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版美术13册(上)第一课《传神与魅力》教案_第1页
江西版美术13册(上)第一课《传神与魅力》教案_第2页
江西版美术13册(上)第一课《传神与魅力》教案_第3页
江西版美术13册(上)第一课《传神与魅力》教案_第4页
江西版美术13册(上)第一课《传神与魅力》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计划 总第(1)课时 授课周别(一)课 题第一课 传神与魅力 课 型欣 赏教学目的1. 认识目标 通过欣赏和认识传统中国画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初步了解创痛中国画的发展概况,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并能对美术作品进行简短评述。2. 技能目标 通过对中国话美术作品中传神与魅力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3. 德育目标 领略产铜中国画的传神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教学重点第一课时:认识传统中国画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感受人物画的传神魅力。第二课时:感受山水花鸟的艺术魅力,培养爱国热情。教学难点观察与分析,提高鉴赏水平教学准备课件 挂图教学

2、过程第一课时: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中国西藏布达拉宫1. 布达拉的传说?2. 布达拉宫外观13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地方 ),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 简介布达拉宫,欣赏中国古代优秀美术作品1.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 “布达拉”译为舟岛,是梵语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山”。2.欣赏美术作品A什么是欣赏?欣赏就是赏识,欣赏就是领略,欣赏就是视线之内的一份美好。取其长补己短

3、。文学艺术家说:欣赏高山,自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欣赏大河,自会在大河的澎湃中感悟到气度与洗礼;欣赏大树,自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与尊严;欣赏小草,自会在小草的葳蕤(weirui)中汲取执著与希望。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通过美术鉴赏,提高学生的艺术品味,吸收前人优秀技法,在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中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欣赏,是从艺术作品中产生情感的共鸣,感受到不同深度和反应。课时计划 总第(2)课时 授课周别(二)课 题第一课 传神与魅力 课 型欣

4、赏教学过程B如何欣赏美术作品呢?1. 观察感受表达。2.思考:画的是什么?怎么画的?色彩和用笔什么特色?感触最深刻的是什么?3.了解作品年代与作者。C欣赏:1.韩熙载夜宴图(引导学生按照方法试着欣赏)韩熙载夜宴图共分五段,每段以屏风相隔,本课表现为第一段,听琵琶,表现韩熙载和他的宾客们全神贯注、侧耳倾听的神态,画家抓住了听的主题,运用多样与统一的艺术法则。第二段为击鼓,第三段为宴会休息,第四段为听管乐,第五段为闲谈。人物表现为以形传神的境界。构图特点:分段式构图。2.清明上河图画面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场面复杂、结构严谨,为全景式构图。构图特点:全景式构图。3. 李白行吟图宋梁楷 寥寥数笔将大诗

5、人高洁傲岸豪爽洒脱的神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梅石溪图宋-马远 梅花盛开的崖壁下,水鸟嬉戏,画面边角构图留有空白显现出空濛的诗一般的意境。D教师归纳:中国古代人物画注重人物的内在思想的刻画,“以形写神” 是它一大特色。中国古代人物画一直遵循着“以形写神”的表现原则,战国时代的“形具而神生”论,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论,到南齐谢赫在品评人物画的“六法”中把人物的“气韵生动”摆在首要的地位和作为最高的准则,因此,在中国人物画中突出揭示的是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神情气质。第二课时:1. 复习提问:A. 什么是欣赏? 欣赏就是赏识,欣赏就是领略,欣赏就是视线之内的一份美好。取长补短B.上节课我学习了中国人物

6、化的欣赏,你了解到人物画有什么特色呢?“以形写神” “形神兼备”是它一大特色2. 这节课一起来欣赏中国山水画与花鸟画的特点:山水画的魅力在于它讲究“清、幽、寒、静”的意境,注重“借景抒情、借物咏志”的艺术表现方法。3. 山水画的传神是通过意境表达出来的,所谓意境即赋予山川环境以不同的氛围与境界,传达的是画家的心境和愿望,是人与自然的合一。4.千里江山图宋代画家王希孟作。展示了千里江山的瑰丽和气势。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

7、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 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课时计划 总第(3)课时 授课周别(三)课 题第一课 传神与魅力 课 型欣 赏教学过程4. 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出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画家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乖僻的。 在技巧语汇表现上,作者更是独具匠心,作者选择了粗壮有力

8、,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5. 此荷花水禽图是代表画家艺术风格的作品。荷叶的画法奔放自 如,墨色浓淡相间,并富有层次。水鸭画法也简率放逸,形象洗炼,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态。画面意境空灵,余味无穷6. 教师归纳总结:中国山水画的魅力在于讲究“清、幽、寒、静”的意境。是意境之美,“借景抒情”。花鸟画的特色是:“借物咏志”,中国花鸟画的描绘对象,不仅仅指花和鸟,而泛指各种动植物,包括花卉、竹石、蔬果、翎毛、鱼虫、走兽、博古等类。描绘各种动植物也不仅仅是让人了解其外表形 状和生物的特征,而是通过这些具有生命活力的实体,来揭示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同构心理因素,借物抒情,以传达人们的愿望和理想。“状物”与“抒情”在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反思欣赏不同于好奇,需要 有一双睿智而又真诚的眼睛;欣赏不同于猎艳,需要具备艺术的敏锐心灵,需要那份澄澈境界的雄阔。既然不相信自己注定就是平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