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冶金第四章_第1页
焊接-冶金第四章_第2页
焊接-冶金第四章_第3页
焊接-冶金第四章_第4页
焊接-冶金第四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焊接原理及工艺0 序言焊缝 树枝状晶 熔合区 混晶 熔合区 混晶 HAZ 粗晶HAZ 细晶 热影响区热影响区(Heat Affected Zone,简称,简称HAZ):熔焊时):熔焊时在集中热源的作用下,焊缝两侧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在集中热源的作用下,焊缝两侧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化的区域010203焊接热循环焊接热循环条件下的金属组织转变特点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第四章第四章0201焊接热循环PART ONE1 焊接热循环 热源沿焊件移动,升温(达到最高值)、降热源沿焊件移动,升温(达到最高值)、降温过程温过程热循环。热循环。焊接热循环的特点:焊接热循环的特点: 距焊缝距离不同,热循环不同距

2、焊缝距离不同,热循环不同 焊接方法不同,热循环不同焊接方法不同,热循环不同 不均匀的加热、冷却过程不均匀的加热、冷却过程组织转变和性能组织转变和性能变化不均匀变化不均匀+ +应力应变不均匀(复杂)。应力应变不均匀(复杂)。特殊的热处理过程,更复杂。特殊的热处理过程,更复杂。 1 焊接热循环(一)加热速度(一)加热速度( H) 加热速度提高加热速度提高相变点温相变点温度提高,奥氏体的均质化和度提高,奥氏体的均质化和碳化物的溶解越不充分碳化物的溶解越不充分冷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却后的组织和性能。加热速度的影响因素:加热速度的影响因素: 焊接方法,焊接线能量,板厚及几何尺寸,被焊接方法,焊接线能量,

3、板厚及几何尺寸,被焊金属的热物理性质。焊金属的热物理性质。1.1 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二)加热的最高温度(二)加热的最高温度(Tm)(三)高温停留时间(三)高温停留时间(tH)加热过程的停留时间加热过程的停留时间t 和冷却过程的停留时间和冷却过程的停留时间t tH = t + t 1.1 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t H越长,越有利于奥氏体的越长,越有利于奥氏体的均质均质化化过程,但过程,但t H太长时,奥氏体太长时,奥氏体晶晶粒越容易长大粒越容易长大;特别是在温度较;特别是在温度较高时(如高时(如1100以上以上),即使停留,即使停留时不长,也会产生严重的晶粒长时不长,也会产生严重的晶粒长大。大

4、。(四)冷却速度(四)冷却速度( C) 和冷却时间(和冷却时间(t8/5、t8/3、t100) 决定决定HAZ组织和性能的主要参数。组织和性能的主要参数。整个冷却速度在不同的阶段是不同的,在某整个冷却速度在不同的阶段是不同的,在某一个温度范围内的平均冷却速度,或瞬时冷却速一个温度范围内的平均冷却速度,或瞬时冷却速度。度。 1.1 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 根据传热学理论,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根据传热学理论,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四个主要参数。四个主要参数。 (一)峰值温度(最高温度)(一)峰值温度(最高温度)Tm焊件上某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焊件上某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厚大焊件(点热源):厚大焊件(点热

5、源): atretET4202薄板(线热源):薄板(线热源): atyetcET42/10)(2/1.2 焊接热循环参数的数值模拟ca 20200zyrE焊接线能量(焊接线能量(J/cm) 导热系数导热系数W/(cm.oC)c比热容比热容J/(g.oC) 密度密度(g/cm3)a热扩散率,热扩散率, (cm2/s) 板厚板厚(cm) r0厚焊件上某点距热源运行轴线的垂直距离,厚焊件上某点距热源运行轴线的垂直距离, (cm)y0薄板上某点距热源运行轴线的垂直距离薄板上某点距热源运行轴线的垂直距离(mm)t热源到达所求点所在截面后的传热时间热源到达所求点所在截面后的传热时间(s) 1.2 焊接热循

6、环参数的数值模拟20234. 0rcETm0/242. 0ycETm0tT当当时,即可求得最高温度:时,即可求得最高温度:线热源线热源 点热源点热源 1.2 焊接热循环参数的数值模拟(二)相变温度以上停留时间(二)相变温度以上停留时间tH 对于厚大焊件对于厚大焊件: : 对于薄板焊件对于薄板焊件: : )(03TTEftmH2022)()/(TTcEftmHf2 f3TTTTm01.2 焊接热循环参数的数值模拟(三)瞬时冷却速度(三)瞬时冷却速度 C的计算的计算 当当r0=0,y0=0时时 atretET4202tET2atyetcET42/10)(2/2/1)(2/tcET1.2 焊接热循环

7、参数的数值模拟冷却至某一温度冷却至某一温度t tC C时的冷却速度时的冷却速度 厚大件:厚大件: ETTtTCC20)(2薄板件:薄板件: 220)/()(2ETTctTCC焊件厚度焊件厚度8 825mm25mm时,加以修正时,加以修正 ETTKtTCC20)(21.2 焊接热循环参数的数值模拟)(fK )(0TTcEC1.2 焊接热循环参数的数值模拟(四)冷却时间的计算(四)冷却时间的计算 *瞬时冷却速度的计算和测定,误差较大。瞬时冷却速度的计算和测定,误差较大。采用平均冷却速度,即用一段温度的冷却时间代替采用平均冷却速度,即用一段温度的冷却时间代替瞬时冷却速度。如瞬时冷却速度。如t8/5、

8、t8/3、t100等。按照钢的淬透等。按照钢的淬透性(马氏体转变能力)选择是哪一段时间。一般钢,性(马氏体转变能力)选择是哪一段时间。一般钢,则用则用t8/5,淬透性较大,选用,淬透性较大,选用t8/3、t100等等 1.2 焊接热循环参数的数值模拟厚大焊件三维传热厚大焊件三维传热 005/8800150012TTEt薄板焊接二维传热薄板焊接二维传热 202025/8800150012)/(TTcEt临界板厚临界板厚 00800150012TTcEcr1 1、根据传热学推导的、根据传热学推导的理论式理论式1.2 焊接热循环参数的数值模拟三维传热(厚板)三维传热(厚板) 乌威(乌威(D.Vwer

9、D.Vwer),),19761976300045/880015001)10567. 0(FTTETt二维传热(薄板)二维传热(薄板) 22020222045/880015001)103 . 4043. 0(FTTETt临界厚度判别公式临界厚度判别公式 00040580015001100 . 567. 0103 . 4043. 0TTETTcr2 2、理论经验公式、理论经验公式1.2 焊接热循环参数的数值模拟1.2 焊接热循环参数的数值模拟1.2 焊接热循环参数的数值模拟1.2 焊接热循环参数的数值模拟稻垣道夫等稻垣道夫等 0120tg21)(TTKEtn线算图线算图 3 3、计算、计算t8/5

10、t8/5的的经验公式经验公式1.2 焊接热循环参数的数值模拟1.2 焊接热循环参数的数值模拟1.2 焊接热循环参数的数值模拟 比单层焊有更明显的优势,工程上实际采用的比单层焊有更明显的优势,工程上实际采用的更多。被焊件越厚,层数越多。更多。被焊件越厚,层数越多。 层间后序焊接有对前道焊层热处理的作用,可层间后序焊接有对前道焊层热处理的作用,可明显改善焊缝性能明显改善焊缝性能 (一)长段多层焊焊接热循环(一)长段多层焊焊接热循环 焊段长,焊段长,1m1m以上,第二层焊接时,第一层已以上,第二层焊接时,第一层已经冷却。淬火倾向大的钢种不适宜经冷却。淬火倾向大的钢种不适宜 1.3 多层焊热循环的特点

11、1.3 多层焊热循环的特点(二)短段多层焊焊接热循环(二)短段多层焊焊接热循环 相邻段层时间间隔短,前一道焊层尚未冷却,相邻段层时间间隔短,前一道焊层尚未冷却,有利的热过程。有利的热过程。 效率低,一般钢不用。淬裂倾向大的钢。效率低,一般钢不用。淬裂倾向大的钢。 1.3 多层焊热循环的特点02焊接热循环条件下的金属组织转变特点PART TWO(1 1)加热温度高)加热温度高 热处理:热处理:A Ac3c3+100+100200200o oC C 焊焊 接:接:1350 1350 o oC C(2 2)加热速度快)加热速度快 超过热处理加热速度几十、几百倍超过热处理加热速度几十、几百倍(3 3)

12、高温停留时间短)高温停留时间短 热循环的特点,只有几十秒时间热循环的特点,只有几十秒时间(4 4)自然条件下连续冷却)自然条件下连续冷却 一般不控制一般不控制(5 5)局部加热)局部加热 组织转变在应力下进行组织转变在应力下进行按照焊接热循环的特点,建立焊接金属学体系按照焊接热循环的特点,建立焊接金属学体系 2 焊接热循环条件下的金属组织转变特点一、焊接加热过程组织转变的特点一、焊接加热过程组织转变的特点 加热速度快加热速度快相变点变化:相变点变化: A Ac1c1 ,A Ac3c3 , (A Ac1c1,A Ac3c3) 加热速度快加热速度快奥氏体均质化不充分,奥氏体组织不奥氏体均质化不充分

13、,奥氏体组织不 均匀均匀影响冷却后的组织影响冷却后的组织 加热温度加热速度tH冷却条件加热方式热处理Ac3+l00200较慢根据需要控制可选择整体焊接熔合线达Tm,一般1350很快很短自然局部2.1 焊接加热过程组织转变的特点1.相变温度提高相变温度提高:加热速度越快,被焊金属的:加热速度越快,被焊金属的相变点相变点Acl和和Ac3的温度越高的温度越高,而且,而且Acl和和Ac3之间的之间的温差越大温差越大,含有碳化,含有碳化物合金元素(物合金元素(Cr、W、Mo、V、Ti、Nb等)的钢,加热等)的钢,加热速度对相变温度的影响更大。根据金属学的原理,加热速度对相变温度的影响更大。根据金属学的原

14、理,加热时由珠光体、铁素体转变为奥氏体的过程是时由珠光体、铁素体转变为奥氏体的过程是扩散性重结扩散性重结晶晶过程,需要有过程,需要有孕育期孕育期。在快速加热的条件下,来不及。在快速加热的条件下,来不及完成扩散过程所需的孕育期,必然会引起完成扩散过程所需的孕育期,必然会引起相变温度提高相变温度提高。对于含碳化物合金元素的钢,由于碳化物的扩散速度。对于含碳化物合金元素的钢,由于碳化物的扩散速度小,且阻碍碳的扩散,因此大大减慢了奥氏体的转变过小,且阻碍碳的扩散,因此大大减慢了奥氏体的转变过程。程。2.奥氏体均质化程度较低奥氏体均质化程度较低(不利于(不利于扩散扩散过程):由于奥氏过程):由于奥氏体的

15、均质化过程是属于扩散过程,因此加热速度快和相体的均质化过程是属于扩散过程,因此加热速度快和相变温度以上停留时间短,都不利于扩散过程的进行。变温度以上停留时间短,都不利于扩散过程的进行。332.1 焊接加热过程组织转变的特点342.1 焊接加热过程组织转变的特点352.1 焊接加热过程组织转变的特点1.组织转变过程中热循环的特点组织转变过程中热循环的特点 冷却速度冷却速度c大、加热的最高温度大、加热的最高温度Tm高、在相变温度以上高、在相变温度以上的停留时间的停留时间t H短短362.2 焊接冷却过程组织转变的特点372.2 焊接冷却过程组织转变的特点382.2 焊接冷却过程组织转变的特点392

16、.2 焊接冷却过程组织转变的特点 45钢钢在焊接条件下比在热处理条件下的在焊接条件下比在热处理条件下的CCT曲线稍向右曲线稍向右移移(主要考虑(主要考虑MS点附近)。说明点附近)。说明在相同冷却速度条件在相同冷却速度条件下,焊接时比热处理时的淬硬倾向大下,焊接时比热处理时的淬硬倾向大。 相反,相反,40Cr钢钢在焊接条件下的在焊接条件下的CCT曲线比热处理条件下曲线比热处理条件下的的CCT曲线向左移动曲线向左移动,也就是,也就是在同样冷却速度下焊接时在同样冷却速度下焊接时比热处理时的淬硬倾向小比热处理时的淬硬倾向小。402.2 焊接冷却过程组织转变的特点原因原因: (1)碳化物合金元素碳化物合

17、金元素(如(如Cr、Mo、V、Ti、Nb等)只等)只有充分溶解在奥氏体的内部,才会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有充分溶解在奥氏体的内部,才会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即增加淬硬倾向)。(即增加淬硬倾向)。 (2)热处理条件下热处理条件下,有充分的时间使碳化物合金元素,有充分的时间使碳化物合金元素向奥氏体内部溶解。向奥氏体内部溶解。 (3)焊接条件下焊接条件下,加热速度快,高温停留时间短,合,加热速度快,高温停留时间短,合金元素不能充分地溶解在奥氏中,降低了淬硬倾向。金元素不能充分地溶解在奥氏中,降低了淬硬倾向。 (4)不含碳化物合金元素的钢不含碳化物合金元素的钢(如(如45钢),一方面不钢),一方面不存在碳化

18、物的溶解过程,另一方面在焊接条件下,近缝存在碳化物的溶解过程,另一方面在焊接条件下,近缝区组织粗化,淬硬倾向比热处理条件下要大。区组织粗化,淬硬倾向比热处理条件下要大。412.2 焊接冷却过程组织转变的特点4216Mn钢的CCT图及组织和硬度的变化图2.3 焊接条件下的CCT图及其应用432.3 焊接条件下的CCT图及其应用442.3 焊接条件下的CCT图及其应用3.影响影响CCT图的因素图的因素(1)母材化学成分的影响:母材化学成分的影响:影响影响CCT图的形态图的形态 除钴之外除钴之外,所有固溶于奥氏体的合金元素都使,所有固溶于奥氏体的合金元素都使S曲线向曲线向右移,加大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19、,即增加淬硬倾向右移,加大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即增加淬硬倾向,并,并降低降低Ms点点,其中以,其中以碳的影响为最大碳的影响为最大(2)冷却速度的影响冷却速度的影响 a.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对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对于Fe-C合金,合金,A1、A3、A cm均均移向更低的温度移向更低的温度,共析成分由,共析成分由C 0.77转为转为C 0.40.7。也就是说在快速冷却的条件下,。也就是说在快速冷却的条件下,C 0.4的钢就可的钢就可以得到全部珠光体的组织(以得到全部珠光体的组织(伪共析组织伪共析组织)。)。 b.冷却速度增大时,冷却速度增大时,Ms有所上升,并且会改变马氏体有所上升,并且会改变马

20、氏体的形态。因为增大冷却速度使马氏体增大滑移的抗力,的形态。因为增大冷却速度使马氏体增大滑移的抗力,不均匀不均匀切变切变就会以就会以孪晶孪晶方式进行,马氏体就由条状变为方式进行,马氏体就由条状变为片状。片状。452.3 焊接条件下的CCT图及其应用(3)峰值温度的影响峰值温度的影响峰值温度越高峰值温度越高:影响焊接:影响焊接CCT图的形态。图的形态。 a.使使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加大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加大 b.促使促使奥氏体晶粒粗化奥氏体晶粒粗化 c.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大,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大,淬硬倾向增大淬硬倾向增大(4)晶粒粗化的影响)晶粒粗化的影响 焊接条件下,近缝区由于强烈地焊接条件下,近缝

21、区由于强烈地过热过热而使晶粒发生严重而使晶粒发生严重的长大,这不仅影响焊接接头的性能,同时也增大了产的长大,这不仅影响焊接接头的性能,同时也增大了产生裂纹的危险性。生裂纹的危险性。 晶粒越粗大,晶界的总面积越少,减少了形核的机会,晶粒越粗大,晶界的总面积越少,减少了形核的机会,不利于奥氏体的转变。从而对奥氏体的分解转变及转变不利于奥氏体的转变。从而对奥氏体的分解转变及转变产物的形态有很大的影响。产物的形态有很大的影响。462.3 焊接条件下的CCT图及其应用(5)应力应变的影响)应力应变的影响 a.有拉伸应力存在时会明显地降低奥氏体的稳定性,使有拉伸应力存在时会明显地降低奥氏体的稳定性,使CC

22、T曲线明显地向左上方偏移曲线明显地向左上方偏移。 b.应力和应变都会应力和应变都会增加奥氏体的内能增加奥氏体的内能,加速扩散过程,加速扩散过程,有利于扩散型相变的进行有利于扩散型相变的进行 c.应力应变影响到马氏体转变,应力应变影响到马氏体转变,拉伸应力可促进马氏体拉伸应力可促进马氏体转变转变,即,即MS升高和马氏体转变量增加升高和马氏体转变量增加。切应力也能促。切应力也能促进马氏体转变,正压应力则会阻碍马氏体转变。进马氏体转变,正压应力则会阻碍马氏体转变。472.3 焊接条件下的CCT图及其应用03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PART THREEHAZHAZ各点经历的热循环不同各点经历的热循环不

23、同组织形态不同组织形态不同性能不同性能不同最高温度不同,冷却不同最高温度不同,冷却不同 一、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一、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 分区域,热循环特征分区域,热循环特征 以焊接低碳钢、低合金结构钢为例以焊接低碳钢、低合金结构钢为例 3.1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焊缝熔合区过热粗晶区相变重结晶区不完全结晶区时效脆化 区未受影响区热影响区(HAZ)3.1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一)熔合区(一)熔合区 半熔化区域,兼有焊缝组织特征和过热组织特半熔化区域,兼有焊缝组织特征和过热组织特征。混合区域,组织不均匀,且易形成缺陷,性能征。混合区域,组织不均匀,且易形成缺陷,性能影响大,薄弱区。影响

24、大,薄弱区。(二)过热区(二)过热区 温度范围从液相线以下到温度范围从液相线以下到11001100o oC C,过热状态,过热状态奥氏体严重长大奥氏体严重长大粗大组织,可伴生魏氏组织。粗大组织,可伴生魏氏组织。 应力大时,可形成裂纹应力大时,可形成裂纹 冷速大时,可形成裂纹冷速大时,可形成裂纹 3.1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3.1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三)相变重结晶区(正火区)(三)相变重结晶区(正火区) A A3 310001000o oC C,正火区,正火处理,正火组织,正火区,正火处理,正火组织,强韧性比较好。强韧性比较好。(四)不完全重结晶区(四)不完全重结晶区A AC1C1A A

25、C3C3范围,加热范围,加热奥氏体奥氏体+ +残留铁素体,残留铁素体,冷却冷却奥氏体转变为细小组织,粗大的铁素体保留。奥氏体转变为细小组织,粗大的铁素体保留。最终为粗大的铁素体和细小的重结晶组织。晶粒最终为粗大的铁素体和细小的重结晶组织。晶粒大小不均,力学性能也不均匀。大小不均,力学性能也不均匀。 3.1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3.1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3.1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Q235A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特点过热区重结晶区不完全重结晶区母材3.1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焊接方法、焊接线能量、母材板厚:影响焊接方法、焊接线能量、母材板厚:影响HAZHAZ大小大小总宽:板厚的总宽:板厚

26、的30%30%,最大,最大20mm20mm,最小,最小10mm10mm 表表4-10 4-10 不同焊接方法不同焊接方法HAZHAZ的平均尺寸的平均尺寸焊接方法焊接方法各区的平均尺寸(各区的平均尺寸(mmmm)总宽总宽(mmmm)过热过热相变重结晶相变重结晶不完全重结晶不完全重结晶手弧焊手弧焊埋弧自动焊埋弧自动焊电渣焊电渣焊氧乙炔气焊氧乙炔气焊真空电子束焊真空电子束焊2.22.23.03.00.80.81.21.21818202021211.51.52.52.50.80.81.71.75.05.07.07.04.04.02.22.23.03.00.70.71.01.02.02.03.03.02

27、.02.06.06.08.58.52.32.34.04.02525303027.027.00.050.050.750.753.1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淬硬倾向大的钢种,低碳高强度钢淬硬倾向大的钢种,低碳高强度钢(18MnMoNb)(18MnMoNb)、中碳、中碳钢钢(45)(45)、中碳高强度钢、中碳高强度钢(30CrMnSi)(30CrMnSi)等,冷却时可形成等,冷却时可形成马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1 1、完全淬火区、完全淬火区A AC3C3以上温度区间,冷却时产生马氏体转变。以上温度区间,冷却时产生马氏体转变。熔合区附近,粗大晶粒组织。熔合区附近,粗大晶粒组织。* * *易于形成淬火裂纹

28、。易于形成淬火裂纹。粗大马氏体、细小马氏体、贝氏体(粗大马氏体、细小马氏体、贝氏体(B BL L、B BU U),),冷却速度决定。混合组织。应力不均匀,受力和变形冷却速度决定。混合组织。应力不均匀,受力和变形时,可产生应力集中。时,可产生应力集中。 易淬火钢易淬火钢3.1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2 2、不完全淬火区、不完全淬火区 温度在温度在A AC1C1A AC3C3之间。之间。 快速加热,铁素体不溶,珠光体、贝氏体、索氏快速加热,铁素体不溶,珠光体、贝氏体、索氏体等溶入奥氏体。冷却时,奥氏体体等溶入奥氏体。冷却时,奥氏体马氏体,形成铁马氏体,形成铁素体素体+ +马氏体双相组织。碳和合金元

29、素含量低(淬透马氏体双相组织。碳和合金元素含量低(淬透性低)性低)铁素体铁素体+ +珠光体(索氏体)。珠光体(索氏体)。3 3、回火区、回火区 焊前,母材处理状态。焊前,母材处理状态。 母材:淬火母材:淬火+ +回火(调质),回火(调质),T Tc c高于高于T Tt t,回火;,回火;T Tc c低于低于T Tt t,不变。,不变。 3.1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3.1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3.1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q焊接热影响区各部位的名称及其所包括的范围焊接热影响区各部位的名称及其所包括的范围3.1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组织不均匀组织不均匀性能不均匀性能不均匀(一)焊接热影响区的

30、硬化(度)(一)焊接热影响区的硬化(度) 实际中最常用的方法。实际中最常用的方法。 焊接接头硬度分布,最高硬度,硬度变化梯焊接接头硬度分布,最高硬度,硬度变化梯度度反映接头(反映接头(HAZHAZ)性能)性能反映接头强度、韧度、脆性、抗裂能力。反映接头强度、韧度、脆性、抗裂能力。影响硬度的因素:成分、冷却速度(组织)影响硬度的因素:成分、冷却速度(组织) 碳当量,关键参数碳当量,关键参数 3.2 焊接热影响区的性能(一)焊接热影响区的硬化(一)焊接热影响区的硬化1. 淬硬:淬硬:成分对淬硬倾向的影响成分对淬硬倾向的影响(1)碳当量碳当量 a.简称简称Ceq或或CE,反映钢中化学成分对硬化程度的

31、影响,把钢中的,反映钢中化学成分对硬化程度的影响,把钢中的合金元素(包括碳)按其合金元素(包括碳)按其对淬硬(包括冷裂、脆化等)的影响程对淬硬(包括冷裂、脆化等)的影响程度折合成碳的相当含量度折合成碳的相当含量3.2 焊接热影响区的性能2020世纪世纪40405050年代:年代:C-MnC-Mn强化强化 国际焊接学会:国际焊接学会: 5VMoCr15NiCu6MnCCE(IIW)适用于中等强度的非调质低合金钢适用于中等强度的非调质低合金钢( ( b b=400=400700MPa)700MPa)日本焊接学会:日本焊接学会: 14V4Mo5Cr40Ni24Si6MnCCeq(WES)适用于较高强

32、度的低合金高强度钢适用于较高强度的低合金高强度钢( ( b b=500=5001000MPa) 1000MPa) 两式要求两式要求w w(C)(C) 0.18%0.18%3.2 焊接热影响区的性能19601960年代,微合金强化钢年代,微合金强化钢 日本伊藤日本伊藤 B510V15Mo60Ni20CrCuMn30SiCPcm适用于适用于w w(C)(C) 0.17%0.17%, b b=400=400900MPa900MPa的低合金高强钢的低合金高强钢 0.0053CEC2P(IIW)cm3.2 焊接热影响区的性能近年,日本的铃木和百合冈近年,日本的铃木和百合冈 B55NbVMoCr20Ni1

33、5Cu16Mn24SiA(C)CCENA(C) = 0.75+0.25tgA(C) = 0.75+0.25tgh h 20(C-0.12) 20(C-0.12) w w(C)(C) 0.17%0.17%,CEN = C + A(C) 3CEN = C + A(C) 3P Pcm cm 3C 3C 0.003 0.003w w(C)(C) 0.18%0.18%,CEN = C + A(C) CE(IIW) CEN = C + A(C) CE(IIW) C + 0.012 C + 0.012 w w(C)=0.034%(C)=0.034%0.254% 0.254% 3.2 焊接热影响区的性能2 2

34、、碳当量及冷却时间、碳当量及冷却时间t t8/58/5与与HAZHAZ最高硬度最高硬度H Hmaxmax的关系的关系 H Hmaxmax = 1274 = 1274P Pcmcm + 45 + 45 H Hmaxmax = 559CE = 559CE(IIW)(IIW) + 100 + 100 3.2 焊接热影响区的性能3.2 焊接热影响区的性能3 3、焊缝、焊缝HAZHAZ最高硬度的计算公式最高硬度的计算公式 (1 1)国产钢硬度计算公式)国产钢硬度计算公式 16Mn16Mn、15MnV15MnV、15MnVN15MnVN、18MnMoNb18MnMoNb、14MnMoNbB14MnMoNb

35、B、2.25Cr-1Mo2.25Cr-1Mo等等 t t8/58/5 M100M100,H Hmaxmax = 292 + 812C = 292 + 812C* * t t8/58/5 M100M100,H Hmaxmax = 52.0 + 147.0 = 52.0 + 147.0P Pcmcm 81lg 81lgt t8/58/5 lglg M100M100 = 2.63C + 8.35 = 2.63C + 8.35P Pv v 6.57 6.57 t t8/58/5 B53Mo10Cr8Ni4Cu3MnCPv3.2 焊接热影响区的性能(2 2)日本铃木公式)日本铃木公式287)(lgexp18845/8ma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