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18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八年级初二(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XX-2018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八年级初二(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XX-2018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八年级初二(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XX-2018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八年级初二(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XX-2018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八年级初二(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2018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36分)1(3分)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A托盘天平B电子台秤C弹簧测力计D磅秤2(3分)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用力把铅球推出3(3分)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具,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钢丝钳B扳手C核桃钳D食品夹4(3分)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压锅容易将食物煮熟,利用了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减小B飞机机翼设计

2、成“上凸下平”的形状,利用了流速越大气压越大的原理C汽车在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是利用了大气压强的作用5(3分)如图所示,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以3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5m后,撤去水平拉力,物体又向前运动了1.5m后停了下来。则()A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的过程中,物体的惯性在逐渐减小B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的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逐渐减小C物体在匀速运动及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始终为20ND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6(3分)盐城市近年来建设了大量公共自

3、行车站点,市民可通过手机支付宝或微信扫码的方式便捷的租赁自行车,享受绿色出行带来的方便、快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采用实心轮胎可以避免爆胎的危险B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C轴承里面装有钢珠是为了减小摩擦D车座做得扁平可以减小臀部所受的压力7(3分)在图的正比例函数图象中,反映了一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的关系B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C在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8(3分)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300N的物体

4、,物体与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60N,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移动了2m,则水平拉力F所做的功及其功率的大小分别为()A120J 6WB600J 30WC720J 36WD480J 24W9(3分)掷实心球是我市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之一。小马参加考试(如图甲)时,掷出去的实心球从a处出手后,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乙)所示,球最终停在水平地面e点处(不计空气阻力)。则实心球()A从a处到b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B从b处到c处动能增大,机械能增大C在a、c处机械能相等D在d、e处机械能相等10(3分)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两实心

5、物体a和b,放在足够多的水中静止后,则()Aa漂浮,a受到的浮力大于b受到的浮力Ba沉底,a受到的浮力大于b受到的浮力Cb漂浮,b受到的浮力大于a受到的浮力Db沉底,b受到的浮力大于a受到的浮力11(3分)如图所示,有一密闭的圆台形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液体,如果把它倒置,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力、压强的变化是()A压力不变,压强增大B压力增大,压强减小C压力增大,压强增大D压力减小,压强增大12(3分)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进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

6、体的体积是500cm3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9N二、填空题(13题每空2分,14-17题每空1分,共22分)13(10分)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1)如图甲所示,弹弓将小石块射出,是橡皮筋的 能转化为小石块的 能;如图乙是很多包装箱上都有的提手,这是通过增大手的受力面积来 (选填“增大”或“减小”)提手对手的压强。(2)如图丙,轮滑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项运动,当孩子用力向后方蹬地时,他就会向前加速运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力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14(3分)在拔河比赛中,甲队的指导员选了一些质量大的

7、学生当队员,乙队的指导员让学生穿鞋底花纹较深的运动鞋。甲队由于质量大, (选填“易”或“不易”)改变运动状态,乙队是通过增大 而增大摩擦力。在双方手中绳子都不脱动的情况下,最后 (选填“手的拉力”或“脚与地面的摩擦力”)较大的一队获胜。15(4分)将完全相同的三个小球,分别放入盛有不同种液体的A、B、C三个相同容器中,静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若三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别用FA、FB、FC表示,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 FB FC(选填“”、“”或“”符号),其中 (选填“A”、“B”或“C”)容器中的液体密度最小;若三个容器中液面相平,则 (选填“A”、“B“或“C“)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大。16(

8、2分)如图所示,一重为2N的铁块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方向上拉力F3N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铁块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铁块受到的摩檫力为 N若撤去拉力F,最后铁块将沿平板向下做 运动(加速/减速)。17(3分)将一重为5N、体积为0.8dm3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放手后物体将 (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放手后物体静止时物体所受浮力为 。三、作图题(18题3分,19题2分,共5分)18(3分)如图所示,木块沿斜面匀速下滑,画出木块受到的力。19(2分)如图甲所示,当人用曲臂将重物端起时,人的前臂可以看作一个杠杆。请在图乙所示的杠杆

9、示意图上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以及B处受到的阻力F2。四、实验与探究题(20题每空2分,21题每空1分,共18分)20(10分)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图甲、乙、丙中应通过比较 两图来进行;(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无关,小华同学作

10、出的这个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原因是 。21(8分)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液体种类实验序号物体重力G物(N)弹簧测力计示数F(N)物体受到浮力F浮(N)排开液体体积V排(cm3)水水1.0g/cm3121.55021.01.010030.51.5150酒精酒精0.8g/cm3421.60.45051.20.810060.81.2150(1)分析

11、表中数据,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 N。(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3)请你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G排 N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 原理。(4)实验中细心的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 。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

12、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处对应标上1.0g/cm3的字样;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 N处对应标上0.8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五、计算题(22题9分,23题10分,共19分)22(9分)如图甲是建筑工地上的塔式起重机示意图,它是通过电动机带动如图乙所示滑轮组起吊物料的。如果这个滑轮组把6×103N的重物在10s内匀速提升10m,绳索自由端的拉力F2.1×103N,不计一切摩擦和绳重。求:(1)拉力做的功;(2)拉力的功率;(3)该滑轮组的动滑轮重;(4)该滑

13、轮组的机械效率。23(10分)有一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现将一边长为10cm,质量为2.7kg的正方体金属块放在容器底部(如图所示)。求:(1)金属块的重力;(2)金属块对容器底的压强;(3)向容器中加入水至8cm深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多大此时金属块受到容器的支持力多大(容器足够高,物体与容器底没有紧密接触)2017-2018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36分)1【解答】解:A、托盘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B、电子台秤是测质量的工具;C、弹簧测力计是测力的工具;D、磅秤是测质量

14、的工具;故选:C。2【解答】解: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所以选项A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所以选项B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选项C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在重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所以选项D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选:A。3【解答】解:A、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B、扳手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C、核桃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D、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

15、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选:D。4【解答】解:A、高压锅容易将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故A错误;B、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飞机起飞或滑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故B错误;C、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D、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吸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故D正确。故选:D。5【解答】解:A、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的运

16、动速度没有关系,所以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的过程中,物体的惯性保持不变,故A错误;B、撤去拉力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仍为20N,故B错误;C、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它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物体在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为20N,故C正确;D、撤去拉力后,由于摩擦力的存在,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C。6【解答】解:A、根据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可知,若采用充气轮胎,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轮胎温度升高,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增大,容易爆胎。采用实心轮胎可以避免爆胎的危险。故A正确;B、轮胎表面有凹凸

17、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正确;C、轴承里面装有钢珠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故C正确;D、车座做得扁平,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错误。故选:D。7【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图象中反映浮力与深度的成正比,由F浮gV排可知,浮力与深度无关,故A错误;B、同一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故B正确;C、由公式p可知,在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而图中是正比,故B错误;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等其他因素无关,只决定于物质本身,故D错误。故选:B。8【解答】解:因为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

18、衡条件可知,水平拉力的大小:Ff60N,则水平拉力F所做的功:WFs60N×2m120J;水平拉力F所做功的功率:PFv60N×0.1m/s6W。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9【解答】解:A、实心球从a处到b处,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则动能减小,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增大。故A错误;B、实心球从b处到c处,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则动能增大,因不计空气阻力,所以球在空中运动时的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不变)。故B错误;C、不计空气阻力,说明球在空中的机械能是守恒的,所以在a、c处机械能相等,故C正确;D、从d处到e处,实心球需要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实心球的内能,所以在

19、d处机械能大于e处。故D错误。故选:C。10【解答】解:AD、由图象可知,当m甲m乙4g时,V甲2cm3,V乙8cm3,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甲2g/cm3,乙0.5g/cm3,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两实心物体a和b,放在水中静止后,因甲水乙,所以,a沉底,b漂浮,故AD错误;BC、设a、b物体的体积为V,则F浮a水gV排水gV,F浮bGbmbg乙Vg,因水乙,所以,F浮aF浮b,故B正确,C错误。故选:B。11【解答】解:(1)倒置后,液体深度h增大,pgh,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强增大;(2)正放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如图:FpsghsG,倒置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psg

20、hsG,FF,即: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力将变小。故选:D。12【解答】解:AB、由图象知,G9N,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拉力F5N,则完全浸没时的浮力为F浮GF9N5N4N,此时物体完全浸没,所以浮力最大,故B错误;由F浮液gV排得,VV排4×104m3,A错误;C、物体的质量m0.9kg;则2.25×103kg/m3,C正确;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下F浮4N,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3题每空2分,14-17题每空1分,共22分)13【解答】解:(1)橡皮筋属于弹性物体,在拉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松手后,橡皮筋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将弹性势能转

21、化为小石块的动能,将小石块射出;包装箱上都有较大、较宽的提手,增大了与手的接触面积,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手的受力面积来减小提手对手的压强;(2)孩子站在轮滑上向后蹬地时,对地面有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产生向前的反作用力,人和轮滑加速前进;在力的作用下人和轮滑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答案为:(1)弹性势;动;减小;(2)相互的;运动状态。14【解答】解:(1)甲队的质量大,则他们的惯性大,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2)乙队学生穿鞋底花纹较深的运动鞋,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3)在比赛过程中,在双方手中绳子都不脱动的情况

22、下,最后脚与地面的摩擦力较大的一队将会获胜。故答案为:不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脚与地面的摩擦力。15【解答】解:(1)读图可知,A中物体悬浮,B、C中物体漂浮,因此,小球所受的浮力都等于它自身的重力,所以三个小球所受的浮力相等;即:FAFBFC;由图可知:VA排VB排VC排;根据公式F浮液gV排可知,ABC;(2)A、B、C 三个相同容器中,若三个容器中液面相平,根据VSh可知液体体积相同,则由FGmgVg可知: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FAFBFC;根据p可知:pApBpC。故答案为:;A;C。16【解答】解:(1)由乙图可见,铁块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因此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铁块受

23、到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和竖直向上的拉力F,根据平衡力的特点,故铁块受到摩擦力大小fFG3N2N1N;(2)撤去拉力,铁块沿平板向下滑动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向上摩擦力和向下重力作用,重力大于摩擦力,故铁块最后向下做加速运动。故答案为:1;加速。17【解答】解:物体全部压入水中时,V排V0.8dm30.8×103m3,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排gV排1.0×103kg/m3×10N/kg×0.8×103m38N;物体重G5N,因为F浮G,所以放手后物体将上浮;待物体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则F浮G5N,故

24、答案为:8;上浮;5N。三、作图题(18题3分,19题2分,共5分)18【解答】解:因为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所以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斜向上、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三个力的作用点可以都画在重心,如图所示:19【解答】解:从支点O向F1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L1是力F1的力臂。重物的重力即为阻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阻力F2的方向竖直向下。如图所示:。四、实验与探究题(20题每空2分,21题每空1分,共18分)20【解答】解:(1)根据转换法,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泡沫的凹陷程度(或形变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受力面积一定,

25、乙中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故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一定,故图甲、乙、丙中应通过比较甲和丙两图来进行;(4)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一定,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压力大小发生了改变,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原因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故答案为:(1)泡沫的凹陷程度(或形变程度);(2)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甲和丙;(4)不正确;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21【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一次实验中,物体重力G物2N;

26、根据称量法测浮力,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物F12N1.5N0.5N。(2)在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中,液体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关系时,应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密度,由表格数据可知,应选择1、4(或2、5或3、6)进行探究。(3)由表格数据可知中,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50cm3,所以物体排开水的重力:G排m排gV排g1.0×103kg/m3×50×106m3×10N/kg0.5N,因为F浮G排0.5N,所以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4)根据F浮gV排可知

27、,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和本身的体积相等,所以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变大,根据F浮GF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水GF1.5N0.5N1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1N水gV排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酒酒gV排0.8水gV排因两者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所以,由两式相比可得:F浮酒0.8N,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示GF浮酒1.5N0.8N0.7N,即应在弹簧测力计的0.7N处标上0.8g/cm3。故答案为:(1)0.5;(2)大;1、4(2、5或3、6);(3)0.5;阿基米德;(4)小;0.7。五、计算题(22题9分,2

28、3题10分,共19分)22【解答】解:(1)拉力做功W总FsF×3h2.1×103N×3×10m6.3×104J;(2)拉力功率:P6300W;(3)不计一切摩擦和绳重,F(G物+G轮),即:2100N(6000N+G轮),解得:G轮300N;(4)W有用Gh6000N×10m60000J,×100%×100%95%。答:(1)拉力做的功为6.3×104J;(2)拉力的功率为6300W;(3)该滑轮组的动滑轮重为300N;(4)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5%。23【解答】解:(1)物体的重力Gmg2.7kg&

29、#215;10N/kg27N,(2)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G27N,物体的底面积S(10 cm)2100cm21×102m2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2.7×103Pa;(3)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水gh1×103kg/m3×10N/kg×0.08m800Pa;V排Sh1×102m2×0.08 m8×104m3F浮水gV排1×103kg/m3×10 N/kg×8×104m38N,F支GF浮27N8N19N。答:(1)金属块的重力为27N;(2)金属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2.7×

30、103Pa;(3)此时金属块受到容器的支持力为19N。物理解题中的审题技巧审题过程,就是破解题意的过程,它是解题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通过审题分析,能在头脑里形成生动而清晰的物理情景,找到解决问题的简捷办法,才能顺利地、准确地完成解题的全过程。在未寻求到解题方法之前,要审题不止,而且题目愈难,愈要在审题上下功夫,以寻求突破;即使题目容易,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也会导致错误。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第一、题中给出什么; 第二、题中要求什么; 第三、题中隐含什么; 第四、题中考查什么; 第五、规律是什么;高考试卷中物理计算题约占物理总分的60% ,(共90分左右)综观近几年的高考

31、,高考计算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物理计算题做得好坏直接影响物理的成绩及总成绩,影响升学。所以,如何在考场中迅速破解题意,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许多学生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给同学们总结了几条破解题意的具体方法,希望给同学们带来可观的物理成绩。1认真审题,捕捉关键词句审题过程是分析加工的过程,在读题时不能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显形条件,而应扣住物理题中常用一些关键用语,如:“最多”、“至少”、“刚好”、“缓慢”、“瞬间”等。充分理解其内涵和外延。2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物理问题的条件,不少是间接或隐含的,需要经过分析把它们挖掘出来。隐含条件在题设中有时候就是一句话或几个词,甚至

32、是几个字,如“刚好匀速下滑”说明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下滑的分力;“恰好到某点”意味着到该点时速率变为零;“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且具有了与木板相同的速度”,等等。但还有些隐含条件埋藏较深,挖掘起来有一定困难。而有些问题看似一筹莫展,但一旦寻找出隐含条件,问题就会应刃而解。3审题过程要注意画好情景示意图,展示物理图景画好分析图形,是审题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分析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等等。4审题过程应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物理模型的基本形式有“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对象模型”是:实际

33、物体在某种条件下的近似与抽象,如质点、光滑平面、理想气体、理想电表等;“过程模型”是:理想化了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如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有些题目所设物理模型是不清晰的,不宜直接处理,但只要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恰当的将复杂的对象或过程向隐含的理想化模型转化,就能使问题得以解决。5审题过程要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力学部分涉及到的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机械振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个是碰撞过程,另一个是先变加速最终匀速过程(如恒定功率汽车的启动问题)。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

34、器的充电与放电等。以上的这些基本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学习中都必须进行认真分析,掌握每个过程的特点和每个过程遵循的基本规律。6.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临界条件问题1 所谓临界问题:是指一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的时候,存在着分界限的现象。还有些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遵循不同的变化规律,处在不同规律交点处的取值即是临界值。临界现象是量变到质变规律在物理学中的生动表现。这种界限,通常以临界状态或临界值的形式表现出来。2物理学中的临界条件有: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力为零。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为:作用力达到最大值,绳子弯曲与不弯曲的临界条件为

35、:作用力为零靠摩擦力连接的物体间发生与不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为: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追及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的临界条件为: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条件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V1V2两物体碰撞过程中系统动能损失最大即动能最小的临界条件为:两物体的速度相等。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或最小的临界条件是:加速度等于零。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条件为: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临界角。3解决临界问题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以定理、定律作为依据,首先求出所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然后分析、讨论其特殊规律和特殊解。第二种方法是:直接分析讨论临界状态和相应的临界条件,求解出研究的问题。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力的观点(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动量观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观点(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一般来说,若考查有关物理学量的瞬时对应关系,需用牛顿运动定律;若研究对象为单一物体,可优先考虑两大定理,特别是涉及时间问题时应优先考虑动量定理;涉及功和位移问题时,就优先考虑动能定理。若研究对象为一系统,应优先考虑两大守恒定律。物理审题核心词汇中的隐含条件一物理模型(16个)中的隐含条件1质点:物体只有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