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_第1页
第十二章 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_第2页
第十二章 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_第3页
第十二章 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_第4页
第十二章 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二章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第一节食物中毒概述一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二食物中毒的特点1. 潜伏期短,大约进食后0.524h相继发病,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大量病人同时发病。2. 与食物有密切的关系,所有病人都食过同一种食物。3. 所有病人都有急性胃肠炎的相同或相似的症状。4. 人与人之间没有直接传染,当停食该种食物后,发病即可控制。食物中毒是一种食源性疾病。暴饮暴食所致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食物过敏、有毒食物的慢性损害不属于食物中毒。三常见食物中毒类型食物中毒

2、按病原分类有以下4种类型细菌性食物中毒:奶粉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霉变甘蔗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农药、亚硝酸盐等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发芽土豆、河豚鱼中毒等我们只讨论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当人误食了含有大量微生物或微生物毒素的食品后,就会发生不同程度中毒。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的微生物多见于细菌和霉菌。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指因摄入细菌性有毒食品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在发生的各种食物中毒中最为常见。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占食物中毒总数的3090%。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510月份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较低。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

3、物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鱼、肉、奶、蛋类等及其制品。植物性食物如剩饭等也会引起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中毒,豆制品、面类发酵食品也曾引起过肉毒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及条件(1食物被污染:在屠宰或收割、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2发生细菌繁殖: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的温度下存放,食品水分,pH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3食品在食用前未被彻底加热:污染食品未烧熟煮透或煮熟的食物受到生熟交叉污染或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的污染;细菌性食物中毒有二种中毒类型感染型:食用的食物内含有大量的病原菌,进入人体后大量生长繁殖,然后引起中毒。感染型食物中毒常由沙门氏菌、变形杆菌等引起。

4、毒素型:细菌先在食物内生长繁殖,然后产生毒素,食用后而引起中毒。毒素型食物中毒常由肉毒梭菌引起。混合型: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致病性大肠杆菌。目前,我国发生较多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于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肉毒梭菌等,近年来蜡样芽孢杆菌和李斯特氏菌中毒也有增加。预防原则(1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与管理,防止食品在加工、运输、销售、贮存过程中被污染;(2低温保存食品,控制细菌繁殖和毒素形成;(3食品加热充分,彻底杀灭病原菌和破坏毒素;(4加强对食品加工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卫生培训,进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一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致病菌。

5、沙门氏菌属于肠道病原菌。1.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的生物学特性沙门氏菌属是一大群在血清学上相关的G-短杆菌,无芽孢、无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pH值为7.27.4。现已发现有2324种血清型,我国有200多个血清型。沙门氏菌属不发酵乳糖,能产生内毒素为类脂、多糖和Pr的复合物。在肠道菌的鉴别固体培养基上易与大肠杆菌区别而形成无色透明的菌落。沙门氏菌热抵抗力很弱,60, 30min即被杀死,但在外界环境中能生活较久,如水中可生活23周,粪便中存活12个月,冰雪中存活36个月,牛乳和肉等食品中能存活几个月。沙门氏菌按其传染范围有三个类群引起人类致病

6、:如伤寒沙门氏菌,甲、乙、丙副伤寒沙门氏菌,它们是人类伤寒、副伤寒的病原菌,可引起肠热症。引起动物致病:如绵羊流产沙门氏菌,牛流产沙门氏菌。人、动物致病:如鼠份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2. 中毒症状、发生原因及引起中毒的食品沙门氏菌引起感染型食物中毒。中毒症状有多种多样表现。一般可分为5种类型胃肠类型、类伤寒型、类霍乱型、类感冒型、败血症型。其中以胃肠炎型最为多见。中毒症状表现为呕吐、腹泻、腹腔疼等,活菌在肠内或血液内被破坏,放出内毒素可引起中枢神经中毒,出现头疼,体温升高,有时痉挛(抽搐,严重者昏迷,甚至导致死亡。一般来讲本病的潜伏期平均为1224h,有时可长达23天,潜伏

7、期的长短与进食菌数有关。病程为37天,本病死亡率较低,约为05%。本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必要条件是:食物中必须有大量细菌存在,即食用前食物中的细菌已增殖至相当数量,少数细菌不会引起中毒。故食入的活菌数量越多,发生中毒的机会就越大。但由于各种血清型沙门氏菌致病性强弱不同,因此随同食物摄入沙门氏菌出现食物中毒的菌量也不相同。一般来讲,摄入致病性强的血清型沙门氏菌2×105cfu /g即能发病,致病力弱的血清型沙门氏菌108cfu /g 才能发生食物中毒。通常情况下,2×105cfu /g即可发病。通常认为,猪霍乱沙门氏菌致病力最强,鼠伤寒沙门氏菌次之,鸭沙门氏菌致病力较弱。常见的引

8、起食物中毒的食品有:鱼、肉、蛋、乳等,其中肉类占多数。二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系毒素性食物中毒。该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了含有一种或多种含葡萄球菌肠毒素的食物所引起。虽然目前已经知道许多既不产生凝固酶也不产生耐热性核酸酶的葡萄球菌也能产生肠毒素,但一般认为引起食物中毒的肠毒素的产生与产生凝固酶和耐热性核酸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关。1.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学特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微球菌科的葡萄球菌属。葡萄球菌种类繁多,96年归类有31种,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等。它们属G+球菌,呈葡萄状排列,无芽孢、荚膜及鞭毛,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537,最适pH值7.4

9、,耐盐性较强,在1015%的NaCl培养基上也能生长。肠毒素:致病菌株产生的多种毒素和酶。毒素:溶血毒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酶:凝固酶;耐热核酸酶;凝固酶:使含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意义:鉴别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故致病性强。通常在2530,5小时后即可产生肠毒素。近年报告表明,50%以上的金葡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能够产生肠毒素, 并且一个菌株能够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肠毒素,能产生肠毒素的菌株凝固酶试验常呈阳性, 可使血平板出现溶血圈。肠毒素是结构类似的一组可溶性蛋白, 现已知道其毒素抗原性至少有6种以上, 即A、B、C、D、E、F,毒素的抗热力很强,120,2

10、0min不能使其破坏,必须经过218 248下,30min才能使毒性完全消除。引起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机制活菌不中毒肠毒素作用于迷走神经的内脏分枝,而致呕吐作用于肠道使水分的分泌与吸收失去平衡而致腹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食物中毒属于毒素型食物中毒,其症状为急性胃肠炎症状。恶心呕吐,多次腹泻腹痛,吐比泻重,这是由于肠毒素进入人体消化道后被吸收进入血液,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生的。一般疗程较短,12日即可恢复。经合理治疗后即愈,死亡率较低,但儿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较为敏感,应引起注意。适宜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和产生肠毒素的食品主要有乳及乳制品,有时我们会发现产品并未检出该菌,但却发生了食物中毒事件(如

11、奶粉,原因是菌体被杀死,但没有破坏其毒素。其次腌制肉、鸡蛋和含有淀粉的食品如剩米饭等均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例子的报道。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的原因是该菌通过患有化脓性炎症的病人或带菌者在他们与食品接触时而使食物污染。此外,患乳房炎乳牛的乳汁如处理不当也会使病原菌扩散而造成其它食品的污染。三条件性致病菌食物中毒条件致病菌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发病,只有当它们在食物中繁殖到相当数量时才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主要包括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魏氏梭菌。(一大肠杆菌食物中毒1. 生物学特性大肠杆菌为肠道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而且还能合成维生素B和K,产生大肠菌素,对机体有利。但有些致病性大肠杆菌能产生内毒素

12、和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大肠杆菌属G-两端钝圆的短杆菌,近似球形,周生鞭毛,能运动,无芽孢,有些能形成荚膜,好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40,pH为4.39.5。在伊红一美兰琼脂类平板上可形成紫黑色带有金属光泽的菌落。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形态上和生物学特性上难以区分,只能从抗原性不同来区分。大肠杆菌有三种抗原,即菌体抗原(O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和荚膜抗原(K抗原。荚膜抗原又分为A、B、L三类。一般有K抗原的菌株比没有K抗原的菌株毒力强,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K抗原主要为B抗原,少数为L抗原。2. 中毒症状及原因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症状是急性胃肠炎,但较沙门氏菌轻。有呕吐

13、、腹泻,大便呈水样便、软便或粘液便,重症有血便。腹泻次数每日达10次以内,常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病程较短,13天即可恢复。潜伏期为220h,一般46h。通常病原性大肠杆菌的菌数平均在107cfu/g才能引起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的机制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的。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内,随粪便排出,分布于自然界,如空气、水、土壤、食品等处。本菌污染食品的途径与沙门氏菌污染食品的情况相同。近年来大肠杆菌O157:H7(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是20世纪80年代被微生物专家发现的一种新的肠道病原菌。该菌引起的中毒1982年首次在美国爆发; 1984年在日本发现可引起腹泻的病例;1996

14、年夏季在日本大规模流行。(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变形杆菌属包括普通变形杆菌(P. vulgaris、奇异变形杆菌(P. mirabilis和产黏变形杆菌(P. myxofaciens,引起食物中毒主要是前两种。以往的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还包括摩氏变形杆菌、雷极氏变形杆菌等,目前的细菌学分类法已将其从变形杆菌中分出。1.生物学特性G-两端钝圆小杆菌、无芽孢、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有明显多形性,有线形和弯曲状,在培养基中菌落有迅速扩展蔓延生长特点,固有变形杆菌之称。属于兼性厌氧细菌,但在缺氧条件下发育不良,最适生长温度为37。2.中毒症状、原因及食品变形杆菌可产生肠毒素,此毒素为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复合物

15、,具抗原性。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首先表现为腹痛,继而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发热、全身无力等。变形杆菌的潜伏期比较短为420h,一般为35h,病程13天,来势急,恢复快,很少死亡。造成中毒的食品主要有肉类、蛋类、剩饭等。(三魏氏杆菌食物中毒1.生物学特性魏氏杆菌又名产气荚膜梭菌,G+粗大芽孢杆菌,单独或成双排列,也有短链排列,端生芽孢,可形成荚膜,无鞭毛,专性厌氧。生长温度2050,最适宜生长温度4347,生长pH值范围为5.58,在含有5%食盐基质中,生长即受到抑制。芽孢体对热的抵抗力较强,能耐受100的温度14h。该菌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毒素由12种以上的成分构成。

16、根据外毒素的性质和致病性的不同可分为A、B、D、C、E、F六型。其中A型和F型菌型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病原菌。2.食物中毒症状、原因及食品魏氏梭菌A、F型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病原菌,A型引起食物中毒时,潜伏期一般为1012h,最短约为6h,长的达24h,临床特征是急性胃肠炎,有腹痛、腹泻,并伴有发热和恶心,病程较短,多数在一天内即可恢复。F型引起食物中毒症状较严重,潜伏期较短,表现为严重腹痛,腹泻,可引起重度脱水和循环衰竭而导致死亡。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属于感染型还是毒素型,一般难于确定,因一般必须进食大量活菌(108cfu/g才能引起发病。引起该菌繁殖的食品主要是肉类和鱼贝类等蛋白质性质食品。四

17、肉毒梭菌食物中毒1.生物学特性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属G+粗大的梭状芽孢杆菌,专性厌氧,无荚膜,能形成比菌体还大的芽孢,有鞭毛,能运动,属中温性芽孢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6 8左右。该菌的营养体对热的抵抗力一般,但芽孢耐热,一般煮沸16h才能杀死,或120高压蒸汽下410分钟才能杀死。本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病原菌中抗热力最强的菌种之一,所以罐头杀菌效果如何,一般以该菌作为指示细菌。该菌在厌氧条件下能产生强烈外毒素(肉毒素,肉毒素是高分子单纯Pr,对热的抵抗力比球菌毒素低,加热80,30min或10010min,即可破坏其毒性,它是目前已知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对

18、人的致死量为10-9mg/kg体重,其毒力比氢化钾还大一万倍。该毒素对消化酶、酸和低温很稳定,碱和热易于破坏其毒性。肉毒梭菌按生化特性和毒素的血清型不同,有7型即A、B、C、D、E、F、G,其中A、B、E和F型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我国发生的肉毒梭菌中毒大多数是A型引起的, B和E型较少。2. 中毒症状及发生原因肉素梭菌引起的中毒属于毒素型中毒,毒素是一种与神经有较强亲和力的毒素,外毒素随食物进行消化道,毒素在胃肠道不会被破坏,而是被直接吸收,导致肌肉麻痹和神经功能不全。食入有毒素食物后,24h内即可发生中毒症状,也有23d后才发生的,这主要与进食毒素的量有关。症状出现初期是恶心、呕吐,类

19、似胃肠病,随后出现全身无力、头晕, 视力模糊, 瞳孔放大, 吞咽困难, 言语障碍, 最后因呼吸困难,呼吸麻痹而导致死亡。该菌引起的中毒在食物中毒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症状较重,死亡率较高,故应引起足够重视,一般病程能耐过10d者,就可以存活。中毒的食品主要包括有蔬菜、鱼类、肉类、乳类等蛋白质食品。在国外,引起肉毒素中毒的食品多为肉类和各种鱼、肉制品、火腿、腊肠以及豆类、蔬菜和水果罐头等,并与生活习惯有关。如欧洲各国多为火腿、腊肠和兽肉、禽肉等引起中毒;美国则多为水果罐头引起中毒;原苏联和日本则由鱼制品引起的中毒较多;在我国的肉毒杆菌中毒报道中,因居民自制发酵的豆制品,如臭豆腐、豆酱、豆豉等引起的中

20、毒报道较多,少数是由于熟肉制品,如猪肉、猪肝等引起。五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1.生物学特性蜡样芽孢杆菌为G+杆菌,好氧,能形成芽孢,芽孢不突出菌体,略偏于一端。菌体两端钝圆,成链状排列。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对光仰视犹如蜡膜状故得此名。最适生长温度为3237,过去一直把它当成是非病原菌,1950年以来,逐渐证明也是一种食物中毒菌。2.中毒症状、原因及食品发生食物中毒是由于该菌产生的肠毒素类物质所引起的,属毒素型食物中毒。中毒症状表现为二种类型:一种是呕吐型中毒,该型是由于本菌产生的一种耐热性肠毒素所致,该毒素100 30 min处理不破坏,多在剩米饭和油抄饭中形成。本毒素潜伏期为0.55h,表现恶

21、心、呕吐、四肢无力、寒战,眼膜充血,病程为812h。第二种是腹泻型:该型是由于本菌产生的一种不耐热性肠毒素所致,呈胃肠炎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水样便,不发烧,但有轻度的恶心,病程为1636h,一般愈后良好。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范围很广,主要有肉类、鱼类、奶类、糕点、剩饭、菜汤等。食物中经常可以检出有蜡样芽孢杆菌,但少量菌并不引起中毒,只有当大量食入该菌(107cfu/g才能引起中毒。值得注意的是,蜡样芽孢杆菌不分解蛋白质,故即是大量存在,食品在感官上也无明显变化,无异味,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六 副溶血性弧菌 1生物学特性 G-无芽孢兼性厌氧菌,个体形态表现为多形性,有时呈杆状、弧状或球杆状等。有

22、鞭毛 能运动, 最适生长温度为 37, 耐热性很低, 56、 5min 即可杀死, 最适生长 pH 值为 8.0 8.5, 对酸较敏感, 故普通食醋中 1min 即可将其杀死, 在固体培养基上易形成扩散的菌落。 此外,该菌有一个特点是在含盐 33.9%基质中最容易生长,含盐 0.5%或高于 8%的盐 环境则停止生长繁殖,故有致病性嗜盐菌之称。 2中毒症状及引起中毒的食品 中毒症状是腹疼、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开始水样便,以后变为血便。当然严重 时出现体克甚至死亡。病程为 23 天,一般愈后良好。 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海产品(鱼、虾、蟹等,据报道,章鱼和乌贼是最容易引起 中毒的食品) 。

23、其次是一些腌制品(如腌鸡蛋、咸菜、腌肉等) 。 该菌是沿海地区夏季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之一,本菌属海洋性细菌,主要存在于海 产品上。当然,也存在于其它的食品如肉类、禽类及淡水鱼等。 七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1. 生物学特性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分类上属李斯特氏菌属, 该菌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 常呈 形, 成对或单个排列,无芽孢和荚膜,有鞭毛,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产生 -溶血环,生长温度 345, 最适温度为 3037,具有嗜冷性,能在低至 4的温度下 生存和繁殖,生长 p59.6,耐酸不耐碱。 2. 食物中毒症状及其引起中毒的食品 发病突然, 初时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烧、

24、头疼,似感冒。最突出的表现是脑膜炎、败 血症、心内膜炎。孕妇呈全身感染,症状轻重不等,常发生流产、子宫炎,严重的可出现早 产或死产。婴儿感染可出现肉芽肿脓毒症、脑膜炎、肺炎、呼吸系统障碍,患先天性李氏菌 病的新生儿多死于肺炎和呼吸衰竭,孕妇感染后流产或迟产,以及新生儿的细菌性脑膜炎。 病死率高达 2050%。 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有奶与奶制品、肉制品、水产品、蔬菜及水果,尤以奶制品中奶酪 (特别是软催熟型) 、冰淇淋最为重要及多见。 第三节 真菌性食物中毒 真菌是微生物中的高级生物,既有无性繁殖器官(无性孢子) ,又有有性繁殖器官(有 性孢子) ,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真菌形态结构比细菌复杂,有的为

25、单细胞(如酵母菌和部分 霉菌) ,有的为多细胞(如食用菌和大多数的霉菌) 。 虽然真菌被广泛用于酿酒、 制酱和面包制造等食品工业, 但有些真菌却能通过食物而引 起食物中毒,被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主要是通过产生毒素而引起食物中毒,其中最常 见的真菌性食物中毒是毒蘑菇和霉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尤其是从 60 年代初,人类发现 了强致癌性的黄曲霉毒素以来,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一 毒蘑菇中毒 蘑菇俗称菇,属于食用菌的范畴。 食用菌指的是一类大型的真菌,主要有蘑菇(草菇、香菇、双孢菇、口蘑等) 、猴头菌、 木耳、银耳、灵芝、牛肝菌、羊肚菌、冬虫夏草等,是直接作为人类食品的一大

26、类微生物。 食用菌不仅营养丰富(AA、维生素) ,还有一定药用价值, (如香菇中含有香菇素可以降低 血液中的胆固醇;银耳、灵芝中的多糖可以滋补强身) 。 蘑菇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的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属后者较多) 。但有些蘑菇是 有毒的,经调查,我国的毒菌有一百多种能引起人类中毒,其中有十几种可以引起死亡。 毒蘑菇的有毒成分比较复杂, 往往是一种毒蘑菇中含有多种毒素, 而一种毒素又可能在 几种毒蘑菇中存在。它适合在高温多雨季节生长,而常常与食用蘑菇混杂生长,故采食野生 蘑菇时要特别注意,若误食可引起中毒。 通常按照毒素成分和临床表现,有三种中毒类型即: 原浆毒型(能使体内大部分器官致癌的毒

27、物) 、胃肠毒型和神经毒型。 二 霉菌性食物中毒 霉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凡是生长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菌 丝的真菌统称为霉菌。 霉菌菌丝有单细胞(无隔膜)和多细胞(有隔膜) 。霉菌菌丝的宽度为 310um,可在 有生长条件的区域延长,并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包括菌丝和孢子) 。霉菌的种类很多,根 据其繁殖方式、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特征等的区分,目前已知的霉菌大约有数万种。 霉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 特别是在阴暗、 潮湿和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更有利于它们的生长。 由于霉菌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糖、少量的氮和无机盐,因此,极易在粮食、水果和各种食品上 生长,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使食品失

28、去了原有的色、香、味、体,甚至完全丧失了食用价 值,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当然,有些霉菌还可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给人类带来灾 难。 (一) 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指的是产毒霉菌在适合产毒的条件下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 食品在加工过程中,要经加热、烹调等处理,可以杀死霉菌的菌体和孢子,但它们产生 的毒素一般不能破坏。所以,如果摄入人体内的毒素量达到一定程度,即可产生该种毒素所 引发的中毒症状。 (二) 霉菌产毒的特点 1霉菌产毒仅限于少数的产毒霉菌,而产毒菌种中也只 有一部分菌株产毒。 2产毒菌株的产毒能力具有可变性和易变性,即产毒株经过几代培养可以完全失去产 毒能力,而非产毒菌 株在一定情况下

29、,可以出现产毒能力。所以实际工作中应随时考虑这 种相对的概念。 3产毒霉菌并不具有一定的严格性,即:一种菌种或菌株可以产生几种不同的毒素, 而同一霉菌毒素也可由几种霉菌产生。 4产毒霉素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基质(如花生、玉米等食品中黄曲霉毒 素检出率高,小麦、玉米以镰刀菌及其毒素污染为主。大米中以黄曲霉及其毒素为主) 、水 分、温度、湿度及空气流通情况等。 (三)主要产毒霉菌 不少霉菌都可以产生毒菌,但以曲霉、青霉、镰刀霉菌属菌产生的较多,且一种霉菌并 非所有的菌株都能产生毒素。 所以确切地说, 产毒霉菌是指已经发现具有产毒能力的一些霉 菌菌株引起,它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属 曲霉属:

30、黄曲霉、寄生曲霉、杂色曲霉、岛青霉、烟曲霉、构巢曲霉等。 青霉属: 桔青霉、黄绿青霉、红色青霉、扩展青霉等。 镰刀菌属:禾谷镰刀菌、玉米赤霉、梨孢镰刀菌、无孢镰刀菌、粉红镰刀菌等。 其它菌属:粉红单端孢霉、木霉属、漆斑菌属、黑色状穗霉等 (四)主要的霉菌毒素 据统计,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大约有 200 多种,其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有近百种,引起 食物中毒的霉菌毒素的种类相对讲更少一些。 1曲霉属毒素 黄曲霉毒素 1960 年英国发生了十万只以上的火鸡采食了发霉的花生粉而引起的中毒死亡事件,随 后从霉变的花生粉中分离出了黄曲霉, 以后就把由此霉菌分泌出的毒素定为黄曲霉毒素。 能 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霉菌

31、有黄曲霉(A. flavus)和寄生曲霉,但不是所有这些菌种的菌株都产 生黄曲霉毒素,而是其中的某些菌株体。此外,温特曲霉也能产生少量的黄曲霉毒素。 目前已经鉴定的黄曲霉毒素有十多种,主要的有 B1、B2、G1、G2 四种,后来从牛乳、 羊尿中分离出 M1、M2 。它们的基本结构都有二呋喃和香豆素(氧杂萘邻酮) ,在紫外光照 射下可以发出荧光,荧光的颜色有两种,一种是蓝紫色,命名为 B;另一种是黄绿色命名为 G,这就是黄曲霉毒素命名的由来。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与结构有关,凡是呋喃末端有双键的毒性较强,并有致癌性,如长期 给动物饲喂低于致死量的 B1,可诱发肝癌,但不同动物对其耐受性不同。 黄曲霉

32、毒素的耐热力很强,一般烹调加工的温度不能将其破坏,只有加热到 280才能 完全破坏。但碱能破坏一些毒素,当遇 5%次氯酸钠时,瞬间即可将其破坏。黄曲霉毒素在 水中的溶解度较低,但能溶于氯仿、甲醇等有机溶剂和油脂中。 黄曲霉毒素是对人和动物有剧毒的毒物, 对人和动物急性中毒主要是损害肝脏, 造成肝 细胞坏死和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而慢性中毒表现为纤维组织变形(增大) 。 众所周知,黄曲霉毒素是目前最强的化学致癌物,可诱发肝癌的发生。它比二甲基亚硝 胺诱发肝癌的能力大 75 倍,其致癌的机理是强烈抑制肝细胞中 RNA 的合成,破坏 DNA 的 模板作用,阻止和影响 Pr、脂肪、线粒体、酶等的合成与代谢

33、,干扰动物的肝功能,出现 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导致肝坏死。 多次从肝癌的流行病调查中发现, 凡食物中黄曲霉污染严重和人类实际摄入量较高的地 区,肝癌的发病率较高。 当然不同种类的黄曲霉毒素毒性相差很大,其中以 B1 毒性最强。 造成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食品主要是粮油及其制品, 污染严重的是花生、 花生油、 花生酱、 大米、玉米、棉籽等,也有报道在鱼粉、肉制品、咸干鱼、奶和肝中发现了该菌毒素。 棕曲霉毒素 A 棕曲霉毒素 A 又称赭曲霉毒素 A,它主要是棕曲霉菌在玉米、高梁等贮藏谷物上生长 而产生的毒素,该毒素可积累残留在动物体内,主要是侵害肾脏,在肝、肌肉和脂肪中也有 残留。 该毒素中毒的特征是引起肾萎缩。 该毒素中毒死亡者可见其肾小管的严重坏死。 另棕曲 霉毒素还有致胎儿畸形的作用。 杂色曲霉毒素 杂色曲霉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大米、玉米、花生和面粉等食物上的霉菌,该菌在含水 15% 左右的贮藏粮食上易生长繁殖产生杂色曲霉素。该毒素具有急性、慢性毒性和致癌性,主要 是侵害肝和肾。 2黄变米中的霉菌毒素 黄变米或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