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移动通信信道(三)_第1页
第二章移动通信信道(三)_第2页
第二章移动通信信道(三)_第3页
第二章移动通信信道(三)_第4页
第二章移动通信信道(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章移动信道AbisA接口接口MSBSSOMC-R操作维护中心操作维护中心BSC基站基站控制器控制器MSC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BTS基站基站收发信机收发信机BTS基站基站收发信机收发信机BTS基站基站收发信机收发信机MSMSUm通过本章学习,着重解决以下问题:通过本章学习,着重解决以下问题:n大尺度传播特性n大尺度传播模型大尺度传播模型: :描述的是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T-R)长距离(几百米或几千米)上的场强变化n小尺度传播特性n小尺度传播模型小尺度传播模型: :描述短距离(几个波长)或短时间(秒级)内的接收场强的快速波动的传播模型n统计特性统计特性n主要参数主要参数n建模与仿真建模与仿

2、真第2章移动信道对移动信道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本次课教学目的:本次课教学目的:n1、了解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n2、了解大尺度路径损耗的计算方法n3、了解多径衰落信道的建模与仿真 第2章移动信道2.4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n阴影衰落:阴影衰落:通过不同障碍物的阴影时,就构成接收天线处场强中值的变化,从而引起衰落n起伏地形、建筑物、植被(高大的树林)n长期衰落(大尺度衰落) n特点是衰落与无线电传播地形和地物的分布、高度有关 设计无线通信系统时,设计无线通信系统时,是在给定条件下如何算出接收是在给定条件下如何算出接收信号的场强。信号的场强。 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分析了解各因素的影响 实验实验找出

3、各种地形地物下的传播损耗与距离、频率、天线高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的优点实验方法的优点通过场强测试考虑了所有的传播因素,包括已知的和未知的。 实验方法的不足实验方法的不足在一定频率和环境下获得的模型,在其他条件应用时是否正确,只能建立在新的测试数据基础上。 2.5 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 2.5.1地形环境分类1 1、地形特征定义、地形特征定义(1)地形波动高度n在平均意义上描述了电波传播路径中地形变化的程度。n定义为:定义为:沿通信方向,距接收地点10km范围内,10高度线和90高度线的高度差。n10高度线是指在地形剖面图上有10的地段高度超过此线的一条水平线 h2.5.1地形环境分类1 1、

4、地形特征定义、地形特征定义(2)天线有效高度n移动台天线有效高度定义为移动台天线距地面的实际高度。 n基站天线有效高度定义为沿电波传播方向,距基站天线315km的范围内平均地面高度以上的天线高度 2.5.1地形环境分类2 2、地形分类、地形分类n准平坦地形和不规则地形n准平坦地形是指该地区的地形波动高度在20m以内,而且起伏缓慢,地形峰顶与谷底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地面波动高度,在以公里计的范围内,其平均地面高度差仍在20m以内。 n不规则地形是指除准平坦地形之外的其它地形。不规则地形按其形态,又可分为若干类,如丘陵地形、孤立山峰、斜坡和水陆混合地形等。n各类地形主要特征是地形波动高度。3传播环境

5、分类n开阔地区:开阔地区:在电波传播方向上没有建筑物或高大树木等障碍的开阔地带。 n郊区:郊区:有12层楼房,但分布不密集,还可有小树林等。 n中小城市地区:中小城市地区:建筑物较多,有商业中心,可有高层建筑,但数量较少,街道也比较宽。 n大城市地区:大城市地区:建筑物密集,街道较窄,高层建筑也较多。 2.5.2 Okumura 模型nOkumuraOkumura模型模型是根据测试结果绘成经验曲线构成的模型。n测试方法:测试方法:使用不同频率,不同天线高度,选择不同的距离进行一系列测试。n基础:基础:中等起伏地形的市区,基站有效天线高度hb为200米,移动天线高度hm为3米的传播损耗基本中值的

6、预测曲线,其它地形通过修正因子来修正。nOkumuraOkumura模型适用条件:模型适用条件:100MHz1500MHz;基站天线高度为30200m,移动台天线高度110m,传播距离为1-10m,传播距离为1-20km。1、准平坦地形大城市n其中,LM为传播路径的损耗中值,Lfs为自由空间传播损耗,Am为中等起伏地形市区,基站天线高度为200m,移动台天线高度为3m时相对于自由空间的中值损耗,又称基本中值损耗。LM(dB)=Lfs+Am(f,d)-Hb(hb, d) -Hm(hm,f)1、准平坦地形大城市 当基站或移动台天线高度不是基准高度时,通过修正因子Hb(hb,d)或Hm(hm,f)进

7、行修正。LM(dB)=Lfs+Am(f,d)-Hb(hb, d) -Hm(hm,f)2、不规则地形及不同环境中的中值路径损耗 Ks为郊区修正因子,kh为丘陵地形修正因子,kA为斜坡地形修正因子,kis为水陆混合传播路径修正因子。LM(dB)=Lfs+Am(f,d)-Hb(hb, d) -Hm(hm,f)-ks-kh-kA-kis2、不规则地形及不同环境中的中值路径损耗例3.8 某移动通信工作频率为450 MHz,基站天线高度为50 m,天线增益为6dB,移动台天线高度为3 m,天线增益为0 dB;在市区工作,传播路径为准平坦地形,通信距离为10 km。试求(1)传播路径的中值路径损耗。(2)若

8、基站发射机送至天线的信号功率为10W,不考虑馈线损耗和公用器损耗,求移动台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功率。 PR=PT-LM+Gb+Gm-Lb-Lm-Ld2.5.3、Hata 模型HataHata模型:模型:根据Okumura模型中的各种图表曲线归纳出一个经验公式。1.中小城市修正因子2.大城市修正因子(建筑物平均高度超过15 m)n单位n适用范围3. Hata模型的经验公式 例题: 设基站天线高度为40m,发射频率为800 MHz,移动 台天线高度为2 m,通信距离为15 km,求大城市地区的中值路径损耗。 69.5526.16lg( ) 13.82lg()()44.96.55lg()lg( )Mbm

9、bLfha hhd2.5.4、扩展Hata 模型 欧洲科学与技术研究协会工作委员会对Hata模型进行扩展,使它适用于PCS系统,适用频率也达到2GHz。46.333.9lg( ) 13.82lg()()44.96.55lg()lg( )MbmbMLfha hhdC0MCdB3MCdB2.5.5 室内传播模型n室内无线信道的特别之处:n覆盖距离小Smaller distancesn环境变动大Greater environment variabilityn受建筑物的布置、材料结构和建筑物类型等因素的强烈影响n机理与室外传播相同,即反射、绕射和散射,但条件不同。n较小的传播距离使得天线的远场条件难以

10、满足。n室内信道分类:视距(LOS)、阻挡(OBS)室内传播模型(2)n分隔损耗:同楼层n主要考虑墙和家具等等Walls, furniture, etc n与材料和频率有关Highly material dependentn分为软分隔和硬分隔Hard versus soft partitionsn分隔损耗:楼层之间n决定因素:建筑物外部面积、材料、建筑物类型和窗口数量。n损耗因子随楼层数目的减小而减小。n损耗因子的增加值随随楼层数目的增加而减小。室内传播模型(3)n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n室内路径损耗遵从公式:nn依赖于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类型,X为正态随机变量。n衰减因子模型n考虑建筑物类型影响以

11、及阻挡物的影响,预测偏差小。nnSF为同层测试的指数值。n不同层的路径损耗可通过附加值FAF值获得。XddndPLdBPL)log(1)()(00)log(10)()(00dBFAFddndBdPLdBdPLSF2.5.6 IMT-2000模型 n室内办公环境模型n特点是小区小,反射功率低n时延扩展在35460ns n室外到室内徒步环境室外到室内徒步环境 n特点是小区小,反射功率低n时延扩展在1001800ns n车载环境车载环境 n特点是小区较大,反射功率较高 n时延扩展在0.412ms (2)/(1) 0.463730lg18.3(dB)FFLd40lg30lg49(dB)cLdf40lg

12、(18lg)21lg80dBcLdf-2bb(14 10h)h2.6、多径衰落的建模和仿真n大尺度衰落大尺度衰落: :n分析信道的可用性 n选择载波频率 n越区切换 n移动无线网络规划 n小尺度衰落小尺度衰落n传输技术的选择 n数字接收机的设计 n信道建模和仿真是研究移动通信中的各种技术和网络信道建模和仿真是研究移动通信中的各种技术和网络规划的基础和关键规划的基础和关键 2.6.1、平坦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1 1、ClarkeClarke信道模型信道模型 n基本理论n假设:假设:入射到移动天线的电磁场由N个平面波组成,这些平面波具有任意载频相位、入射方位角以及相等的平均幅度。即意味着不存在视距

13、通路,且各条路径统计独立。n公式推导公式推导n思路:思路:先求出合成信号,然后根据信号统计特性求信号包络。n应用范围:市区环境中无直视通路的特点相吻合n基本理论基本理论n公式推导 多普勒频移: nnvfcos到达移动台的垂直极化波存在E场强分量: )2cos(10ncNnnztfCEEnnntf 2其中,E0是本地平均E场的实数幅度,Cn是表示不同电波幅度的实数随机变量,第n个到达分量的随机相位qn为 1、Clarke信道模型n基本理论基本理论n公式推导 E场可用同相和正交分量表示: )2sin()()2cos()(tftTtftTEcsccz其中 )2cos()(10nnNnnctfCEtT

14、)2sin()(10nnNnnstfCEtT接收的E场的包络为: )()()()(22trtTtTtEscz可以证明,可以证明,Tc(t)Tc(t)与与Ts(t)Ts(t)是高斯随机过程,因此其包络服从是高斯随机过程,因此其包络服从Rayleigh Rayleigh 分布分布。 1、Clarke信道模型n原理框图原理框图 1、 Clarke信道模型2、Jakes仿真模型nJakesJakes仿真模型:仿真模型:n模拟的是在均匀散射环境中非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复低通包络。n用有限个(10个)低频振荡器来近似构建一种可分析的模型。nJakesJakes仿真器产生的信号:仿真器产生的信号:n不是广义

15、平稳的n不是各态历经的n统计特性并未达到Clarke模型的要求n产生的包络并未严格服从瑞利分布n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附加的相移之间具有相关性。 2.6.2、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建模与仿真n对于频率选择性信道,可用抽头延时线模型建模。n在假设抽头系数只在远大于传输数据的一个符号周期内才发生变化,即信道是慢衰落信道或准静态信道的情况下,信道的冲击响应可以表示为 1( )exp() ()Niiiih tajt 1、概述原因、机制、方法、模型、分类2、VHF、UHF电波传播特性电波传播方式:直射波(自由空间、大气中的电波传播)、绕射、反射、散射3、多径传播特性小尺度衰落(多径、多普勒频移)、多径接收信号的统计特性本章小结4 4、描述多径衰落信道的主要参数、描述多径衰落信道的主要参数 时延扩展与相干带宽 多普勒扩展与相干时间 角度扩展与相干距离多径衰落信道的分类本章小结5 5 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6 6 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 1 1) 地形环境分类地形环境分类1、地形特征定义2、地形分类3、传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