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用化石做证据(表格式教案)(1)_第1页
10用化石做证据(表格式教案)(1)_第2页
10用化石做证据(表格式教案)(1)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用化石做证据(表格式教案)【课标落实】(1)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科学态度: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

2、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2)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11.4有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现在已不复存在,而有些现今存活的生物与它们具有相似之处。根据化石资料举例描述已灭绝的生物,如恐龙、猛犸象等。描述和比较灭绝生物和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教材分析】消失的恐龙是

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化石的奥秘的第一课时。化石不仅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研究地球和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历史提供了证据,还为思考地球及人类的未来提供了历史的借鉴。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呈现了三则用化石作证据的科学研究资料用化石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用化石证明大陆漂移说、用化石证明生物进化论,引导学生发现化石除了在古生物领域的研究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外,还有着广泛的科学价值。第二部分,生命演化史不仅是生物进化史,实际上它也是整个自然界的历史,是地球演化史。它是一个真实、漫长、仍未终止的历史过程。基于化石的研究,人类不断丰富和完善着对生命演化史的研究。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到

4、漫长的生命演化史上,从宏观的角度思考与生命有关的话题。第三部分,撰写一篇有关化石是如何为“人猿同祖论”提供证据的短文是一个较为开放的活动,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化石证据运用到对科学假说的研究中,体会到科学研究是建立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之上的。【学情分析】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动物和植物的概念,知道了动物和植物要经历的生命历程,认识了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生命现象,通过本单元前两节课的学习也初步认识了化石、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通过化石来了解生物物种的相关科学知识准备。另外作为六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

5、课外知识储备、阅读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迁移能力等。因此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将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的生物博物馆为情境,带领学生通过观赏化石展品、分析比较、推理想象、阅读资料、提炼总结、撰写短文等方法,建立以化石作为证据,认识和描述一些已经灭绝的生物,建立这些灭绝的生物与当今生物之间的联系,证实科学假说,从时间维度纵向了解地球上生命的发展历程。本节课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生物博物馆中的化石,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生物,所以探究技能培养的重点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其他单元相比也有所改变,重点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的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6、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科学探究具有严谨性、长期性、困难性等特点,进一步感受科学家的坚韧品质和伟大精神。【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用化石作证据的各种科学假说的资料,更加全面地认识化石的科学价值。2. 通过分析有关生命演化史的信息,从宏观的角度认识生命世界。3. 运用化石证据,证明“人猿同祖论”。【教学重点】更加全面地认识化石的科学价值。【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有关生命演化史的信息,从整体的角度认识生命世界。【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南美洲和非洲的模型。学生材料:阅读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一、情境1介绍:同学们,今天的设计意图:设计导入新课科学课蔡老师

7、带大家一起来参游览生物博物馆的观一个生物博物馆。情境契合本节课研究化石价值的环境需要,也更具有神秘性和趣味性。二、探究1出示第一件展品。介绍:1.学生对比发现兽设计意图:总结化石的价值之一:用化石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首先,大家看到的第一件展品是一具兽脚类恐龙化石。同学们对兽脚类恐龙有什么认识?知道哪些兽脚类恐龙吗?2. 学生汇报。(暴龙、美颌龙、棘龙)3. 出示第二件展品。介绍:接下来,介绍第二件展品,你能看出它是谁吗?(鸵鸟)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比较这两件展品,你有什么大胆的想法吗?4. 学生汇报。(鸟类是由脚类恐龙化石和鸵鸟的相似之处。2.学生通过观察其它恐龙的化石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复杂

8、且细致的考古复原过程,体会科学的论证有时是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感受考古学家的坚持和不易,领会化石的科学价值。三、探究化石的科学价值之二:用化石证明大陆漂移说恐龙演化而来的)5.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完全具有伟大科学家的潜力。因为在1870年,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赫胥黎就提出了跟你们一样的假说。但是同学们,假说是需要有证据才能成为定论的。你们的证据呢?或者你们希望看到什么证据?6. 学生回答。7. 出示第三件展品。介绍:好,同学们都很有想法。接下来我们一起在看看第三件展品。这件展品是1996年在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这是一具兽脚类恐龙化石,身体像鸡一般大,尾巴很长。科学家给它取名中华龙

9、鸟。仔细观察这具恐龙化石,你能发现什么与鸟类有关的信息吗?8. 学生观察,汇报。9. 播放视频。10. 展示第4、5、6件展品。介绍:同学们,90年代在我国的辽西热河生物群中,还发现一系列带羽毛的恐龙化石。例如:中国鸟龙、孔子鸟、始祖鸟11. 思考:同学们,看到这几件展品,你觉得化石有什么科学价值?12. 学生汇报。(为鸟类起源于恐龙提供了证据。)13. 小结:用化石证明了鸟类起源于恐龙。1. 谈话:接下来我们不急着看展品,蔡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你们认识他吗?魏格纳,德国气象学家。同学们了解这位科学家吗?2. 学生介绍。(大陆漂移说)3. 谈话:是的。魏格纳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

10、漂移假说。他认为起初全世界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那么同学们,假设这个假说是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将有1. 学生思考论证大陆漂移说的方法。2. 学生利用南美洲和非洲模型,结合科学家在这些地方发现的动植物化石,论证大陆漂移假说。设计意图:通过科学家的故事,了解伟大科学假说的提出过程,通过思考、讨论和拼图活动,体会科学的论证的严谨性、长期性,感受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的坚持和坚韧,领会化石的科学价值。可能在两块相连的大陆上发现什么?4. 学生汇报。(相似的物种、相似的岩层结构)5. 出示7号展品。介绍:嗯,大家的想法都很不错。接下来蔡老师将为大家展示今天的7号展品。这是一具中龙化石。有没有同学能介绍一下关于中

11、龙的知识。6. 学生汇报。(中龙是最早下水的爬行动物,它是一种淡水爬行动)7. 教师补充:中龙的化石仅在非洲南部和南美洲的巴西被发现。8. 引发思考:同学们,你们思考一下,中龙化石的发现对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9. 学生汇报。(证明南美洲和非洲原来是合在一起的)10. 出示8、9、10号展品。介绍:除了中龙之外,科学家们还在横贯南部个大陆中发现了犬齿兽化石、水龙兽化石以及舌羊齿化石。11. 提问:所以同学们,参观完7、8、9、10号化石,你觉得化石又具有什么科学价值呢?三、探究化石的科学价值三:用化石证明生物进化论12. 小结:用化石证明了大陆漂移说。1. 谈话:接下来,我们先

12、来聊聊一本伟大的巨著物种起源,它是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当时震惊了整个学术界。同学们知道物种起源的核心内容主要讲了些什么吗?2. 学生汇报。3. 介绍: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4. 思考:同学们,你们觉得化石能对生物进化论的成立又提供了哪些证据呢?5. 学生阅读资料,小组讨1. 学生通过回忆和分享,进一步认识生物的进化论。2. 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通过做笔记、小组讨论交流、个人分享等方式,总结化石对生物进化论的论证价值。设计意图:通过资料阅读,认识化石在不同年代的地质层中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总结概括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领会化石的科学价值也为下

13、一环节认识地球生命的演化史做好铺垫。论。6. 学生汇报。7. 小结:用化石证明了生四、感受生命的演化史五、作业布置物进化论。1. 出示生命演化示意图。谈话:科学家们通过生物化石推断了地球生命的演化史。同学们看看这张生命的演化示意图,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或者感想?2. 学生分组讨论。3. 学生汇报。查阅资料,撰写一篇有关化石是如何为“人猿同祖论”提供证据的短文。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汇报,认识地球生命的演化过程。撰写一篇有关化石是如何为“人猿同祖论”提供证据的短文。设计意图:观察地球生命的演化史,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信息,培养学生信息提炼的能力、分析对比能力、展示表达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生命

14、的神奇和伟大,感悟对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设计意图:学会通过搜集资料、查找证据并通过文字表述的方式论证科学假说。【板书设计】10用化石作证据证明了鸟类起源于恐龙化石证明了大陆漂移说证明了生物进化论一、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1. 大概10万株三叶草中,会有一株长出四片叶子,这是由于()的缘故。A. 变异B遗传C克隆2. “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讲的是()A. 遗传现象B变异现象C进化现象3. 下列做法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是()。A. 陶土烧成瓷碗B用煤来取暖C给车胎充气D点燃火柴4. 下面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A. 煎蛋B火柴燃烧C捏制橡皮泥5. 下列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A

15、.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B面粉做成馒头C火柴燃烧D溶解盐6. 下列哪一种物质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A. 燃放烟花B铁制品生锈C冰雪融化7.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A. 火柴燃烧B树叶变色C冰融化成水D馒头发霉8. 巧巧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了一个生鸡蛋,一段时间后,他发现鸡蛋表面出现一些气泡,这些气泡可能是()气体。A. 氧气B二氧化碳C氢气D一氧化碳9. 铁生锈后,会变()。A. 坚硬B松软C银白色BD10. 皮皮在家做铁钉生锈的实验,他设置了以下四个实验环境,请推测,()试管中的铁钉最容易生锈。AC11. 下面做法中,()不能防止铁生锈。A覆盖搪瓷B喷漆C铁制成不锈钢D铁钉放入盐

16、水中12. 下面关于铁生锈的说法中,()是正确的。A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B铁生锈没有生成新物质C用涂油漆、电镀、制成不锈钢、保持干燥等方法可以防止铁生锈13. 铁钉在盐水中的生锈速度和清水中的生锈速度相比,()A铁钉在盐水中的生锈速度更快B铁钉在清水中的生锈速度更快C一样快14. 下列现象中,是气体溶解在液体里的是()。A食盐溶解在水里B酒精溶解在水里C汽水15. 一株高大西红柿秧苗种在贫瘠的土壤上长得非常矮小,这种变异属于()。A可遗传的变异B不可遗传的变异16. 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的方法溶解的。A打入B加压C减压17. 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他种植(),对遗传现象进行实验研究。

17、A玉米B豌豆C太空椒18. 下列人体特征属于可遗传的是()。A双眼皮、胖瘦、身高B血型运动习惯C食物喜好、色盲19. 下列关于转基因食品陈述的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都是有害的。B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都是有益的。C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问题。20. 谚语说“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主要指的是()现象。A遗传B变异C遗传和变异21. 生物之所以能保持种族的相对稳定,是因为生物具有()的特性。A遗传和变异B遗传C变异D自然选择22. 三叶草通常都有三片叶子,但也有极少数是四片叶子的。四叶草的出现说明生物体具有()性。A遗传B变异C进化D适应23. 袁隆平爷爷培育水稻运用了生物()

18、的原理。A遗传B变异C既有遗传又有变异24. ()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A遗传的变异B不遗传的变异C有利的变异25. 小明的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小明是单眼皮,这是()。A遗传现象B变异现象C克隆现象26下列属于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的新品种的是(太空椒无籽西瓜新型草莓)。瘦肉型猪AB27下列哪种现象不能作为变异的实例()。CA羊有角,马没有角B月季花的颜色有红色、白色等C奶牛中有产奶量高的,有产奶量低的D人的视觉有正常色盲之分28()誉为杂交水稻之父。A陈景润B袁隆平C孟德尔D达尔文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变异可以发生在任何动植物之间B. 变异是没有条件的,可以随时发生C变异是有条件的30

19、. 下列特征中,不属于相貌特征的是()。A下颌中央有沟B声音尖细C双眼皮31. 由于狼在夜间捕食时,经常捕捉显眼的白色绵羊,很快,森林中的绵羊都是黑色的了。这就是()。A自然选择B人工选择32. “科普”小组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生物科学知识抢答比赛,以下选项应抢答“错”的是()。A达尔文认为:生物是通过遗传、变异、人工选择一步一步地发展着、进化者B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C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33. 由于狼在夜间捕食时,经常捕捉到显眼的白色绵羊,很快,森林中绵羊都是黑色的了。这就是()。A白色B黑色C自然选择D人工选择34. 生活在内蒙古等地草原上的一种羚羊,四肢细长有

20、力、跑极快,这一特征的形成,按达尔文的学说,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偶然形成B在长期避敌的生存斗争中,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的结果C由空间的变异产生,跑不快的被淘汰D为逃避敌害常跑的结果35. 被称为“植物界活化石”的植物是()。A人参B水杉C珙桐D银杏36. 由于白色的羊毛好卖,牧民多选择白羊饲养,而少选择黑羊饲养,从而导致白羊数量增多,黑羊数量减少,这属于()。A自然选择B人工选择C优胜劣汰D适者生存37. 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的植物是()A珙桐B人参C银杏D水杉38. 达尔文的巨著()的出版,标志着进化论的确立。A物种起源B天工开物C梦溪笔谈39. 由于狼在夜间捕食时,经常捕捉到显眼的白

21、色绵羊,很快森林中的绵羊都是黑色的了。这就是()。A人工选择B自然选择C以上答案都不对40. 在探索宇宙过程中第一个献出生命的人是()。A加加林B阿姆斯特朗C杨利伟D万户41. 下列动植物中,()被称为“活化石”。大熊猫渡渡鸟金丝猴银杏树褐马鸡扬子鳄ABC42. 下列中,()被称为“活化石”。A奇虾B恐龙C鸭嘴兽43. 由于白色的羊好卖,牧民会选择养白羊,而淘汰黑羊,导致白羊的数量增多,这种选择属于()。A进化的结果B人工选择C自然选择44. 汽水中含有的气体是()气体。A水蒸气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45. ()的化石出现在最早的地层中。A哺乳动物B爬行动物C鱼类46. 下列对恐龙的描述正确的

22、是()。A所有恐龙的体型都是极其庞大的。B恐龙时代也有人类的活动。C发掘、清理恐龙化石需要科学家们辛勤和不懈的努力。47. 生活在草原上的藏羚羊,四肢细长有力,奔跑极快,这一特征的形成,按达尔文的学说,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偶然形成。B在长期的避敌生存斗争中,经漫长的年代自然选择的结果。C由定向的变异产生的,跑不快的被淘汰。48. 由于白色的羊毛好卖,牧民多选择白羊饲养,而少选择黑羊饲养,从而导致白羊数量增多,黑羊数量减少。这属于。A自然选择B人工选择49. 下列不是“活化石”的()A大熊猫B银杏C蟑螂D猴子50. 被称为地球历史“万卷书”的是()A化石B沉积岩C卵石51. 由于白色的羊毛好

23、卖,牧民多选择白羊饲养,而少选择黑羊饲养,从而导致白羊数量增多,黑羊数量减少。这属于()。A人工选择B自然选择C遗传52. 下列都是活化石的一组是()。A恐龙、蟑螂、奇虾B斑马、公鸡、牛C大熊猫、白鳍豚、银杏53. 云南澄江动物化石,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绝大多数()祖先的化石。A脊椎动物B无脊椎动物C软体动物54. 鱼龙生活在()。A森林里B陆地上C海洋里D天空中55. 现代,()能冲出地球。A多级加速火箭B单级火箭C焰火56.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旋转的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A八大星系B太阳系C天体系D银河系57. 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地球斜向太阳的半球上时,该半球处于

24、()。A春季B夏季C冬季58. 八大行星中,公转周期最长的是()。A海王星B金星C地球59. ()上的宇航员在探索太空的飞行过程中全部牺牲。A“挑战者号”航天飞机B“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C“神舟6号”宇宙飞船D“和平号”国际空间站60. 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是()。A沉积岩B火山岩C化石【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1A【详解】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子代与父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10万株的三叶草中,才有一株会长出四片叶子,这出现了与其他三叶草不同的特征,属

25、于变异。2B【详解】略3C【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如折纸、水结冰、加热水;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陶土烧成瓷碗、用煤来取暖,点燃火柴等,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给车胎充气只是改变材料的形状,没有新物质产生。4C【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煎蛋、火柴燃烧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6、属于化学变化。捏制橡皮泥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5D【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根据对物质变化的认识,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颜色、气味、味道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面粉做成馒头有新物质产生,火柴燃烧发光发热冒烟,有新物质产生。溶解盐是盐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6C【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

27、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燃放烟花、铁制品生锈变化过程中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7C【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根据对物理的认识,冰融化成水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8B【详解】生鸡蛋放入白醋,碱中倒入少量白醋,盐酸滴在石灰石上,会有二氧化碳生成,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了一个生鸡蛋,一段时间后,他发现鸡蛋表面出现一些气泡,这些气泡

28、可能是二氧化碳。选项B符合题意。9B【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铁生锈后,会变得松软,影响铁的使用性能,所以生活中要防止铁生锈。10C【详解】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判断哪个试管中的铁钉最容易生锈,就要看哪个生锈条件最充分。通过比较可知,选项C铁钉一部分放入蒸馏水中,能够与水、空气充分接触,最容易生锈。其他选项中通过瓶塞、植物油等方法有效隔绝空气与铁钉的接触,生锈条件不充分,不容易生锈。11D【详解】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盐和酸时会加快生锈。隔绝空气和水能有效防止铁生锈,如刷上油漆、覆盖搪瓷、电镀、制成不锈钢、

29、保持干燥等都可以。【点睛】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12C【详解】铁生锈是因为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和水产生的反应,如果两者同时具备,那就容易生锈。铁生锈是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物质锈,锈是红褐色的,磁铁不会吸引铁锈,铁锈不属于金属,也不具导电性。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说法错误;铁生锈是因为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和水产生的反应。B铁生锈是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锈,说法错误。C用涂油漆、电镀、制成不锈钢、保持干燥等方法可以防止铁生锈,说法正确;油漆、电镀等可以是水、氧气与铁隔离开。13A【详解】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铁

30、在有酸碱盐的环境里,生锈速度更快。,因为酸碱盐会加速生锈的过程,所以铁钉在盐水中生锈的速度更快。14C【详解】略15B【详解】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一株高大西红柿秧苗种在贫瘠的土壤上长得非常矮小,这是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可遗传变异。16B【详解】略17B【详解】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以不同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试验,通过整整8年努力,发现花的颜色、植株高矮等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他收集了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于1866年揭示了两大遗传学定律。遗憾的是当时这一重

31、要成果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35年后,孟德尔遗传定律才被再发现”而受到认可。18A【详解】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存在相似性,表明性状可以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给出的人体特征中属于能够遗传的是双眼皮、胖瘦、身高。A选项符合题意。19C【详解】转基因食物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是人们所关心的;目前以欧洲为主的许多发达国家正在对这个问题进行着激烈的辩论。这场争论在中国消费者中也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产品投放市场,人们将会更加关注。目前的共识是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问题。20B【详解】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谚

32、语说“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主要指的是变异现象,说明生物在子代与父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存在着差异性。21B【详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子代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做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等都是遗传现象。生物之所以能保持种族的相对稳定,是因为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所以B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遗传,要求学生掌握生物之所以能保持种族的相对稳定,是因为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22B【详解】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的统一体,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变异则使物种不断进化,四叶草是三叶草变异的结果,所以三叶草有时也会长出四片叶子。23C【详解】袁隆平研究杂

33、交水稻的原理是:植物存在着遗传与变异现象。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遗传与变异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24C【详解】对于某种生物来说,有的变异有利于它的生存,叫做有利变异。例如小麦中出现矮秆、抗倒伏的变异,是有利变异。25B【详解】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变异是指生物体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生物有机体的属性之一,小明的父母都是双眼皮,东东是单眼皮,这是变异现象。26C【详解】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比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

34、。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27A【详解】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如月季花的颜色有红色、白色等,奶牛有的产奶量高,有的产奶量很低,人的视觉有正常、色盲之分,BCD能作为变异的实例,A羊有角,马没有角,两者之间没有关系,不能作为变异的实例。28B【详解】袁隆平是北京人,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在育种中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是著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所以B符合题意。29C【详解】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变异发生在同种生物之

35、间,是有条件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30B【详解】遗传基因是指携带有父母生理特征信息的遗传物质。我们的相貌受遗传基因的影响。相貌特征分为脸型、发际、前额、眉、眼、鼻、口、耳、下颌形态、皱纹等方面的不同的特征。声音尖细不属于相貌特征,所以B符合题意。31A【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存自然选择中优胜劣汰的过程,它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对于现今存在的每一种生物来说,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由于狼在夜间捕食时,经常捕捉显眼的白色绵羊,很快,森林中的绵

36、羊都是黑色色的了。这就是自然选择。32A【详解】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各种生物存在共同的祖先。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发展着、进化着。选项A错误,符合题意。B选项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这种说法是正确的;C选项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这种说法是正确的。33C【详解】略34B【详解】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然环境通过优胜劣汰,对生

37、物种群组合进行的改变,使剩下的群体更能适应环境,如藏羚羊在长期的避敌生存斗争中,经漫长的年代自然选择,四肢细长有力、跑极快。35D【详解】科学家们发现,现在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太,我们称为“活化石”如:大熊猫、银杏、蟑螂、白鳍豚、水杉、中华鲟。人参被誉为“关东三宝”之一,水杉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珙桐被誉为“中国的鸽子树”,银杏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36B【详解】自然选择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然环境通过优胜劣汰,对生物种群组合进行的改变,使剩下的群体更能适应环境。人工选择是根据人的需要对生物进行的定向选择。所以牧民的行为导致了白羊数量增多,黑羊数量减少,属于人工选择

38、。37C【详解】植物活化石是指在地球史上出现过,而在地球上的大部分地方已经绝迹,只有在某些狭小的地区保存下来的植物。例如银杏、金钱松、珙桐等树种。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的植物是银杏,所以C符合题意。38A【详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他在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适者生存生物进化学说),他认为: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39B【详解】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森林中,由于狼在夜间捕食时,经常捕捉到显眼的白色绵羊,很快森林中的绵羊都是黑色绵羊能够适应环境,躲避狼的捕食

39、,从而生存下来,这就是自然选择。40D【详解】现代宇宙探测器是靠火箭送上太空的,它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明朝一位名叫万户的人试图用火箭使自己飞上天,但没有成功,并献出了生命。41B【详解】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渡渡鸟、奇虾、恐龙没有产生有利变异,以适应环境等被淘汰,因此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科学家们发现,现在的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大。大熊猫、银杏树、扬子鳄、白鳍豚被称为“活化石”,所以B符合题意。42C【详解】鸭嘴兽在地球上大概生存了2500万年,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现在依然生活在澳大利亚,它们的分布范围小且数量少。鸭嘴兽被称为“活化石”,所以C符合题意

40、。43B【详解】自然选择是使动物更加适应自然条件;而人工选择则使家畜更有利于人类。人工选择则有利于符合人类某些极端性能表现的个体。由于白色的羊好卖,牧民会选择养白羊,而淘汰黑羊,导致白羊的数量增多,这种选择属于人工选择,所以B符合题意。44B【详解】略45C【详解】化石存留在沉积岩中,分布在不同的岩层中。科学家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而爬行类、哺乳动物的化石则在较晚的地层中出现,这一现象说明鱼类比哺乳动物低等、结构简单、动物进化的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46C【详解】人们是通过研究化石来认识恐龙的,恐龙主要生活在距今2亿到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恐龙时代还没有人类的存在,恐龙的体型有些很大,有些较小。发掘、清理恐龙化石需要科学家们辛勤和不懈的努力。47B【详解】达尔文认为:古代的羚羊存在着奔跑速度快、奔跑速度慢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奔跑速度快的能够逃避敌害,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奔跑速度慢的个体,被敌害吃掉,经过许多代以后,奔跑速度慢的个体的羚羊就被淘汰了,这样,羚羊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羚羊,因此羚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