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下一页上一页4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一) 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进行设计4.1 概述4.1计算机控制系统原理框图混合系统模拟系统(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离散系统(离散设计方法)下一页上一页4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一) 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进行设计4.1 概述混合系统连续系统离散系统设计D(s)D(s)D(z)设计D(z)采样频率足够高采样系统特性接近模拟系统特性对象离散化G(s) G(z)设计简单,但离散化时动态特性总要变坏设计时需要多次试算下一页上一页4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一) 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进行设计4.2 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设计的步骤(1)在连续系统中插入保持器,检查插入保持器后连续系统是
2、否稳定,如不稳定,重新设计D(s); (2)选择适当的方法将D(s)转换成D(z);(3)对G(s)进行离散化,用求得的D(z)和G(z)构成离散系统,并检查离散系统的特性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要求,重新设计D(s);(4)用数字算法实现D(z),即用差分方程表示D(z)。下一页上一页4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一) 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进行设计4.3 数值积分法数值积分法的基本思想:将模拟控制器的D(s)转换成微分方程,再用差分方程近似该微分方程。前向矩形规则后向矩形规则梯形规则数值积分法下一页上一页asasEsUsD)()()(例:设模拟控制器传递函数,试用数值积分法对其进行离散化。解:其微分方程
3、的形式为:aeauuaeauu或两边求积分得:tdaeautu0)()()(对离散系统如按采样间隔划分积分时间则kTTkTkkTdaeaudaeaudaeaukTu)1()1(00)()()()()()()() 1()()() 1(上的积分到在kTTkaeauTku下一页上一页其几何意义如下图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可用三种方法求得前向矩形蓝色图形)后向矩形橘黄色图形)梯规则绿色图形)TkTaekTau)()(近似表示阴影面积 用)()() 1() 1(2kTaekTauTkaeTkauT近似表示阴影面积 用TTkaeTkau) 1() 1(近似表示阴影面积 用将计算阴影面积的三种方式代入u(kT
4、),得三种计算规则:下一页上一页1)前向矩形规则用前向矩形面积代替阴影部分的面积得;TTkaeTkauTkukTu) 1() 1() 1()(将D(s)和D(z)作一比较) 1() 1()1 (TkaTeTkuaT两边求z变换,并写成输出输入信号之比的形式,得:)()()1 (1 11zEaTzzUzaTaTzazaTaTzzEzUzD/ ) 1()1 (1)()()(11aTzazD/ ) 1()(asasD)(结论:用前向矩形规则进行离散化,即用结论:用前向矩形规则进行离散化,即用(z-1)/T代替代替D(s)中的中的s。下一页上一页2)后向矩形规则用后向矩形面积代替阴影部分的面积得;Tk
5、TaekTauTkukTu)()() 1()(整理得:aTkTaTeaTTkukTu1)(1) 1()(将D(s)和D(z)作一比较aTzzazD)/() 1()(asasD)(结论:用后向矩形规则进行离散化,即用结论:用后向矩形规则进行离散化,即用(z-1)/Tz代替代替D(s)中的中的s。两边求z变换,并写成输出输入信号之比的形式,得:)1/(11)1 ()()()(1aTzaTaTzEzUzDaTzzaaTzaTz/ ) 1(1)1 (下一页上一页2) 梯形规则用梯形面积代替阴影部分的面积得;将D(s)和D(z)作一比较)() 1()2/(12/) 1()2/(1)2/(1)(kTeTk
6、eaTaTTkuaTaTkTu两边求z变换,并写成输出输入信号之比的形式,得:azzTaaTzaTzzaTzEzUzD1122)() 1()()()(azzTazD112)(asasD)(结论:用梯形规则进行离散化,即用代替结论:用梯形规则进行离散化,即用代替D(s)中中的的s。)()() 1() 1(2) 1()(kTaekTauTkaeTkauTTkukTu整理得:112zzT下一页上一页近似转换公式:前向矩形后向矩形梯规则Tzs1Tzzs1112zzTs例:分别用前向矩形规则、后向矩形规则和梯形规则对D(s)进行离散化,并求其极点设采样周期秒。68. 04 . 01)(2sssD解:(1
7、)用前向矩形规则进行离散化68. 0) 1(4 . 0) 1(1)()(21zzsDzDTzs前)8 . 08 . 0)(8 . 08 . 0(1jzjz下一页上一页例:分别用前向矩形规则、后向矩形规则和梯形规则对D(s)进行离散化,并求其极点设采样周期秒。68. 04 . 01)(2sssD(2)用后向矩形规则进行离散化68. 0)1 (4 . 0)1 (1)()(1211zzsDzDTzzs后)384. 0576. 0)(384. 0576. 0(1jzjz(3)用梯形规则进行离散化68. 0)112(4 . 0)112(1)()(2112zzzzsDzDzzTs梯)584. 0606.
8、0)(584. 0606. 0() 1(182. 02jzjzz下一页上一页(4)求极点。各D(z)的极点分别为:D后(z)的极点:D前(z)的极点:D梯(z)的极点:45/13. 14/13. 18 . 08 . 0jz7 .33/693. 058. 0/693. 0384. 0576. 0jz94.43/841. 0767. 0/841. 0584. 0606. 0jz原系统极点:84.45/819. 0z各种方法转换后极点比较:梯形规则转换后的极点与原极点最接近;后向矩形规则次之;前向矩形规则转换后的极点是不稳定的。下一页上一页分析三种转换规则的稳定性Z的表达式的形式前向矩形后向矩形梯规
9、则转换公式Tzs1Tzzs1112zzTsTsz1Tsz112/12/1TsTsz用三种转换公式分别将s平面转换到平面上下一页上一页结论:用前向矩形规则对稳定的结论:用前向矩形规则对稳定的D(s)进行离散化,所得结果可能是稳定进行离散化,所得结果可能是稳定 的,也可能是不稳定的;(转换后的稳定区域不全包含在的,也可能是不稳定的;(转换后的稳定区域不全包含在Z域的域的单位圆内)单位圆内) 用后向矩形规则对稳定的用后向矩形规则对稳定的D(s)进行离散化,所得结果一定是稳定进行离散化,所得结果一定是稳定 的,但畸变较大;(稳定区域为单位圆内的一小圆)的,但畸变较大;(稳定区域为单位圆内的一小圆) 用
10、梯形规则对稳定的用梯形规则对稳定的D(s)进行离散化,所得结果一定是稳定的,进行离散化,所得结果一定是稳定的,但但 由于转换的方法不一样转换的结果一般不相同。(稳定区域正好由于转换的方法不一样转换的结果一般不相同。(稳定区域正好与单位圆重合)与单位圆重合)Tjz12121z1z用三种转换公式分别将s平面转换到z平面上,取s平面的虚轴作为特征,即将s=j带入转换公式下一页上一页4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一) 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进行设计零极点匹配法的基本思想:根据零极点匹配法的基本思想:根据s平面到平面到z平面的映射关系,平面的映射关系,将将D(s)的零、极点映射到的零、极点映射到z平面上,再通过某个
11、主频率处平面上,再通过某个主频率处数字控制器的增益与模拟控制器的增益相匹配的关系确定数字控制器的增益与模拟控制器的增益相匹配的关系确定增益增益k。4.4零极点匹配法由于D(s)的极点数常会大于零点数,如果极点数比零点数多d个,则可认为D(s)有d个零点位于无穷远处。根据映射关系,s平面上无穷远处的点映射到z平面上,在z=-1处。下一页上一页设计步骤通过映射关系 ,将D(s)的全部零、极点映射到z平面上去;sTze求出D(s)的全部零、极点;在z=-1处增加足够多的零点(使D(z)的零、极点数相等);在某一特征频率处使两种控制器的增益匹配。例:试用零极点匹配法对 进行离散化,设采样周期 T=1秒
12、。2( )10.21sDss解:求s域的极点1,20.10.995sj 下一页上一页222(1)(1)( )(0.4930.759)(0.4930.759)0.9850.819k zk zD zzjzjzz10( )( )zsD zD s411 0.9850.819k0.8340.2094k 代入上式得:220.209(1)( )0.9850.819zD zzzz域的极点为1,20.4390.759zj( 0.10.995)0.10.995sTjTjzeee0.905z 0.99557z 1,20.905cos570.905sin570.4390.759zjj下一页上一页4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13、一) 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进行设计4.5等效保持算法等效保持算法是指对两种不同的控制器D(s)和D(z),当给定某种特定的输入信号时,其输出信号等效。1冲击不变转换 指模拟控制器脉冲响应的采样值与离散控制器脉冲响应序列等效。设:ha(t)为模拟控制器输出信号, ha(kT)为模拟控制器输出信号采样值。 h(kT)为数字控制器输出信号, 下一页上一页)()(kThkTha由基本思想可得:设miiiasAsD1)(模拟控制器的脉冲响应为:)()(1sDLthamiiiasAL11mitaiieA1其采样序列为:mikTaiaieAkTh1)()()(kThkTha)()(1zDZkTh又两边取z变换
14、得:)()(kThZzD)(1mikTaiaieAZkThZmiTaiiezzA11冲击不变转换下一页上一页结论:用冲击响应不变转换法进行离散化时,直接对D(s)求z变换。 即)()(sDZzD下一页上一页4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一) 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进行设计4.5等效保持算法)(1)1 ()(1sDsZzzD2阶跃响应不变转换具有保持器的冲击不变转换) 指模拟控制器阶跃响应的采样值与离散控制器阶跃响应序列等效。)(11)(11zDzsDsZ结论:用阶跃响应不变转换进行离散化时)(1)1 ()(1sDsZzzD下一页上一页4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一) 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进行设计4.6 各种方法的
15、比较梯形规则前向矩形规则后向矩形规则零极点匹配法冲击响应不变转换阶跃响应不变转换优先选用从不选用根据需要选用两种控制器的直流增益相同两种控制器的冲击响应等效两种控制器的阶跃响应等效一般不选用下一页上一页4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一) 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进行设计4.7 设计举例见P.64思考题和习题P66 4-1,4-2,4-3下一页上一页系统管理 PID 控制方式 建立摸型 实验一 小型电机PID控制实验1.实验目的:(1)了解PID控制算法在实际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熟悉PID参数对实际控制系统的影响。3.实验内容:(1)速度控制实验实验步骤:启动计算机进入C:DJ子目录,运行DJPI
16、D.EXE程序,进入主菜单2.实验设备:小型直流电机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装置。下一页上一页速度控制时将跳线器JP10接在JP10位置,JP4接在D/A2位置。程序运行操作。在“控制方式”“设定转速中,设定转速为150转分。在“PID”“比例Kp”,“积分Ti”,“微分Td和“采样时间中分别设定PID参数。选择“系统管理”“闭环子菜单运行程序,观察运行结果。如效果不佳,修改PID参数,直至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PID参数参考值: T=0.005 Kp=0.8 Ti=2 Td=0.02实验中应先找到一组较好的参数,然后分别调节各参数,观察各参数的变化对控制效果的影响,为后续实验作准备。(2)位置控制实验。进入C:DJ子目录,运行DJPID.EXE程序,进入主菜单; 位置控制时将跳线器JP10接在D/A3位置。下一页上一页程序运行操作。在“控制方式”“选择内环中设定模拟控制方式。在“控制方式”“选择方向中设定正、反转。在“PID”“比例Kp”,“积分Ti”,“微分Td和“采样时间中分别设定PID参数。选择“系统管理”“位置子菜单运行程序,观察运行结果。如效果不佳,修改PID参数,直至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PID参数参考值: T=0.005 Kp=1 Ti=2 Td=0.0014.实验操作说明 (1)ESC键表示返回上一级菜单;回车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融资借款合同范本
- 农业集资合同范本
- 加盟课程合同范本
- 分房书合同范本
- 勘察设备购买合同范本
- 代加工洗煤合同范本
- 关于监理费合同范本
- 农机装备研发合同范本
- 办公区维修合同范本
- 2025年非晶、微晶合金项目申请报告模式
-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2024年制订)
- 2025年二级建造师聘用合同范文(三篇)
- 湖北省2025届高三T8联盟模拟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 2025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叉车司机车辆基本操作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70题)
- 工业统计知识培训
- 2025年苏州高铁新城国有资产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郑州市2025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一模) 化学试卷(含标准答案)
- 2025年临床医师定期考核必考复习题库及答案(1080题)
- 电梯维保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