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课题结题报告_第1页
幼儿园美术课题结题报告_第2页
幼儿园美术课题结题报告_第3页
幼儿园美术课题结题报告_第4页
幼儿园美术课题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幼儿园美术课题结题报告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系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本研究试图从幼儿生活和幼儿美术教育的关系入手,初步分析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脱离生活的客观现象,尊重幼儿生活,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生活和审美需要为基础,以生活教育理论和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研究策略,积极探讨幼儿园美术教育如何关注生活、走向生活,从而真正促进幼儿人格的和谐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自2006年12月开始,研究过程前后历时近四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课题形成和申报阶段:搜集经验素材和理论文献,组织理论学习、理清思路,初步进行课题核心概念的内涵界定和研究重点的分析,形成

2、课题的总体框架,成立课题组,进行人员合理分工,申报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并进行现场开题。 .开展实验操作阶段:邀请高等院校学前教育美术教育专家来园做专题讲座,各子课题组探讨专题计划、落实分工,各实验班按照研究计划和课题设计,展开实践操作,组织阶段论证,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取得关于主要研究子项目的实验成果,并开展中期成果汇报活动。 .总结成果阶段:收集、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推出研究成果。上述各项研究工作基本完成,现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时代的需要教育要让幼儿学习生活、利用生活、适应生活。 当个体的生命降临于世,人就拥有了生活。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生活是笼统的,

3、不分化的,幼儿在生活中吸收身体和心理成长的一切必需因素。没有生活就没有幼儿的生存和发展。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良好的幼儿教育应是充分利用幼儿生活的价值,和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让幼儿在生活扩展、迁移和巩固经验。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陈鹤琴先生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认为“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近年来,随着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落实与推进,注重幼儿生活、回归幼儿生活更成为幼儿教育改革的热点,生活教育思想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指

4、导思想。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1、教育要使幼儿学习生活这是教育的内容,强调选择生活。2、教育要利用生活这是教育的途径,强调通过生活;3、教育为了生活这是教育的目标,强调适应生活。显然,在纲要中幼儿的生活被重重地凸现出来。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学习的内容,利用幼儿的生活进行学习,为了幼儿的生活而学习(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只有适应生活才能发展),这是纲要的一个基本理念,也体现了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点教育生活化,幼儿园课程只有源自幼儿的生活才可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现状的反思幼儿园美术教育背离幼儿生活、缺乏生活体验的现象客观存在。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源自生活的艺术才具有永恒的

5、生命力和强烈的感染力。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由于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可能凭借抽象的符号系统和逻辑的推导,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儿童生活本来和艺术就是融为一体的。因此,幼儿园美术教育离不开幼儿生活,应渗透于幼儿生活世界之中,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然而,湖北宜昌兴山幼儿园张梅老师在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的实践研究中提出了目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作为一线教师

6、,当我们静下心来,客观地反思、分析,我们感到现实中幼儿园美术教育还是存在着一定误区。如: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多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美术活动“术”多“美”少;过分强调活动目标;美术教育内容往往脱离儿童生活,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美术教育模式过于固定单一,缺乏自由创造;美术教育评价偏重结果,忽略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美术教育缺乏人文素养,儿童身心被割裂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生活世界。这种生活世界不是一个僵化的实体统一世界,而是充满灵性的、情感性的、生动鲜活的人文世界;不是由抽象符号所构建的封闭世界,而是开放的、主体间共同拥有的世界。但是,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该如何走向生活、回归于

7、生活之中?其中有哪些适宜的教育内容、科学的教育方法、有效的教育途径、公正的教育评价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鉴于以上思考,我们开展了江苏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既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又着眼幼儿的未来生活,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热情、引导幼儿关爱生活等,强调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最终促进其人格的和谐发展。 二、课题内涵界定 1.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内涵也是多种多样的。本研究对生活的鉴定:指学前儿童享用、占有、内化人类文化的主体性活动,是儿童的存在方式,是儿童本能的自然流露,是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外

8、在需求与内在需求的统一。 .回归生活 回归:在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回到(原来地方)。回归生活:在本课题中特指以生活作为本源,将美术教育回到幼儿的生活之中。 .幼儿园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取向的学前幼儿美术教育把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培养幼儿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 回归生活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途径。在本课题中,我们将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界定为: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

9、幼儿美术特点,从幼儿的生活入手,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审美需要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通过渗透式节日美术活动、互动式美术主题教育、体验式饮食活动、自主式美术区域游戏、亲子美术创意活动等各种途径、方法,让幼儿在生活情景中感受美、理解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用美术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美化幼儿的生活,用美育提升幼儿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幼儿一生可持续性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 (一)研究目标 1.深入分析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脱离幼儿生活的现象及原因; 作为幼儿园基层工作者,我们在实践中确实发现,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术”多“美”少、程式化的简笔画教学、美术教育脱离幼儿生

10、活实际等现象还比较普遍。既然不是个别现象,那么事情的存在总有一定的原因。我们设想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个别访谈、分析研究,追溯问题的根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让幼儿园美术教育真正回归幼儿生活之中。 .探索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策略;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回归生活”不是一种时尚的教育口号,而是切实需要我们付诸实施的教育行为。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如: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与生活联系也非常密切,围绕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在生活场景中开展参观、调查、记录、创作等系列项目活动;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构建了“田野课程”等。那么,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教育策略,

11、才能让“回归生活”真正落实到教育行为,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通过研究,我们将力求探索一些可行的教育策略。 .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世界,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 (1)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世界 在孩子的眼里,生活是美好的,更是丰富多彩的。尽管孩子对生活的认识还很稚嫩、肤浅,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用特有的方式关注周围世界、感知生活、体验生活,通过各种不同的美术活动,使幼儿把自身对生活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更加热爱生活。 (2)审美情趣 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带有直觉性,具有初步的审美意识。他们对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喜欢色彩

12、鲜艳、形象夸张的事物,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会产生移情作用。我们将利用周围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幼儿的心灵,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艺术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开展审美表达和艺术欣赏活动等,使美的感受性得以升华,并由美术这种符号化的人类情感形式泛化到生活的其他领域,演化为自身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表现,从而更富有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 (3)创造能力 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潜能。美术是幼儿创造的自然表达。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成人有关美术创作的许多条条框框被打破,表现常与成人不一样,甚至比成人的更纯真、更富有创造性。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幼儿的创意空间,引领幼儿直接走向社会、走进自然、融入生活,利用生活

13、中的自然材料、社会资源等,让幼儿创造性地进行美术活动,并用心体会幼儿的美术作品,真正解读幼儿的心灵。 (4)人格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幼儿园教育主要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美术活动为幼儿真正人格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质就是人格化的过程。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包含了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感知、领悟,以及把这一体验赋于自己的热情和生命加以描绘,从中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使真、善、美的熏陶得以人格化。我们的研究不仅着眼于幼儿的现实生活,更立足于未来生活,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促进教师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美术教育观。 教

14、师是课题开展的实施者和研究者。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美术教育观是课题顺利进行的关键。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将更加系统地学习相关美术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理论,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美术欣赏水平、表现能力等艺术修养,提高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策划、反思、评价等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与幼儿、与课程共同发展! (二)研究内容 1.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脱离幼儿生活的现象探析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 (1)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研究 (2)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资源研究 (3)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互动式主题活动中的美术教育研究、开放式户外写生中的美术教育研究、体验式饮食活动中的美

15、术教育研究、渗透式节日活动中的美术教育研究、自主式游戏活动中的美术教育研究、互助式亲子活动中的美术教育研究等) (4)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研究(幼儿家庭美术教育与个性发展研究)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师幼互动研究(生活中的“你”与“我”) (三)研究重点 探索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回归幼儿生活的美术教育的内容、资源、途径、方法以及教育评价等。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及相关研究 1.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观点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美术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的教育活动。他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

16、验里选出来”,切合人生的课程内容就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触,灿烂的玩具用品。”他认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绘画可以表现儿童的美感;二、绘画可以发展儿童的思想;三、绘画可以增进儿童的知识;四、绘画可以联系儿童的目力和手力。 儿童心理学家黄翼在儿童绘画之研究一书中说:“儿童的绘画和美术家的绘画不同,并不是狭义的美术,而是一种游戏。在儿童自己,并无意要所画的东西美观,也不大着意要他准确,只是自由地发表他的意念而已。” 孔起英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中指出,幼儿美术是幼儿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幼儿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是幼儿个性的表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该具有三个特征

17、: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以培养幼儿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造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 刘晓东在儿童教育新论一书中认为:儿童的艺术是童年生命的律动、是儿童从情感侧面对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种生动表达、是与儿童整体发展密不可分的。 美国当代美育界权威人士罗恩菲尔德认为:对儿童来说,艺术是表达思想的“语言”,儿童的艺术表现不能受到任何外来的干涉,他们应该无所顾忌地运用内心的创造性冲动,对自己的艺术表现充满自信。他倡导:教师不应干涉儿童美术的学习,不要试图教儿童如何画画,而应按照其发展的阶段及年龄特点,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选择适当的表现主题与材料,引起并维持儿童创作的动机,

18、让他们自由自在地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发展美术能力。对儿童美术的评价,他则强调把儿童的感情、智能、身体动作、知觉、社会性、美感、创造七个方面的发展作为主观评价标准,把发展阶段、技巧和作品的组织三个方面作为客观评价标准,儿童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是他们身心两方面的发展。 2.关于儿童美术教育心理的研究 陈鹤琴关于儿童心理的研究在方法上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注重对前人的尤其是外国的儿童心理学理论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二是注重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研究总结自己关于儿童心理尤其是关于中国儿童心理的理论。 他认为:1、关于儿童画画的动机基本分两种:一是外在的暗示引起的动机;二是由儿童自己

19、内在产生的动机。2、关于儿童图画发展过程,主要呈现为四个阶段:即涂鸦期、象征期、定性其和写实期。而且在每个阶段之中,还可以更具体划分为不同的发展环节。儿童先会画线,后会画画,然后才会画点。儿童绘画技能的增进,落后于他的感知认识。儿童绘画容易反映对他印象最深的客观现实。儿童绘画是随着他身心的发展的,儿童的绘画技能与他的生活经验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 北师大教授张念芸通过对儿童绘画作品的研究,将儿童绘画发展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和形象期。她认为5-6岁儿童处于形象期,表现为:1、构思较稳定,儿童能在动手之前想好要画的主题,然后按照主题绘画;2、在造型方面更加精细,形象越加高级和复杂;3、在构图上,作品形

20、象的排列方式随之变化,部分幼儿能用散点式、多层并列式饿遮挡式等构图;4、情节发展更加丰富多样;5、设色方面能将色彩与自己的情感相联系,涂色更均匀。 英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里德认为:每个儿童都有可能有不同的心理表现类型,大致有外(内)向思考型、外(内)向感情型、外(内)向感觉型、外(内)向直觉型。儿童画有8种不同的风格,与儿童艺术心理表现类型具有对应关系。 3.关于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的研究 陈鹤琴结合自己的儿童教育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儿童美术教育方法。1、通过游戏的途径进行美术教育;2、通过户外活动进行美术教育;3、通过与其他教育活动融合的途径进行美术教育;4、通过美的环境进行美术教育

21、。 西泽克是开拓现代儿童美术教育新领域的奥地利儿童美术教育家,被誉为“儿童绘画之父”。西泽克的教学方法是以自由联想与童话故事刺激儿童的想象力,给他们提供大量的材料,激发其表现欲望,鼓励儿童用视觉形式表达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和所发生的事件的感受。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儿童美术心理发展的特点,建立创造的氛围,给于儿童一个安全的、充满爱心的心理环境。 意大利瑞吉欧教育十分强调儿童绘画语言表征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建构,以及他们内心的情绪情感波动,教师要读懂孩子的语言,体会儿童图画的内在意韵,读解他们的心灵。日本在美术教育中,重视以幼儿自由描绘为主,提供必要的与幼儿身心发育相适宜的内容,促进发展。 4

22、.关于幼儿生活与教育的研究 从总体上看,“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经历了从直接同一,到逐步分化,再到走向统一的过程。教育生活化、教育回归生活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古今中外都有相关的研究,主要理论有: 国外研究: 以斯宾塞为代表的“生活预备说”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为儿童完满的生活作准备。关注儿童的未来生活,使教育日益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忽视儿童此时此刻的需要与兴趣,结果使教育成为一种“外烁”的东西。 以杜威为代表的“生活当下说”则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的生活本身,是“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延续和交流的工具,现实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活动本身)就是教育目的。教育的本质即是生

23、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生活即是发展;发展、生长,即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即是生活”。 生活联系说认为:人的生命是个连续体,任何一个发展时期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既反对为了儿童将来的生活预备说,也不赞成只局限于儿童当下生活而缺乏远见的生活当下说,主张教育应关注人生存的每时每刻。重视每个生存阶段的存在价值。 国内研究: 0世纪教育的历史篇章中,关注儿童生活,强调教育与生活一致的教育家,当首推陶行知和陈鹤琴。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生活即教育”有三层涵义: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

24、教育的意义;教育必须作用于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一脉相承,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与教育的生活意义,开创了我国走向生活的教育局面。 当代国内学者鲁洁、郭元祥、项贤明、刘铁芳等许多学者针对当前教育中出现背离儿童生活现象,又提出教育要回归儿童生活。 5.关于幼儿生活与美术教育的研究 毕加索认为: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确实,儿童与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在儿童的美术作品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着一些成人意想不到的表现。儿童的美术究竟是什么呢?南师大孔起英和刘晓东老师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儿童精神哲学中都认为:

25、儿童的美术是他们把握世界的方式、是他们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是儿童的个性的表现。 日本教育家安彦忠彦在学校知识的转换一文也提出:“低幼阶段儿童应当学习体验性知识、生活性知识,教育应当密切贴近生活。”俄罗斯提出“为儿童提供学习艺术作品,民间工艺品的机会,向儿童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 综观国内外研究,我们认为:教育的根基是儿童的生活;教育的意义是引导儿童建构生活方式。幼儿美术教育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美术特点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更应该关注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生活对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幼儿艺术教育走向生活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内部分幼儿园也进行了幼儿生活与美术教育的相关研究。如:2002年

26、浙江省武林门幼儿园进行了“生活化的美术教育课程构建框架”研究,从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角度,提出美术课程的内容选择要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现实体验,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要尊重幼儿的自主表现,尊重幼儿个性化的创造。那么,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教育策略,才能让“回归生活”真正落实到教育行为?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借鉴以上生活教育理论和儿童美术教育思想,辅以其他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进行继承和发扬,逐渐探索更加科学、适宜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模式。 确立本课题的研究空间 1.从幼儿生活与美术教育的本质联系出发,探索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建构互动的、开放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形式。

27、.用案例分析法和叙事研究法,探究“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师幼互动关系”和“幼儿作品与个性化发展”,创造性地研究美术教育的双主体。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分析背离现象的基础上,调整幼儿美术活动目标、内容、方法等,设计回归幼儿生活的活动方案,不断反思,提出相应的可行的活动策略。具体来讲,包括了文献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叙事研究法等。 1.文献法 通过对文献的检索和分析整理,了解生活教育理论和儿童美术教育思想,结合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脱离幼儿生活的现状,输理研究思路。 .观察法 观察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观察教师在美术活动中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

28、程,观察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操作材料、言语和行为。 .访谈法对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背离儿童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时,对家长和儿童进行简单的访谈,然后进行比较。 .案例分析法 一是研究幼儿作品案例、分析幼儿作品与个性发展;二是研究教师的活动设计案例、凝集教育智慧。 .问卷调查法结合课题研究需要,设计问卷向家长了解家庭开展美术教育的现状,包括重视程度、指导意识、评价指标,旨在借鉴个别家长的成功经验,以更加积极有效的观念、策略,指导家长开展美术教育。 .叙事研究法 以“讲故事”的形式,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某个教育问题、教育事件或教育行为等研究过程进行真实的记录和反思。 . 行动研究法 在分析背离现象的基础上,调整

29、幼儿美术活动目标、内容、方法等,设计回归幼儿生活的活动方案,不断反思,提出相应的、可行的活动策略。 六、课题实施原则 1.生活性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世界:一个充满情感、具有灵性和生动鲜活的人文世界。但是,在传统教育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这种真实的生活,常常远离幼儿的生活世界,甚至将幼儿的生活与艺术教育完全割裂。应该说,幼儿的生活和艺术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美术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的根基是儿童的生活,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是引导幼儿建构具有审美情趣的生活方式。因此,在课题实施中,我们尊重生活、关注生活,将美术教育和幼儿生活有机融合,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教育活动过程和

30、方式渗透于幼儿的生活之中,帮助幼儿建立适应生活的积极态度,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体验性 “艺术,要靠体验才能真正进入,也就是主体忘我的投入,才能获得对艺术的审美经验。”体验是以经验为基础,对经验的升华和超越,体验是一种活动和结果。体验的过程实际上是激活、内化经验的过程,即通过生命中的感受、理解、领悟、欣赏等,对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再发现、再加工、再创造,生成更深刻的意义世界,成为和个体生命融为一体的精神力量。体验是进行一切艺术活动的基础,幼儿美术活动离不开幼儿自身的体验。因此,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强调以生活为载体,注重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充分调动幼儿的直觉、情感、想象等因素,运用多

31、种体验手段,让幼儿自主操作、大胆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和创作的愉悦。 .渗透性 现代发展观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幼儿教育特别强调和需要整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教育的领域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范畴,并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在幼儿的视野里,世界是整体的,幼儿不会把他的生活分割成细碎的点和面。而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正是以生活为素材,以美术教育为纽带,将美术教育渗透于幼儿的节日生活、饮食活动、科学探究和区域游戏之中,渗

32、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渗透于家庭教育之中,让幼儿美术教育回归到一真实、完整、和谐、融合的生活世界,让美育装点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 .开放性 开放教育是“一种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允许哟而选择学习内容,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幼儿的生活是开放的、多元的,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强调开放教育,力求空间开放、环境开放、态度开放、资源开放。在课题实施中,我们不仅重视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关注艺术作品中的“美”,同时也关注自然、社会中各种“美”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美的再创造。正如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活教育”,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方

33、式,多种途径、多种手段为幼儿提供学习美、展示美、创造美的机会,从而实现纲要中所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七、课题的研究实践 (一)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与资源研究 1.解读生活,幼儿美术教育内容多元 生活,汉语大字典解释有:生存、活着;生涯、生计;人类的各种活动,如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等;泛指日常的饮食起居;工作、手艺。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在经验与自然中指出:“生活是指一种技能,一种无所不包的活动,其中包括机体,也包括环境。”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叫生活。人生就

34、是要“活”要“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生活不仅是个体的生存状态,还是个体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体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对年幼的个体来说,生活是笼统的,不分化的,幼儿在生活中吸收身体和心理成长的一切必需因素,没有生活就没有幼儿的生存和发展。幼儿生活既是文化生活,更是人化生活,是一种具有自然属性的生活;是一种日常生活;是儿童的存在方式,是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过程。解读生活,我们将美术教育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源于幼儿的经验生活,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探寻幼儿的精神生活,让美术教育回归生活、透视本真。 (1)源于幼儿经验生活 杜威曾经说过:“学习应成为儿童真正生活的地方,并从中获得他所感到高

35、兴和有意义的生活经验,教育应该是生活的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幼儿必须通过自己的操作、尝试和体验,积累经验,建构新知。源于幼儿经验生活的美术教育活动,孩子们更为感兴趣,他们往往会调动全部的热情和智慧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 在课题研究中,老师们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参观、旅游、劳动、游戏给幼儿以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另一方面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扩展经验,广泛收集照片、图片、录象、书籍等,让孩子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当孩子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断互补,他们的感受也越来越丰富,这就为表现和创造作好铺垫,使幼儿的美术充满了活力与魅力! 例:大班活动“奇趣

36、植物”,为了让孩子亲身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我们带着孩子们第一次去买菜、第一次去买水果、第一次去植物园,孩子们觉得既新鲜又有趣,直观的认识和触摸使许多植物的形状、特征、颜色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于是我们设计了活动“植物精灵的舞会”。以孩子前期积累的各种植物的经验为基础,鼓励孩子大胆表现各种常见的植物:有写生画蔬菜大聚会,有蔬果创意蔬果大变身,有手工装饰植物朋友,有拓印活动好玩的蔬菜印章,有艺术插花奇趣植物一个个造型闪烁着孩子们的无限创意,一幅幅作品浸润着孩子们对“植物朋友”的无限爱意。 (2)关注幼儿现实生活 生活是一面多棱镜。幼儿的现实生活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复杂变化的。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

37、,在现实的生活中,他们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有个体的困惑,有同伴的无助,也有社会上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在课题开展中,我们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敏锐地捕捉孩子们的兴趣点,及时生成新的美术教育活动。 例: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与热点问题。作为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对世博会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让幼儿更多地了解世博、参与世博,以实际行动来迎接上海世博会的召开,让文明和谐的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萌发。围绕2010世博会,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美术活动:手掌印画2010我为你祝福、种子装饰画可爱的海宝、美术欣赏神奇的展馆、主题画迎世博放飞梦想、亲子制作美丽的展馆、世博周报、世博长廊万里长城走进幼儿园

38、,孩子们似乎置身于令人神往的世博会:幼儿园操场飘扬着180多个地区和国家的国旗、楼道走廊上则陈列着历代世博会的中国展馆、世博会徽和吉祥物、班级活动室俨然成了一个个别具风情的各国展馆:浪漫法国、激情巴西、神奇埃及、绅士英国、美丽荷兰、神秘印度孩子们在自己亲身参与营造的氛围中感知世博、体验世博、向往世博! (3)追寻幼儿精神生活 南师大教授刘晓东在儿童精神哲学一书中认为:“儿童具有生动的精神世界,儿童的精神世界包括真、善、美。”在孩子的视野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诚如童话一般:花草、动物、石头与河水,身边的万物随时都可能开口,每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关注儿童的生活,我们更应关注儿童的精神

39、生活。这种生活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而是一种想象的生活和未来生活。 儿童的美术是儿童心理世界的真实流露,是他们内在精神生活的外部显露。孩子们通过绘画等形式将内在的流动着的思想以及感受:悠闲、欢乐、抑郁、哭泣等等一一表现出来。作为老师,我们要理解幼儿的美术,了解其独特的创造心态、感受模式、构成规律、造型机制等,这些与幼儿的认知、道德等形式一起构成了儿童的精神整体。美术教育的意义主要不在于技巧训练,而是以它为手段,使幼儿的那种活泼、自由、纯真的天性得以解放。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我们追寻幼儿的精神生活,选取与幼儿的生命律动合拍的对象,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灵感受,让美术回归幼儿的童真。例

40、:味道小精灵、酸酸甜甜就是我、嫦娥奔月、长大后的我、我想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活动恰似一簇簇绚丽的火花,点亮孩子们智慧的星空,绽放于他们的精神家园! 2.选择生活,整合幼儿美术教育资源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家庭、自然、社会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宝贵资源。四季轮回、百鸟争鸣、鲜花如艳、千姿百态的自然材料、随处可见的瓶瓶罐罐、包装纸盒、画布毛线、金属光碟等废旧用品以及周围生活中的文化广场、博物院等,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资源。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选择生活,从幼儿的生活体验、主题教育活动、地方特色文化、优秀艺术作品等多个方面深入挖掘,整合优秀教育资源,使活动更具生活性、地域性、时效性和艺术性。 (1)以自然环境为

41、基础的动态开发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罗丹说:我们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设计了“美在哪里”调查表,通过观察记录、集体交流讨论。孩子们发现的自然美各式各样:翠绿的树林、俊秀的狼山、曲径通幽的公园、蜿蜒流淌的濠河水、绚丽多彩的彩虹、翩翩起舞的蝴蝶走进大自然,其色彩、线条、形状、质料、声音等无处不是美。美源于自然,源于生活。我们课题组老师尝试选择叶子、种子、花卉、竹子、石头、瓜果、蔬菜、贝壳等各种各样的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活动中教师处处做有心人,发动家长、幼儿共同收集材料,调动各种感官,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帮助孩子深入、细致地了解材料的特征属性,引导孩子大胆想象,创造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美术

42、作品。 例:有趣的叶子自然界植物品种繁多,其叶子形态也各异。为了让孩子真正感受叶子的美与趣,利用秋游、日常散步、外出参观等活动让孩子观赏植物的叶子。活动中,孩子们惊喜于每一片叶子的与众不同,爱不释手地收集一些叶片,回园仔细欣赏其奇特的形状、天然的叶脉肌理及丰富的色彩。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将叶子分类、压平保存,进行拼贴、拓印等创作活动。拼贴活动中,孩子们自由想象、随意拼摆、自主粘贴;拓印活动中,孩子们又大胆尝试,用滴流、滴洒颜料的方法做好背景,拓印叶子。此外,孩子们还用叶子做出小裙子、小手链等装饰瓶子娃娃、稻草人等。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他们真正体验到叶子的美与趣。 其实,除了自然材料,日常生活中

43、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报纸、包装盒、瓶子、小木棍、易拉罐、筛子、砖瓦等等,用心发现,精心设计,也是美术教育的奇特资源。“叮铃铛啷”风中摇曳的五彩风铃是大班孩子用废旧的果冻壳、小勺、瓶盖等材料创作的;憨态可拘的瓶娃娃是中班孩子用各种各样的瓶子、毛线、广告纸装饰而成的;稚趣可爱的小动物是小班宝宝用蛋糕盘、纸团粘贴、拓印的;黑白分明、形态各异的恐龙打战、孔雀公主、飞鸟蝴蝶等是孩子们用废旧钥匙拓印添画的佳品生活中随意丢弃的废旧物品在孩子的小手摆弄下皆成了爱不释手的玩具、成了熠熠生辉的艺术品。 (2)以主题教育活动为中心的线性开发 随着整合教育理念的深入,主题活动已经渗透于幼儿园教育之中。在课题研究中,我

44、们围绕某一个主题教育活动,以它为中心,进行线性式的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让集体教学、区域游戏、主题墙饰、家园互动等都呈现艺术的美。 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世界体育键儿的盛会,更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召开,全民健身运动如火如荼。我们以健康活动为切入点,将奥运、健康、快乐的理念渗透在主题美术活动中。以“酷娃骑行”主题为中心,设计了远足写生活动“春天的公园”、“南通火车站”、艺术设计“酷娃骑行服”、美术综合活动“快乐骑行”孩子们通过细致的观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下火车站的样貌、公园的美景,并创设了主题墙饰小脚走通城、游戏区域奥运拉拉队、酷娃手工坊等。孩子们走进社会、记录生活,拓展了创意

45、空间,体验了全新的作画方式,不仅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提高了社会性发展水平。 (3)以地方文化特色为背景的发散性开发 南通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孕育了独特的“江海文化”,清新雅致的蓝印花布、有空中交响乐之称的的南通板鹞、别有韵味的南通方言等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我们把南通地域文化中的美术元素提炼出来,整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使孩子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提高了美术素养。 南通号称“博物馆之城”,有沈寿纪念馆、风筝博物馆、蓝印花布艺术馆等,我们经常组织孩子参观各种展馆。例:围绕风筝,我们组织开展了参观活动“风筝博物馆”、美术鉴赏“南通风筝”、绘画

46、活动“风筝”、亲子活动“制作与放飞风筝”等,在风筝博物馆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与家长密切合作,做出了心仪已久的风筝,在操场、在体育公园快乐放飞。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系列欣赏活动如东民间画、南通刺绣、手工创意活动蓝印花布、五彩扎染、海安龙舞、装饰画有趣的贝壳孩子们走在家乡的江海大地,吮吸着传统艺术的甘甜,不断创新与发展,感受其独特的形态美、风格美! (4)基于优秀艺术作品的点状开发 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是人类生命中某个经典时刻的写照,也是艺术化的生命感受,更是让幼儿感知具体美术语汇和表达感受的良好素材。选择合适的美术作品,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欣赏,充分感受不同媒介、不同表

47、现手法的不同效果及不同的情感表现,让美在心中内化、升华,从而提升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养。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充分挖掘优秀的艺术作品,开展了“与大师对话”系列活动。一方面我们精心选择了国内外大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或视觉冲击力强,震撼人心,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或色彩较鲜艳,吸引幼儿注意,如毕加索的少女;或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易于理解,如齐白石的虾;或民族风情浓郁,乐于欣赏,如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等,帮助幼儿汲取艺术养分,丰富审美体验。此外,还有向日葵、星夜肖像、汇聚第十号、大碗岛的星期天、百老汇爵士乐等,引导幼儿观察、解读艺术文本。另一方面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利用点彩、水粉、纸浆、水桶、树枝

48、、石头、吸管等多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并将大师作品与幼儿的艺术创作一一对应,创设了艺术长廊“与大师对话”,让孩子真正体验艺术的魅力。“对话大师”让孩子们近距离地接触经典的艺术作品,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艺术经验。在与大师艺术作品的对话中,既有幼儿对艺术作品的体验、理解、学习,同时幼儿也能创造性地运用艺术形式,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提升了审美情趣与素养。 (二)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 1.体验生活,幼儿美术教育方法灵活 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及表现技法,如折纸添画、棉签画、印章画、手指点画、吹画、版画、浆糊刮画等趣味形式开展美术教育活动,采用灵活

49、多变的游戏激趣法、观察引导法、循序渐渐法、小组合作法、线索启迪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感知、体验幼儿美术教育的乐趣。 (1)游戏激趣法 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通过游戏来展现其潜在的精神。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的情境来感染和调动幼儿。如:情境表演、视频录像、童话故事、变化魔术等活动都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在这些宽松、有趣的游戏中,不仅儿童的兴趣不知不觉地被激发,而且更易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例:小班活动小鸡总动员。活动开始,老师以游戏“猜一猜蛋壳房子里住着谁呢?”引出情境,激发活动兴趣;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小鸡的外形及装饰特征,“小鸡宝宝身上美丽的点点是怎么变出

50、来的?怎么才能把小鸡宝宝打扮得更漂亮呢?”;接着鼓励幼儿尝试用纸团、树枝、吸管、蔬果印章等多种材料装饰小鸡身体。在整个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情境化”、“游戏化”的多元探究环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他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大胆地进行探索发现、创新制作,体验到美术活动和成功的快乐! (2) 观察引导法 美术活动是视觉艺术活动,离不开观察。引导幼儿观察生活,寻找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回忆最喜爱的动画片里的人物或动物形态特点,启发幼儿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并把自己的感受和联想表现出来,使他们的画面生动而充满儿童情趣。 例:大班活动斑点鱼。为了让幼儿细致地

51、观察、了解鱼,老师设计了一个多媒体动画,在美轮美奂的动画中,孩子们对点彩画斑点鱼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为了帮助幼儿欣赏各种点彩鱼、理解点的变化,老师精心设计了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美丽的鱼是什么变出来的?”、“你喜欢它的哪种花纹?”、“你能变出什么花纹?”,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带领孩子们细细观察、品味,提高美术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循序渐进法 材料是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重要因素。新颖有趣的美术材料,能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唤起幼儿创作的热情。但有时幼儿对材料的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常常因为材料的变化而转移。教师应该教师依据幼儿的特点、兴趣、能力,有针对性、目的性和梯度性地投放材料,或

52、者尝试运用某种辅助材料,鼓励幼儿动手又动脑,保持探索欲望,引发新的活动。 例:大班筛艺。第一次操作,老师提供了陶泥,幼儿把筛子当底盘捏出了海底世界等造型。第二次操作,又提供了纸、线、纽扣、树叶等材料,幼儿的创作热情即刻被调动,一会儿,筛面上出现长着纽扣眼睛的泥人、海面飘来树叶船和彩线拉的帆等等。第三次操作,则又增添了颜料和其它辅助材料,幼儿自发地选用喜爱的颜料和材料创作,画面丰富完满,作品精彩纷呈。 (4)小组合作法 教师把一班幼儿分成4-5组,每组4-5人,幼儿可按创作的主题内容进行分组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相互激励、相互补充,使创造性想象产生共鸣,并发生连锁反应,启发与诱导出更多的新构思、

53、新形象,直到创作出新颖独特的美术作品。 例: 大班合作画风儿的礼物。活动中幼儿分为四组,每一组五个小朋友,围绕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以散文诗风儿的礼物为素材,以“你最希望在哪个季节里风儿给你带来什么礼物?”为创作思路,由其中一个小朋友设计图书的封面封底,大家合作完成作品。 又如:南通新火车站建成了,孩子们背起小画板坐上公交车来到火车站参观。宏伟气派的站台、如同巨龙般横卧在铁轨上的火车、忙碌的工作人员们以及站前广场那拔地而起、直冲云霄的标志性建筑,都深深印刻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组合画“我爱南通火车站”、“叔叔阿姨辛苦了”、“未来的火车”等表达了孩子们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5)线索启迪法 教师提供一定的

54、线索,引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唤醒幼儿知觉中的以往记忆,产生联想,再引发深入地想象,从而进行美术创造和艺术表现的方法。它的核心是在教师的支持引导下、美的熏陶中,幼儿的想象、思维得以闪亮,先天潜在创造意识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掘与培养,使孩子们逐步成长为既有丰富感受力又有理性思考力的创造性人才。线索启迪法在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地运用材料和过去的经验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围绕“感知思维运用”这一认识论进行活动。教师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从“提供线索启发激趣不断解惑”而贯穿活动始终。以此注重师生互动的开放性,教学线索的多样性,教学形式的灵活性,促使幼儿灵感激活,积极大胆地动手操作,张扬幼儿的创造个性

55、,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例:中班小米的夜晚。老师巧妙地借助动画美食总动员中小老鼠“小米”的形象和故事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认识和了解“一笔作画”和滴画、吹画,体验自由作画的乐趣,徜徉在想象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尝试新的表现手法,自由表现故事情节的发展。 2.渗透生活,幼儿美术教育途径多样 (1)体验式饮食活动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其餐具、饮食环境、花式拼盘等包含着色、型等诸多美术要素。陈鹤琴先生曾在“活教育”理论中将“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触,灿烂的玩具用品”等纳入课程内容。因此,利用生活中饮食活动开展美术教育,让幼儿在饮食活动中真切、生动地体验生活的多滋多味,通过交流、操作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感受。 在课题开展中,我们从众多的饮食活动中筛选出与幼儿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幼儿又经常接触的作为美术活动的内容,将饮食活动从食物、器皿、饮食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细化分类:有水果、蔬菜、荤菜、点心、饮料、糖果等食物;有盘子、杯子、碗、筷、刀叉等餐具;还有西点屋、咖啡房、饭馆酒店等环境,遵循体验与创作并重、技能与表达结合的原则,注重幼儿的生活体验,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从而创作出别具风格的作品。这些作品远离“唯美”,强调个性化的创作。如在体验式美术活动甜甜的中,幼儿通过品尝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