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5 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复习必备知识点梳理第一部分一、常见实词1 、 值: 遇到、 正好、 价值 2 、去:离开、距离、除去 3 、引:牵,拉、伸长 4 、执:拿着、掌管、固执 5 、走:跑 6 、益:好处、更加、增加 7 、是:这、正确 8 、若:如果、好像、你 9 、悉:全、都 10 、佯:假装 11 、徐:慢慢地 12 、颔:下巴、点头 13 、尝:曾经 14 、危:高、危险、端正 15 、举:选拔、全、发动 16 、居:停留、处在、居住 17 、比:等到、靠近 18 、鲜:少,鲜艳 19 、诸:几个、兼词 20 、向:从前、先前 21 、 已: 停止、 罢了、 通“以” 22 、
2、讫:完结 23 、并:一起 24 、予:给予、我 25 、负:背、违背、凭借 26 、莫:没有、不要 27 、再:两次,第二次 28 、但:只是 29 、孰:谁、哪个、通“熟” 30 、盖:大概是、原来是 31 、田:田地、通“畋”打猎、通“佃”耕种 32 、顾:看、回头看、拜访、难道 33 、斋:屋舍、祭祀前清心洁身、素食 34 、子:子女、对人尊称、你 35 、 闻: 听说 (使、 、 听到 ) 、听闻、用鼻子嗅味道 36 、既:已经 (之后 )、既然、既、又 37 、谢:道歉、推辞、凋谢、感激 38 、固:原来、坚决、巩固、顽固、固守、固然 39 、亡:逃跑、丢失、灭亡、死亡、通“无“,
3、没有 40 、及:到、等到、.赶得上、以及41 、就:靠近,接近、欣赏、完成、从事42 、许:答应,赞同、地方、拟生词、表约数,相当于来 43 、具:器具、具有、准备、通“俱”全、都 ;详细 44 、胡:古代少数民族通称、为什么 45 、徒:光,空、白白地、只是 46 、方:刚好、正好 ;才、当、的时候、方圆、方正 47 、善:好、好处、擅长、善于 48 、 贾: 商人、 买卖、 通“价”价值 49 、直:与“竖”相对、只、仅仅,一直、通“值”价值 50 、因:于是、就,凭借、顺着、按照、因为、通过 51 、竟日:一整天 52 、市:集市、买 53 、戚然:悲伤的样子 54 、明年:第二年55
4、 、次第:依次56 、诚:如果、确实57 、遂:于是,就、终于58 、中道:半路上59 、谒:拜访60 、书:写、信、字条 61 、逮:到、捉拿 62 、未尝:不曾 63 、地方:土地方圆 64 、俟:等待 65 、少时:年轻时 66 、妻子:妻子儿女 67 、加冠:男子成年 68 、厌:满足、厌恶 69 、身 = 躬:亲自 70 、王:君王、称王 71 、语:话,谈论、告诉 72 、遗:留下来的,给予 73 、矢:箭头 74 、岂:难道 (是否、何况 ) 75 、事:侍奉 76 、特:只是77 、自:从 (在)、如果 78 、肖:相似、像 79 、易:交换、改变,容易 80 、譬:譬喻、打比
5、方 81 、 见: 看见, 通 “现” “被” 82 、习:复习、温习 83 、堪:忍受 84 、肆:放纵、陈列、店铺 85 、除= 拜:任命官职 ;除去 86 、适:到、往,刚才、正好 87 、由是 =以是 = :因此、通过这种88 、 奚为: 什么,怎么样89 、白:白色、空的、陈诉、说 ;明白 90 、使:出使、使者、派遣、假使91 、熙: 光明,兴盛, 通“嬉”嬉戏,开玩笑92 、遽:就、立刻、.马上、急忙 93 、会:适逢、正赶上、相会、聚会,一定 94 、驽:劣马 (比喻才能平庸、愚笨 ) 95 、 明: 明亮、 明白、 次 (年、月) 96 、素:白色的、为加装饰的、向来 97
6、、以为:认为、把、当作 98 、虽然:即使这样、虽然这样 99 、可以:可以、把(凭借 )、能够 100 、谏:含蓄规劝君主或长辈,进谏二 、常用虚词而(六种连接关系 )1 、而:连词,表顺承 ;( 前后关系,相当于“就”)2 、连词,表并列 ;( 相等关系,相当于“和”)3 、连词,表修饰;( 主次关系,相当于“地”)4 、连词,表转折 ;( 转折关系 ;相当于“但是”“却”5 、连词,表因果 ;( 因果关系 ;相当于“因而”6 、连词,表递进 ;( 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之1 、的 (后为名词。例如:藐小之物)2 、代词(前为动词。例如:昂首观之)3 、用在句中,取消句子独立性.( 前
7、为名词、代词 ;后为动词或形容词。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 、到 (后为地名。例如:送孟浩然之广陵).5 、 音节助词。(句末, 尤其在时间词的后面。例如: 久之,目似瞑).然1 、的样子 ;( 形容词词尾。例如:欣欣然)2 、但是 (两句话之间。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3 、这样。(“虽然、然而,然则”在文言文中通常翻译成“虽然,这样 ;这样,却 ;这样,那么。 )其1 、代词例如:事父母能竭其力2 、大概例如: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3 、难道例如:其真无马耶4 、恐怕例如:其真不知明也焉1 、句末语气助词2 、一般代词。 3 、兼词:相当于“于之“4
8、 、疑问代词于1、在 2、从 3、到 4、比 5、比 6、被或1 、有人2 、有时3 、或许所以.1 、的原因2 、用来因1 、于是,就 2 、凭借 3 、顺着、就着,按照、根据4 、通过 5 、因为以1 、用、拿、凭借、靠 2 、用来 3 、因为 4、认为 5 、通假字,通“已“ 6 、以致三、 通假字1 、不:通“否”2 、反:通“返”3 、直:通“值”4 、少:通“稍”5 、女:通“汝”6 、止:通“只”7 、那:通“哪”8 、被:通“披”9 、见:通“现”10 、文:通“纹”11 、知:通“智“12 、邪:通“耶”13 、属:通“嘱”14 、责:通“债”15 、坐:通“座”16 、有:
9、通“又”17 、说:通“悦”18 、禽:通“擒”19 、盍:通“何”20 、曾通“层”2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22 、汝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 ?)。论语十则.23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24 、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通“只”。狼25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 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26 、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27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出
10、现。马说28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愚公移山29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30 、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四:古今异义1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2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 、穷 古义:穷尽。今义:经济贫困。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4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 (食物 )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5 、布衣
11、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6 、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例句:由是感激。 (出师表 )7 、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8 、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开业 (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 (出师表 )9 、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10 、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例句:兵甲已足 (出师表 )11 、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 (监狱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12 、池 古义:护
12、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孟子 > 二章 )13 、居 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 (扁鹊见蔡桓公 )14 、走 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15 、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 (两小儿辩日 )16 、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 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7 、再 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五:常见的语气词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 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
13、耶、邪”。1 、 此画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语气词,译作“呀”2 、 谬矣,矣:语气词,了3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乎,语气词,吗六: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 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寓意: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只能是自己害自
14、己。滥竽充数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听之,处士逃。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听独奏,而南郭处士不会吹竽, 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寓意: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何氏献璧韩非子何氏宝玉而题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译文:明明是宝石,却被人说成了石头,明明是忠贞的人,却被说成骗子,这就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寓意:表现坚贞之
15、人受人误解的痛苦。晏子使楚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避席对曰: “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晏子离开坐着的位子回答说: “我听说,橘生长在淮南就成了橘,生长在淮北就成了枳,只是叶子相同,它们的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致使百姓善于偷窃吗?”寓意: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井底之蛙庄子秋水.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 ;汤
16、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译文:千里的确很远,可是它不能够形容海的辽阔 ;千仞的确很高,可是它不能够证明海的深度。夏禹的时候, 10 年有 9 年水灾,可是海水并不显得增多 ;商汤时, 8 年有 7 年干旱,可是海水也不显得减少。永恒的大海啊,不随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涨落。这才是住在东海里最大快乐啊 !”寓意: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开阔眼界,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 使驺子韩枢驭之
17、。 ” 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译文: 齐国国王景公在少海游玩,骑马传信的侍从从城中来报告说:“晏婴病重,快要死了,恐怕景公要在他死后才见得到了。”景公急忙起身。又有骑马传信的侍从赶到。景公说:“快驾烦且(拉.的)那辆马车,让主管韩枢驾车。”跑了几百步,认为马主管赶得不快,夺过缰绳代替他 (赶车) ,赶了大约几百步, 认为马没有跑得更快,干脆下车去跑。道理: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相关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蜀鄙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
18、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译文:蜀国的偏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穷和尚对富和尚说: “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吗?”富和尚说:“您凭着什么去 ?”穷和尚说: “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钵就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前就雇条船顺江而下,到现在还没去成;您凭着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朝佛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有惭愧的脸色。寓意:路要靠自己走出来,要勇于实践,理想才能变成现实。.浙江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往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既而渐进,则
19、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译文: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 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 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气势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 “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 ;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一般。寓意:本文描写了浙江潮的宏伟气势。刻舟求剑战国吕氏春秋楚人有涉江
20、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 像这样去找剑, 不是很糊涂吗 ?寓意:讽刺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变化的人。郑人买履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 ,无自信也。”译
21、文: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后,忘了拿量好的尺码。他在集市上选好鞋子后, 他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就没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寓意: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事实,不能太墨守成规。.叶公好龙汉新序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
22、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译文:叶公子高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延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魂飞魄散,一脸惊惶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寓意:比喻表面上或口头上爱好、 赞赏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爱好,或者实际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不但并不爱好或赞赏,甚至还惧怕它,反对它。 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崂山道士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一诀,令
23、自咒毕,呼曰:“入之 !”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辄入,勿逡巡 ! ”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译文:王七说:“我常见师父行走时, 坚硬的墙壁也不能阻隔你,只要学到这一法术我就满足了。”道士笑着答应了他的要求。就把穿墙的口诀传授给他,叫他自己念咒语,念完,喊了声“过去 ! ”王七面对墙壁不敢进去。道士又说: “你试着往里去。”王七便不慌不忙地往墙里走去。等他走到墙根边却止步不进。道士说: “你要低着头猛然朝里进,不要犹豫 ! ”王七按照师父的话做,果然在离墙几步时,猛地向墙壁冲去。到了墙边,就像什么东西也没有
24、似的。待他回头一看,自己已站在墙外了。他心中大喜,进去谢过师父。寓意: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肯下功夫,肯吃苦,否则一事无成。同时也告诉人们,那些想投要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没有好下场。活见鬼 (明)冯梦龙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译文:有一个人赴宴后深夜回家,又赶上天下大雨,就撑起伞来遮雨。看见一人站在路旁房屋的滴水檐下, 那人跑过来一下子钻到了自己的伞下,和自己一块
25、走起来。走了好一阵,那人也不说话。他怀疑是鬼,就用脚撩试,正巧没碰着,更加害怕,于是用力把那个人挤下桥去,撒腿就跑。这时正是做糕的人清早起来的时候。他赶紧跑到糕点铺门口,告诉大家自己遇见鬼了。不一会儿,又见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跌跌撞撞地跑来,大喊着“有鬼”,也跑进做糕人家中。两人互相看看,目瞪口呆,随即不觉大笑起来。道理:干什么事都不能疑神疑鬼,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杨震暮夜却金杨震孤贫好学, 明欧阳尚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命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邓骘而辟之,时震年已五十余,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
26、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遗震。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子孙常蔬食步行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翻译:杨震从小没了父亲,生活贫苦但爱好学习,精通欧阳尚书,眼光透彻,知识渊博,儒者们为他编了这么句话:“关西孔子杨伯起。”他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州郡长官聘请他去做官,他都没有应允。人们都说他年纪老了,想出来做官也迟了,而杨震却更安心他的教书生活。邓骘听说后就召请他做官,那时杨震已经五十多岁了。屡次升迁,升到荆州刺史、 东莱太守。往东莱郡上任时,
27、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 这时做昌邑县令, 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 “作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却不了解我,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知道这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 ! ” 王密惭愧地出门走了。后来调任涿郡太守。为人奉公廉洁,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从不浪费钱。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于富裕为后代, 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产业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百姓连连称赞。启示:做人要像杨震那样公正廉洁,不谋私利。为民为官,都要严于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东施
28、效颦庄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 ;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翻译:西施心口痛,所以皱着眉头走在村子中,村中的一个长得丑的人看见了 (西施 )觉得她很漂亮,回家后也捂着自己的心口走在村子中。村中的富人见了她,牢牢地关着大门不出去 ;穷人见了东施,带着妻儿躲开 (她)走。 (东施 )知道皱着眉头会很美,却不知道皱眉头为什么会美。寓意:不能盲目的去模仿,要不然就会适得其反。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 寻找适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楚王好细腰“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
29、为节, 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解释:从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 所以朝中的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 ),都是每天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 (每天起床后,整装时 )先抑制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到了第二年,满朝(文武大臣们 ) 脸色都是黑黄色了。.寓意:墨子引用这一故事说明统治者提倡、崇尚的事情再难也会办到。以此劝说统治者应该提倡“兼爱”。如果统治者提倡、崇尚“兼爱”,那么就算再难也会使举国去实行。也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耻。吾腰千钱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30、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 “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解释: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 “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 ?”他说:“我腰上缠着很多铜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 ?”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
31、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 ?”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 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 ?于是我写下了哀溺。寓意:讽刺那些见钱眼开、掉进钱眼里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丢掉钱财的人。“钱乃身外之物”,我们不应重视钱财!孟子语录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 ) 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 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 生命是我所
32、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 ( 如果 )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的话,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追求道义。寓意:通过对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 比喻面对生命的在大义之间的选择,孟子会毅然选择“舍生取义”。矛与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 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 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 “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
33、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寓意: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鹬蚌相争战国策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解释:一只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蚌马上合上,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 “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鹬和蚌都不肯互相放弃,渔夫就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寓意
34、:做事要权衡得失,化解矛盾相互谦证,以免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告诫人们不要自相残杀,要宽容。其寓意与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一定联系。学弈 孟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吾曰:非然也。翻译: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认真听,细细琢磨,认真领悟 ;另一个人表面上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可是心里却认为天鹅要来了,想着如何拉弓搭箭把天鹅射下来。他们虽然一起学习围棋,可是后者不如前者。是他的智力不如前者
35、吗 ?我说:不是这样的。寓意:文章先写了奕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接着写奕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 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 最后写这两个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的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翻译: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
36、不已,就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正午的时候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而正午时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到了正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离人远的感觉小,而离人近的感觉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非常的凉爽,到了正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 这难道不是近处的感觉热, 远处的感觉凉爽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怎么回事。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第三部分.1 、陈元方侯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恣其所安,
37、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候,拜访,问候。履行,实践,做。绥,安,安抚。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师,学习。【方言证古】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 泉老爸 (父亲 )、老母 (母亲 )。家君 (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君 (对他的尊称 )【诗词鉴赏】袁公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元方.机智应变。如
38、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 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2 、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注释:舍 : 家. 嬉: 游戏 . 所以 : 用来 . 处子 : 安顿儿子的地方 . 墓间之事 : 指埋葬 , 祭扫私人一类的事 . 贾人 : 商贩 . 衒卖:沿街叫卖 .
39、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3 、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 (13) 益,而又害之。 ( 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 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注释闵 (m n) 同“悯”,担心,忧虑。 长 (zh ng) 生长,成长。 揠 (y à)拔。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其人他家里的人
40、。 病 精疲力尽,是引申义予我, 第一人称代词 . 趋快走。 往去, 到.去。 槁 (g o) 草木干枯。耘苗:给苗锄草非徒非但。徒,只是。(13) 益:好处。4 、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用 法】 连动式 ;作宾语 ;含贬义【近义词】徒劳无
41、功、多此一举【反义词】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注释祠 (c í)春祭。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 ) 古代盛酒的器具。相谓互相商量。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固本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遂就。亡失去。翻译:楚国有一家人,祭过了祖宗之後, 便将一壶祭祀时用的酒,留给办事人员喝。办事人员很多,仅仅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 ?有人提议让每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画得好,就把这壶酒给他。大家都认为这办法很好。 有一个人很快就把蛇画好了。 这壶酒就归他所得。这时,他回头看别人,都没有画好,就得意扬扬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呀,等我再画上几只脚吧。”正在他画蛇脚的时候,另一
42、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那人把酒壶夺了过去说:“蛇是没有脚的,你怎麽画上了脚 ?”说罢,就喝起酒来。英文: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 ruin the effectby adding sth.superfluous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 ,反而坏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5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
43、否 ?”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缘箩山人集 )注释 :1. 并:连同。 2. 去:去除。 3. 欲:想要。4. 坐:因为,由于。5. 或:有的人。6. 而:却。7. 曰:说。8.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 北人:北方人。10. 以:用来。11. 强(qi ng) :本文中指“勉强”。12. 仕: (仕途 )在 做官。 13. 啖:吃。14.并壳:连同皮壳一起吞下。15. 食:食用。16. 何:哪里。 17. 识:见过,见识.翻译: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
44、 (有一次 )在酒席上吃菱角, (那个人 )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 (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 “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 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寓意:其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省略成分:我非不知。并壳者,(我)欲以 (其)清热也。6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之,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
45、,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注释:食:食物闻已:听罢益:增加更:改变空:空口口爽:口味败坏返是通假字,同反,反而的意思。.翻译: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别人家里,主人便请他吃饭。这人觉得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说后,便加了些盐。加盐之后菜的味道鲜美,这人便想: “菜的味道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 ?”这人真是愚蠢到了极点,便不要菜,只吃盐。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为盐所害。这个故事告诉人们: 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 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7 、父善游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 (ju) 急善游哉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注释 : 过于江上:经过江边。故:缘故;善:擅长 ;岂:难道 ;这:的人;方引:正带着,牵着。 ;方,正在。遽急:立即。以此任物: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事物。 任,对待。任物:对待事物。悖:违反常理,错误。引:带着,抱着。翻译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证件外借风险评估与管理合同
- 洗衣店装修简易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商场家居用品柜台租赁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责任协议书
- 2025年度供应链物流保密协议合同
- 文化产业借款融资居间合同
- 2025年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作合同
- 2025年度企业兼职市场营销人员劳务合同模板
- 2025年度房产赠与资产重组合同
- 2025年度人工智能系统维护与数据安全合同
- 2024届南通二模(又苏北七市二模)数学试题
- 菜点与酒水知识课件
- 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 品质月工作总结
- 江西省南昌市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 第一章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讲解
- 2024年济南护理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艺术博览会与艺术品拍卖
- 2024年贵州水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完整版)ERP流程及操作手册
- 接上童气: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