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石壕吏》导学案_第1页
24《石壕吏》导学案_第2页
24《石壕吏》导学案_第3页
24《石壕吏》导学案_第4页
24《石壕吏》导学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八年语文“五环阅读”导学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案 课题石壕吏课型阅读课时1课时设计者 学习目标1.了解与诗人有关的文学常识,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重点)2.感受古体诗在句式、用韵方面的特点,品味叙事诗语言的特点。(难点)3.感受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重点)重点朗读诗歌;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难点 品味叙事诗语言的特点,感受作者情感学 习 过 程个性补改导入新课:赏读入境:一 文化学常识、文体常识1.杜甫(712-770),字 ( ) ,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他是唐代伟大的 ( )诗人,他的诗篇象一面镜子,

2、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被公认为“()”,他本人也被看做一代宗师,被尊称为“( )”。代表作有( )2.背景链接: 唐肃宗乾元三年春,唐军在“安史之乱”中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途中就所见所闻,写成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流传最广。3. 古体诗:古体诗 也叫( )或( ),唐代以来指区别于( )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照古人诗体的分类,汉魏以后的五七言歌谣、乐府古辞、拟题乐府、歌行诗、新乐府和其他五、七言古诗,都属于古体诗。古体诗的( )没有限制

3、,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少的只有二、三、四句,多的可达百句以上。每句( )也无严格限制,一般是五、七言,也有四言、六言、八言、九言、杂言。古体诗也要求押韵,但比较自由、灵活,对字词的( )没有严格要求。它的语言自由,可俗可雅,对对仗也没有什么要求。二、字词积累给下列字注音吏( ) 逾 ( ) 邺 ( ) 戍( )咽( ) 妪 ( ) 泣( ) 壕( )3、 朗读课文: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二读:结合注释 ,读懂故事 【1段】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解词: 暮: 投: 逾: 走:句意:【2段】原文: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解词:呼: 一何: 怒: 啼:

4、苦:句意:【3段】原文: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解词:听: 三男: 前致辞: 戍: 附书至: 新:且: 已: 更: 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 完裙: 老妪: 衰: 备:句意:【4段】原文: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解词:绝: 幽咽: 登: 前途:句意:三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 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 (3)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4)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发生了什么事? (5)事情的结果怎样

5、? 四、合作探究,解读诗歌1.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写了几个人几件事?哪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1. “有吏夜捉人”中的“夜捉”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齐读第二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这两句独立成段有何作用?4.默读第三小节,老妇有哪些苦呢?试具体分析5.在表现官吏时,你认为哪几个词最富表现力?6.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石壕吏:_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_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_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_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

6、无完裙。 石壕吏:_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7.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中“如”字用得很含蓄,假如有人在哭,那么会是谁在哭呢?假如没人哭,作者为何有此感觉?五、归纳诗歌主旨:六、课堂总结: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它以“耳闻”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投宿叙起,以告别结束,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紧张。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活动着的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诗人的叙述、老妇的说白

7、,处处呼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楚。 七、布置作业: 1、基础题:背诵并默写全文。 2、拓展题:搜集古诗中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名句。3、创新题:续写石壕村老妇一家人今后的命运。 提示:石壕史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石壕吏导学案答案一 1.子美;现实主义;“诗史”;“诗圣”“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3.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句数;字数;平仄。二、lì、yú、yè、shù、yè、yù、q

8、36;、háo三【1段】解词: 暮:傍晚 投:投宿 逾:越过 走:跑句意: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2段】解词:呼: 大声吆喝 一何:多么 怒: 生气 啼:啼哭 苦:痛苦句意: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3段】解词:听:听到 三男:三个男子 前致辞: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戍: 防守 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 且:暂且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更:再没有 乳下孙: 还在吃奶的孙子 有孙母未去: (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 出入:出来进去 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老妇 衰:衰微,衰弱 备:准备句

9、意: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四、1.1)四个人,四件事 2)有吏夜捉人2.“夜”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也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3.1)一“呼

10、”一“啼”,一“怒”一“苦”,对比鲜明,两个“一何”,加强了感情色彩,一方如狼似虎,一方悲愤凄苦,体现了诗人强烈憎恶差役、深刻同情老妇的感情。2)这两句诗独立成段,意在强调吏呼之怒、妇啼之苦,并起到统领后文的作用。4.1)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三男二死。丧子之苦2)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衣不蔽体。困窘之苦3)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自请服役。应征之苦5.夜、捉、呼、怒、夜久6. 1)你家男人都到哪去了?快交出来! 2)难道你家再没别人了?快交出来!3)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4)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快交出来!5)交出来!快交出来!7.1)如果是有人在哭,从“独与老翁别”中知道老妇已被捉走老翁已经归家,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和家破人亡的老翁。还有家家户户被抓走遗留的可怜百姓。还有杜甫。2)如果说没有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