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十校2014高三上11月联考-历史_第1页
江西十校2014高三上11月联考-历史_第2页
江西十校2014高三上11月联考-历史_第3页
江西十校2014高三上11月联考-历史_第4页
江西十校2014高三上11月联考-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西十校2014高三11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1“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AA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19世纪中期在欧洲兴起了一股进步的社会潮流。该潮流的一份重要纲领于1906年被节译成中文。与原文相比,译文更赋诗意,少了些激烈的语气。文中最后有“噫来,各地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奋也”之句。此句原意最有可能是C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对导致表2数据变化的重要原因分析最确切的一组是B表21936-1947

2、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所占比重表A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西欧的衰落B德、日的投降;中美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C西欧的衰落;苏联的崛起D德、日的投降;国共内战的爆发4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是B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

3、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C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D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6有关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搭配,你认为 ()伽利略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并发现了海王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普朗克提出并证明量子论假说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书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AA正确,错误 B错误,正确C正确,错误 D均正确7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群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

4、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D)8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颁布于1936年的是 (C)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C“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5、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旧式商贾与权贵的钱权结合9马丁·路德指出,主教的权柄与政府的权柄“两者都有上帝的命令,所以应当尽心尊敬、重视,看为上帝所赐世人最大的福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C)A否定主教在宗教领域的地位 B强调世俗权力的优越性C论证教权与世俗权力的对等地位 D强调世俗权力对教权的遵从10 1956年党的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党(D)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B确立了以发展农

6、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方针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D探索一条与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1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B)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2嘉兴民丰纸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民族企业,其发展过程反映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缩影。1948年,民丰账面资金一度达到480亿元,但其生产经营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出现这种奇怪的经营状况的最直接原因是(A)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B日本人的掠夺政策C官僚资本经济控制 D美国商品大量涌入

7、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上海当南北航线之要点,东西洋贸易之枢纽,新学输入,风气之开,较他处先。是上海者,诚陶冶人才之文明渊薮也。 民立报1911年7月3日。材料二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品岸。”摘自上海档案材料三 “四围马路各争开,英法花旗杂处来。怅触当年丛冢地,一时都变作楼台。”19世纪70年代竹枝词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 摘自上海档案材料五 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

8、行。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申江百咏材料六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近代文明演变轨迹材料七余游上海十余年矣,寓庐属在洋场,耳闻所及见闻逐髁,此邦自互市以来,繁华景象日盛一日,停车者踵相接,入市者目几眩,骎骎乎驾粤东、汉口诸名镇而上之。来游之人,中朝则十有八省,外洋则二十有四国。” 葛元熙沪游杂记自序 回答:上海近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

9、请概要评述上海的近代化。1、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2分)0分:回答与问题本身无联系,如上海的近代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1分:对上海近代化的起源、表现或影响做出其中一种直接的推断,未予论证评价。例如:上海的近代化是由于遭受入侵而引起的2分:对上海近代化的起源、表现或影响做出其中两种直接的推断,未予论证评价。例如:上海的近代化是由于遭受入侵而引起,但同时客观上促进近代化的进程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3-6分)结合一种时代背景重点分析得出一个结论3分,简要分析一种时代背景,加1分,增加一个事例加1分,总共不超过6分。(有

10、关结论和史实参见要点)。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710分)运用材料分析史实的阅卷标准同第二层次。所归纳的结论根据语言简明扼要,结论清晰78分。与所列举事例具有逻辑联系,结论具有科学性等要求910分。(有关结论和史实参见要点)。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11-13分)第一个结论的评价标准参照第二第三层次。第二个结论的史与论约14分。其中,结论12分;要求见第三层次。史实分析最高不超过3分。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15分)注: 1引用材料,可以是部分引用,也可以是

11、归纳概括式的引用,但不可以照抄,必须自己重新进行组织2.浮动的分值,除以上参考标准外,还可以视“组织”情况而进行赋分。(组织包括语言是否通顺流畅,逻辑是否合理,结构是否清晰等要素)。附: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要点:1原因:历史原因,地理因素,社会因素,列强侵略因素,移民因素2表现:政治租界经济列强工商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文化生活中西交融,华洋杂处,领先国人具体:上海是外国资本主义最早侵略的地区之一;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资企业相继在上海设立,技术先进,工业(经济)基础较好;近代企业使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产生和发展;报刊的发行和阅报风气形成,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开拓人们的

12、视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人思想观念大变化,社会生活方式(习俗)近代化(西化);上海成为一座具有鲜明西方色彩的近代化城市。3影响: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生活4问题:畸形,西方控制,鱼龙混杂,没有完成5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具有双重性破坏性和建设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近代化是中国历史(社会)发展的主流,具有进步性45.【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 山东、河北、浙江、广东、江苏、福建、江西、湖北等地,在这一年(1904年)间,都陆陆续续设置了阅报社。这些阅报社很多都设在寺庙等人来人往的公共场合另外茶馆也往往陈列各种报纸供人观阅,或者就根本改成阅报

13、处。许多阅报处附设半日学堂,教人识字。1905年成立的北京西城阅报社成立之初的报刊有:中国白话报十六册湖南俗话报新白话童子世界启蒙画报以及京津等处各报。天津邓善沽镇的士绅到附近大小各村遍贴白话报。北京市第五高等小学教员常静仁,开了一间朝阳阅报社河北新河县的高魁斗,家境小康,但有感于时局危艰,乃节衣缩食,在城内设立了一间阅报社直隶房山县县令毕承缃联合地方士绅组织了一所官绅合立阅报处北京一照相馆老板王子贞就地经营阅报社。 摘编自李孝悌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材料二 “大抵开通民智之难,莫难于使之自愿。故强迫不可也,劝导无效也”使之自愿之道,殊无过于广设阅报社。” 大公报(1910年

14、4月2日)(1)依据材料一,概括阅报社的特点。(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阅报社造成上述特点的原因。(8分)46.【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由于各国国情的差异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中国与美国走过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基本法(宪法)的任务,在于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他在全中国的胜利。这个专政的目的是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地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苏维埃的经济建设,提高无产阶级的团结力与觉悟程度,团结广大贫农群众在他的周围,以转变到无产阶级的专政。 摘编自

1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性质及其时代背景。(7分)材料二 第十款: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使用金银币以外的任何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货币。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口货或出口货征收任何税款,但为执行本州检查法所绝对必需者除外。任何一州对进口货或出口货所征全部税款的纯收益供合众国国库使用;所有这类法律得由国会加以修正和控制。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征收任何船舶吨位税,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除非实际遭到入侵或遇刻不容缓的紧迫危险时不得进行战争。 美国联邦宪法(2)美国当时制定联邦宪法迫切的背景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中央政府权力加强的积极影响。(6分)45.(1)特点:主要分布在沿海省份(1分);主要设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2分);报刊主要是白话报和通俗读物(2分);开设阅报社的人群有知识分子、平民、官员、士绅和商人等(2分)。(2)原因:沿海省份经济发达(2分);戊戌变法的社会启蒙作用(2分);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剧(2分);为了启蒙下层民众(2分)。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