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地图(课件)_第1页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地图(课件)_第2页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地图(课件)_第3页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地图(课件)_第4页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地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谜谜 语语(打一物)(打一物)高山不见一寸土,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世界各国在眼前。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2、明白比例尺的含义,知道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能能在地图上量算出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在地图上量算出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成实地距离,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3、知道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4、能够根据生活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二、过程和方法 利用当地地图学习比例尺三要素,动手动脑,实践操作,诱导启

2、发,反思体验。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到地图与生活的关系,培养使用地图的习惯。(第一课时) 请利用教材请利用教材13页页1.22台湾地图,用尺量算台湾地图,用尺量算“高雄高雄”到到“台北台北”的实地距离。(的实地距离。(说明:图说明:图上的单位一般是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上的单位一般是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算成厘米,才能计算。算成厘米,才能计算。)第一步:用尺测量高雄到台湾的直线距离第一步:用尺测量高雄到台湾的直线距离 (单位:厘米)(单位:厘米)第二步:查找地图上标注的比例尺第二步:查找地图上标注的比例尺第三步:利用公式计算实地距离。第三步:利用公式计算实地距离。 实地距离实地距

3、离=图上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比例尺 (单位:厘米)(单位:厘米)1、在实际使用中,图上距离常用厘米作、在实际使用中,图上距离常用厘米作单位,而实地距离常用千米作单位。计算单位,而实地距离常用千米作单位。计算比例尺时,首先要统一单位制。比例尺时,首先要统一单位制。2、单位互化的简便方法是厘米变千米,、单位互化的简便方法是厘米变千米,在厘米数后面相应的减去在厘米数后面相应的减去5个个0。千米变厘。千米变厘米,在千米数后面相应的加上米,在千米数后面相应的加上5个个0。3、比例尺只表示距离缩小的程度,而不、比例尺只表示距离缩小的程度,而不表示面积缩小的程度,比例尺本身没有单表示面积缩小的程度,比例尺本

4、身没有单位,它只是一个比值。位,它只是一个比值。 在中国交通图上量得沈阳到西安的直线在中国交通图上量得沈阳到西安的直线距离为距离为5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为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为1500千千米,该图的比例尺是(米,该图的比例尺是( )A、1:30 000 000 (数字式)(数字式)B、1/3 000 000 (数字式)(数字式)C、 (线段式)(线段式)D、3万分之一万分之一 (数字式)(数字式)E、图上、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千米 (文字式)(文字式)03060千米千米A 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A、1:3 000B、三百万分之一、三百万分

5、之一C、图上、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千米千米D、0300千米千米D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越小。反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以下四幅地图图幅相同,其中比例尺以下四幅地图图幅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最大的是( )A、世界地图、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中国地图C、山东省地图、山东省地图 D、济南市地图、济南市地图D 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大的地图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图

6、中,图中,A点在点在B点的(点的( )方向。)方向。解析:解析:以以B点为原点,作坐标,根据点为原点,作坐标,根据“上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下南,左西右东”,即可确定,即可确定A点在点在B点的西点的西北方向。北方向。AB西北西北 图中的图中的ab为一公路,为一公路,A、B为村庄,那么村为村庄,那么村庄庄A在村庄在村庄B的(的( )方向;图中公路由)方向;图中公路由a向向b的走向变化是:(的走向变化是:( )。)。解析: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将指解题的关键是将指向标平移到所求位置,以向标平移到所求位置,以此为原点,再作它的垂线,此为原点,再作它的垂线,通过旋转,使箭头向上,通过旋转,使箭头向上,再根据

7、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右东”确定其他方向。确定其他方向。由东南向西北延伸,由东南向西北延伸,然后转向正北方向然后转向正北方向西南西南 AB北北ba1、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根据离南北极远近确定南北方向根据离南北极远近确定南北方向:离北极越近:离北极越近的点越位于北方,离南极越近的点越位于南方。的点越位于北方,离南极越近的点越位于南方。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向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向:选择小于:选择小于180180的一段弧(即两点间的经度差小于的一段弧(即两点间的经度差小于180180),),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东方,处于箭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东方,处于

8、箭尾一端为西方。尾一端为西方。2 2、注意、注意 处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只有正南、正北之处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只有正南、正北之分,没有东西之分;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分,没有东西之分;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只有正东、正西之分,没有南北之分。只有正东、正西之分,没有南北之分。读图回答:读图回答:A A点在点在C C点的(点的( )方向,)方向,B B点在点在C C点点的(的( )方向;)方向;A A点在点在B B点的(点的( )方向)方向。解析:解析:AC两点在同一经线两点在同一经线上,故方向只有南北之分,上,故方向只有南北之分,再根据纬度的变化判断再根据纬度的变化判断A点点在在C点的正北方。点

9、的正北方。 BC两点两点在同一纬线上,故方向只有在同一纬线上,故方向只有东西之分。东西之分。正北正北ACB28323692 9688100正东正东西北西北已知已知A点(点(20S,40W)、)、B点(点(30S,150E),则),则A在在B的(的( )方向。)方向。解析:解析:解此类题时,可把解此类题时,可把AB两点表示在经纬网图上。两点表示在经纬网图上。东北东北AB1800150E30S20S40W150E170190B东东 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示的方向是(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示的方向是( ) A、正东方、正东方 B、正西方、正西方 C、正南方、正南方 D、正北方、正北方D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

10、上辨别方向,正确的是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正确的是( ) A、面向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先找指向标,然后定方向、先找指向标,然后定方向 C、在同一条经线上两点,只有南北之分、在同一条经线上两点,只有南北之分 D、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肯定会、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肯定会 有东西之分有东西之分C 读经纬网图判断读经纬网图判断A的经纬度是(的经纬度是( )B在在A的(的( )方向,)方向,C在在B的(的( )方向)方向D在在B的(的( )方向,)方向,D在在A的(的( )方向)方向 10050306003006010050ADCB30N,100W

11、正东正东正南正南东南东南东南东南NSWE作业: 完成学习测评P15拓展训练单项选择题的1、3-8、13、14 ; P17综合题18、19。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势高低和坡度陡缓的特征。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3、能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二、过程和方法 教师指点与小组合作,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到地理

12、学习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养成在生活中关注地理的好习惯。(第二课时)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和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和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的地形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出来呢?“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相对高度相对高度海拔高度海拔高度海拔高度海拔高度 登山者攀登世界最高峰登山者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珠穆朗玛峰时,一般先到大本营适应环境,休整准备。大本营一般先到大本营适应环境,休整准备。大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