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吉县实验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时 间2016.9课题古诗五首执教人课时共(3)课时 第(1)课时审核人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杂诗、夜雨寄北诗中的生字词。2.了解作者及作品。3.朗读理解古诗,体味诗中传递的情感。4.背诵杂诗、夜雨寄北。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常见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难点:体味诗中传递的情感。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课本导 学 过 程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课前预习播放背景音乐,此晌此刻,假如你已经离开了家,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好久都没有回去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那你想不想见一见从前的朋友呢?见到了他,
2、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见到了以前的朋友有说不完的话,诗人也有话想说,他把自己要说的话写成了一首诗,你们想知道他说了些什么吗?那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情景导入,简介作者 (5)分明确目标 出示目标认知目标(2)分小组合作探究交流1.指导朗读“应知故乡事”中的“应”读一声,后鼻音。 “来日绮窗前”中的“绮”读三声。 2.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一、自主读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请你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同座互读。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重
3、点指导“绮”。4、教师指名读,相机指导: 5、学生自由练读,将每个字音都读准,教师巡视检查, 二、理解诗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三、领悟情感。 1.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体味情感。学习夜雨寄北1.朗读诗歌,理解诗文内容:先解释加线的词,然后疏通整句诗。 (注意:疏通诗意:尊重原文,借助课下注释,适当扩展)(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何当( )共剪西窗烛( ),却(
4、; )话( )巴山夜雨时。 。2.“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4.“巴山夜雨涨秋池”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5、#160; 5.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请选择。 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巴山夜雨”指的是 ( )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巴山夜雨”指的是( ) A、是写实,B、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 6.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 的情景,
6、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26)分总结拓展 1. 杂诗将王维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王维离开家很久了,肯定不会只有这些话要对他的朋友说,他为什么单单只问
7、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呢? 在大雪纷飞、百花凋零的寒冬,只有梅花傲霜斗雪,争相怒放。一句“寒梅著花未?”不光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会像梅花一样坚强不屈、战胜困难的决心。下面让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3)分达标检测(1) ,却话巴山夜雨时。(2)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离别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3)李商隐,字 ,号 , 代诗人。
8、王维,字 ,唐代著名 、 画家。信奉佛教,被称为“ ”。(4)杂诗抒写了诗人 的情感。(5)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9)分板书设计 古诗五首评价与反思 西吉县实验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时 间2016.9课题古诗五首执教人课时共(3)课时 第(2)课时审核人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品味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常见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难点:体味诗中传递的情感。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课本导 学 过 程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
9、活动情境导入课前预习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 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大减弱。而郑谷的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1.情景导入,简介作者 (5)分明确目标 出示目标认知目标(2)分小组合作探究交流1.指导朗读3.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3.体味情感。 一、自主读诗,读准字音 1、诗人在扬州与友人分手时所作。“淮上”即扬州,“别”在这里不是送别,而是握别,即友人去“潇湘”诗人自己去长安。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请你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3、学习生字:淮上( ) 潇湘( )
10、 4、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 二、理解诗句意思 1、“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2、“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三、领悟情感。 1、诗文是怎样借景抒写握别之情的?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1、 出示学路建议。 2、巡视指导。聆听学生发言,及时纠正、调整。 3.再次验证方法: 看文字想画面悟诗情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走近作者 1、王勃(
11、0;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朝初年的著名诗人。传说他幼年聪明过人,6岁能文。曾游览南昌有名的胜地滕王阁,写下了震撼古今的名篇滕王阁序。曾任沛王府修撰(担任写作和编纂的官)。26岁时往交趾(今越南)看望父亲,渡海溺水受惊而死。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以为“勃文章巨丽,为四杰之冠”。其作品明人集为王子安集 “诗圣”杜甫赞赏“四杰”的诗文是“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其二) 。 二、关于律诗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
12、三种。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1.朗读诗歌,注意生字以及朗读节奏。 (1)、初读,读准字音。 (1)城阙( ) (2)五津( ) (3)宦游 ( ) (4) 歧路( )(5)沾巾(&
13、#160; ) (2)再读,注意节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2. 请你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3.诗人想借这首诗表达对友人怎样的内心情感?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襟? 4.这首送别诗,与以往的送别诗风格上有怎样的不同? 5、说说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理解,并谈谈人们为什么对这两句情有独钟。 (26)分总结拓展1. 淮上与友人别这
14、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在写景中,深寓着别情离绪。另外,诗人用淡笔点染景色,用重笔写愁绪,同音字重复,构成了一种既清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有情韵的风调。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送别诗所有的缠绵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3.积累关于“送别”的诗。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 (4) (5)(3)分达标检测2.背诵默写这两首诗。(9)分板书设计 古诗五首评价与反思西吉县实验中学高效课堂导
15、学案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时 间2016.9课题古诗五首执教人课时共(3)课时 第(3)课时审核人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品味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常见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难点:体味诗中传递的情感。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课本导 学 过 程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课前预习1、背景介绍。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
16、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2、解题。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3、补充注释。 (1)二十三年: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官,前后共二十三年。 (2)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3)长(zhng):增长,振作。 1.情景导入,简介作者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唐
17、代 作者: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5)分明确目标 出示目标认知目标(2)分小组合作探究交流1.指导朗读4.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3.体味情感。一、初读诗歌,理解大意。 1、听录音示范朗读,师生共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请每个同学在自己的小组里,用优美的语言把头脑里想象的诗歌画面描述出来,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力求全面理解诗歌的意境。 诗歌大意: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
18、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二、再读诗歌,体会感情,揣摩哲理。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尝试用别的诗歌来描写此情此景。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4. 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26)分总结拓展1. 背诵默写这首诗。 2、 结合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写一篇200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3)分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收银员个人工作总结怎么写(11篇)
- 银行员工辞职报告集合(35篇)
- “环保”的演讲稿(16篇)
- 小学美术15 剪雪花教案及反思
- 感恩励志诚信筑梦演讲稿(14篇)
- 日常工作计划(16篇)
- 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初级职称)考试题库(含答案)
-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5 多普勒效应教案
- 临床实践指南理论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 大型综合超市肉类商品购销协议(3篇)
- 干部履历表(中共中央组织部2015年制)
- 《活着》读书分享优秀课件
- 压力性尿失禁讲稿
- DB37∕T 5164-2020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
- 赞美诗歌1050首下载
- 上海市长宁区2022年高考英语一模试卷(含答案)
- 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理论知识测试试卷
- 土方工程量计算与平衡调配
- 16起触电事故案例分析
-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技术规范
- 各种配电箱接线系统图25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