:“文有本位,孟子于本位毅然不避。”(艺概)赵岐:“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3、(孟子章句·题辞)【自主学习】1积累整合(注音)社稷( jì ) 粢盛(zì )(chéng ) 汤放桀(jié ) 伐纣(zhòu ) 弑君(shì ) 走圹(kuàng ) 獭(t) 驱爵(què) 鹯(zhn) 三年之艾(ài ) 谆谆(zhn ) 暴之于民(pù ) 朝觐(cháo)(jìn ) 讴歌(u) 篡(cuàn ) 2解释划线字词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社稷:土神和谷神,后来代指国家。(2)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丘民:指庶民、众

4、民。 (3)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4)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然而:这样却(5)汤放桀 放:流放 (6)于传有之 传:指传记(7)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8)得天下有道 道:办法。 (9)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斯:这样。 (10)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犹:就象。(11)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为:介词,替、给。 (12)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欲:想。得:能够。(13)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畜:通“蓄”,积聚。得:得到。 (14)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 忧辱:忧愁受辱。(15)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淑:善。胥:皆。3结合注释疏通

5、13则文意。【合作探究】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诛一夫”的行为,使推翻暴政的行为。 3孟子离娄上选章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当堂达标】1.填空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孟子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

6、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2)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3文章第三则采用比喻论证 、引证 论证方法,论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 观点。在句式上采用了排比 句式,用这种句式的好处是 语言有气势,论证更有力。【作业布置】1预习45则。2你还能从中国历史中找出“失民心者失天下”的例子吗?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疏通文意;2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自主学习】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与:给。诸:“之乎”的合音。(2)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谆谆然:耐心引导、恳切

7、教诲的样子。(3)以行与事示之 行:行动。事:事件。 (4)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暴:显露,公开。(5)使之主事,而事治 治:处理的好 (6)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中国:这里指帝都、国都。 (7)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 声:声望。 (8)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得:赢得。 (9)善政,民畏之 善:好的。畏:畏服。【合作探究】1孟子万章上选章中哪些方面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2“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能力提升】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在“以德治国”的方略是一致的吗?二者有什么区别吗?请结合历史原因与现实条件谈谈你的理解。提示: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其德治思想的社会政治依

8、据,性善论是其德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仁政论是其德治思想的归宿,但孟子的德治思想与当代的以德治国又有根本区别,民本思想进步性表现在“民贵君轻”和对“天、神、鬼”观念的突破,因此它在历史上对统治阶级治国安邦起到极大的作用。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德治思想对今天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今天的“以德治国”的方略可以说是对古人进步思想的延伸与发展。无论是什么时代,每一个当权者都应该善待百姓,因为只有百姓安,才能天下安,只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 【当堂达标】阅读下列内容回答问题。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

9、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忪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沤歌者,不沤歌尧之子而沤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饯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纂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1文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 忪 改为 讼 沤 改为 讴 饯 改为 践 纂 改为 篡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叫他主持政事,政事治理得很好,老百姓也安于他的治理,这就是老百姓也接受了他。(2)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纂也,非天与也。如果先前舜就占据尧的宫室,逼迫尧的

10、儿子让位,那就是篡夺,而不是天授与他的了。3本段文字阐述的观点是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用原文回答),在孟子看来民意 决定着君权的授予,这反映了孟子的 以民为本思想。 【课外延伸】1名言名句 “民惟邦本,本固君宁。” (尚书)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毛泽东)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应当把人民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去爱他们,而不能高高在上地去看他们。(列夫托尔斯泰) 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

11、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道德。(高尔基)相关资料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

12、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13、孟子·滕文公上)。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成为替剥削制度作辩护的理论根据。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孟子“心性论”学说的要点(1)性善与四端道德价值的根源:孟子的“性善说”,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孔子中的“仁”缺乏理论基础,也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因此,孔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 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这种自觉是表现于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是与生俱来的。这便能补充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2)义利之辨道德价值的论证:孟子认为“四端”是内在于自觉心的,属于人的“本质”,即所谓人的“性”。人之性, 必有异于禽兽之处,这种“异于禽兽”的性, 便是“善端”。他指出,人之所以不善, 是由于受私欲蒙蔽。因此,人应放弃私利,以达到社会的公义。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个人道德观。(3)养气与成德:孟子提出必须靠修养及发挥善性的功夫, 以全力扩充存于内心的“四端”,孟子称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