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ⅰ岳麓版第7课《忽必烈改制》学案_第1页
历史选修ⅰ岳麓版第7课《忽必烈改制》学案_第2页
历史选修ⅰ岳麓版第7课《忽必烈改制》学案_第3页
历史选修ⅰ岳麓版第7课《忽必烈改制》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课 忽必烈改制复习回顾】1.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2. 要求学生谈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学习目标】1. 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原因、大致内容、结果以及特点、影响等。2. 理解忽必烈改制的背景,初步分析改制的特点,认识改制的深远影响。试比较与孝文帝改 革的异同点;分析“汉法”与“旧制”的实质区别。3. 情感培养:体会忽必烈改制为蒙古族的发展作出的努力以及改革的阻力下的灵活性。【课堂背景】1. 蒙古族的发展情况 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 .12 世纪中期 ,蒙古族杰出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然后建立了蒙古汗国.蒙古汗国建立后对

2、周围地区进行长期的征伐战 争,1271 年 ,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结束了我国了我国的五代辽宋夏金时代,建立 了空前广大的大帝国。【课前预习】参看课本P42第二段1.忽必烈改制的宣言是制的原因是 改制的主要观念由此总结他改旧制”是2.参看课本P43第一、二段思考:“汉法”是指二者之争的实质 3. 忽必烈即汉位以后,政体更新的原因是什么?具体的方案是什么?更新的主要内容有哪 些?(注意自己分类掌握)4. 忽必烈转变立国之本的含义是什么?具体措施有哪些?(注意“本”的特征)这些措施与 整体更新有何关系?课堂自主学习】1).思考:忽必烈改制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原因、内容、结果,影响上的异同点?

3、.课本 P44 页中“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志”一句,可以给你什么启示?.根据 P44 页忽必烈将元朝人分四等以及“誓俭草”的史实,思考:如何评价忽必烈在改行汉制和维护蒙古贵族利益上的做法?2 个问题。4).由课本中蒙古贵族的墓葬你可以得到什么有效信息?5).阅读课后 P47 页的解析与探究相关材料,完成材料后的 来源 :重点知识思路点拨】这种二元政策, 在多数情况下 是以“内蒙外汉” 的形式表现出来。 草原旧俗为代表的蒙古制度相当多的占据了忽必烈政治1.忽必烈时期的政治文化上的“二元性” 忽必烈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利益, 在利用汉法改革蒙古旧制的同时, 又在政治文化的许多方 面保留了蒙古旧俗

4、。 所以, 忽必烈吸收汉法是有保留的, 是以不危及蒙古贵族的根本利益为 前提的。 忽必烈时期的政治文化政策带有明显的蒙汉二元性。文化政策的核心部分,汉法制度则往往居外围或从属地位。 由此,你可以比较与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何异同?1 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的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的 生产力,但是在长时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 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 而且大部分甚至不得不采取被征服 者的语言恩格斯反杜林论重点知识训练】1. 1260 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建年号“中统”。这一年号体现着忽必烈A.称雄四

5、方的野心B.问鼎中原的决心C对汉文化的仰慕D.游牧民族的胸怀2.元初统治者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令空其人以为牧地。桑为急务”的政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但后来又不得不采用“以农A. 统治者重视缓和阶级矛盾B. 统治者重视缓和民族矛盾C.统治者重视调整政策、发展经济D.落后民族最终被较高文明的中原地区所征服3 .今天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通政院宣政院澎湖巡检司台湾省A. B. C. D. 4. 从根本上讲,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A. 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统治经验丰富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C. 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社

6、会经济意识5. 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A.秦朝和唐朝B. 秦朝和隋朝C. 秦朝和元朝D唐朝和元朝6元朝时中书省的职能相当于唐朝的A 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吏部7.下列哪一地区在元朝时成为省级行政区A .西域C.西藏D.澎湖B.琉球8. 元朝政府,能够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统治的主要原因是A.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B.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行政事务C.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D.建立行省制度,委派官吏进行管理9. 忽必烈说: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这一诏令的重要意义在于B.实现了由游牧经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A.确立了农桑立国的方针C.促进了元朝商品经

7、济的发展D. 加快了不同文明的交流10. 元代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科学技术的推广 农桑立国的实施有效体制的建立法规制度的形成A. B.C. D.1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元朝初年,一位蒙古贵族奏曰: “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 史 材料二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1260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材料三 世祖即位之初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中统元年( 年)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巡行郡邑,察举勤惰。元史食货志农桑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观点?从材料二、三看元朝统治者采纳了这种观点吗?(2)材料二中“中书省” 、“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依据是什么?请 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3)材料三中元世祖“俾民崇本抑末”采取了哪些措施?4)材料二、三的措施对蒙古产生什么影响?11.答案:(1)认为汉人对“本朝”无益,要彻底排斥汉人,把农耕地区全部变成牧场。没 有采纳。( 2)元朝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行中书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