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蔬菜病害_第1页
豆科蔬菜病害_第2页
豆科蔬菜病害_第3页
豆科蔬菜病害_第4页
豆科蔬菜病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豆科蔬菜病害豆科蔬菜病害豆科锈病豆科锈病 (Bean rustBean rust) 症状症状 病原病原 病害循环病害循环 发病条件发病条件 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锈病是菜豆、豇豆、豌豆、小豆等多种豆锈病是菜豆、豇豆、豌豆、小豆等多种豆科蔬菜上的重要病害,特别是在菜豆等危害严科蔬菜上的重要病害,特别是在菜豆等危害严重,常造成叶片提前脱落、果荚锈迹斑斑,品重,常造成叶片提前脱落、果荚锈迹斑斑,品质变劣。质变劣。症状症状 叶片叶片上初生很小的黄白色斑点,后逐渐扩大,呈现黄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其外围常有黄晕黄晕。症状症状 发病后期或寄主接近衰老时,夏孢子堆转变为黑色的冬孢子堆

2、黑色的冬孢子堆,或者在叶片上长出冬孢子堆。 2.病病 原原豆类锈病由担子菌门单孢锈菌属真菌侵染所致,其病原菌分别属于:豆类锈病由担子菌门单孢锈菌属真菌侵染所致,其病原菌分别属于: 1.菜豆锈病菌为疣顶单胞锈菌菜豆锈病菌为疣顶单胞锈菌(Uromyces appendiculatus); 2.豇豆锈病为豇豆单胞锈菌(豇豆锈病为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sinensis );); 3.蚕豆锈病菌为蚕豆单孢锈菌蚕豆锈病菌为蚕豆单孢锈菌( Uromyces fabae); 4.豌豆锈病菌为豌豆锈病菌为豌豆单孢锈菌豌豆单孢锈菌(Uromyces pisi); 豆类锈菌除豌豆锈菌是转主寄生

3、外,其它三种都是单主寄生的长豆类锈菌除豌豆锈菌是转主寄生外,其它三种都是单主寄生的长型锈菌,有生理专化型。型锈菌,有生理专化型。 病菌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现象,世界各地已经报道有近病菌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现象,世界各地已经报道有近200个个锈菌生理小种,我国记载有锈菌生理小种,我国记载有8个菜豆生理小种。个菜豆生理小种。3.侵染循环在寒热差别明显的北方地区,它以冬孢子的形态随同病株残在寒热差别明显的北方地区,它以冬孢子的形态随同病株残体落入土中越冬。条件适合,首先萌芽、产生菌丝及生成小孢子,体落入土中越冬。条件适合,首先萌芽、产生菌丝及生成小孢子,这些小孢子接触寄主后进行侵染,成为田间的初侵染

4、源。温暖的这些小孢子接触寄主后进行侵染,成为田间的初侵染源。温暖的南方地区,夏孢子可直接越冬。在田间一次次重复再侵染主要是南方地区,夏孢子可直接越冬。在田间一次次重复再侵染主要是依靠夏孢子。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寄主的气孔中侵入,通依靠夏孢子。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寄主的气孔中侵入,通过体内生长发育,成为夏孢子堆。夏孢子堆成熟后,又激发出夏过体内生长发育,成为夏孢子堆。夏孢子堆成熟后,又激发出夏孢子,借气流继续传播。天气变冷,又变成冬孢子子进行越冬。孢子,借气流继续传播。天气变冷,又变成冬孢子子进行越冬。 病 害 循 环病残体病残体 担孢子担孢子 气流传播气流传播 气孔侵入夏孢子夏孢子 再

5、侵染再侵染环境条件不适宜健康植株健康植株 发病植株发病植株 冬孢子(堆)冬孢子(堆) 初侵染初侵染4.发病条件l 诱发豆类锈病的主要因素是诱发豆类锈病的主要因素是高温和高湿高温和高湿。寄主表。寄主表皮上的水滴是锈病菌萌发和侵入的必要条件,故早皮上的水滴是锈病菌萌发和侵入的必要条件,故早晚晚重露、多雾重露、多雾最易诱发本病。最易诱发本病。l 适温高湿是影响豆类发病的主要因素,气温适温高湿是影响豆类发病的主要因素,气温20-27,相对湿度,相对湿度95%以上。以上。l 此外,种植地低洼和排水不良或种植过密、通风此外,种植地低洼和排水不良或种植过密、通风不良等发病也重。品种抗病性有差异,菜豆矮生种不

6、良等发病也重。品种抗病性有差异,菜豆矮生种较抗病,蔓生种易感病。较抗病,蔓生种易感病。5、防治措施、防治措施)选育抗病品种:)选育抗病品种:品种抗病性差别大,在菜豆蔓品种抗病性差别大,在菜豆蔓生品种中又以细花品种较抗病,大、中花品种较感病,生品种中又以细花品种较抗病,大、中花品种较感病,矮生品种抗性强些;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耐病品矮生品种抗性强些;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锈病菌存在生理分化,注意品种搭配施用,以及生种,锈病菌存在生理分化,注意品种搭配施用,以及生理小种监测。菜豆抗病品种:穗园理小种监测。菜豆抗病品种:穗园8号、中黄号、中黄4号、中黄号、中黄2号、九丰号、九丰3号等

7、。号等。)消毁病残体:)消毁病残体: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烧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烧毁。毁。)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栽培管理 降低田间湿度,合理密植,控制氮肥的使用,降低田间湿度,合理密植,控制氮肥的使用,多施一些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要及时清除田中的病残多施一些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要及时清除田中的病残体,减少病菌的来源。体,减少病菌的来源。 4) 药剂保护药剂保护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常用药剂及浓度有: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常用药剂及浓度有:萎锈灵可湿性粉剂倍液;代森锌可湿性粉剂萎锈灵可湿性粉剂倍液;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倍液;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倍液;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

8、液;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等均有效。每隔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等均有效。每隔天喷药一次,天喷药一次,连续防治连续防治23次。次。在喷药时,叶片的正在喷药时,叶片的正反面都要喷到,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反面都要喷到,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菜豆细菌性疫病 (Bean bacterial common blight) 症状症状 病原病原 病害循环病害循环 发病条件发病条件 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症状 幼苗幼苗染病可使子叶和幼茎出现红褐色水渍状病斑,严重时幼苗干枯; 成株成株期多从中下部叶片中下部叶片先染病,由叶尖叶尖或叶缘或叶缘开始逐渐向内扩展形成不规则形的褐色大斑,周围有黄色晕圈黄色晕圈,病叶

9、可很快枯死;病斑密集连片时整叶扭曲畸形或枯死,最后病叶碎裂。症状 茎部茎部染病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短条斑,严重的亦可使茎蔓枯干,状似火熏烤过,绕蔓一圈后,病部以上茎蔓枯萎; 豆荚豆荚染病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的褐色病斑,所结籽粒不饱满。病原病原 薄壁菌门、黄单胞杆菌属、地毯草黄单胞杆菌菜豆致病变种地毯草黄单胞杆菌菜豆致病变种 生长适温2832,致死温度50,pH5.78.4,最适pH7.3。病病 害害 循循 环环 病菌主要在种子内、外部越冬种子内、外部越冬,随病残病残体体遗留在土壤中土壤中越冬。 通过风雨、灌水、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风雨、灌水、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从水孔、气孔或伤口水孔、气孔或伤

10、口侵入。 潜育期 25天 发发 病病 条条 件件 1 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2432温度范围内,叶上存有水湿时最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此病发生。台风雨后病害加剧。但超过36时受到抑制,38时停止发展。 2 2、栽培管理、栽培管理防防 治治 措措 施施 1 1、选用抗病品种和种子消毒、选用抗病品种和种子消毒 2 2、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栽培管理 3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菜豆枯萎病 (Bean Fusarium wilt) 症状症状 病原病原 病害循环病害循环 发病条件发病条件 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症状症状 病茎维管束变褐色至暗褐色病茎维管束变褐色至暗褐色 从花期显现病症,病株下部叶片先变黄

11、,后从花期显现病症,病株下部叶片先变黄,后全部枯死,脱落。全部枯死,脱落。 病株根发育不良,根部变色,皮层腐烂,以病株根发育不良,根部变色,皮层腐烂,以致引起根腐,侧根少,易拔起。致引起根腐,侧根少,易拔起。 结荚减少,豆荚背部及腹缝合线变黄褐色。结荚减少,豆荚背部及腹缝合线变黄褐色。菜豆根腐病 菜豆根腐病一般在播后苗期至初花期就菜豆根腐病一般在播后苗期至初花期就可能发生。主要为害根部和茎基部。被可能发生。主要为害根部和茎基部。被害处开始产生水浸状红褐色斑,后来变害处开始产生水浸状红褐色斑,后来变为暗褐色或黑褐色,稍凹陷。为暗褐色或黑褐色,稍凹陷。 叶片变黄,由下往上发展,但叶片不脱叶片变黄,

12、由下往上发展,但叶片不脱落。落。 主根被害腐烂或坏死,侧根少,植株矮主根被害腐烂或坏死,侧根少,植株矮化,容易拔出。严重时,植株萎蔫枯死。化,容易拔出。严重时,植株萎蔫枯死。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株茎基部常生有粉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株茎基部常生有粉红色霉状物。红色霉状物。 根腐病病部维管束变褐色或黑褐色,但根腐病病部维管束变褐色或黑褐色,但不向地上部发展,而枯萎病维管束变色不向地上部发展,而枯萎病维管束变色是向上发展的,即地上茎部维管束也变是向上发展的,即地上茎部维管束也变成褐色或黑褐色。成褐色或黑褐色。病原病原 半知菌类、镰孢霉属、枯萎病:尖孢镰刀菌菜豆专化型尖孢镰刀菌菜豆专化型 根腐病:菜豆腐皮

13、镰孢真菌根腐病:菜豆腐皮镰孢真菌病原病原 枯萎病菌在2030生长较好,最适温度24-28;根腐病菌2932 相对湿度80%以上,特别是在土壤含水量高时有利于病菌传播和侵入。病病 害害 循循 环(枯萎)环(枯萎) 越冬形态: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 越冬场所:病残体、土壤和带菌肥料、:病残体、土壤和带菌肥料、种子种子 传播途径:灌溉水、雨水、农具、土壤、灌溉水、雨水、农具、土壤、肥料或昆虫肥料或昆虫等传播,种子带菌是远距离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主要途径传播主要途径。 侵入途径:根毛顶端、伤口根毛顶端、伤口 病病 害害 循循 环(环(根腐根腐)l病菌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可存活

14、病菌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010年年左右。左右。l传播途径:灌溉水、雨水、农具、土壤、肥传播途径:灌溉水、雨水、农具、土壤、肥料等传播。料等传播。l侵入途径:根毛顶端、伤口侵入途径:根毛顶端、伤口 l土壤湿度大,灌水多,利于该病发展;连作、土壤湿度大,灌水多,利于该病发展;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发病较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发病较重。发病条件发病条件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 栽培管理栽培管理 品种品种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1)(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 病原菌具有生理小种分化现象,而不同的生理小种有不同病原菌具有生理小种分化现象,而不同的生理小种有不同的致病能力和寄主范围。所以,选育

15、和推广抗病的蔬菜品种的致病能力和寄主范围。所以,选育和推广抗病的蔬菜品种成为可能,这是抵抗和减轻病害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措施。成为可能,这是抵抗和减轻病害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措施。 (2)(2)种子消毒种子消毒 (3)(3)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栽培管理 枯萎病的病原菌为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土壤习居菌土壤习居菌”。枯萎病病菌以真菌。枯萎病病菌以真菌的菌丝体、厚坦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可在病残体中营的菌丝体、厚坦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可在病残体中营57年腐生生活。因此,应该在已发病的土地上实行年腐生生活。因此,应该在已发病的土地上实行25年轮年轮作换茬种植,或水旱轮作效果更优。作换茬种植,或水旱轮作效果更优

16、。 同时,种植前要彻底清除、烧毁病残株,不用病株沤肥,同时,种植前要彻底清除、烧毁病残株,不用病株沤肥,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农事操作尽量减少蔬菜植株伤口,改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农事操作尽量减少蔬菜植株伤口,改善排灌条件,从多方面避开菌源。善排灌条件,从多方面避开菌源。 (4)(4)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5)(5)及时清理病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及时清理病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大豆线虫病大豆线虫病 症状症状 病原病原 病害循环病害循环 发病条件发病条件 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症状 大豆线虫病主要有胞囊线虫和根结线虫病两大豆线虫病主要有胞囊线虫和根结线虫病两种,胞囊线虫多分布于北方,根结线虫多分种,胞囊

17、线虫多分布于北方,根结线虫多分布于南方。布于南方。 植株瘦弱、矮化,似营养不良,胞囊线虫为植株瘦弱、矮化,似营养不良,胞囊线虫为害在须根上附有许多细小黄色颗粒(雌线虫)害在须根上附有许多细小黄色颗粒(雌线虫) 变褐色变褐色 脱落。脱落。 根结线虫为害,根部肿大,形成大小不同瘤根结线虫为害,根部肿大,形成大小不同瘤状根结,根结上部形成短支根或密集的须根。状根结,根结上部形成短支根或密集的须根。病原 大豆胞囊线虫为垫刃日异皮线虫,雄虫线性、大豆胞囊线虫为垫刃日异皮线虫,雄虫线性、雌虫梨形,雌虫死后体壁增厚为胞囊,内含雌虫梨形,雌虫死后体壁增厚为胞囊,内含200 300粒卵抗逆性强,目前发现粒卵抗逆

18、性强,目前发现7种生理小种生理小种。种。 根结线虫为根结线虫属,形态与胞囊线虫相近,根结线虫为根结线虫属,形态与胞囊线虫相近,但不形成胞囊,也有生理小种分化。但不形成胞囊,也有生理小种分化。.8,43,他寄主上的方式越冬卵囊团或病残根结或其根结线虫年的报道也有年一般生活力强土中胞囊胞囊线虫越冬方式 影响因子中,以土温和土质较为重要,土温小于影响因子中,以土温和土质较为重要,土温小于10不能不能发育,发育,31以上幼虫开始衰退。以上幼虫开始衰退。5cm土温土温23.3 时完成一代需时完成一代需24天,天,17.8 时需时需41天。沙性土壤更适合线虫生存和发育。天。沙性土壤更适合线虫生存和发育。病

19、 害 循 环发生规律发生规律 大豆线虫病轮作地发病轻,连作地发病重;大豆线虫病轮作地发病轻,连作地发病重; 通气良好的砂壤土、砂土、或干旱瘠薄的土通气良好的砂壤土、砂土、或干旱瘠薄的土壤有利于线虫生长发育;壤有利于线虫生长发育; 氧气不足的黏重土壤,线虫死亡率高;氧气不足的黏重土壤,线虫死亡率高; 使土壤中线虫数量急剧下降的使土壤中线虫数量急剧下降的有效措施有效措施就是就是与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禾本科作物轮作。 这是因为禾谷类作物的根能分泌刺激线虫卵这是因为禾谷类作物的根能分泌刺激线虫卵孵化的物质,使幼虫从胞囊中孵化后找不到孵化的物质,使幼虫从胞囊中孵化后找不到寄主而死亡。寄主而死亡。 1 1、农

20、业防治农业防治 2 2、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防 治 措 施农业防治农业防治 种植抗、耐病品种种植抗、耐病品种,利用耐病品种可增产,利用耐病品种可增产10%10%15%15%,但耐病品种只能减轻当年受害的程度,而不能减少但耐病品种只能减轻当年受害的程度,而不能减少土壤中胞囊数量;土壤中胞囊数量; 轮作轮作是防治线虫病重要措施,一般轮作要在是防治线虫病重要措施,一般轮作要在3 3年以年以上,轮作年限越长,效果越好,上,轮作年限越长,效果越好, 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水旱轮作或或与禾本科与禾本科等非寄主作等非寄主作物轮作防病效果好,轮作制中加入一季物轮作防病效果好,轮作制中加入一季

21、诱捕作物诱捕作物如如绿肥作物或抗病品种等,可减少轮作年限提高防病绿肥作物或抗病品种等,可减少轮作年限提高防病效果;效果; 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料或喷叶面肥,促进植,增施有机肥料或喷叶面肥,促进植株生长,可以减轻线虫危害;株生长,可以减轻线虫危害; 适当灌水,适当灌水,在高温干早的年份要注意适当灌水,效在高温干早的年份要注意适当灌水,效果会更加明显。果会更加明显。“诱捕作物诱捕作物” 如果种植线虫能侵染而不能繁殖的作物,如如果种植线虫能侵染而不能繁殖的作物,如豌豆、菜豆、三叶草豌豆、菜豆、三叶草等,可以促使线虫的卵等,可以促使线虫的卵孵化,但不能增加后期胞囊的数量,这类植孵化,但

22、不能增加后期胞囊的数量,这类植物比种植其他非寄主作物或休闲更有效,往物比种植其他非寄主作物或休闲更有效,往往称这类作物为往称这类作物为“诱捕作物诱捕作物” 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苗床处理用苗床处理用DD混剂,二溴氯丙烷在播混剂,二溴氯丙烷在播23周施周施于土层于土层1525cm,然后压实,以熏蒸方式杀虫。,然后压实,以熏蒸方式杀虫。另外,用另外,用15%涕灭威或涕灭威或27%益收宝颗粒剂或呋喃丹益收宝颗粒剂或呋喃丹进行穴或沟施。进行穴或沟施。大豆疫霉根腐病大豆疫霉根腐病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重要的检疫性病害,是危害大豆的严重病害之一。症状症状 发病时间发病时间 :整个生育期:整个生育期 危害部位危害部

23、位:主要是根系:主要是根系 症状特点症状特点: 苗前苗前 烂种烂种 , ,烂芽烂芽 出苗差出苗差 . . 幼苗幼苗 根腐或茎腐,造成幼苗萎蔫或死亡。根腐或茎腐,造成幼苗萎蔫或死亡。 . . 成株期成株期 叶由下向上变黄叶由下向上变黄, ,萎焉萎焉, ,根系变褐腐烂根系变褐腐烂, , 可沿主茎向上扩展可沿主茎向上扩展, ,形成凹陷条斑形成凹陷条斑 . .大豆疫霉根腐病症状大豆疫霉根腐病症状大豆疫霉根腐病症状大豆疫霉根腐病症状 在我国,能够引起大豆根腐症状的病菌有四种,在我国,能够引起大豆根腐症状的病菌有四种,分别属于镰刀菌、丝核菌、腐霉和疫霉。分别属于镰刀菌、丝核菌、腐霉和疫霉。 首先从发生地看

24、,镰刀菌、丝核菌引起的根腐病发首先从发生地看,镰刀菌、丝核菌引起的根腐病发生很普遍。东北地区、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都生很普遍。东北地区、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都有发生。腐霉主要发生在东北及黄淮海豆区。疫霉有发生。腐霉主要发生在东北及黄淮海豆区。疫霉根腐仅发生在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另外,土壤潮湿根腐仅发生在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另外,土壤潮湿或有积水的地块容易发病,尤其是腐霉和疫霉引起或有积水的地块容易发病,尤其是腐霉和疫霉引起的根腐病。的根腐病。 从发生时间上看,腐霉根腐主要发生在出苗期和苗从发生时间上看,腐霉根腐主要发生在出苗期和苗期,造成萎蔫、猝倒和死苗。镰刀菌、丝核菌和疫期,造成萎蔫、猝倒和

25、死苗。镰刀菌、丝核菌和疫霉菌也主要为害豆苗,但遇到适宜的条件也可以发霉菌也主要为害豆苗,但遇到适宜的条件也可以发生在大豆分枝期或更晚些。生在大豆分枝期或更晚些。 从为害症状上看,腐霉和疫霉所致病斑初期水渍状,从为害症状上看,腐霉和疫霉所致病斑初期水渍状,侵染后迅速发生腐烂。镰刀菌引起幼苗的根及茎基侵染后迅速发生腐烂。镰刀菌引起幼苗的根及茎基部褐色或红褐色病斑。有的仅造成部分根系坏死,部褐色或红褐色病斑。有的仅造成部分根系坏死,延缓植株生长并提早落叶。丝核菌引起的苗立枯和延缓植株生长并提早落叶。丝核菌引起的苗立枯和茎、荚病斑表面都缠绕白色菌丝,后期生出褐色米茎、荚病斑表面都缠绕白色菌丝,后期生出

26、褐色米粒大小的菌核。粒大小的菌核。疫霉根腐与丝核、疫霉根腐与丝核、 腐霉根腐的区别腐霉根腐的区别 疫霉根腐疫霉根腐 发病时近地面茎杆上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下扩展,向上时可扩展到下部分枝的枝节处,向下扩展到根部, 维管束变褐 25C以上发展很快,成行成片发病,暴死. 丝核丝核.腐霉根腐腐霉根腐 发病时茎基部呈暗褐色或浅褐色,后绕茎基或根茎扩展,致皮层腐烂, 病部一般限于皮层,不侵入维管束 病情发展慢病原特征病原特征 病菌属霜霉目 腐霉科,疫霉属, 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Gerdemann 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囊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囊大豆疫霉大豆疫霉-

27、雄器和藏卵器雄器和藏卵器n雄器侧生,偶有穿雄生。n藏卵器壁薄,球形至扁球形。卵孢子球形。大豆疫霉菌:有性器官大豆疫霉菌:有性器官大豆疫霉大豆疫霉-卵孢子卵孢子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n 病菌以病菌以卵孢子卵孢子在在土壤中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该病初侵染源。存活越冬成为该病初侵染源。n 带菌土壤和病残体带菌土壤和病残体无论是在当年还是越冬后都可有效地传无论是在当年还是越冬后都可有效地传播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播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和主要初侵染源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n 土壤或病残体中的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土壤或病残体中的卵孢子萌发产生孢

28、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吸附在大豆根、茎以后,先形成休止孢子,后萌发侵入,子吸附在大豆根、茎以后,先形成休止孢子,后萌发侵入,产生菌丝在寄主细胞间蔓延,形成球状或指状吸器汲取营产生菌丝在寄主细胞间蔓延,形成球状或指状吸器汲取营养,同时还可形成大量卵孢子。养,同时还可形成大量卵孢子。n 土土壤温度也是影响此病害的重要因素,温度高于壤温度也是影响此病害的重要因素,温度高于35时,时,植株很少出现症状。植株很少出现症状。 n 湿度高或多雨天气、土壤粘重,易发病。重茬地发病重。湿度高或多雨天气、土壤粘重,易发病。重茬地发病重。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1)选用对当地小种具抵抗力的抗病品种。选用对当地小种具抵抗力

29、的抗病品种。 尽管大豆疫霉菌生理小种很多,并且新小种出现也较快,利尽管大豆疫霉菌生理小种很多,并且新小种出现也较快,利用抗病品种仍然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用抗病品种仍然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单基因小种专化抗性都单基因小种专化抗性都普遍存在,目前已鉴定出大豆中有普遍存在,目前已鉴定出大豆中有1313个抗大豆疫霉菌的显性单个抗大豆疫霉菌的显性单基因(基因(RpsRps)。耐病性是指大豆受侵染后不表现明显的发病症)。耐病性是指大豆受侵染后不表现明显的发病症状或产量损失,一般没有小种特异性,受多基因控制,对抗大状或产量损失,一般没有小种特异性,受多基因控制,对抗大豆疫霉菌的持久性会更好。豆疫霉菌的持久性会更好。(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深耕及中耕培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深耕及中耕培土。土壤湿度是影响大豆土壤湿度是影响大豆疫霉病的关键因素之一疫霉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3)播种时沟施甲霜灵颗粒剂,使大豆根吸收可防止根播种时沟施甲霜灵颗粒剂,使大豆根吸收可防止根部侵染。部侵染。(4)播种前种子重量播种前种子重量0.3%的的35%甲霜灵粉剂拌种。甲霜灵粉剂拌种。(5)必要时喷洒或浇灌必要时喷洒或浇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