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习题答案名词解释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μ_第1页
微生物学习题答案名词解释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μ_第2页
微生物学习题答案名词解释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μ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生物学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卩m长度约0.55卩m、结构简 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2. 菌落 colony :单个或聚集在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外表 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 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 群体。3. 芽孢 :是指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于细胞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 形或圆柱形的抗逆性休眠体。4. PHB聚-B -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 源类贮藏物。5. 放线菌 :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 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6. 立

2、克次氏体 :是一类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 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7. 蓝细菌 Cyanoobacteria :旧名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 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 a 但不含叶绿体 、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 用的大型原核生物。8. 霉菌 :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兴旺又不产生大型 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9. 蕈菌 :又称伞菌,也是一个通俗名称,通常是指那些能形成大型肉质子 实体的真菌,包括大多数担子菌类和极少数的子囊菌类。10. 粘细菌: 又名子实粘细菌,是一类具有最复杂的行为模式和生活史的原 核微生物。11. 能量寄生微生物

3、 :因衣原体需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但有一定的代谢活性,能进行有限的大分子合成,但缺乏产生能量的系统,必须依赖宿主获得ATP因此又将衣原体称为“能量寄生型生物。12.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 原核生物。1 3 .鞭毛:某些细菌长在体表的长丝状、波曲状的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 目一至十根,具运动功能。14. 伴孢晶体 :在芽孢旁伴生的菱形碱溶性的蛋白质晶体。15. 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的一层由磷脂和蛋 白质组成的柔软、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16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存在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主要成分为 多糖。17菌毛:菌毛又称纤

4、毛、繖毛等。是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的 附属物,数量较多,结构简单,常见于 G_菌。18. 假根:是根霉属Rhizopus真菌的匍匐枝与基质接触分化形成的根状 菌丝,起着固定和吸收营养的作用。19. 子实体 :是由真菌的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缠结而成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孢 结构。20. 吸器:是某些寄生性真菌从菌丝上产生出来的旁枝,侵入寄主细胞内形 成指状球状、或丛枝状结构,用以吸收寄主中的养料。21 .同宗结合 :同一性状菌丝体上的两条菌丝融合后能形成子实体的现象。 异宗结合 :来源于不同性状菌丝体上的两条菌丝融合后能形成子实体 的现象。22. 间体mesosome是由细胞膜内褶形成的一种管

5、状、层状或囊状结构, 一般位于细胞分裂部位或其邻近。23. 支原体mycoplasma又称霉状体、菌质体。是最小的菌,无细胞壁, 细胞柔软、形态不规那么。菌落呈典型的“油煎蛋状。24 .衣原体 chlamydia :衣原体是一类在脊椎动物细胞中专性寄生的小型 G 原核生物。25. 噬菌斑:当寄主细胞被噬菌体感染后细胞裂解,在菌苔上出现的一些无 色透明空斑负菌落。26. 病毒:一类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27. 温和噬菌体:凡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 DNA只整合在宿主的染 色体上,并可长期随寄主DNA勺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不进行增殖和引起寄主细 胞裂解的噬菌体,称

6、为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 :能够完成增殖周期,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为 烈性噬菌体。28. 溶源菌 :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的细菌。29. 溶源转变 :是指原噬菌体引起的溶源性细菌除免疫性以外的其他的表型 的改变。30. 类病毒:类病毒是一个裸露的闭合环状 RNA分子,它能感染寄主并在其 中进行自我复制使寄主产生病症。31. 拟病毒 :又称为类类病毒, 是一类存在于植物病毒粒子中的小的环状 RNA分子32朊病毒 prion :是一类能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 疏水蛋白质。33溶源性 :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溶源菌, 溶源菌所表现出来 的一些特性如自发裂解、诱发裂解

7、、免疫性、复愈等称为溶源性。34包涵体 :病毒侵入寄主后与寄主细胞蛋白形成的一种在光学显微镜下可 见的颗粒体。35溶源菌复愈 :在溶源菌细菌群体增殖时, 局部细胞丧失细胞内的噬菌体, 成为非溶源性细菌。36溶源菌免疫性 :溶源菌对已感染的噬菌体以外的其它噬菌体具抵抗能力。 37生长曲线 :将少量微生物细胞接种至恒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测定 含菌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对数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38. 培养基(medium):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 的营养基质。39. 生长因子 :通常指那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而且需要量很小,但微生物自 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缺乏以

8、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40. 碳源: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称为碳源。41. 氮源:凡能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的营养源,称为氮源。42. 水活度值 :表示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中水的有效性,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 条件下,溶液的蒸气压力与同样条件下纯水蒸气压力之比。43. 碳氮比 :是指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所含的碳源中碳原子的摩尔数与氮源中 氮原子的摩尔数之比。44. 鉴别培养基 :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参加某种 特殊化学物质, 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代谢产物, 而这种代谢 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响, 产生明显的特

9、征性变 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 , 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的培养基。45. 合成培养基 (synthetic medium) :由化学成份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 的培 养基, 也称化学限定培养基。46. 选择培养基 :在培养基内参加某种化学物质或去除某些营养物质以抑制 杂菌。47. 加富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参加特定的营养物质,以供少数特殊需要的微 生物生长的培养基。48. 富集培养: 在培养基中参加特别的营养要素以增殖少数微生物的培养方 式。49. 化能自养:以CO为唯一或主要碳源,氧化复原态无机物获得能量的微生50. 化能异养型: 以有机物为能源和碳源的微生物。51. 光能无机营

10、养型 Photolithotroph :或称光能自养型。 这是一类能以 CO2 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并利用光能进行生长的微生物。52. 光能有机营养型 Photoorganotroph :或称光能异养型。这类微生物不能 以C0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需以简单的有机物酸、醇等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 C02复原成细胞物质。53. 基团移位: 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溶质在运 送前后分发生分子结构变化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54生物氧化: 就是发生在或细胞内的一切产能性氧化反响的总称。生物氧 化的形式包括某物质与氧结合、脱氢或脱电子三种。55发酵 (fermentation) :有机物氧化

11、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本身未完全氧 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的过程。56. 呼吸作用:指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 将释放出的电子交给 NAD(P) +、FAD或FMh等电子载体,再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它复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57氧化磷酸化(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形 成的NADH和FADH可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和细菌质膜上的电子传递系统将电子 传递给氧或其他氧化型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偶联着A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的方式称为氧化磷酸化。58. 底物水平磷酸化( substrate

12、level phosphorylation ):物质在生物氧 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 ATP或 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59无氧呼吸 :化合物氧化脱下的氢和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最终交给无机氧 化物的过程。有氧呼吸 :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 用。60Stickland 反响:两种氨基酸共同参与反响,其中一种进行氧化脱氨, 脱下来的氢去复原另一氨基酸,使之发生复原脱氨,二者偶联的过程。61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铵氧化成硝酸的微生物学过程。 反硝化作用:微生物复原N0_成气态氮的过程。即硝酸盐

13、的异化复原。62. 生长 :生物个体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增加,导致个体体积扩大的生物 学过程。63. 繁殖: 生物个体生长到一定阶段,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即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64. 同步培养 (Synchronous culture) :使群体中的细胞处于比拟一致的, 生长发育均处于同一阶段上, 即大多数细胞能同时进行生长或分裂的培养方 法。65. 同步生长:以同步培养方法使群体细胞能处于同一生长阶段,并同时进行 分裂的生长,称为同步生长。66. 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 ):又称开放培养,是相对单批培养(batch culture )或者封闭培养

14、( closed culture )而言的。它是指在微生物的整个培 养期间,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去 的一种培养方法。67. 二次生长现象: 当培养基中同时含有速效碳源(或氮源)和迟效碳源(或 氮源)时,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先利用完速效碳源(或氮源)后,再利用迟效碳 源(或氮源)而出现两次生长的现象,称为二次生长现象。68. 防腐 (Antisepsis) :在某些化学物质或物理因子作用下, 能防止或抑制霉 腐微生物在食品等物质上的生长的一种措施。69. 化疗(Chemotherapy):指利用具有选择毒性的化学物质对生物体内部被 微生物感染的组织或病变细胞

15、进行治疗, 以杀死或抑制组织内的病原微生物或病 变细胞,但对机体本身无毒害作用的治疗措施。70消毒剂 :可杀死微生物,通常用于非生物材料的灭菌或消毒。防腐剂 :能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但对人及动物的体表组织无毒性 或毒性低,可作为外用抗微生物药物。71石炭酸系数 :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 和到达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的比率。72抗代谢物 (Antimetabolite) :有些化合物在结构上与生物体所必需的代 谢物很相似, 以至可以和特定的酶结合, 从而阻碍了酶的功能, 干扰了代谢的正 常进行,这些物质称为抗代谢物。73十倍致死时间: 在一定温度下,微生物数量十

16、倍减少所需要的时间 。 热致死时间: 在一定温度下杀死所有某一浓度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74致死温度 :能在 10 分钟内杀死某种微生物的高温界限称为致死温度。 致死时间 :在某一温度下杀死细胞所需的最短时间称为致死时间。75. 灭菌:指利用某种方法杀死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一种 措施。灭菌后的物体不再有可存活的微生物。76. 消毒:指利用某种方法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一种 措施77遗传( inheritance ): 亲代与子代相似,即生物的上一代将自己的一 整套遗传因子传递给下一代的行为或功能,它具有极其稳定的特性。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

17、物质结构或数 量的改变。78表型: 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和内在特征的总和,是其 遗传型在适宜环境条件下通过代谢和发育而得到的具体表现。79. 饰变 :指外表的修饰性改变,即指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 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80. 基因组( genome): 一个物种的单倍体的所有染色体及其所包含的遗传 信息的总称。81质粒( plasmid ):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 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82. 转座因子( transposable element ):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能改变自 身位置的DNA序列,广泛分布于原核和真核

18、细胞中。83.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 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 DNA序列的任何 改变,而导致的遗传变化就称基因突变。84. 移码突变:指诱变剂会使DNA分子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增添或 缺失,从而使该部位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发生转录和转译错误的一类突变。85. hisC与hisC+:分别表示组氨酸的营养缺陷型和野生型。86. str r 与 str s: 分别表示对链霉素的抗性和对链霉素的敏感性。87. 转导:通过完全缺陷或局部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片 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局部遗传性状的现 象。88. 转化:受体菌直接吸

19、收了来自供体菌的 DNA片段,通过交换与整合,从 而获得局部新的遗传性状的现象。89. 普遍性转导 : 噬菌体可以转导供体菌染色体的任何局部到受体细胞中 的转导过程。局限性转导 : 通过局部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 带到受体菌,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 、重组,形成转导子的现象。90. 根本培养基 :仅能满足某些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成分 的组合培养基。完全培养基 :凡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 基。补充培养基 :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需要组合或半组合培养基。91基因重组 :或称遗传重组,两个独立基因组内的遗传基因,通过一定的 途径

20、转移到一起,形成新的稳定基因组的过程。92营养缺陷型( auxotroph ):野生型菌株经诱变剂处理后,由于发生了丧 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 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的突 变菌株。野生型:指从自然界别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人为营养缺陷突变前 的原始菌株。原养型 :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94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把 F 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 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假设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95. 转染 :指用提纯的病毒核酸去感染其宿主细胞或其原生质体,可增殖出 一群正常病毒后代的现象。96 重组DNA技术:是指

21、对遗传信息的分子操作和施工,即把别离到的或合 成的基因经过改造,插入载体中,导入宿主细胞内,使其扩增和表达,从而获得 大量基因产物或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97生态学 :是一门研究生命系统与其环境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98. 微生物生态学 :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微生物群体与其 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的规律。99正常菌群 :生活在健康动物体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一般能发 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100条件致病菌 :某些正常菌群中的菌在宿主的防御功能减弱时,趁机转 移或大量繁殖,成了致病菌的这类特殊的致病菌即称条件致病菌。101微生态制剂 :是依据微生态学理论而

22、制成的含有有益菌的洛菌制剂, 其功能在于维持宿主的微生态平衡、调整宿主的微生态失调并兼有其他保健功 能。102互生: 两种可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而 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 。103. 共生: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时,互相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到达难 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104拮抗:一种微生物通过产生特殊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来抑制或杀死 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105. 寄生:一种微生物寄生在另一种微生物细胞中或外表, 从后者取得养料, 引起病害或死亡106反硫化作用 :厌气条件下反硫化细菌将硫酸盐复原成为 H2S 的过程。107. 硫化作

23、用无机硫的氧化:含硫有机物分解所生成的H2S,以及土壤中的元素硫或其它硫的不完全氧化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被氧化成SQ2-的过程。108. 富营养化:水体中N P等营养元素大量增加,远远超过通常的含量, 结果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 使藻类和某些细菌数量激增, 其它生物种类减少 的现象。109. BQD生化需氧量,或称生物需氧量,是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 接指标。指在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局部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 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单位为 mg/L。CQD化学需氧量,是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接指标。指在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

24、的毫克数。单位为mg/L。110. 类菌体:在根瘤中根瘤菌失去细胞壁,形成肥大、有分枝的亚细胞器。 菌剂菌肥或生物肥料 :利用有益微生物为植物提供有效养料和促进生长。111. 活性污泥: 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 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112. 生物膜:是指生长在潮湿、通气的固体外表上的一层由多种微生物构成 的粘滑、暗色菌膜,能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或某些有毒物质。113. TQD总需氧量,指污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在高温下 燃烧变成稳定氧化物时所需的氧量。DQ溶氧量,指溶于水体中的分子态氧,是评价水质优劣的重要指标

25、。114. 根际微生物 指一类主要以植物根系分泌的营养物质的源方能生长良 好的微生物。根圈效应 植物根际对微生物数量、种类、活性的影响。在数量上常用 根土比来表示。115. LD50 半致列剂量。在规定条件下,测定杀死供试昆虫数的一半所需制 剂的浓度。116. 根土比 根际微生物和非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之比。117. 氨化作用 含氮有机物通过各类微生物分解、转化成氨的过程 。118. 生物圈 Biosphere 地球外表进行及其生命活动的有机物圈层。 广义生 物圈包括生物及其所生活的非生命环境119. 生物固氮 常温常压下,固氮生物在体内固氮酶的催化作用下将大气 中的分子态N2复原成为NH4

26、+的过程。120. 免疫 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我, 对非我做出反响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传统的免疫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即抗传染免疫。121. 病原微生物: 或称病原体:指寄生于生物体包括人机体并引起疾病 的微生物。疾病 disease : 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由体内或体外致病因素引起的一 系列复杂且有特征性的病理状态,即称疾病。122传染infection:又称感染或侵染,是指外源或内源性病原体突破其宿 主的三道免疫“防线 指机械防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后,在宿主 的特定部位定植、生长繁殖或和产生酶及毒素,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 过程。1 23.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

27、感染,主要来自病人、健康带菌毒者和带 菌毒动、植物。内源性感染: 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因素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 降时,宿主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124. 侵袭力 :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 力。125. 外毒素 :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菌, 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 毒素。内毒素 :革兰氏阴性菌的于菌体裂解时释放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是脂 多糖。126. 类毒素 :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特点,用 0.3-0.4% 甲 醛处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持抗原性,这种经处理的外毒素为类毒素。127. 抗毒素 :常用来预防注射。也可用类毒素注射动

28、物,以制备外毒素的 抗体,称为抗毒素。128. 非特异免疫: 是机体的一般生理防卫功能,又称天然免疫;它是在种 系发育过程中形成的, 由先天遗传而来, 防卫任何外界异物对机体的侵入而不需 要特殊的刺激或诱导。129. 特异性免疫 :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如微生物感染 或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又称获得性免疫。130. 炎症 :是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所表现的一系列局部和全身性防御应答, 可以看作是非特异免疫的综合作用结果。131. 抗原:是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 并能与抗体和致敏 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结合反响的物质。抗体:指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所形成的一类能与抗原特异结

29、合的血清活性成分称为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132. 免疫原性:抗原在体内激活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抗体和特异效应细胞的 特性。免疫反响性:或称反响原性,抗原能与相对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及 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结合和反响的能力。133完全抗原:或称免疫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响原性的抗原。不完全抗原:或称半抗原,只有反响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抗原。134. 种(species ):又译物种,是一个根本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它是一 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的其他物种有着明显差异 的一大群力株的总称。135. 新种(species nova ,sp.nov或nov sp.):是指权威

30、性的分类、鉴定 手册中从未记载过的一种新别离并鉴定过的微生物。136. 培养物(culture):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137. 型(form或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 间的性状差异,缺乏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138. 菌株(strain):从自然界中别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 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二、填空题1 .世界上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他的最大奉献不在商界,而是利用自制的_显微镜_ 发现了 微生物世界 。2. 微生物学开展的奠基者是法国的巴斯德,他对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开展作

31、出卓越的奉献,主要集中表达彻底否认了“自生说学说 、免疫学一一预防接种 和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而被称为细菌学奠基者是 德国的柯赫一,他也对微生物学建立和开展作出卓越奉献,主要集中表达建立了细菌纯培养技术 _和 提出了柯赫法那么 。3. 微生物学开展史可分为5期,其分别为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开展期 和成熟期;我国人民在史前期期曾有过重大奉献,其为制曲酿酒技术。4. 微生物学与数 、 理 、 化 、信息科学 和 技术科学 进一步交叉、渗透和融合,至今已分化出一系列根底性学科和应用性学科, 如化学微生物学、分析微生物学、生物生物工程学、微生物化学分类学和微生物信息学等。5. 微生物的五大

32、共性是指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 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6. 微生物包括的主要类群有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 和 非细胞生物 。7. 细菌的根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8. 根据分裂方式及排列情况,球菌分有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螺旋菌又有螺旋体菌、螺旋状 和弧状_,及 其它形态的菌有星形、方形、柄杆状和异常形态。9. 细菌的一般构造有细胞壁 、 细胞膜 、 细胞质和_核区_ 等,特殊构造又有鞭毛、菌毛或性菌毛、荚膜和芽抱等。10. 引起细菌形成异常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比方培养时间 、 培养温度和培养基的组成

33、和浓度等。11. 细菌的染色方法有 一简单染色法 、 鉴别染色法 、 负染色法,其中又可分为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性染色法、芽孢染色法和姬姆萨染色法。12.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分为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 、_酒精脱色 和 番红或品红复染 ,其中关键步骤为 酒精脱色;而染色结果G为_红、G为 紫 色,如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 菌、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 。13. G+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肽聚糖和 磷壁酸:前者的双糖单位是由一个 _N-乙酰胞壁酸 通过卫-1、4糖苷键与另一个 _N-乙酰葡萄胺_相连构成,这一双糖单位易被_溶菌酶_水解,而导致细菌细胞 壁“散架而死亡。14. 脂多糖由类脂A _、核心多糖和0-特

34、异侧链三部分组成,而糖被的主要成份是多糖 、多肽_或蛋白质_,尤以多糖_主。15. 缺壁细菌的主要类型有L型细菌 、 原生质体、 原生质球或球状体_和支原体。16. 原生质体的特点有 无完整细胞壁_、 细胞呈球状、 对渗透压极其敏感_和 细胞不能分裂。17. 观察细胞膜的方法有质壁别离后结合鉴别性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原生质体破裂和薄切片电镜观察。18. 芽抱具有很强的 抗热_、 抗酸碱 、抗辐射、 抗渗透压_和 抗化学药物 等性能,芽抱的萌发包括_活化 、 出芽_和_ 生长三个具体阶段;且自然界中经常会遇到的耐热性最强的菌是_嗜热脂肪芽抱杆菌 。19.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生长和以抱子繁殖的

35、原核生物,其菌丝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 抱子丝种类型。20.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无性繁殖_、(2)_ 菌丝断裂,其中 存在的方式有分生抱子 、 抱囊抱子 、 凝聚抱子 和 横隔抱子,常见于 液体培养。21. 真核微生物具有的三种主要特征是细胞具有完整细胞核 、能进行有丝分裂 和 细胞质中存在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 ,其主要类群有_ 原生动物 、单细胞藻类 和真菌 。22. 酵母菌细胞形态有球状_ 、 卵圆形 、 圆形 、_圆柱形 _或_梨形_等多种,其繁殖方式有(1) 一有性繁殖_和_无性繁殖,其中 (1)又有 芽殖_、 裂殖 和 一产无性抱子 。23. 霉菌菌丝特化器官主要有菌环 、 菌

36、网 、 附枝 、_附着枝、吸器 和 附着胞等。24. 霉菌的无性抱子有分生抱子,、抱囊抱子、一厚垣抱子_、节抱子和游动抱子,有性抱子有卵抱子、接合抱子和子囊抱子,其有性繁殖过程为质配、 核配和减数分裂。25. 酵母菌的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n)也可以二倍体(2n)形式存在,酿酒酵母是这类生活史的代表,其特点为 配后立刻进行减数分裂 、 核配后不立急进行减数分裂 和 _不进行出芽繁殖 。26. 病毒是侵害各种生物的分子病原体,现分为真病毒和亚病毒两大类,而 亚病毒包括 类病毒 、拟病毒 和 朊病毒 。27. 病毒纯化方法有盐析、 等电点沉淀 、 凝胶层析 、超速离心、有机溶剂沉淀 和 离子交换等,

37、其纯化标准是 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感染性 和 纯化的病毒制备物的毒粒大小、形态、密度、 化学纯度及抗原性应具有均一性。28. 毒粒的根本化学组成是核酸 和蛋白质,有包膜的病毒还含有脂类_和 糖类,有的病毒还含有聚胺类化合物 和 无机阳离子等组分,它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 ,但对干扰素不敏感。29. 毒粒的形状大致可分为球状、杆状_和 复杂形状 等几类,病毒壳体的结构类型有 螺旋对称壳体、 二十面对称壳体_和_ 双对称结构 。30. 病毒核酸存在的主要类型ssDNA、_dsDNA、 ssRNA 和dsRNA 种。31 .病毒蛋白质根据其是否存在于毒粒中可分为(1)_ 结构蛋白 _和非结构蛋白 两

38、类,其中 又有壳体蛋白、包膜蛋白和存在毒粒中的酶。32. 裂性噬菌体以裂解性周期进行繁殖,从生长曲线上可将其分为 潜伏期_、_裂解期_和一平稳期 个时期。33. 病毒是严格的_细胞内寄生物_它只能在 活细胞_内繁殖,其繁殖过 程可分为 吸附_、 侵入 、 脱壳_、 病毒大分子合成_和 装配与 释放五个阶段。34. 温和噬菌体有三种存在形式即游离态、_整合态和 营养态 。35.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有 _注射、一泡膜移位、一泡膜融合 _和_内 吞 等方式。36. 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 _碳源、氮源_、一能源_、_无机盐 、_生长因子 _和_水037. 碳源物对微生物的功能是

39、提供碳素来源和能量来源微生物可 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 糖类_、 有机酸_、 脂类_、_烃_、 CQ及碳酸 盐等。3 8.微生物利用的氮源物质主要有蛋白质、铵盐_、硝酸盐、分子 氮、 酰胺 等,而常用的速效N源如 玉米粉_,它有利于 菌体生长; 迟效N源如黄豆饼粉_、花生饼粉_,它有利于代谢产物的形成o39. 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是 作为酶活性中心的组成局部_、维持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稳定性、调节并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和_控制细胞的氧化复原电位和作为某些微生物生长的能源物质等 05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 光能无机自养型 _、 光能有机异养型 _、 化能无机自养型和_化能有机异养型_ o微

40、生物类型的可变性有利于提高微生物 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 040. 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 氨基酸和 嘌呤及嘧啶,它们对微生 物所起的作用是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参与新陈代谢、维持微生物正常生长_、为合成核柑、核苷酸和核酸提供原料 041. 在微生物研究和生长实践中,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最根本要求是选择 适宜的营养物质_、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适宜、物理、化学条件适宜、经济 节约_和 精心设计、试验比拟_042. 液体培养基中参加 CaCO的目的通常是为了 调节培养基的pH值_。43.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 一单纯扩散_、 一促进扩散_、一主动运输 和基团移位_,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通过主动运输_

41、方式运输乳糖,大 肠杆菌又是通过 基团移位 方式运输嘌呤和嘧啶的。44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主要因素是 _营养物质本身_、微生物所处 的环境和 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 。45. 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 蛋白胨和牛肉膏等,无机氮源有_硫 酸铵和_硝酸钠等。为节约本钱,工厂中常用 一豆饼粉等作为有机氮源。46. 培养基按用途分可分为 根底培鉴别培养基 和 选择培 养基47. 代谢是推动生物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源,它包括 分解代谢一和_合成代谢;由于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耗能反响,因此,一能量代谢就成了代谢中的核心问题。48. 在有机物为基质的生物氧化反响中,以氧为电子传递最终受体的方式称有氧呼吸 ;以无机氧

42、化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无氧呼吸;以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一发酵_。49. 糖酵解是生物体内将G氧化降解成丙酮酸的过程_,主要有EMP途径 _、 HMP途径、 ED途径 和 磷酸解酮酶途径四种途径。50. EMP途径大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不涉及氧化复原反响及能量释放的准备阶段_,只生成两分子 甘油醛-3-磷酸_的主要中间产物,第二阶段 为氧化复原阶段 ,合成ATP寸形成两分子 丙酮酸,EMP途径可为微生物的生理活动提供_ ATP_和H NADH_其中间产物又可为微生物的合成代谢提 供_碳骨架 ,并在一定条件下可逆转合成多糖 。51. HMP途径的一个循环结果是一分子葡萄糖转变成一分子甘油

43、醛-3-磷酸三分子_ _和六分子NADPH;且一般认为HMP途径不是产能途径,而是为生物合成提供大量的复原力和间代谢产物 。52. ED途径一分子葡萄糖最后生成两分子_丙酮酸 、ATP 一分子_ NADH _和 _NADPH 053. 电子传递系统中的氧化复原酶包括NADH兑氢酶_、 黄素蛋白_、铁硫蛋白、细胞色素_和醌及其化合物。54. 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在于氧化复原反响中电子受体不同55. 乳酸菌进行同型乳酸发酵时通过 EMP途径,产物为 乳酸 ,肠膜 明串珠菌进行异型乳酸发酵时通过 _ED途径,产物为 乳酸、 酒精 和 CO。56. 异养微生物的_ _能量 ATP 和口 _复原

44、力 _均来自 有机物 _的生物氧 化,而化能自养微生物在无机能源氧化过程中通过_氧化磷酸化_产生 ATR57. 乳酸细菌可利用葡萄糖产生乳酸,根据产物不同,乳酸发酵可分为同型乳酸发酵_、 异型乳酸发酵_和双歧发酵三种类型。58 硝化细菌和硫细菌是通过电子逆呼吸链传递 来生成复原力。59. 光合色素可分为_叶绿素_、 一类胡萝卜素_和_藻胆素三种类型,光 合色素中的类胡萝卜在光合作用中有两种作用是 作为叶绿素所催化的光氧化 反响的猝灭剂以保护光合机构不受光氧化损伤和在细胞能量代谢方面起辅助作用。60. 一个光合单位由一个光捕获复合体和一个反响中心复合体_组 成。61 .兼性需氧微生物具有两套呼吸

45、酶系,在有氧时能以Q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好氧呼吸,在无氧时以代谢中间产物为受氢体进行发酵作用_。62. 在自然界引起元素硫和无机硫化物氧化的真细菌主要有:硫化细菌_、丝状硫细菌和绿色及紫色硫细菌。63. 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常用的方法有 测体积、测干重_、测蛋白质含量_和 测DNA含量_。而测定微生物数量变化常用的方法有 直接计数法_、间接计数 法、比浊法和膜过滤法;以生理指标法来测定微生物的方法又有呼吸强度、_生物热_、_耗氧量一和 _酶活性一等。64. 影响微生物代时的主要因素有_菌种_、营养成份_ 温度_和_营养 物浓度。65. 要获得细菌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1机械方法 和2环境条件 控制

46、技术,其中1中常用的有 离心方法、 过滤方法_和 硝酸纤维素滤 膜法。66. 连续培养与单批培养相比,其优点有高效_ _便于自动控制_ _产品 质量稳定和经济节约;而缺点主要是 菌种退化,其次是易遭杂菌污染_。 控制连续培养的方法有恒化连续培养_和恒浊连续培养。67.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营养物质、水的活度、温度_、_pH_和_氧等。68 .实验室常见的干热灭菌手段有热空气灭菌和火焰灼烧;而对牛奶或其他液态食品一般采用 _超高温 灭菌,其温度为 135150C,时间为26秒 。69 .通常,放线菌最适pH值的范围为 7.08.0.,酵母菌的最适pH范 围为一4.05.8_,霉菌的最适pH

47、范围是_ 3.86.0 _ 。70.进行湿热灭菌的方法有_巴氏消毒法一、_煮沸消毒法一、一间歇灭菌法_、一常规加热灭菌法 _和 连续加压灭菌法 _。71 .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有 温度_、_辐射作用_、过滤_、 渗透压_、枯燥和_超声波等。72.现代实验室中研究厌氧菌最有效的三大技术是 厌氧罐技术、_厌 氧手套箱技术和享盖特滚管技术 。73 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延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生长期_和 衰亡期四个生长时期。74试列出几种常用的消毒剂如 红汞_、_石炭酸_、_醋酸和_碘酒 等。75.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有 一抑制细胞壁合成_、_破坏细胞质膜_、 一作用 于呼吸链以干扰氧化磷

48、酸化和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_。76. 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稀释平皿别离法 、平皿划线别离法、单纟田胞别离法 和 运用选择性培养基别离等方法。77. 阿维菌素的杀虫机理主要是由于在它的作用下,虫体内的丫 氨基丁 增多。该氨基酸对昆虫或螨的神经系统能产生作用,使昆虫麻痹死亡。78. 抗代谢药物中的磺胺类是由于与PABA 相似,从而竞争性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使不能合成四氢叶酸 。79. 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_T2噬菌体感染实验和 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而证明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 应性的三个经典实验又是 变量实验_、涂布实验和影印实验_。80. 质粒根据分子结构可有

49、 CC(型 、 OC型和 L型 三种构型,而 根据质粒所编码的功能和赋予宿主的表型效应,又可将其分为F质粒 、_ 抗性质粒、产细菌素的质粒_、 毒性质粒、代谢质粒、降解质粒 _和一隐秘质粒等类型。81. 检测质粒常用的方法有提取所有胞内DNAf电镜观察、超速离心_和琼脂糖凝胶电泳_。82. 不同碱基变化对遗传信息的改变可分为 缺失、 添加 、 易位 和 倒位四种类型,而常用的表型变化的突变型有 营养缺陷型 、 抗药性 突变型 、条件致死突变型_和 形态突变型_等。;2 ); 3 ); 4 ); 5 )和回 复性;6 )83. 基因自发突变具有的特性为非对应性 、 稀有性 、 规律性_、独立性

50、、可诱变性 、遗传性_和 可逆性_。84. 根据F质粒的不同情况可有 _F菌株_、_F+菌株 、_F菌株和_Hfr 菌株四种菌株。85. 普通性转导的根本要求是具有能偶尔识别宿主DNA的包装机制并在宿 主基因组完全降解以前进行包装_,它可能出现的三种后果是形成转导子_、 流产转导和转导失败86. 紫外线照射能使DNA相邻碱基形成嘧啶二聚体一从而导致DNA复制 产生错误,用紫外线诱变微生物后应在 红光或暗处条件下进行,以防止_ 光复活现象的产生。87. 细菌基因转移的三种方式为接合 、转导_和转化_。88. 进行自然转化的必要条件为 建立感受态的受体细胞 和需要外源游 离DNA分子_。其特点为_

51、对核酸酶敏感_、 一不需要活的DNA合体细胞_、 转化效率取决于转化给体菌和受体菌之间的亲源关系_和一质粒的自然转化效率比拟低_。89. 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系统是由一个操纵子和它的调节基因 所组成 的,每一操纵子又包括 结构基因_、_操纵基因一和_启动基因。90.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是在枯燥_、避光_、缺氧_、_缺乏营养 物质 和低温等环境条件下,使其处于代谢不活泼状态。91 .菌种可保藏在 -196C的液氮或 -70C的干冰低温冰箱中。92. 准性生殖过程可分为菌丝联结 、 形成异核体_、 核融合和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四个阶段。93. 在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的是_细菌,种类最多的是_放线

52、菌。94. 能在高温、低温、高酸、高压等极端环境中正常生长繁殖的极端微生物有嗜热菌、嗜冷菌、 嗜酸菌 、 嗜碱菌 、 嗜盐菌 、_嗜压菌_和 抗辐射菌。95. 地衣是由菌藻一共生或菌菌_共生的最典型例子,好氧性自生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生活在一起是互生 关系。96. 磷循环包括可溶性无机磷同化_、不溶性磷溶解及有机磷的矿 化等97. 发光细菌是一类G 、长有极生鞭毛的 杆菌或 弧菌,兼性厌氧,在有氧条件下能发出波长为475505 nm勺荧光。98. 清水中营养物浓度很低,故清水中微生物具有许多共同特征来与之相适应如:能在低营养浓度条件下生活; 可运动 ; 某些淡水中细菌如有柄细菌具有异常形态;_

53、使菌体比面值增大。99. 能量流的特点有 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单向传递和能量贮存逐渐减少,构成能量金字塔 。100. 生态系统开展成熟后在三个方面保持相对平衡, 即 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按一定量比关系结合 。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调通畅 。 系 统的输入和输出在数量上接近相等 。101. 硝化作用是一个严格 好氧 的过程,反硝化作用那么需要在厌氧 条 件下进行。102. 生物固氧所必备的四个条件是固氮酶 、电子供体 、 电子载体_、能量 。103. 在固氮反响中,钼铁蛋白起络合底物并催化底物的复原作用,铁蛋白在电子供体与钼铁蛋白之间起电子的传递和活化作用。104. 在自然界引起元素硫

54、和无机硫化物氧化的真细菌主要有:硫化细105.根瘤菌的三性是指感染性、 专计生和有效性。106.无限型生长根瘤结构包括根瘤表皮和皮层; 分生组织;含菌组织;维管束和细胞间隙等局部。107.根瘤的固氮量取决于:根瘤数;每个根瘤中含菌组织体积而不是根瘤大小;根瘤的寿命和含菌组织的大小。108.常用的污水处理的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菌、丝状硫细菌和 绿色及紫色硫细菌。法、厌氧消化法和 土地处理法五大类型。109. 在沼气发酵中由5个不同营养群细菌在不同阶段起作用:初级发酵 菌 、 氧化氢的甲烷产生菌 、 裂解乙酸的甲烷产生菌 、 次级发酵菌 和 同型产乙酸菌 。110. 废气的微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可分为生物涤气器 、 滴滤池 、_ 生物滤池 。111. 病原体一般感染途径有呼吸道感染 _、消化道感染、 _创伤感染_、接触感染和垂直传播。112. 病原菌或病原体的侵袭力由 吸附和侵入能力、繁殖与扩散能力 和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 三方面组成。113. 病原菌主要通过 透明质酸酶_、链激酶_、链道酶等的作用在宿主内繁殖与扩散。114. 病毒感染的特点为 活细胞内寄生和 基因水平感染_,病毒在宿主 细胞内增殖,其后果可分为 杀细胞感染、 稳定状态感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