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2020学年部编八下语文现代文阅读检测题及答案(精编版)-精选_第1页
最新2019-2020学年部编八下语文现代文阅读检测题及答案(精编版)-精选_第2页
最新2019-2020学年部编八下语文现代文阅读检测题及答案(精编版)-精选_第3页
最新2019-2020学年部编八下语文现代文阅读检测题及答案(精编版)-精选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回答问题。(15分)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 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 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 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 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 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 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

2、赶快种 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 传下来的 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 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 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 响

3、。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 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 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 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 免。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 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 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

4、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 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 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 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 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1 .阅读第一段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 沉睡中苏醒过来。(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 翩然归来。2 .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 许多农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 一句中的“许多”不

5、能 删去? (2分)3 .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一句中的! “这里”具体指的是彳f么? ( 2分)4 .结合第三四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分)(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说明方法:作用:(2)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说明方法:作用:5 .阅读第六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3分)6 .请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二)阅读恐龙无处不在节选,完成1 5题。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

6、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被挤压在一起, 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 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在

7、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 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

8、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7 .恐龙无处不在谈到了恐龙的灭绝,它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8 .第段中加点词“几乎”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9 .第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0 .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泛大陆是由一个板块构成的。11 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缓慢运动的。C.板块之间可以被拉开、挤压或抬升。D.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11 .选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三)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完成 1 5题。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9、。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 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一一平天下。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 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 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

10、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 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 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 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 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12 .以上选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3 .从这几

11、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王阳明持什么态度?14 .“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 “格”在此句中是什意思?15 .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16 .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的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四)阅读壶口瀑布节选,完成 14题。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 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 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

12、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 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 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 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 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 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

13、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 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揉操,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 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17 .在选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赏雨季壶口瀑布的感受呢?18 .在选段结尾处作者讲了关于黑猪掉进壶口瀑布的故事有什么作用?19 .选段中“

14、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体会句子中加点字“扫”的妙处。20 .分析选段中划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八下现代文阅读练习答案(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 (15分)1. (1) “沉睡”和“苏醒”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种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2) “次第”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儿开放的次序,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翩然”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伶俐,使春天充满活力的特点更加具体鲜明。(每小题2分,共4分)2 .“许多”是指“很多” “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但不表示是全部,在这里“许多”

15、说 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侯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侯 知识”.若去掉“许多”,就与事实不 相符.“许多”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分)3 .是指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对农事活动的重要意义。(2分)4 . (1)说明方法:举例子.作用: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 明了物 候学的内容和目的,即: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2)说明方法:作比较。作用:通过把物候观测仪器与气象仪器相比较,从而突出了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生生的生物作为物

16、候观测 仪器的特性。5.作者从“首先” “此外” “还可以” “也可以”几个方面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对于 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6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 别致,引人入胜。.(二)阅读恐龙无处不在节选,回答下面问题。7 .大陆漂移假说8 .不可以去掉,“几乎”从程度进行限制,说明“板块构造”理论不是为地质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果 去掉就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9 .列数字,用“四十多亿” “225亿”等数字具体准确说明泛大陆及其形成和分裂次数之多。10 .A11 .时间顺序(三)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回答下面问题。12 .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13 .作者对王阳明的行为并不持批判态度,而只是以他的行为为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相反,他认为王阳明 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14 .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探索。15 .举例证法,道理论证16 .-,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