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改造工程安全控制方案_第1页
加油站改造工程安全控制方案_第2页
加油站改造工程安全控制方案_第3页
加油站改造工程安全控制方案_第4页
加油站改造工程安全控制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加油站改建工程安全控制方案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为中心,预先进行分析,找出安全控制点,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措施。重点是地下作业、施工机械作业、施工用电作业、消防安全四个方面。确保施工过程中无重大伤亡及交通、电力机械设备、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发生,保证加油站安全升级改造工程如期顺利进行。一、改造内容及控制重点1、原油罐罐顶接合管人工拆除;油罐、加油机拆除吊运至甲方指定地点;埋地输油管道、油罐、加油机拆除;安装5台双层油罐。(重点)2、双层输油管道、加油站一二次油气回收管道安装;潜油泵、加油机安装。加油机、潜油泵、液位仪动力信号线路埋地穿管铺设;潜泵控制箱安装;罩棚、灯箱照明线路埋地穿管敷设;罩棚投光灯

2、、油品灯箱安装。加油站防雷防静电设施综合安装。3、加油区地面硬化、罩棚墙体拆除及罩棚简易装修。(重点)4、加油站,120#溶剂油储存及运输。(重点)二、特点与难点1、本工程用地狭小,工作量集中,工期短,施工管理与协调难度大,安装与土建平行作业多。2、工程前期拆除工程量大,安全防护要求高。3、罐区施工难度大,油罐吊装难度大,应保证吊装定位准确率高,确保一次到位。三、采取的措施1、成立加油站安全升级改造项目组,明确安全、技术等方面负责人。2、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内容涉及事物危险性及防范措施。3、加油站封闭施工,无关人员不得在加油站内逗留,加油站安排专人作现场安全监护人员,协调开具动火

3、、受限空间作业票等相关事宜。4、施工方分别做出安全施工承诺书或安全施工协议。5、控制重点环节,尤其旧油罐清洗、开挖及油罐吊装环节。油品与空气混合容易形成爆炸气体,遇火花易燃易爆,同时防止机械伤害,确保各种防护措施到位。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一律采用“三相五线制”配线,每个临时配电板(箱)必须全部安装灵敏的漏电保护器,均采用绝缘电缆连接。7、起重、架子、电焊、气焊、维护电工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8、氧气瓶、乙烘瓶要定点分开放置,与明火的安全操作距离不小于10米。9、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检验,对不符合要求的,尤其隐蔽工程,提出整改意见,以免给工程留下缺陷,埋下安全隐患。10、加油场地,

4、加强我方人员安全教育,遵守加油站安全管理规定及对方安全管理要求。天气炎热,120#容剂油闪点低,易燃易爆,建议早7点,晚6点进行加油作业,避开中午高温作业,由集团物料管理处安排专人进行管理。11、如发生险情,马上启动加油站防火应急预案。加油站2014年5月30日附件一:油罐清洗等重点部位施工方案附件一:油罐清洗等重点部位施工方案一、油罐清洗1、清洗前的准备工作1.1 防爆工具、防爆电器和设备,并检查其技术性能,合格的方可使用。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应按要求正确穿戴和使用安全帽、防腐鞋、防腐防静电服装、救生安全绳、防护镜、口罩、防毒面具、呼吸器和其他个人防护装备。1.2 排空油罐内剩余残油,按照作业

5、施工方案用盲板隔离封堵进出油管、呼吸管、断开接地地线。1.3 填写和审批受限空间作业票、作业许可证、临时用电作业票、需要动火的要填写动火作业票。进入罐区施工的人员必须进行登记。2、打开人孔打开人孔卸下进(出)油管线阀门,切断与其他输油管线或油罐的通路。在打开人孔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去做,做到打开人孔时不产生磕碰火花现象,防止事故发生。在打开人孔时,必须高度重视罐内油品油气的浓度,以免浓度过高造成施工人员中毒、窒息,油气过浓时用防爆风机对人孔进行排风,置换气体直至没有油气为止。3、排出底油4,3.1 用防爆型抽油泵罐底油污水,抽油泵应放置在罐口3米以外的安全地带。3.2 接通电源,启动抽油泵,将罐

6、内残油及油渣污水抽吸至罐外容器内,如罐底油泥较多,可用清水稀释后再抽吸一次,如油较少用泵抽吸不上,通过防爆风机排除油蒸汽,达到人工进罐作业条件后,用铝制桶和铜铲把油渣收到油渣回收容器里。3.3 当确认油污抽吸干净后,此项工程完成,可进行下一步工作。4、油罐清洗、通风及气体浓度检测4.1 油罐清洗该油罐清洗采用高压水冲洗法。待油罐油污杂质清除干净后,用含有金属清洗剂的高压水冲洗,再采用干锯木粉对油罐内的残留油质进行吸附,反复进行多次,待残留油质吸附干净后,再进行清理擦拭,达到无铁锈、无杂质、无水分、无油污。4.2 强制通风油罐清洗完毕后,需经过24小时的强制通风。再用可燃气体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

7、可燃气体浓度达到:20%Z下、有毒气体为0%氧气浓度达到19.5%以上、23.5%以下后才可在油罐及周边进行动火、动土作业。4.2.1 在距人孔3做,安装风机,并有效接地。4.2.2 将风筒连接风机出口至人孔100mmt,并有效接地。4.2.3 启动防爆型离心风机,进行强制性通风。直至油气浓度达到该油品爆炸下限的20减下。4.3 气体浓度检测4.3.1 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必须佩戴防毒空气呼吸器。4.3.2 当检测的油气浓度值低于爆炸下限20%寸,可进行罐顶及周围动火动土作业。4.3.3 检测的范围包括:罐内、作业场所及附近35米范围内可能存留油品蒸气处。4.3.4 气体检测应沿油罐圆周方向进行

8、,选择易于聚集油气的低洼部位、死角的油气浓度。4.3.5 作业期间,定时进行油气浓度的测试,正常作业中,每2小时内不少于2次,以确保油气浓度在规定范围之内。若用于动火分析的油气浓度的测试,用可燃气体测试仪和测爆仪同时测定,并于动火前30分钟之内进行。如动火作业时间较长,在动火过程中,必须进行复测。以防动火作业时,油气浓度回升超过规定值。二、油罐拆除及安装1、旧油罐拆除1.1 油罐顶部原有的覆土,必须人工开挖,不得使用机械作业。1.2 原有的旧罐必须经常测试可燃气体浓度,控制在安全施工条件内。1.3 旧罐底部附属配件拆除后,方可进行吊装作业。2、新油罐安装准备2.1 吊装前需作好以下准备工作:油

9、罐运输、就位和堆放;油罐型号、数量和外观等质量检查;油罐基础准备、吊具准备等。2.2 储罐安装前,必须对储罐基础测量与验收,保证基础水平,符合质量标准后进行安装。2.3 吊机停放在平整的磴路面,四个主要支撑点在下面铺设四块专用路基板,后面二只支腿下铺设一块1500*1500的路基作为支撑板。2.4 油罐吊装就位前,应在基础上划出十字中心线,油罐底部鞍座螺栓孔位应与预埋螺栓重合,就位后用夹具或点焊临时固定。3、新油罐的吊装3.1 吊装顺序绑扎一扶直与就位一吊升-临时固定一校正和最后固定。3.2 油罐吊装前应对满堂基础进行抄平放线,其具体方法为:先测出基础顶面的实际标高,量出油罐底至油罐顶面的实际

10、长度。然后根据油罐尺寸在基础面上弹出油罐轮廓线,撒白灰标记。同时并复核预埋螺栓的位置是否正确,并记录偏差尺寸,作为油罐吊装调整依据。3.3 油罐绑扎点应选在油罐专用吊耳处,左右对称于油罐的重心。本工程油罐为30nt尺寸为2.5X6.5m,绑扎应采用两点绑扎,并事先对吊装应力进行验算。油罐绑扎的吊索与水平夹角不宜小于45°o3.4 油罐采用悬吊法吊开,油罐起吊后旋转至设计位置上方、离基础顶约300mm然后缓缓下落在基础面上,向内用橇棍拔动油罐鞍座,缓缓对到安装位置,力求对准安装准线。3.5 、油罐校正完毕应立即按设计规定用螺母或电焊固定,油罐固定后方可松吊钩。3.6 油罐就位后,应进行

11、水准测量,确保罐体水平,再进行螺栓固定。三、管道压力试验1、管道安装完毕,进行压力试验,本次工程的管道采用气压试验。2、当进行压力试验时,划好禁区,无关人员不得进入。3、压力试验前应具备下列条件:3.1 试验范围内的管道安装工程除涂漆、绝热外,已按设计图纸全部完成,安装质量符合有关规定。3.2 焊逢及其它待检部位尚未涂漆和绝热。3.3 装有膨胀节的管道,设置适当的临时支架。3.4 试验用压力表已经检验,并在周检期内,其精度不得低于1.5级,表的满刻度值应为被测最大压力的1.52倍,压力表不得少于两块。3.5 待试管道与无关系统已用盲板或采取其它措施隔开。3.6 待试管道上的安全阀,爆破板及仪表元件已经拆下或加以隔离。3.7 管道强度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15倍,试验介质为压缩空气。3.8 试验前,必须用空气进行预试验,试验压力宜为0.2MPa。3.9 试验时,应逐步缓慢增加压力,当压力升至试验压力的50涮,如未发现异状或泄漏,继续按试验压力的10嘘级升压,每级稳压3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