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课教案_第1页
中考作文指导课教案_第2页
中考作文指导课教案_第3页
中考作文指导课教案_第4页
中考作文指导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作文指导课教案【篇一:初中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感受生活体验亲情 作文亲情指导课教学设计 课题组写作指导训练 盘县响水镇中学 邓 琼 教学目的: 让学生写出自己最熟悉、最感动的事情。 教学目标 : 1、借助多种方法充分感受和体悟亲情。 2、学会运用生活化的典型细节来表达和抒发亲情。 教学设想: 通过学生的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方式来表达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创造力。学生在作文中普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1、话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2、话题作文如何选材。 以上两点,学生在作文时,普遍存在模糊认识,所以很有必要通过作文指导来解决。这节作文课以一道作文题为例,指导学生正确选材,引导学生通过联想、

2、想象,学习正确、恰当的选材和多角度立意。 教学难点: 如何捕捉动情点 教学方法: 谈话法、发现法、归纳法。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家庭是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也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但是,你是否感受到家庭中的亲情,体会到相互的关心和付出了呢?或许,今天的作文课能够给我们一点点启示。 板书课题:感受生活体验亲情 二、范文引导 出示范文,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片段: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小,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似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在一起,就是整个世界。 师:

3、母亲瘦,儿子小,为什么夫妻俩还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呢?你们会怎样理解这两个词的意境呢?想好了就说。 三、捕捉细节体味亲情 生1: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母亲年龄大,儿子年纪小,都怕摔,所以要“慢慢地、稳稳地”。师:不要给老师说,直接给大家说就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更乐意发言。 生2:我是这样想的:是为了让母亲、儿子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所以要“慢慢地、稳稳地”。 生3:我是这样想的:是为了让母亲、儿子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生4:“我”孝敬母亲,是一片孝心;妻子疼爱儿子,是一片爱心。如果飞快地背过去,会让他们感觉到不舒服的。 生5: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每一个人都像大家说的那样细心、关心、呵护老

4、人和小孩的话,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学生争先恐后,大家一发不可收拾的气势 四、激发体验,浅谈感受 师:老师听了你们的发言,已经按捺不住了,也想表达一下内心的情感,唱了两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师:谁能举一个你身边的例子,说说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学生纷纷举例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请每人选一至两个最精彩的写在本子上,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 师:从课本到社会上,我们看到了和和睦睦的家庭令人羡慕。但是现在社会上还有一些不顾亲情、友情的现象,谁能举例说明?学生刚平静的心,又被老师撞击了一下 生1:我的邻居夫妻俩天天吵,烦死了。 生2:我们村有一个媳妇,天天跟公、婆吵架,有时还

5、动手打呢! 生3:我的大伯不孝顺,他不但不给我奶奶买吃的,还吃我姑姑给奶奶买的好吃的。这个学生眼睛有点红了 师:是嘛!你批评一下你大伯嘛! 生:不敢,他会骂我,还会打我。 师:看来问题严重了,你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要好好的照顾奶奶!趁机进行品德教育 老师见学生动了真情,想让他们迸发出更灿烂的火花 师:大家继续说。 生4:我妈对我奶奶就不好,还骂她“老不死的,只会吃不会做”。 生5:我爸爸动不动就打我妈。眼角流下了泪水生6:我从小就没有见过爸爸,不知道父爱是什么!此时,全班学生都沉默了 师:老师也感动了。 五、课堂小结 其实人的一生中,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忘却,但有一些不起眼的瞬间却依然那

6、样清晰、那样动人。那么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品味那些动人的瞬间吧!让真情在我们笔尖涌动!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家人了。请选择几件最能表达“亲情”的事件,写一篇文章,注意在叙事上让亲情自然流露。 要求: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动情点来表达亲情。2、让细节描写照亮你的文章,也可运用恰当的抒情。3、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说真话 叙真 事 抒真情 课本 动 情 点 社会【篇二:作文指导叙事要完整教案】 教师: 科目: 语文 班级:七1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表达。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

7、,有头有尾地表达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表达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表达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表达,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11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

8、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表达,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表达。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表达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表达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表达。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表达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表达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 有些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

9、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1、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

10、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2、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3、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4、“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防止在

11、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表达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

12、文,不是写送伞,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1、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不要抄人家的素材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2、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

13、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平时跳广场舞,各种节日习俗文化比农村更浓春节时挂红灯笼、门前放橘子树,贴对联门神等,元宵节猜灯谜,办花灯展等等?然而这些材料从你们的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3、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表达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

14、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表达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4、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

15、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

16、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表达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衬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表达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无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

17、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篇三:材料作文指导课教案】 材料作文指导课 材料作文指导课 一、点拨“材料作文”的写作知识 材料作文又

18、叫供料作文,它的特点是给一则或几则材料材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表,要求阅读材料后按照要求写作。 材料作文考查读写结合能力,学生要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才能完成作文。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一般都来自生活,且有精心提炼生活内容、社会问题的倾向,因而平时多关注与自己、他人密切相关的事件、现象、问题等是写作的着眼点。 写材料作文,处理好材料是关键,怎样处理好呢? 第一要“深”读。读文题,明确写作范围,了解写作要求,辩明写作文体、写作形式、人称、语言等;读材料,要读懂、读细致、读全面,抓住材料的核心是写作的关键。 第二要“宽”析。材料信息量大,要多作分析,找出关键性句子和表现材料主旨的句子,用辩证的

19、眼光,多角度思考材料表达的倾向。 第三要“窄”选。结合自己感悟最深的一个方面去发挥,一般不要面面俱到,要善于取舍。 第四要“新”立。要善于依据材料而又高于材料,立意不落俗套,构思方会精妙。 第五要防“失”失误。对材料理解不深而提炼不出精粹的要点,文章立意过偏、过浅等。 第六要注意材料的使用角度。要选出最正确角度,一是最切合材料的内蕴,二是能写新意,三是能挖出深度,四是体会最深刻,万不可马虎草率。 要恰当地对待两种“材料”。一是命题提供的“准备材料”,二是学生写作必须运用的材料。对待两种材料要注意,选票要在题目的范围之内,要围绕中心选择,一切为中心服务,要对材料有所取舍,善用突出主题的材料。 二

20、、由“春晚”节目扶不扶?引出要“宏扬正能量”的社会热点。 三、出示材料及写作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写作? 四、引导学一怎样写这篇文章。 1、审题、立意。 2、拟题、选材。 3、布局、谋篇。 五、学生写作提纲,说出自己的写作思路。 六、出示教师下水文 社会需要正能量 一件平凡的小事,但它却能够表达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反映的是爱的传递。也是我们对爱心产生温暖的一种感觉,也源于人与人之间那种最为珍贵的理解和认同。正是这种理解和认同,穿透了人间的冷漠与轻视,是一种将心比心,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怀。 50岁的天津的哥马志刚在他并不熟悉的网络世界里火了。社交网站上正在火速流传着这位的哥两天前的事情,尽管人们并不知道他的:他拒收一位盲人的车费,表示“我不伟大,我挣钱比你容易”;而下一位乘客又坚持多付费给他,“我也不伟大,挣钱比您也容易点”。不少人表示,要“随手转发,传播正能量”。 爱心,被看作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最高尚的情操,是人类良知的生动展现,是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