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优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案课题迎接蚕宝宝的到来单元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学情分析学生平时见过不少动物,有些学生还养过蜗牛、金鱼等,他们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但养过蚕的学生较少,所以学生通常对蚕宝宝充满兴趣,不过有些学生对经历饲养蚕宝宝的一生的过程还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学习目标1. 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等。2. 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里孕育着新生命。3. 蚁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4. 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科学探究目标1. 能用感官及工具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2.
2、 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3. 能用收集资料或访谈的方法了解养蚕的相关知识。4. 能制订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并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科学态度目标1. 对研究蚕卵及养蚕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 对饲养的蚕表现出爱心及责任心,能细心照管蚁蚕。3. 能在课后坚持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并意识到人类不断改进养蚕技术以适应自己的需求。重点怎样观察记录蚕的一生的生长变化。难点付出一份爱心,细心地进行养蚕活动并做好观察计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新课聚焦你养过蚕吗?说说你知道的蚕的情况。聚焦一:蚕卵是什么样的?蚕的生命是从蚕
3、卵开始,一个蚕卵就是一条生命。蚕卵很小,颜色是淡黄色或者黄色的,呈椭圆形。聚焦二:怎样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观察蚕一生的生长变化,首先我们要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阅资料,大致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了解养蚕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如:进食、呼吸、健康和住处等等,其次我们要制订观察计划,准备观察器材,如放大镜。在每天的观察中要把蚕的各项变化记录下来,如蚕的大小、颜色、食量、蜕皮等情况都要详细记录。记录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用文字、画图或者拍照等方法都可以。我们一起来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板书课题。积极回答知道的情况。根据生活经验回答。说出认为可行的方法。通过询问是否养过蚕,来了解学生对蚕
4、的已有认知。通过提问的形式导入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科学探索探索一:观察蚕卵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观察准备:蚕卵、尺子、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观察方法:先用眼睛观察蚕卵的颜色、形状,再借助放大镜、尺子等工具进行更细致的观察。播放视频观察蚕卵的样子观察记录:(1)大小:蚕卵长约1毫米,厚约0.5毫米。(2)形状:用放大镜观察,蚕卵近似圆形,很像小米粒,仔细观察,可看到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3)颜色:刚产下来的蚕卵是淡黄色或者黄色的,随时间延长逐渐变成灰绿或紫黑色。时间较长的卵如果仍呈现黄色,可能是未受精,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探索二: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为
5、蚁蚕准备一个盒子作为“房子” ,保证“房子”的清洁卫生。把蚕盒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在蚕盒盖上扎些小孔,但不要扎得太多,防止水分蒸发过快。养蚕的相对湿度为75%80%,如果湿度过高,可在蚕盒底部铺纸或开盖饲养一段时间。如果湿度过低,则可以在蚕盒旁边加放浸湿的纱布增加湿度,但不要让蚁蚕直接浸在水里。播放视频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结论:养蚕需要的条件:(1)空气:准备一个盒子,在盒盖上扎些小孔,作为蚕的“房子”。 (2)适宜的湿度: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3)适宜的温度:最适合蚕卵孵化的温度大约是25。蚕卵的孵化过程:蚕卵的孵化所需的条件:(1)小蚕爱吃桑叶,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
6、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2)要让小蚕吃饱吃好,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3)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4)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洒杀虫剂。探索三:小组讨论,制定计划观察蚕的一生。科学词汇: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播放视频孵化与蚁蚕准备材料按照观察方法认真观察蚕卵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并记录结果。观看视频准备蚕宝宝家的材料,并按照合适的要求,完成蚕宝宝家的建设。观看视频认真听讲、记录认真听讲、记录认真听讲、记录讨论,并制定计划。观看视频通过观察实验,了解蚕卵的大小、形状以及颜色等特征。观看视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
7、性。通过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同学们在建造家的过程中,能了解到蚕宝宝生活所需的条件。观看视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对实验活动的步骤更加清晰。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为迎接蚕宝宝出生做的准备。明确工作,为课后的准备工作建立基础。启发学生思考长期观察和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了解孵化的概念以及知道蚁蚕是怎么来的。3. 交流研讨研讨一:蚕卵是什么样的?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者黄色的,经过12天变成淡红色或者浅褐色,再经过34天变成灰绿色或者紫黑色。蚕卵的孵化注意保持温度在25左右,保持空气流通和适宜的湿度。研讨二:研究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我们应该怎样做?蚕的一生经历蚕卵-幼虫-蚕蛹
8、-蚕蛾四个阶段,我们应注意观察不同阶段的蚕大小、外形、颜色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蚕的特征用文字或者画图等多种方法记录下来。我们要遵循科学探究的程序,即先查阅相关资料,再制订观察计划,确定观察方法,然后进行观察最后将观察得到的信息汇总,总结观察成果。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随时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以及激励学生坚持观察记录。4.科学拓展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记录蚕宝宝出生的日期和样子。交流讨论旨在拓展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用感官及工具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能用收集资料或访
9、谈的方法获得养蚕的相关知识;能制订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并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板书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颜色:淡黄色紫黑色蚕卵 大小:小米粒大小 形状:中间凹陷的圆饼状蚕宝宝“家”的环境特点:干净、通风、适宜温度、无害虫、食物晾干水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一、观察蚕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再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地观察。从学生的汇报看,他们的观察很到位。例如:他们能借助直尺测量蚕卵的大小,用放大镜观察到蚕卵中心处略微向下凹,蚕卵有的是黄色,大多是灰紫色。这些说明学生已经能借助有效的工具进行细
10、致地观察了,我感到十分高兴。二、了解蚕健康生长需要的条件。在本环节中,我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蚕要从卵里钻出来了,我们怎样迎接小蚕的诞生?学生谈到了要为小蚕建立一个“家”,并在盒盖上钻些小孔、为它准备食物等。这里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盒盖上钻孔?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蚕的孵化需要空气。再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蚕卵的孵化还需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2.蚕宝宝诞生了,我们怎样才能让它健康成长?这里让学生根据以往的饲养经验来交流,同时我给予正确的指导,学生明确了蚕的健康成长还需要考虑光照、食物、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三、学习观察记录的要点和方法(这一环节不宜忽视)。提出两个问题:1.你认为哪些是需要我
11、们记录的?2.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把蚕的各个时期记录下来?我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科学、细致地观察和记录。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2.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课题认识其他动物的卵单元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观察过蜗牛、鱼等常见动物,在此基础上,借助第1课学生对蚕卵的认识,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认识更多动物的卵。三年级的学生除了蚕卵也见过不少其它动物的卵,但是学生对卵的认识更多的来自于它们是人类的食物,其中,最熟悉的应该是鸡卵,也就是鸡蛋。为什么动物的卵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动物为什么要产卵?它对动物自身有什么意义?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能并没有认真思考过,更没有仔
12、细研究过。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2. 卵是动物一生的初始阶段,卵孵化发育成小动物。3. 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基本相似。4. 鱼等动物的卵外部没有硬壳,鸡等动物的卵外部有硬壳。5. 鸡卵包括卵壳、卵白、卵黄、气室等结构。6. 卵壳具有保护卵的作用;卵白为卵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卵黄为卵孵化提供营养物质;气室为卵孵化提供氧气;胚盘发育成小动物,是动物生命的开端。科学探究目标1. 能根据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对卵进行简单分类。2. 能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3. 能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科学态度目标1. 对卵为什么能孵化出小动物有
13、好奇心,对动物卵有探究的兴趣。2. 能通过研究动物卵体会生命的多样性和可延续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人类行为能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生长。重点认识动物的卵的特点,了解动物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难点培养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构建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新课聚焦请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蚕宝宝是从哪里来的呢?教师介绍许多动物像蚕一样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出示三种动物的卵的图片,提问:不同的动物的卵一样吗?教师点拨: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最常见的
14、就是鸟类和昆虫。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动物的卵有鸡蛋、鸭蛋、鹅蛋、鹤鹑蛋等,这些动物的卵的大小和颜色都不一样,如鸡蛋是白色或棕色的,鸭蛋和鹅蛋是青灰色的,鹌鹑蛋是带花纹的。但是这些动物的卵的内部结构都相似,都有蛋黄和蛋白。提问:不同动物的卵是不一样的。动物的卵里有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板书课题:认识其他动物的卵)学生回答:从卵里。不一样根据生活经验回答。这两个问题贯穿于整课内容,以回忆和游戏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但不要着急让学生回答。目的是将学生的视角由蚕卵拓展到其他更多动物的卵,由此,揭示本节课的课题。2. 科学探索探索一:观察不同动物的卵,与蚕卵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15、。观察材料:鸡和鸡卵(鸡蛋)、鱼和鱼卵、蛙和蛙卵、龟和龟卵、蚂蚁和蚂蚁卵5种动物及其卵的图片。观察不同动物的卵,与蚕卵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播放视频观察不同动物的卵观察记录:提问:我们怎么给动物的卵分类呢?(教师提示:教师提示:以卵外是否有硬壳为标准给卵分类)观察分析:通过了解不同动物的卵的特征后,根据其特征给这些卵确定一个标准进行分类。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卵可以看到卵的内部特征,而有些卵被硬壳包裹住,看不到其内部特征。可以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对它们进行分类。有硬壳:鸡卵(鸡蛋)、龟卵无硬壳:鱼卵、蛙卵、蚂蚁卵观察结论:不同动物的卵有不同的特征。 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分为有硬壳和无硬壳。探索二
16、: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提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动物的卵里都有什么呢?实验材料:一个生鸡蛋、一个熟鸡蛋、一把小刀和一个盘子。实验步骤:(1)将生鸡蛋打开放入盘中,观察生鸡蛋的内部结构,并将观察到的结构记录下来。(2)小心地用小刀纵向切开熟鸡蛋,观察熟鸡蛋的内部结构,并与生鸡蛋进行比较。播放视频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实验现象:熟鸡蛋由外到内可以观察到:卵壳、气室、卵白、卵黄。生鸡蛋由外到内可以观察到:卵壳卵白、卵黄,卵黄上面有一个小白点。实验分析:因为生鸡蛋打开后,卵内液体形状改变,看不到气室的存在,熟鸡蛋不容易看到卵黄上面的小白点,所以应该采取生鸡蛋和熟鸡蛋结合的方式观察卵的结构。卵黄上面的小白点是
17、胚胎所在位置,叫做胚盘,是发育成小鸡的部位。卵黄主要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卵白为胚胎提供营养物质和保护内部结构;卵壳具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是外层的保护结构;卵壳附近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孔,外面的空气能够通过小孔进入气室并贮存在气室里,供小鸡破壳前呼吸。实验结论:鸡蛋是有卵壳、卵黄、卵白、胚盘、气室等结构组成的。学生发现动物的卵在大小、颜色、数量、形状等方面不同。观看视频根据观察给动物分类准备实验材料并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并完成活动手册第6页“我的课堂活动记录”。观看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不同动物的卵,并与蚕卵进行比较,知道动物的卵大多是圆形或椭圆形的
18、,但它们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数量、软硬不同,有的卵上还有花纹。学生观察比较动物的卵的异同之后,引导学生利用班级记录表对动物的卵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鸡蛋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研究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而且经常吃鸡蛋的学生对鸡蛋的内部结构也是有感性认识的,用鸡蛋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以往经验。通过对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内部结构的对比观察,引导学生知道鸡蛋的内部结构有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气室和胚盘,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卵黄上的小白点即胚盘,告诉学生小鸡就是由它发育来的。之后,引导学生观察鸡卵的不同部分结构特点,推测在卵孵化出小宝宝的过程中分别起到什么作用。3. 交流研讨
19、研讨一:推测鸡蛋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卵黄主要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卵白为胚胎提供营养和保护内部结构,卵壳具有与进行气体交换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是外层的保护结构。卵壳附近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孔,外面的空气能够通过小孔进入气室并贮存在气室里,供小鸡破壳前呼吸。同时,在外界温度的影响下,卵内液体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有了这个气室,卵内液体体积增大时,卵壳就不波胀破。研讨二:鸡蛋的哪一部分将会发育成小鸡?小鸡由胚盘发育而来,胚盘是由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来,为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是胚胎发育的部分。胚胎发育的营养是由卵黄提供的,未受精的卵的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的胚盘色深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
20、已经开始。播放视频从鸡蛋变成小鸡的过程学生对鸡蛋的各部分作用进行推测,学生直接展开小组讨论、集体论证。最终达成共识:卵壳有保护作用,卵黄提供营养物质,卵白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可以提供水分和养料,气室可以提供氧气,胚盘将来发育成小鸡。观看视频此环节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这样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总结出鸡蛋各部分的作用,也正好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告诉学生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并要爱护动物。4.科学拓展坚持观察并及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我们要坚持做好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的活动,这样的观察要持续到整个单元教学活动结束。要记得收集蚕生长变化的完整信息,养成坚持长期观察记录的意识和习惯。可选择
21、一只蚕做上记号作为重点观察对象,记录它的生长变化情况。将一枚一元硬币放在蚕宝宝中间作为参考,观察并比较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变化。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在活动手册上记录。这部分内容既提出了任务要求,又提供了观察记录的好方法。这样学生既能掌握科学地观察蚕的生长变化的方法,也能长期坚持记录下去,最终培养学生坚持观察、有效记录的好习惯。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卵是动物一生的初始阶段,卵孵化发育成小动物;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相似。鱼等动物的卵外部没有硬壳,鸡等动物的卵外部有硬壳;鸡卵包括卵壳、卵白、卵黄、气室等结构;了解鸡卵
22、中各个结构的功能作用。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板书2.2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们了解动物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培养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构建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聚焦”环节以学生对蚕和蚕卵的认识为基础,直接告诉学生许多动物都是产卵繁殖后代的这一事实,由此引发学生对更多动物卵的关注,并将研究的话题聚焦到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探索”环节的第一个活动“观察不同动物的卵的外部形态特征”,意在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动物的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以此为基础,用分类的方法去认识
23、纷繁复杂的卵的世界。第二个活动是“观察鸡蛋的内容结构”。从画头脑中鸡蛋内部结构到观察纵切开的熟鸡蛋,再到生熟鸡蛋的比较,一步步引领学生梳理和完善鸡蛋结构的已有认知,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词汇描述鸡蛋的结构,并能准确指认各部分结构。研讨部分的两个问题是在前面观察鸡蛋的探究活动基础上展开的。这一阶段性的提示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记录的意识和习惯。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2.3蚕长大了教案课题蚕长大了单元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学情分析学生饲养的小蚕开始慢慢长大,学生每天认真观察小蚕如何吃叶子,坚持给小蚕清理粪便,坚持观察记录小蚕的运动情况和外形变化(小蚕身体逐渐由黑变灰,再变白,脚丫数量越来越多,
24、脚丫的力量越来越强),还发现了小蚕会睡觉、会蜕皮,但是还不是很清楚这叫什么现象,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2. 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3. 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4. 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科学探究目标1. 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2. 能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3. 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4. 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科学态度目标1. 对养蚕活动
25、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2. 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3. 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2. 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重点通过用文字、画图、测量的方法来记录和描述蚕在生长过程中的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难点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新课聚焦谈话:同学们,经过精心孵化,蚕卵里孵出了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呢
26、?刚出生的蚕的幼虫与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有什么区别?教师点拨:刚出生的蚕的幼虫:黑色的,很小,像蚂蚁一样。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变白了,变大了,会吐丝和蜕皮。提问:从蚕卵孵化出蚕宝宝到现在,大家发现蚕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揭示课题蚕长大了。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回答:蚕长大了教师通过谈话的方式聚焦在现阶段饲养的蚕上,引导学生明白他们熟悉的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提出“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长大一些的幼虫又是什么样的呢?”的思考问题,明确了本课研究的主要内容。2. 科学探索探索一:观察蚕房中的蚕的生活。1.观察蚕房中蚕的生活和它们的“家”的变化。播放视频观察蚕的生活观察方法: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蚕宝宝的吃食
27、、排便和活动等情况,了解蚕的生活和它们的家”的变化,并记录下来。(例:课堂观察4龄蚕)注意:不要用手触摸蚕,因为它们非常柔弱。观察结果:蚕的生长需要食物,会排便,需要定期清理蚕沙,保持蚕盒的卫生。蚕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蜕皮的过程,蜕去旧皮后,蚕进入新的龄期。2.怎么知道蚕还活着呢?蚕会运动、进食、排便,这说明蚕还活着。3.这一次看到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这一次看到的蚕比上一次看到的大了一些,颜色也变白了,蚕房里的丝更多了。教师小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所以,我们必须保证给蚕提供新鲜的、干净的桑叶,否则会危及到蚕的生命安全。科学词汇: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
28、并有胚胎性质的发有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或构造,以适应其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通俗来讲就是“幼虫小时候”。探索二: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一)观察蚕的幼虫。播放视频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蚕幼虫的生长变化。下面我们来认识蚕的外部形态。大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教师点拨:(展示图片)1、头部(1)形态:较小,位于蚕体的最前方,呈扁圆形。(2)组成:有咀嚼式口器、单眼(蚕头左右各分布有6只单眼)等。2、胸部(1)位置:头部后面的三个体节(环节)。(2)胸足: 数量:3对,胸部每一环节的腹面各有一对。 协助口器把持桑叶取食;吐丝时用于结茧;对
29、爬行仅起辅助作用。3、腹部胸部后面的环节,由10个体节组成,第3、4、5、6节各有1对腹足,为蚕的运动器官。第10节有1对尾足,可用来挟持他物,固定身体。4、呼吸器官-气门(1)形态:分布在身体两侧的黑色的小圆点。(2)数量:共有9对,胸部1对,腹部8对。(3)作用:气门和蚕体内的器官相连,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进出口。 5、蚕的尾角:可以用来辨别雌雄,雌蚕尾角往前翘且有黑点;雄蚕尾角往上翘而无黑点。 (二)观察蚕的食物蚕的口器与蚊子的刺吸式口器不同,属于咀嚼式口器,非常适于咀嚼桑叶。进食时,使用胸足协助口器把持桑叶,由上到下进食桑叶,在桑叶上会留下弧形的痕迹。随着蚕的生长,食量会慢慢变大。蚕在进
30、食后,就会开始排泄,排泄物是墨绿色颗粒,随着蚕的长大,排泄物的颗粒也渐渐变大。尤其是4、5龄蚕的排泄物,可以看出其形状近似短圆柱形。观看视频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学生回答:会动根据观察回答观看视频学生观察,汇报交流。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包括蚕吃食物、排除粪便、运动方式、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蚕不吃不动处于眠的状态以及蜕皮、吐丝结茧、身体不断长大等现象。对于蚕生命活动现象的观察,从三个方面帮助学生构建认知。一是通过现场观察自己养的蚕在蚕房中的行为,描述它们的生命活动现象;二是通过观察蚕房中的粪便、被吃过的桑
31、叶上留下的痕迹、蚕房中出现了蚕丝等现象推测蚕的生命活动;三是通过与刚出生的蚁蚕身体大小的比较,发现蚕在不断长大等。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用文字和数据记录蚕的生长变化,并且鼓励学生采用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多种方式进行记录。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观察记录的重要性。本部分内容除了帮助学生了解蚕幼虫的外部特征,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提升观察研究动物外部形态特征的能力。观察记录单意在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蚕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用画图的方法记录下来,这也是研究生物常用的方法。3. 交流研讨研讨一: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蚕刚孵化出的样子:很小
32、,很黑,像蚂蚁一样,身体很柔弱。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体色由黑色变成白色,身体表面有许多细毛变的光滑等。研讨二:蚕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的环境?蚕宝宝头上虽然有六个单眼,但是视力非常不好,只能大概感受亮和暗,看不清具体东西,所以大部分情况下,蚕是靠嗅觉和味觉器官来寻找和辨认食物的。研讨三: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食物,还要注意保持蚕盒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学生交流讨论,根据之前的观察活动总结结论。学生交流讨论,根据之前的观察活动总结结论。学生交流讨论,根据养蚕宝宝的经验总结。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等。交流的内容要基于
33、前面的观察活动,要引导学生基于观察记录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形成对蚕幼虫的生命需求、生命活动现象及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4.科学拓展拓展一:观察蚕的蜕皮播放视频观察蚕宝宝蜕皮教师总结:蜕皮:(1) 含义: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2)原因:蚕蜕皮是因为蚕的外皮不会随着蚕体的增长而增长,所以当它的身体增长到一定程度时 ,蚕就会换下较小的旧皮。(3)次数:蚕从蚁蚕到结茧前会蜕4次皮。眠:(1)含义:蚕在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2)时长:眠期长短不一,从数小时到一天。熟蚕:幼虫发育到5龄末期,逐渐停止取食,蚕体收缩,排空消化道,呈透明状,此时叫
34、熟蚕,开始吐丝。拓展二:播放视频观察蚕的吐丝结茧教师点拨:蚕到了5龄末期(蜕皮四次以后的58天),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在吐丝前会排泄出像水样的排泄物;食欲减退,食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上下左右摆动寻找营茧场所,此时的蚕称为熟蚕或适熟蚕。熟蚕不进食,并且它的身体发黄发亮后,就要开始吐丝了。在蚕房中搭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一些小格 子,为蚕宝宝结茧做准备。一 旦发现蚕成熟了,就可以把它们放在架子或格子房上;如果没有架子或格子房,蚕也会在盒子的角落里结茧。观察蚕吐丝的过程。
35、用图画记录下来。观看视频观看视频完成蚕吐丝的图画记录蚕将会怎样变化?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养蚕的过程中细心观察,为接下来蚕吐丝结茧做好准备。本课拓展部分是指导学生为蚕结茧做准备及观察蚕吐丝的过程。蚕吐丝结茧时需要借助外界物体固着吐出的丝。指导学生用纸板做成的小格子,将其放在蚕房中。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由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对养蚕活动和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
36、浓厚的兴趣,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板书2.3 蚕长大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蚕其貌不扬的外表,甚至说那笨拙的样子会有一种令人生厌的感觉,可它却有一种默默无闻、一心吐丝造福人类的可贵品质。人们的记忆中早已没有了笨笨虫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被美化的、可爱的小生命。今天,在进行蚕的身体结构认识的教学环节中,当我把一幅栩栩如生的蚕的图片出示在学生面前时,部分学生都把脸转到一边,并不停地说:“真恶心。”个别几个学生虽没有做出那么强烈的反应,但也只是为了免遭老师的批评。我当时确实很气愤,可转念一想,如果换成我,不了解蚕吐丝的本领,看到这样一个面目可憎的小生命,也会有恶
37、心的感觉。要想深刻地了解剖析一种事物,需要建立在对它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基础上。我向学生们生动地讲解了蚕这么小的生命,却能吐出那么多的蚕丝,人们用这些蚕丝织成了许多精美的丝织品。学生的心理在一点点变化,由厌恶到惊叹再到喜爱,我抓住这个契机,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蚕吗?”学生们都毫不犹豫地回答喜欢。于是我就让学生们带着这种喜欢之情再去观察这个小生命,研究一下它身体结构的特点。学生都愉快地投入其中,其乐融融,最初的厌恶之感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课题蚕变了新模样单元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学情分析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38、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例如,蚕为什么要结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蚕蛹的生命特征,比较蚕蛹和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分析哪些器官是新发育出来的,这些学习活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2. 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3. 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2. 能够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3. 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
39、相同与不同,建议两者之间的关系。4. 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科学态度目标1. 能坚持长期观察,及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2. 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3. 真实记录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4. 在与同学交流过程中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重点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描述蚕茧的特征。观察蚕茧中的蚕蛹,比较蚕蛹与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难点思考蚕蛹对蚕起到什么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新课聚焦(出示蚕吐丝结茧图片)提问: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裹起来呢?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它们还活着吗?我们怎么知道?聚焦:聚焦: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茧中
40、的蚕蛹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点拨:蚕茧的形成:蚕吐丝了,许多蚕的幼虫都被蚕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蚕茧的样子:拿着蚕茧摇一摇,放在耳边会听见声音,还能感觉到里面有东西在动。对着光亮照一照,可以看见蚕茧里有一个纺锤形的影子。我们用剪刀小心地把蚕茧剪开,会看到茧内有一个体型短粗的深褐色的东西,它与蚕的身体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是蚕宝宝变成的蛹。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蚕的新模样,(板书课题:蚕变了新模样)学生猜测,交流回答学生猜测在这个环节中,既让学生充分交流了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又通过猜测茧中蚕的身体的变化而引出课题。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既对之前蚕的形态作了一些概括,又为本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引发观察兴趣
41、。2. 科学探索探索一: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播放视频温故知新:观察蚕的吐丝结茧猜测蚕宝宝在蚕茧里面有什么变化,首先应对蚕茧进行细致观察,看能否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我们该如何观察蚕茧呢?观察准备:熟蚕、硬纸板搭的格子房。观察方法:重点观察蚕的行为及丝的特点。观察分析:图1是即将5龄蚕,这时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图2是蚕依托用纸做的格子房吐丝的全景图;图3是蚕吐丝的样子,此时蚕体头胸昂起,口吐丝缕,头部来回摆动寻找可以固定蚕丝的地方;图4是蚕已经用蚕丝将自己包裹起来的样子,这时的蚕丝尚少,可以看到蚕的身体已经开始变黄变干。蚕吐丝结茧时,它的头总是时而抬高,时而垂下,并不停
42、地来回摆动,将自己的身体包裹在里面;图5是一个蚕已经被完全包裹在里面的完整的蚕茧。观察记录:蚕在吐丝的时候,头部以S形或8字形方式摆动进行吐丝。蚕在吐丝前后的变化:(1)吐丝前,蚕食欲下降,躯体发黄发亮,变透明。(2)吐丝时,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3)吐丝后,蚕身体变小,潜伏在茧内。观察结果:熟蚕吐丝结茧需要经历结制茧网、结制茧衣、结制茧层、结制蛹衬四个过程。探索二:观察蚕茧中的蚕蛹。1.观察蚕茧(1)形状:椭圆形(2)大小不同,长约34cm,宽约2cm。(3)颜色:白色、黄色等。(4)将蚕茧用热水浸泡,可以将蚕茧剥开。一只蚕所得到的蚕丝长度一般为1000米左右。2.观察蚕蛹(1)从蚕茧中取
43、出蚕蛹。将蚕茧倾斜竖起,让蚕蛹靠近下端。然后用剪刀或刀片从上端剖开一个细口子即可。播放视频观察蚕茧中的蚕蛹(2)蚕蛹的结构等观察发现。蚕蛹一般情况下不动,收到外界刺激时,蚕蛹的体节会轻微弯曲。蚕蛹的头部长出了触角,胸部长出了翅膀。提问: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点拨:蛹还会变化,因为它发育出了两对翅膀,之后会变成蚕蛾。在剪开的蚕茧里发现了一层蜕下来的皮,它是蚕吐完丝化成蚕蛹之前蜕下的第5次皮。蚕一生共蜕皮6次,第6次是在化蛾之前。观察记录总结:观看视频我们可以从蚕茧的大小、形状、颜色、质量等方面进行研究。准备材料并观察蚕的行为和丝的特点,并记录数据。记录观察数据观看视频并按照操作
44、步骤完成蚕蛹的取出。还会变化。通过观察描述我们看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在上节课最后阶段,我们一起观看了蚕吐丝结茧的过程,这节课通过观看视频对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温故知新。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观察蚕茧和蚕蛹,还可以与蚕的幼虫阶段对比观察,发现蚕茧和蚕蛹有哪些外形特征,在观察过程中感受蚕茧和蚕蛹对蚕的生长发育的作用。3. 交流研讨研讨一: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相同点:都有头、胸、腹三部分,都有体节、气门等。不同点:蚕蛹与幼虫比较,蚕蛹的身体缩短了,颜色由青白色变成深褐色,身上的体节减少了,腹部的足消失了,长出了复眼,出现了盾片,已有翅的雏形。探索二:蚕蛹还会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点拨:会
45、变化的,会变成蚕蛾。探索三: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蚕蛹是蚕的幼虫阶段和成虫阶段的过渡,既保留有幼虫时期的特点,又有成虫时期的特点。蚕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一种形态。蚕蛹一般情况下不会动,没有反抗能力,如果不用茧把自己包裹住,会被鸟类等动物吃掉,或者被雨淋死。所以蚕蛹把自己包裹住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蚕茧包裹着蚕蛹,对蛹起到了保护作用。学生根据实验观察,交流讨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学生交流讨论保护作用通过对比观察,发现蚕的幼虫和蚕蛹有哪些外形特征。通过交流研讨,认识到蚕蛹还会发生变化。通过交流研讨,了解蚕茧对蚕的作用。4.科学拓展你们见过这些动物的蛹吗?它们可能是什么样的动物?还有哪些动物一生
46、中也会经历蛹的阶段?除了蚕,还有很多动物的一生也会经过蛹的阶段,如苍蝇、蜜蜂、蝉和蝴蝶等。但是不同的蛹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蝴蝶的蛹一般是幼虫在植物叶子背面隐藏的地方用几条丝将自己固定住,之后直接化蛹,无茧。蚊子的蛹与其他昆虫的蛹不同,它可以跟幼虫一样活动。展示苍蝇、蜜蜂、蝉、蚂蚁的蛹的图片。播放视频认识了解蛹学生可介绍自己知道蛹。观看视频本环节拓展一些其他昆虫的蛹,让学生对完全变态昆虫的蛹期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并引出下一课,引导学生对蛹的下一个形态产生极大的观察兴趣。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蛹被茧
47、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经历对蚕蛹和蚕茧的观察、描述过程,用画图、文字记录观察结果并交流和简单的推测、验证的过程。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板书2.4 蚕变了新模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进行探究“蚕变了新模样”活动。在活动之前我首先让学生想象一下,蚕宝宝把自己裹在蚕茧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学生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各抒己见,然后通过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发现蚕宝宝变成了蚕蛹,再组织学生对蚕蛹进行细致地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观察蚕蛹变化的过程时,注意对蚕宝宝和蚕蛹的比较,发现蚕蛹的身体特点。另一个问题是对蚕变成蛹以后,还会不会变成其他形态做出猜想。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并解
48、决问题。当学生对蚕蛹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接下来进行第三个活动,对蚕茧的观察。在这一活动中,我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第二步是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拉蚕丝活动。随后,我对画蚕蛹的方法做了适当的指导。在三个活动完成以后,再对所学知识作以适当拓展。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2.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课题茧中钻出了蚕蛾单元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首先对动态的蚕蛾更感兴趣,故教科书的安排是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这是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的。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来的。2. 蚕蛾身体分为头、
49、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3. 蚕蛾有雌雄之分。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4. 蚕是昆虫,昆虫具有共同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 能基于课前观察记录的信息,描述蚕蛾的主要生命活动现象。2. 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3. 能根据外部特征识别雄性蚕蛾和雌性蚕蛾。4. 能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 5. 能依据昆虫的共同特征,认识更多的昆虫。科学态度目标1. 愿意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蚕蛾,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神奇。2. 敢于表达、乐于分享观察蚕生命过程的收获。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在较长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体
50、验到科学的艰辛和乐趣。重点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难点能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新课聚焦提问:同学们,蚕结茧已经十多天了,谁的蚕茧发生了新变化?蚕卵孵化出蚕到结茧变成蚕蛹,我们通过养殖观察,已经基本了解蚕蛾的幼虫和蚕蛹,蚕蛹经过十几天的孵化,蚕茧里钻出了蚕蛾。聚焦:蚕蛾是什么样的?与蚕的幼虫和蚕蛹相比,蚕蛾的生活习性发生了什么变化?蚕蛾与蚕的幼虫和蚕蛹有巨大的不同,蚕蛾有雌雄之分,刚羽化的蚕蛾的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变干。蚕蛾用足在地面爬行,不能用
51、翅膀飞行,此外蚕蛾不吃任何食物。结论:我们通过观察对比可以发现蚕蛾、蚕茧和蚕三者有许多共同之处,由此推断出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与蚕、蚕茧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茧中钻出了蚕蛾。(板书课题)学生自由发言通过提问、谈话的方式引出探究内容,激发学生观察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蚕的幼虫、蚕蛹、蚕蛾的外形变化和生活习性变化。2. 科学探索探索一:交流这段时间我们新发现。观察蚕茧发生的变化。观察工具:放大镜,蚕茧。观察方法:先观察并比较完整的蚕茧,再观察钻出的蛾子。要点提示:刚羽化的蚕蛾的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变干,因此,要将其安置在宽敞干燥的地方。提问:蚕蛾是
52、从哪里来的?播放视频观察蚕蛾破茧而出观察记录:(1)蚕蛾吐出一种汁液,使蚕茧中的丝胶溶解。(2)蚕蛾用头和足把丝拨开,形成一个圆洞,头部先从茧中伸出。(3)蚕蛾全部从茧中钻出。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变干。(4)雌雄蚕蛾交尾(交尾也称为交配),之后不久雄蛾就会死亡。(5)雌蚕蛾产卵。交配与产卵都是动物的繁殖行为。(6)蚕蛾活动场景图。有些蚕蛾正在交配,有些蚕娥在产卵,有些蚕娥已死亡。播放视频蚕蛾交配过程观察分析:(1)蚕蛹在蚕茧里待上1015天后,茧里钻出了蛾子。茧上的洞是蚕蛾钻出时留下的。(2)蛾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因此我们把它称作蚕蛾。(3)雄蚕蛾不断地扇动双翅、打转,寻找雌蚕蛾。雌蚕蛾不断放出信息素(身体分泌的物质,通过嗅觉器官察觉),吸引雄蚕蛾。(4)蚕蛾羽化不久就会交配,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蚕蛾就可产下受精卵。产卵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河子大学《园艺通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洞穴奇案读书分享
- 石河子大学《跆拳道》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模拟电子技术》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教育网站设计与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体能与营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高等代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城市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工艺与装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过程课件
- 广东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抽查考核题库(含答案)
- 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福建赛区预赛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 大学生心理辅导专项试题库(含答案)
- 2023届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HAF003《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的理解要点共课件
- DB33T 2476-2022 长期护理保障失能等级评估规范
-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猫和老鼠的故事 全国通用
- Unit-8-Stonehenge-公开课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课件
- 22G101-1与16G101-1的图集差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