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_第1页
《兰亭集序》教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兰亭集序教案宋忠玲一、(一)教学目标1.1.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反复诵读课文,梳理本文行文思路,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实词、虚词等文言 知识;背诵课文;2.2. 品味语言,赏析文章朴实自然的写作表达手法;3.3.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促进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思索。(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1 )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情感脉络;(2 2 )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3 3)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和文体特点;(4 4)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思考。(也是难点)(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探究(四)教学时数:两课时(五)教学思路:1.1.提出引导性问题;2.2.学生自读;

2、3.3.师生共同讨论解题,同时分析全文;4.4.整体的把握散文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世界,启发学生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六)教学工具:PPTPPT,黑板,课本二、进入新课(一)导入:由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引入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片朴素优美的山水游记散文。在学习课文之前,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吗?短暂的生命与永恒 的宇宙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月明如水的夜晚,春光迷人眼的时节,秋高气爽的旷野,银装素裹的雪 夜,置身于广阔浩渺的宇宙中,你会产生什么感受?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古时候的文人学者纷纷对此发表过自己的意见。古诗十九首就出现了对生死无常的感叹: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3、人生处一世,奄忽若飚尘。”“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植赠白马王彪:“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阮籍咏怀诗:“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苏轼:“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 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生死是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终极问题,谁也无法逃脱。俯仰之间越是感受到了肉体的短暂,越是发出痛哉、悲哉这样无奈的哀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片古文是晋代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一片山水游记散文一一兰亭集 序,兰亭集序不仅仅是著名的书法作品,在文学史上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们来看看在魏

4、晋 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位任性自然,潇洒不拘的大文学家对人生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二)首先我们需要简单地了解一下“序”这个文体序:文体名。指序文,是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边的文字。宋王应麟辞学指南云:“序者,序典籍之所以作。”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云 :“按尔雅云:序,绪也。字亦作叙, 言其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由此可知,序或叙, ,是在著作写成后,对其写作缘起、.立意、.内 容,.体例、.目次等加以叙述、.说明 的一种文章。序的正式出现大约始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有太史公自序,班固的汉书有叙传等。古代散文百科大辞典(三)作者简介:王羲之,字逸少,羲之幼讷于言 及长,辩赡,以骨鲠(刚正

5、忠直)称,尤善隶书,为 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长史。晋书王羲之传关于王羲之的轶事(既能让同学们了解王羲之的性情,也能提起同学们的兴趣):东床快婿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 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6、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永和九年(353353 年), ,羲之正 3232 岁,就“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晋书王羲之传), 并与一代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宴集于山阴之兰亭,为风流千古之盛会。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 将众人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王羲之 为之所作的这篇集序,是申述清谈家共同意志的宣言,也是王羲之书法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之 称。王羲之写这篇叙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 起原来的这一稿本,

7、终莫能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并没有仅仅停留于对兰亭集的写作因由、过程、作者等情况的泛 泛交待,而是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 将写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密切地交融起来, 所以成就了一 篇极富艺术美感和思想启迪价值的千古至文。(四)通读全文,学生先自读全诗,再集体朗诵:1 1读准字音,找准停顿,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诵;癸(gu丑 修禊(x流觞(shang 游目骋(chGng)怀齐彭殇(shang)激湍(tua n形骸(hai) 会稽(kuku cici j ji)感慨系(x之学生读一遍,老师放一遍朗诵,学生再读一遍。预习思考一一根据注释,同学们自己试着理解课文,翻译句子并思考下列问题:2 2、作为书序,本

8、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和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诗集成书经过 列序时人,录其所述诗集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等信息,并找出文中描写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地点会计山阴之兰亭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聚会原因/ /事件修禊事也3 3梳理本文感情变化:乐_你能将全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说明每个部分讲什么。明确:全文共三个自然段,从思想上看,可分为前后两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叙述兰亭 宴集的情况,写出了宴集的时间、地点、相聚的缘由、参加人员、集会地的地理环境及景物、当日天 气和宴集的感受(暮春兰亭修禊,群贤少长,流觞曲水,畅叙幽情、游目骋怀,极山水之乐),是实 写,以一“乐”字为基调;第

9、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写宴集以后的感慨(思人俯仰一世,快然自足,却不敌老之将至、情随事迁,感死生之悲,感今昔兴怀,无限怅惘),是虚写,这部分基调由“痛”T“悲”。(五)疏通课文:第一自然段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 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修禊:古代的一种风俗。于三月第一个巳日(上巳日)欢聚水滨,歌舞娱神,祈祷幸福,消除“妖邪” 。禊,祭祀的

10、礼节。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暮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 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等一起谈论志向时,当问到曾皙时,他答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 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春风沂水 民生和乐大得孔子赞赏。(论语?先进)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 书中也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光。又因为 修禊,可知是 3 3 日,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是一个吉祥美好的日子!毕至:全到。毕,全、都。咸:都。急湍:激荡回旋的水流。映带左右

11、:四周景物相互关联衬托。引以为:“引之以为”的省略。流觞曲水: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 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列:依次排列;次:地方。觞:酒杯,这里指饮酒,名词用作动词。是日也:这一天。品类: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游目:纵目,浏览;骋怀:驰骋胸怀,抒发胸臆。信:实在。思考:1 1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明确:乐景衬乐情。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看出作 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地理环境,暮春之景,本可以写的华丽,如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说:“暮春三

12、月,江南草 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但作者却几笔单过,朴素清新,这是王羲之的写作风格,也可以从中看出他 淡然脱俗的人格。阳春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鲜花吐芳,姹紫嫣红,而此文中,作者却紧锁浓香艳颜,些许 不流注笔端,进入作者视角的只在于山、水、林、竹、天、风而已。就是写那翠绿欲滴的树林、竹子,也 只言其“茂”,言其“修”,而弃其绿,弃其碧,弃其翠,极力造成一种素淡、雅致的格调。兰亭宴本是 良辰美景中的赏心乐事,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从不过分表露,笔端的兴奋字眼从不轻易滑落,只在尾处 以“信可乐也”四字表出,但仍保持着笔势之从容沉稳,可见文字格调的淡雅正是作者人格性情的体现。明确:良辰:暮春之初;美景

13、: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赏心: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在场的都是和作者有共同志趣的 亲朋好友,酒逢知己千杯少,自然开怀。悦事:修禊事也。第二自然段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欣赏当前现实的享受,慨叹人生的无常,这和老、庄逃进现实的虚无主义完全相反了)。向之所欣,俯仰之 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夫:文言文发语词,读二

14、声;相与:相处,相交。俯仰一世:一俯一仰之间,人生已过,一生已过,极言人生短暂。或取诸怀抱:有时倾吐襟怀抱负。1.1.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许。者。2.2.某人,有的人:告之曰。3.3.稍微:不可缓。不可忽。不可缺。悟言一室之内:于一室之内交谈。悟通“晤”,晤言:相见对谈。因寄所托:借其所爱寄予自己的情怀。放浪形骸之外:不拘形迹自由放纵的生活。趣舍: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殊,不同。所之既倦:对已经得到的感到厌倦。感慨系之矣:感慨随之就产生了。系:附着,随着。2|文中“信可乐也”句“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

15、兴,发生、引起。修短随化:寿命的长短听任造化的安排。终期于尽:最终都归于幻灭。期:注定。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思考:1 1文中提到了哪几种生活方式?同学们可以想想是什么样的吗?明确:不同的生活方式-两种生活态度:一种是“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即向内心深处探求 精神的清远。 这实指清谈之风,魏晋间风流名士的行为,士人沉迷于玄理之中,每每聚会高谈玄理,品评 人物,以逸远高清为鉴,以心斋坐忘来涤除欲求,达到宠辱不惊、无我之境。另一种是“因寄所托,放浪 形骸之外”,即寄情于外物,放浪形骸,向外展示不凡的气度。士人不愿受到礼教的束缚,追求“越名教,任自然”,如饮酒醉卧、开怀

16、行散、雪夜访戴、抚琴赴死等,真性情支配着躯体的行使,不受理性和规范 的约束。 这是一种放纵,更是一种对抗,士人在用身体的放浪不羁来排斥对抗被政权压制的苦闷,来疏散不得志的愁郁。王羲之心怀山水而寄情书法,把内心的郁结通过放浪山水、挥洒笔墨来疏散。2.2.第二自然段中“岂不痛哉”是缘何而痛?明确:俯仰不仅仅是一种舒展洒脱的生命状态,更反映了一种短暂急促的生命时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快乐是一时的,生命是短暂的,在俯仰天地万物之际,感叹宇宙之博大永恒,反观 自身之渺小短暂。无论怎样的快乐愉悦都不能阻隔岁月的沧桑、时光的流逝、死亡的到来。死是人们想逃脱却无法逃避的生命重点,人可以抗拒权贵、

17、任性而为,却无法抗拒衰老和死亡。但他敏感清醒地意识 到欣喜和自足的短暂。那种“欣与所遇,快然自足”只是一时,稍纵即逝。这种快乐会因时光的流逝,死亡的到来而终止。王羲之由山水自然之乐、悟言寄托之乐转向了生死之悲。第三自然段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批判道家思想,对于死的悲观,死生亦大矣,岂是能说放下就放的下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致一也。后之览者,亦 将有感于斯文。若合一契:像符契一样符合。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

18、各执一半, 作为凭证。喻之于怀:不能明白于心。喻:明白。一死生:把把死和生看做一样。一数词用动词,把什么看作一样。齐彭殇:把早亡和长寿看作一样。彭殇:指生命的长短。彭,彭祖,传说中的人物,据说活了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这是道家思想。列叙时人:一一记下当时集会的人。所以兴怀: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思考:1.1.这个“感”是什么?作者在本文中围绕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展开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想?(知人论世: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当时的社会思想,从大环境下来深入探讨本文的深刻内涵。之前在学习陈情表是我们对魏晋时期的社会环境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 部互相倾

19、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 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 调很浓。魏晋人对自然山水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朝代,可以说,中国人的山水意识是在魏晋人的思想情感 里逐渐丰富起来的。当时所标榜和追求的,其实是一种自由意识,需要人性解脱层层的束缚,幻想无拘无 束、自由自在,生活在一个民主开明的社会之中。但他们的理想与社会现实差距甚大,现实中得不到的东 西,转而向自然中去寻求。汉末魏晋时期,由于纷乱的政治斗争和残酷的杀戮征战,许多士人不再对政治抱有希望,退而在山水自然中逃避黑暗的现实

20、以保全性命,在隐逸山水和清谈玄学中曲折地寄寓情志。魏 晋名士个性最为张扬,处处强调个体的存在,表面上看来似乎很潇洒,但是在他们放浪形骸的背后,隐藏 着深重的压抑与苦闷。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感情的巨大反差,正是那个高压的社会,在其心灵中的折射, 而以名士风度的形式向世人做了一次展示。)第三自然段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 生世事的深入抒写,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的虚无主义,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 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

21、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应该看作是积 极的。课文主旨王羲之把个体放在历史长河中来看待,“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共 同的情感,共同的临文嗟叹,共同的俯仰感叹,使古往今来的人们相沟通,相延续,肉体虽灭迹,但精神 万世相传。 那么,兰亭集序也将永留史册,超越时代和个体的限制,成为永远的精神财富。这样,王羲之就从横向的天地万物到纵向的历史长河,超越了个体生命,而走向了永恒的精神不朽。正因为兰亭集序 所蕴含的终极关怀精神,在俯仰之间,关注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关注生死超越的永恒途径,才引起了各 个时代人们精神的共鸣。读之临文嗟叹,兴怀一致,悲喜交织,使人走出低迷的人

22、生困境,而以俯仰天地的洒脱,游目骋怀的自性,把握短暂的生命,驱散浮华之物的遮蔽,使生命放射出本真自然的荧光,使个体获得充分的发展,做出对人类有意义的事情,从而获得精神的永生。2 2摘录文中你欣赏的名句。综观全篇,本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 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我们一起来品读。(?)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其中有些词语今天已经发展成了成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游目骋怀、世殊事异、感慨系之、放浪形骸。(六)拓展:兰亭诗右将军令稽内史王羲之四言诗:代谢鳞次,忽然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零,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