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 :90 分钟满分:100 分基础积累一、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 (10 分)1. 下列带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淡雅(y)逆风( l ì)超常( cho)钳子( qi án)B.比较( ji ào)掀开( xi n)组成( z)灼伤( zhuó)C.大概( kài )搏斗( bó)末端( mò)空隙 (xì)D.吻合(wn)干燥(zào)腹部(f ú)鱼缸 (n)“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一句中“适宜”的意思是( )A.舒服B.舒适C. 合适D. 恰好3. 滁

2、州西涧的作者是代诗人。横线处应填的内容是( )A. 唐 韦应物 B.宋 韦应物C.唐 李白D. 唐 王维4.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两句诗描写的昆虫是( ) A. 蝴蝶B. 蚂蚁 C. 瓢虫 D. 蜜蜂5. “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空蜗牛壳里。 ”这句话放在哪里比 较合适?( )法布尔放鸭子的时候,经常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有一次,他发现了一只全身碧蓝,比樱桃核还小的甲虫。法布尔欢欢喜喜地带着甲虫,丢下鸭子回家了。刚到家,就受到爸爸的责骂,他委屈极了。A. 和之间B.和之间C.和之间D.之后二、读语境,结合拼音写词语。 ( 8 分)1. 鲜花朵朵, zhn q

3、í d òu yàn(),f n f n mí r én(),引来 mì f n( )等众多 kn ch ón( )前来嬉戏。2. 到一个 mò sh n( )的地方旅行时,我们要 ji n ch á( )自己的 证件是否带齐。三、词语练习。(7 分)1. 用“迷”组词,填在括号中。 ( 3 分)(1)至少有十五只蜜蜂没有()方向。(2)抬头望去,深蓝色的天空是那样()。(3)最近一段时间,成成()上了手机游戏。2.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4分)只要就 无论总是尽管还 不是而是(1)听说蜜蜂( )飞到

4、哪里,它()可以回到原处。(2)你()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 )知道大致是几点钟3)( )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 ) 是飞回来了。(4)蜜蜂靠的()超常的记忆力,( )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四、句子练习。(12 分)1.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4 分)(1)河边的柳条。(2)春天,花儿们。2.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 (8分)五、读滁州西涧 ,完成练习。(4 分)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 下列没有出现在诗句中的景物是()(2分)A. 幽草 B. 船夫 C. 黄鹂 D. 舟2. 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

5、确的一项是()(2分)A.上/ 有/黄鹂/ 深树鸣B. 上有/ 黄鹂/深树鸣C.上/ 有黄鹂/ 深树鸣 六、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9 分)实验名称:造一张纸实验目的:了解纸的制作工艺,理解纸吸水的道理。 实验材料:水、水杯、纸巾、棉布、毛巾 操作步骤:( )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 )搅拌纸屑和水,调成均匀的稀浆状。( )观察我们造的这张纸。( )把一小块废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注意事项: 1. 纸浆一定要稀稠均匀; 2. 注意桌面的卫生。1. 如何造纸呢?请结合蔡伦所改进的造纸术, 按顺序排列上面的句子。( 4分)2. 在“吸水”的这一步

6、骤中,可在棉布的下面和毛巾的上面铺上报纸,其作 用是( )(2 分)A. 使实验更有趣B. 使吸水效果更好3. 成成按照上述步骤来做,但最后造出的纸凹凸不平,你觉得会是什么原因 造成的?( 3 分)阅读理解七、课内语段阅读。(8 分)凌晨四点,牵牛花 ;五点左右, 的蔷 薇 ;七点, 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 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 ;下午五点,紫茉莉 过来;月光花 在七点左右 ; 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1.根据原文内容将语段补充完整。 (4分)2. 从“含笑一现”一词中,我知道了昙花开放的时间很。(2 分)3. 读完语段,你发现了关于这些花儿的有趣现象吗?用一句

7、话概括语段的主 要内容。(2 分)八、课外阅读。(12 分)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寻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 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向巢穴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或者把食 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蚂蚁是靠什么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 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息。如果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就摆动得特 别猛烈。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它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 种气味,回来的时候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1. 根据短文内容,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动词。

8、 (3 分)食物方向2.下面有三个题目, 你认为哪个题目最合适?想一想, 填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蚂蚁的趣闻 我爱蚂蚁蚂蚁“搬兵”3. 蚂蚁是怎样把食物运回巢穴的?在文中找出答案,画上“ ”。(2分)4. 蚂蚁是靠什么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在文中找出答案, 画上“”。(2 分)5. 从对蚂蚁的观察中,我知道了蚂蚁有、 、这三个本领。( 3 分)作文天地九、习作天地。( 30 分) 写一则观察日记,把自己在观察事物(动物或植物)时最感兴趣的一幕 场景写下来,特别要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 。字数不少于 300 字。第四单元测试卷一、1.B 2.C 3.A 4.D 5.B二、1. 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9、 蜜蜂 昆虫 2. 陌生 检查三、1. (1)迷失 (2)迷人 (3)迷恋2. (1)无论 总是 (2)只要 就 (3)尽管 还 (4)不是 而是四、1. (1)在风中梳理着自己的长发(2)都争相展示着自己的笑脸2.五、1.B 2.B六、1.3 2 4 12.B3.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纸浆没有搅拌均匀。七、1.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艳丽 绽开了笑脸 睡莲 欣然怒放 苏醒 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夜来香2. 短暂 3. 不同的花儿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八、1. 寻找 传递 辨别2. 蚂蚁的趣闻5. 搬运食物 传递消息认路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分基础积累、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0、 (10 分)1. 下列带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t én )伶俐(l ín)崇高(chón)l üè)投掷(zhèn)距离(j ù)pén)丝绸(chóu)记录(l ù)qi n)舞蹈(do)荡漾(yàn)A.河豚B.掠过C.莲蓬D.纤细A.一(只)燕子一(对)翅膀B.一(支)木杆一(身)羽毛C.一(阵)微风一(副)图画D.一(朵)荷花一(对)复眼2. 下列所填量词有误的一组是)3. 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碧绿的荷叶嫩黄色的小莲蓬B.朱红的硬翅鲜艳的小黑点C.烂漫无比的春天

11、旷亮无比的天空D.波光粼粼的湖面伶俐可爱的燕子4. 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看,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 ,柔软的白云在空中 ,柳树伴着微风轻轻地 _着,一片片落叶在水中A.飘荡漂浮飘拂飘扬B.飘浮飘扬漂浮飘拂C.飘荡飘扬飘拂漂浮D.飘扬飘浮飘拂漂浮5. 下列选项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 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从南方赶来了。B.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C.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D.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 膜翅。二、读拼音,结合语境写词语。 (10 分)1. 春天来了,冰雪 r ón hu à(

12、 )了,一只只燕子 l üèuò( )湖 面,一只只 yun y n( )在湖中心快活地游着, f n f ú( ) 一幅优美的图画。2. 夏天到了, xi o x ()里开满了荷花。有的 hu b àn()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 li án pen ()。几只蜻蜓u r()j ù j í()在花朵上, x ín ch én()了独特的景象。三、词语积累与运用。 (11 分)1. 看图,根据提示从本单元课文中找出恰当的四字词语写下来。 (2 分)看着这一片挨着一片的荷叶,我想起了“ ”这个词;

13、看着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我想到了“ ”这个词。2. 词语巧搭配。(9分)( )的细雨()的小燕子( )的衣裳()的视觉( )的大圆盘()的身体我们还能说:( )的衣裳()的小燕子( )的身体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 分)1. 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5 分)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我能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夜深了,只有星星 。(2)春天到了,小草 。_2.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3分)这句话主要描写的是瓢虫的 。我也来运用这种写法写一写熟悉的小动物五、日积月累。(15 分)1. 课文再现

14、。(4 分)(1)小燕子带了它的 似的尾巴,在 ,斜飞于 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 ,飞到那边的 。(2)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 的,像 。白荷花在这些 之间冒出来。2. 古诗大赛。(7 分)(1)从九宫格中识别诗句,再回答问题。 (5 分)添声鹂鸣黄四五得翠 我识别的诗句是: 。 这句诗的上一句是: 。 这句诗出自 代诗人 的三衢道中,所描绘的是 (季节)的景色。( 2)我积累了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 2分)3. 口语交际:话春游。 (4分) 春游的时刻已经来到,我推荐大家去的地方是: 。我推荐的理由是: 阅读理解六、课内阅读。( 7 分)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

15、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 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嫩蓝的春天, 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 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1. “横掠”一词体现了燕子。(2分)2. 这两段话分别描述的是 的燕子和的燕子。(2分)3. 最后一句话应该用 的语气来朗读,表现出作者。(3 分)七、阅读提升。(9 分)听春 暖洋洋的春风一吹,大地犹如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 动物也从酣睡中苏醒了。催春的布谷鸟从田野掠过,我分明看到它翅膀 上写着艰辛与沧桑。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衔着春光,呢喃( nán)着返 回家

16、乡,有的衔泥筑巢,有的嬉戏云间,舞姿翩跹( xi n)。河湖上的冰开始 消融,在水底憋了一冬的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勤快的鸟儿吵醒花草憋闷了 一冬的梦。山前屋后,迎春花、桃花、杏花、玉兰花、梨花摇曳一树树的金黄、粉 红、雪白,引得蜂飞蝶舞:蜜蜂嗡嗡地忙碌着,蝴蝶俊美的翅羽扇动缕缕清 香。知名和不知名的昆虫,弹奏此起彼伏、高低宏细、灵性各异的美妙乐章, 成为春天开篇的序曲。鹅妈妈带着一群披着淡黄色绒毛外衣的小鹅在学游泳,稚嫩的叫声划碎 盈盈的水面。1. 短文中描写各种花儿颜色的词语有: 。我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概括花朵色彩繁多而艳丽的景象。 (2 分)2. 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2分)

17、3. 如果说短文的第 24自然段分别描述的是春天的三幅图景,那么请你给这三幅图景取名。(3 分)4.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听春 ,作者在春天里听到了哪些声音呢?照样子写一写。(2分)布谷鸟的叫声、小燕子的呢喃声、。_作文天地八、习作天地。( 30 分)春天到了,桃红柳绿,鸟语花香。走进春天的原野,你一定发现了很多 有趣的植物吧!如嫩绿的小草、娇艳的桃花请你快快把你感兴趣的一种植物介绍给大家认识认识吧!注意语句通顺,把你观察到的景象与感受写具体第一单元测试卷一、1.C 2.C 3.B 4.D 5.B二、1. 融化 掠过 鸳鸯 仿佛2. 小溪 花瓣 莲蓬 偶尔 聚集 形成三、1. 挨挨挤挤 翩翩起舞2

18、. 如毛 活泼 雪白 灵敏 碧绿 粗短 美丽 机灵 健康四、1. 拟人 (1)还在窃窃私语 (2)从土里探出了尖尖的脑袋2. 外形 螃蟹的外壳大体呈青绿色,好像披着一件翠绿的罩衣,更像穿 了一身盔甲。五、1. (1)剪刀 阳光满地时 旷亮无比 稻田上 高柳下了(2)挨挨挤挤 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大圆盘2. (1)添得黄鹂四五声 绿阴不减来时路宋 曾几 初夏(2)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3. 附近的绿化公园 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蝴蝶飞舞。去绿化公 园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不仅能呼吸新鲜空气,还能放松身心。六、1. 飞行动作的轻巧、灵敏 2. 飞行中 休憩中3. 赞叹 对燕子和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七、1. 金黄、粉红、雪白 五彩缤纷 2. 比喻3. 动物戏春图 花虫争春图 鹅群戏水图4. 鱼儿的欢跳声、鸟儿的鸣叫声、蜜蜂的嗡嗡声、各种昆虫的叫声、鹅群稚嫩的叫声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 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 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丁当响。我在 5 里外的村小上学, 6 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 半截的竹篓打猪草, 娘起早摸黑挣工分, 日子清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