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生物识别技术-省级公安人像识别系统解决方案_第1页
人像生物识别技术-省级公安人像识别系统解决方案_第2页
人像生物识别技术-省级公安人像识别系统解决方案_第3页
人像生物识别技术-省级公安人像识别系统解决方案_第4页
人像生物识别技术-省级公安人像识别系统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像生物识别技术-省级公安人像识别系统解决方案人像生物识别技术-省级公安人像识别系统解决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及现状 (3二.人像识别技术简介 (3三.系统设计依据 (4四.应用需求 (54.1建设比对照片库 (54.2基础数据查重挖掘任务 (64.3实现系统间集成应用 (74.4开放各警种共享的应用功能 (84.5与省厅请求服务系统的对接 (8五.系统解决方案 (85.1系统应用拓扑图 (95.2系统功能 (105.2.1建库管理 (115.2.2照片注册建模 (115.2.3人像比对 (115.2.4任务调度 (125.2.5系统管理 (135.2.6查询统计 (135.2.7 OCX插件

2、(14六.系统硬件方案 (14七.系统特点与技术优势 (15一. 项目背景及现状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初具规模,较好地维护了我国的社会安定;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公安部门在人口管理、执法办案等日常业务过程中,对与人相关的信息、线索的识别还存在技术手段上的困难,无法真正高效地识别、核对公安业务中各类涉及人员的身份特征的有价值信息,文字信息比对等传统技术的布控、查验措施很难达到管理和核查的效果;公安部门虽已比较普遍使用的指纹识别系统,在侦破案件和治安管理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成为警方的基础技术应用系统,但指纹特征采集还局限于有违法犯罪记

3、录的人群。要有效解决此问题,应依托公安目前掌控的各业务及证件照片,大力建设省级综合人像比对系统,不断集中各种人像数据,让各警种能共享共用比对服务,为公安业务提供新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在公安信息化不断提升、业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使省级公安部门在全国迈上信息化的新台阶,争取显著的示范效应和应用效益。人像比对技术在国内公安行业已有相当规模的应用,其中在出入境、治安等部门应用中实际成果尤其突出,为打击骗取出入境证件,挖出洗白身份的在逃人员等重要工作方面起到了传统方法难以达到的重要作用。所以统一设计和建设一套面向全省各级各警种提供比对实战服务的人像识别系统迫在眉睫。二. 人像识别技术简介 “人像

4、生物识别技术-省级公安人像识别系统”是以人脸识别技术作为监狱通道出入人员的身份识别方法,人脸识别系统利用人脸面部特征进行身份识别。其核心算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识别准确率达到99.99%;该系统使人脸识别技术真正用于身份识别及验证,在生产和生活的各领域内广泛应用成为现实。海景科技人像识别技术拥有世界领先的各项技术指标,其中包括:快速的检测速度、先进的识别比对算法、适应于普通计算机处理能力的综合优化、中间插值评估等技术;由此建立的人像生物识别技术-监狱视频人像识别通道管理系统产品,在构建基于视频监控系统之上的人像智能身份识别方面,具备高效可靠的应用基础。该技术具有识别速度快,识别准确率高的特点,同

5、时支持1:1及1:N检索识别,支持多人脸实时识别,即能同时检测和识别同一监控视频流中的多个人像的功能。人脸识别技术及方案产品的应用,可以全面部署在公安系统、出入境管理、银行、酒店宾馆、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地方使用,在智能 安防、智能监控、身份识别、出入管理、门禁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全面提高各行业的身份识别应用水平及服务反应能力水平。海景科技基于人像生物识别技术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和需求成功研发了诸多行业的软、硬件产品,海景人生物识别技术系列产品:三. 系统设计依据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74-94;安全检查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4-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6、;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JGJ 46-81;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JGJ 79-85;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303-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88;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32-82;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 14050-93;四. 应用需求为了充分发挥人像比对技术在省级公安工作中的作用,省级公安厅根据工作部署要求,在出入境系统的基础和实战效果基础上,站在全省各警种推广应用的层次上,设计和建设一套面向全省各级各警种提供比对实战服务,并可根据效果、进展不断总结优化,扩展升级的人像比对系统。项目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全省集中和全警共用

7、的原则,结合全省各业务警种的应用需求,建设全省公安人像识别系统(一期,引入目前全省公安业务及证件相关照片数据并合理建库,完成人员基准照片库(以全省常住人口二代身份证照片等为主、全国在逃人员照片、出入境历史办证照片、出入境控制对象照片、违法犯罪人员照片(执法办案、标准采集室采集的人员照片等数据的建库建模;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各库数据之间比对碰撞任务;与有关业务信息系统实现系统集成,并为全省各警种提供共享比对服务。4.1建设比对照片库目前省级公安厅共有源自全省常口照片、全国在逃人员照片、看守所人员照片、全省国内旅客照片信息、外国人签证和台胞证件签发信息照片、因私出境签发信息照片、驾驶证照片、执法办案人

8、员照片、重点人员照片等不同业务的照片数据。项目需要根据不同业务照片类型建设各种比对照片分库:人员基准照片分库(按人员身份组织,包含本省人口、暂住人口、外国人等、出入境办证分库、出入境控制对象分库、全国在逃人员分库、违法犯罪人员分库(执法办案、看守所、标准采集室采集的人员照片等。省级公安信息化建设“大集中、大整合、高共享”的总体思路,省级公安人像识别系统在省厅集中建库,人像库设计单个分库容量在8000万以上,单机比对速度在700万次/秒以上。至少需要完成五类数据的建模:人员基准照片库(以全省常住人口二代身份证照片等为主、全国在逃人员照片、出入境历史办证照片、出入境控制对象照片、违法犯罪人员照片(

9、执法办案、看守所、标准采集室采集的人员照片。4.2基础数据查重挖掘任务结合出入境、治安历史办证情况的清理重点开展多个方面的全库查重比对工作:开展全省常住人口照片和全国在逃人员照片的全库查重碰撞工作,以及全省常住人口照片的全库查重比对,对人口历史办证数据进行清理;将自2000年8月启用97版护照后的近700万张历史办证相片和近40万张控制对象(含国家工作人员、法定不批准出境人员、在逃人员、港澳违法违规人员、不准入境人员相片全部建模(作为比对目标,并全库比对,开展出入境历史办证数据全面清理,对产生的可疑数据,全面甄别,分类纠错,提高识别弄虚作假骗证能力;根据实际需求,各照片分库之间查重比对,目的发

10、现各分库中同人不同身份的情况。按实际需求完成多项查重挖掘任务:1 全省常口与全国在逃人员两者之间的照片查重比对,目的是发现隐藏身份的在逃人员;2 全省常口内部的照片查重比对,目的是发现同人不同身份、同身份照片不同的异常情况,并能通过相关异常数据的核查和处理,将人员多身份的证件进行清理,实现全省常口一人一个身份证件,为比对应用开展和其他业务数据的类似清理打下基础;3 出入境历史办证照片与控制对象照片查重比对,目的是发现受限人员来办理证件的情形。4 根据实际需求,各照片分库之间查重比对,目的发现各分库中同人不同身份的情况。4.3实现系统间集成应用在出入境证件受理、审批签发各环节嵌入人像识别系统,实

11、现办证相片与本人常口相片一一比对,与控制对象相片和历史办证相片全库比对,并建立报警事件的监控机制,实现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统、标准信息采集室系统与省级公安人像识别系统的集成对接;在标准信息采集室的采集流程中嵌入人像识别系统中,实现相片识别控制和实时建模入库,确保入库相片质量,与常口和违法犯罪历史照片比对以确定人员身份,同时与在逃等重点人员相片比对。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户口审批和业务办理流程中嵌入人像识别系统中,实现业务办理相片与常口照片库和历史业务办理相片全库比对,并建立报警事件的监控机制。首先,确保与现有出入境人像比对系统无缝对接。1 在出入境证件受理、审批签发各环节嵌入人像识别比对,需要做到:

12、将办证相片实现与本人常口相片一一比对;办证照片与控制对象相片比对;办证照片与历史办证相片全库比对,以发现“同人不同身份”、“同身份不同人”的异常情况;集成后的业务系统应建立报警事件的处理和监控机制。2 在标准信息采集室的采集流程中嵌入人像识别系统中,需要做到:实现相片识别控制和实时建模入库,确保入库相片质量;与常口数据库关联;将违法犯罪历史照片比对以确定人员身份;同时与在逃等重点人员相片比对。3 在治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户口审批和业务办理环节嵌入人像识别比对,需要做到:将业务办理相片实现与治安人口照片库的比对;业务办理相片与控制对象相片比对;业务办理相片与历史业务办理相片全库比对,以发现“一人

13、多户口”、“虚假身份”、“骗领冒领身份证件”的异常情况;集成后的业务系统应建立报警事件的处理和监控机制。4.4开放各警种共享的应用功能在警综系统中嵌入有关人像比对功能,以操作界面形式开放各警种用户使用,至少有:1 1:N一对多比对;2 n:N批量一对多比对;3 小批量交叉查重比对;4.5与省厅请求服务系统的对接省级公安人像识别系统以Web Services接口形式挂接到省厅请求服务系统上,通过省厅请求服务系统,对公安部、外省及地市提供包括1:1比对、1:X比对、1:N比对(同步与异步、获取1:N比对结果、查询人员信息等服务,开放的接口方法在设计上应有调用安全性检查、请求方前端用户信息检查、服务

14、方访问压力控制、输入参数合规性检查、服务日志记载等设置。五. 系统解决方案海景科技“人像生物识别技术-省级公安人像识别通道管理系统”为方便业务使用、维护及升级,系统应采用B/S 架构,以IE浏览器方式进行人像比对、结果查询、用户管理、系统运行状态查询。5.1系统应用拓扑图 (系统应用网络拓扑图5.2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框架图5.2.1建库管理1、照片分库管理查看各个分库的基本信息,配置分库数据的显示项与可录入项。2、人像信息注册从多个业务照片源建立照片分库,对业务数据源中新增、修改、删除的变更数据同步到照片分库并建模。3、人像库维护实提供查看、修改、删除、手工增加数据功能。4、分库同步规则管理

15、查看分库的同步规则信息。5、同步日志查询查看分库同步的日志信息。5.2.2照片注册建模1、建模日志查询查看建模日志信息,对于建模失败的数据提供手工建模功能,手工定位人脸坐标、安参数修正人脸姿态。2、单机数据建模/多机并行数据建模实对同步完成的照片数据进行自动建模并统计建模成功失败数。3质量评定对照片数据进行自动照片质量评定,标记质量等级。5.2.3人像比对1、1:1照片比对提供照片与库内选定数据进行比对功能,可进行复合模板比对。2、1:X照片比对提供一张照片对多张照片的比对功能,可进行复合模板比对。3、1:N搜索比对提供按年龄、区域、性别、人员类型单一或混合条件的1对10000000的比对功能

16、、比对方式包括照片、视频、文件、数码相机多种数据源、比对结果提供同步和异步两种查看方式。可进行复合模板比对以及批量比对。4、任意分库间查重比对提供Na:Na库内和Na:Nb库间查重比对。5、库内查重预警审核提供分库内比对查重的预警审核功能。6、库间查重预警审核提供不同分库间比对查重的预警审核功能。5.2.4任务调度1、任务调度管理查看现有比对任务、调整任务优先级、监视系统运行状态,可按不同查询条件进行分类查看。2、任务优先级配置创建、修改、删除组织机构。3、任务调度日志查询记录任务调度的日志并提供查询。5.2.5系统管理1、组织机构管理创建、修改、删除组织机构。2、用户管理创建、修改、删除账号

17、基本信息,调整用户账号不对任务的优先级,绑定用户IP。3、角色管理创建、修改、删除角色信息,设定角色访问数据库的权限。4、字典管理配置系统中常用数据的数据字典。5、后台运行监控调度查看各服务器运行情况、维护远端服务器。6、参数配置管理配置系统运行中的某些参数,如多点登入限制,报警值,预警值。7、安全审计管理记录用户登录登出和对分库数据的操作日志并提供日志查询。8、修改密码修改用户密码。5.2.6查询统计1、报警日志查询记录比对过程中出现的报警情况的信息并提供查询。2、比对日志查询记录所有比对操作的信息并提供查询。5.2.7 OCX插件1、图片人像采集图片人像采集,支持单人脸、多人脸、多人种人脸

18、采集。2、视频文件人像采集3、数码相机人像采集4、USB摄像头人像采集六. 系统硬件方案 七. 系统特点与技术优势(1系统稳定性高,验证速度快,自动视频人像识别,自动验证。(2领先的人像识别算法特征定位:独有的五官区域搜索定位技术,准确率达到99.99%;识别预处理:人脸识别图像的预处理中包含有饰物消隐、姿态矫正、光照归一等多项特殊技术,保证了识别结果的高度一致性;痣比对:提供以痣、疤痕为线索的比对,大幅提高了识别命中率;光照处理:采用光照补偿、灰度均衡、平滑降噪与三维姿态校正等技术对照片进行预处理,增强比对效果;识别算法:识别算法基于对多达百万人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取与分类,并进行独创的模板自动选择与相似度一致化,确保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