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实主义思潮课件_第1页
中国现实主义思潮课件_第2页
中国现实主义思潮课件_第3页
中国现实主义思潮课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现实主义文 学思潮 主讲人:章婷婷 概念含义 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 现实主义在中国产生的背景 中国现实主义大致形态类别(1)“思想启蒙”型现实主义(2)“社会批判”型现实主义 (3)“人道关怀”型现实主义 (4)“人生观照”型现实主义 (5)“风俗文化”型现实主义(6)“心理体验”型现实主义(7)“政治阐释”型现实主义 概念与含义 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这 个术语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 一种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 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 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 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

2、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 瓦萨拉的画家的生活曾叙述了一些有趣的艺术史轶事: 孔雀啄食贝那左尼画得太逼真的樱桃;乔托的老师用刷子 驱赶乔托在一幅人物肖像上增添的苍蝇。这种现实主义概 念雄霸人类艺术史近两千年,至今仍残留在日常生活中。 另一种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 在19世纪的现实主义运动。历史地看,现实主义发端于与 浪漫主义的论争,最终在与现代主义的论战中逐渐丧失了 主流话语的位置。 特征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创作原则,具有一些共同的基 本特征: 它偏重对现实的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描写,强调人 物和环境之间的现实关系。 典型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核心。 具有强烈的批

3、判性或揭露性,特别注重描绘社会的黑暗 和丑恶现象,以及社会下层、“小人物”的悲惨遭遇。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以生活本身的形式反映生活 为其基本形式,但不局限于这一形式。它具有广阔的审美 可能性,不排除采用假定、夸张、荒诞、变形、意识流等 多种手法。它重视社会分析,包括心理分析。探索人的复 杂内心世界的心理描写是它的艺术特征之一。 思想基础一般为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谴责社会黑暗, 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与不平等地位,但一般未触及社会矛 盾和现实关系的真正根源。 背景现实主义在中国新文学中的发生: 第一,中国的国情滋长现实主义的土壤。20世纪的中国积 贫积弱,重在对社会,对现实积极参与的现实主义自

4、然为 人接受。 第二,现实主义要求的历史使命意识,民族自省精神与中 国新文学的目标及其自身发展完全对应。随着中国?缁嵛?题日益严峻,中国新文学更显现出向现实主义倾斜的走势, 由五四“人的文学”到20世纪30年代的“阶级文学”,再 到抗战时期的“民族文学”,作家的历史使命意识与民族 自省精神不断强化,文学创作体现的现实主义精神更张扬。 第三,现实主义精神与中国文学传统及中国作家的传统文化 心理结构相契合。中国现代作家除了精通西学还有深厚的国 学根底,对于传统文学精神的承传,不自觉地内化在他们意 识当中。 第四,中国作家强烈的现实主义使命意识,也来自马克思主 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渗透在中国

5、20世纪文学的全 过程中,同时,苏联文学对中国新文学有着极大的影响,使 得现实主义在中国有着显赫的地位。 20世纪30年代开始广泛使用“现实主义”,对国外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吸收,有近距离关照的偏差,包括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时间距离是指大量吸收的近期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与创作成果,而体现19世纪“正宗现实主义”的理论则缺少介绍与研究。空间距离指,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重要的接受源苏俄与日本,所以无产阶级文学思潮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20世纪新兴现实主义理论(卢卡契,布莱希特等)西方现实主义者的文学理论在中国却影响甚微。 中国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主要来源于对西方文学思潮的 接纳和

6、认同,其“传入”的内容包括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与 创作实践两方面。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划分: 按历史形态划分,中国现代文学在三个历史时期,有 五四时期的现实主义;30年代的现实主义;抗战爆发以后 的现实主义。 按形态角度划分大致有七种类型。如下:中国新文学七种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文学形 态(1)“思想启蒙”型现实主义 思想启蒙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现实主义是20世纪 中国文学的主潮,于是,“思想启蒙”和现实主义结合便是历史的宿 命。现代中国文学中的“思想启蒙”型现实主义的最初源头就是欧洲 19世纪现实主义和18世纪启蒙主义的“合流”,尤其是法国、俄国及 日本的现实主义作家和启蒙思想家对

7、中国作家产生了直接影响。“思 想启蒙”型现实主义在我国近代渐渐成型,五四时期真正形成并达到 第一次高潮。 以鲁迅为代表,其主要思想源泉是18世纪欧洲启蒙思潮和19世纪 欧洲现实主义,中国新文学作家最初是从思想启蒙层面接受现实主义, 后来又以现实主义理论与创作进行思想启蒙。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主要是法国和日本启蒙思潮影响的产物,也是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内在要求。启蒙思潮与现实主义思潮的 契合点是对“理性精神”的共同追求。启蒙现实主义作家鲁迅 鲁迅是五四时期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集大成者,也是 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杰出代表。他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与 他的现实主义创作一样都是建立在“为人生”的基点上的

8、。 1933年,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曾说:“说 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 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这 既道出了五四时期鲁迅文学创作的基本目的,也道出了五 四时期鲁迅文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虽然早期他翻译过充满浪漫色彩的斯巴达克思, 写过侧重浪漫主义诗人的摩罗诗力说,但他所注重的 并不是浪漫者的神思和幻想,而是“立意在反抗,旨归在 动作”的反抗现实战斗精神。 1911年鲁迅写作带有转折特点的“现实主义试探之作”怀旧,“文学革命”开始后,陈独秀、胡适大力提倡写实主义,他在新青年同人的催促下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等小说以示声援。到1925年,在其创作的成熟和高峰期

9、,发表了带有现实主义宣言性质的论睁了眼看,比较详细的阐述了自己的现实主义文学观。鲁迅现实主义的独创之处(一)麻木的“看客”心理 看客心理又可以细分为两种:狭义的是不觉悟的启蒙 对象“看”启蒙者的牺牲;广义的是扩大了的一种“看客” 心理,启蒙对象之间的相互“看”,冷漠,麻木,旁观, 对别人的不幸和痛苦无关痛痒,甚至还以别人的不幸和痛 苦作为奖赏和娱乐材料。 短篇小说示众可以看作是对这种“看客”心理的 一次最为集中的演绎。 在杂文南腔北调集守常全 集题记中写了第一种“看”,揭露这病态的社会相。 在小说孔乙己、明天阿Q正传和祝福等 写了第二种“看”。孔乙己中三次写到哄笑的场面, 可怜可悲的孔乙己成为

10、咸亨酒店的笑料,“我”、掌柜, 客人都是“看客”。(二)卑怯的奴隶根性奴隶根性氛围三个层次:(1)他们从来不把自己当人看,从来没有争到“人” 的价格,只是把坐稳了奴隶视为人生最大的幸福。 祥林嫂就是争做奴隶的典型。(2)他们从来不把同胞当人看,只要有可能,他们 就会把怨恨转发到更弱小的奴隶身上。例如阿Q。(3)他们的反抗也只是“奴才式的破坏”。(三)作为麻醉剂的精神胜利法鲁迅现实主义的特点 首先,鲁迅的“灵魂的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既是一种 艺术方法也是一种艺术目的,以改造国民性的精神主题为 中心,深刻的揭露现实及造成灵魂麻痹的根源,促进人们 觉醒。 其次,鲁迅的“灵魂的写实主义”是开放的,它以启

11、 蒙精神和现实主义精神为轴心,在主导的现实主义创作方 法中糅合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现代主义技巧。 再次,鲁迅的“灵魂的写实主义”呈现出“复调”特 征。(1)鲁迅的启蒙主义小说既有对被启蒙者灵魂的审视,同时 也灌注着一个伟大的启蒙主义者对自我灵魂的挖掘与对启 蒙本身的拷问。(2)鲁迅小说读者意识的复调性。小说中包括虚拟的启蒙对 象和真正的启蒙对象,虚拟的启蒙对象是指小说中的“庸 众”“昏睡的国民大多数”而真正的启蒙对象则是读者, 是现实生活中的大众。(2)“社会批判”型现实主义 由于作家看待人生的立场、态度不同,对文学的价值 取向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现实主义形态,在诸种现实主义 形态中,创作量最

12、大、影响最显著的是“社会批判”型现 实主义。 20世纪中国的社会批判型现实主义直接源头是19世纪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其中接受俄罗斯、法国及东北欧被 压迫民族的现实主义文学影响最大。它一方面突出现实主 义文学的社会批判精神,以集中揭露并批判社会弊病为主 要使命,从对单个“人”的关照扩展到真个社会面,包容 了复杂的社会内涵,也增强了文学对于社会现实的参与意 识。另一方面,社会批判注重客观写实,尤其重视创作中 的科学理性审视,这对五四以来对写实技巧多为笼统地提 倡以及过于情绪化的写作倾向的匡正。 以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剖析派”作家,倾其全力于社 会问题。 “社会批判”型的一般形态(一)社会现实批判

13、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文学研究会作家,如叶绍钧、 许地山、王统照、王鲁彦等创作,作品多半反映民生疾苦, 痛贬社会痼疾,现出鲜明的平民关怀精神。(二)社会政治制度批判 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语境使民众的政治热情普遍高涨, 人们对专制制度的失望,关注社会变革,社会政治制度批 判创作就应运而生。其特点是紧扣社会重大事变,抨击反 动统治集团的黑暗、腐败。如叶圣陶于“四一二”事变后, 短篇小说夜,林淡秋散荒,夏衍上海屋檐下 等。(三)社会“全般”的史诗描绘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茅盾为代表的注重社会分析的 一大批“史诗”型巨著的出现,标志着此类创作的成熟, 其特征是作家们注重社会“当代史”的演示和批判

14、,不再 满足表现身边的“小悲欢”而是以史家的眼光描绘社会 “全般现象”。典型的社会批判型现实主义作家茅盾 茅盾对现实主义的接受起初主要集中在丹纳等的实证 美学和对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欧洲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 品的研磨上。在20世纪20年代初前期,茅盾对丹纳理论的 介绍和应用最突出。但并不是全部吸收而是借鉴。在20世 纪20年代初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茅盾在托尔斯泰与今日 之俄罗斯中考查了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与俄国社会革命 的密切联系。他也赞叹高尔基“第一个把无产阶级所受的 痛苦真切地写出来,第一个把无产阶级所负的巨大使命明 白地指出来给全世界人看!”这使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既 有巴尔扎克一类欧洲批判现实

15、主义作家的诸多特点,也吸 收了高尔基开创的现实主义新质。 茅盾借鉴国外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侧重点是在现实主 义的社会批判性一面,这也形成了他的特色。20世纪20年 代初,作为同是文学研究会成员,茅盾和周作人、郑振铎 等一起提倡“为人生”的写实主义,但是茅盾提倡的与周、 郑二人是有差异的。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理解的“人 生”是基于“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其落脚点在个 人,认为文学始终是个人的。茅盾强调的人生是社会,认 为“文学家所欲表现得人生,决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 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要研究全民族,全社会。再则, 茅盾强调的为人生侧重在批判人生,即揭示人生中丑恶的 一面以匡正,这与其

16、他二位的理论有差异,他们更倾向于 “表现”尤其是“情感的表现”。 在致文学青年一文中就“很反对那些没有深切的 人生意义和社会价值的个人情感的产物”要求文学青年从 深处分析社会,认清社会矛盾。我们这文坛中更明确 的提出。 从1927年1949年,二十余年,茅盾写了八部长篇、五部 中篇五十多个短篇。 首先,体现文学当代性的宏大叙事开阔了“社会”视 野,强化了现实主义文学关照社会、批判社会的功能。他 笔下的批判对象社会,是包罗万象的,工人、农民、知 识分子、军人、政客、资本家等各阶层人物。20年代创作 的蚀虹集中写敏感多变的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 反映了“革命”的幼稚、狂热和脆弱。30年代的子夜 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等,社会动荡、经济破产 的社会现象。40年代的腐蚀透视社会的黑暗性,霜 叶红似二月花大规模续写历史,意在完整表现五四与大 革命全程,显示历史深度。 其次,从经济角度切入剖析,分析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