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江苏考试说明江苏考试说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的统一;秦朝的统一;(2)皇帝皇帝制度;制度;(3)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4)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知识点一秦朝统一知识点一秦朝统一1.条件条件(1)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各诸侯国力图通过_统一天下。统一天下。(2)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3)秦国经过秦国经过_,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2.经过: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
2、齐六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结果:结果:公元前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秦朝,定都咸阳。兼并战争兼并战争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始皇帝始皇帝皇帝皇帝监察监察丞相丞相皇帝皇帝2.影响影响(1)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定程度上减少了_ _。(2)实现了对实现了对_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治体制之中。(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_,
3、为历代王朝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决策决策失误失误地方政权地方政权基本格局基本格局考向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原因、特点考向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和影响史料研读史料研读史料一史料一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在他们上面的权威”。古代政治制度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研究史料二史料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史料三史料三秦朝的三公九卿
4、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摘自中华文明史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第二卷1.史料一中史料一中“东方小农东方小农”是指中国的农民;是指中国的农民;“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表明农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根源应从小农经济的局表明农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根源应从小农经济的局限性角度进行思考。限性角度进行思考。2.史料二图示中史料二图示中“
5、三公三公”权力三分,各司其职又互相牵制,大权权力三分,各司其职又互相牵制,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手中,不至旁落。最终操纵在皇帝手中,不至旁落。“郡监郡监”“”“郡尉郡尉”直属御史直属御史大夫和太尉,体现了中央直接管辖地方的特点。大夫和太尉,体现了中央直接管辖地方的特点。3.史料三信息史料三信息“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各有职分、等级、俸禄”说明官员不再是世卿世禄,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说明官员不再是世卿世禄,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代表东方小农的代表东方小农的主宰、主宰、权威权威”是什么
6、?导致东方小农是什么?导致东方小农“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的根源是什么?的根源是什么?提示:提示:代表:皇帝。根源: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保守性和脆代表:皇帝。根源: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保守性和脆弱性。弱性。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点。本特点。提示:提示:(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明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确,各司其职。(2)充分体现出充分体现出“家天下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为皇的特点,诸卿为皇室专设,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室专设
7、,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4)中央直接管辖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中央直接管辖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史论归纳史论归纳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原因原因(1)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2)政治:封建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政治:封建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度,镇压农民的反抗。地
8、所有制度,镇压农民的反抗。(3)思想:法家思想:法家“集权集权”理论的影响。理论的影响。2.特点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2)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地方绝对服从中央。(3)以严格的选官制度和严苛的法律为保障。以严格的选官制度和严苛的法律为保障。(4)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3.影响影响(1)积极积极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中国成为当时世界大国。的封建国家形成,中国成为当时世界大国。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促进封
9、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2)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命题分析命题分析考法考法1从制度创新角度命题。从制度创新角度命题。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是个善于创新的民族,古代中国人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民
10、族是个善于创新的民族,古代中国人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政治制度。如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等。解题造了许多先进的政治制度。如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等。解题时可以从文明史观角度分析。时可以从文明史观角度分析。考法考法2从历史反思角度命题。从历史反思角度命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有利于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稳定,但同样也容易导致外戚利于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稳定,但同样也容易导致外戚干政、宦官专权、地方割据、皇帝暴政等弊端。解题时注意从历干政、宦官专权、地方割据、皇帝暴政等弊端。解题时注意从历史教训方面分析。史教训方面分析。考法考法3从古代
11、中西方政治文明的比较方面命题。从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的比较方面命题。文明是社会进步文明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古代中国文明和古希腊罗马文明都是世界文明的主要代的象征。古代中国文明和古希腊罗马文明都是世界文明的主要代表。文明由各自的国情决定,没有优劣之分。解答时需综合链接表。文明由各自的国情决定,没有优劣之分。解答时需综合链接相关知识,注意角度的多元化。相关知识,注意角度的多元化。1.(2016江苏南通一模江苏南通一模)“考秦之制,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12、。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解析解析材料材料“考秦之制,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体现了秦朝体现了秦朝从中央到地方行政体制,故从中央到地方行政体制,故A项错误;秦朝地方郡守、郡尉、项错误;秦朝地方郡守、郡尉、郡监分别隶属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从而实现了中郡监分别隶属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
13、夫,从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B项正确。项正确。答案答案B2.(2016江苏南通、扬州、泰州调研江苏南通、扬州、泰州调研)“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秦廷有集议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秦廷有集议之制,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
14、()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B.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C.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D.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解析解析“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与材料中与材料中“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不符,故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项错误;材料中“亦事势推迁所必至亦事势推迁所必至”表明顺应了时表明顺应了时代,故代,故B项正确;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分封制度与项正确;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分封制度与材料中材料中“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不符,故
15、不符,故C项错误;项错误;“削弱削弱”与材料中与材料中“秦廷有集议之制,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君臣集议”不符,故不符,故D项错误。项错误。答案答案B考向二郡县制的特点和历史作用考向二郡县制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史料研读史料研读史料一史料一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属属)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柳宗元封建论史料二史料二寓封建寓封建(注:即分封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
16、之失,其专在上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之有司之官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史料三史料三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式和管理体制。文史纵横文史纵横
17、2009年第年第3期期1.史料一中史料一中“革之革之”指废除分封制,指废除分封制,“臣畜臣畜”指臣服如畜。史料指臣服如畜。史料主要说明秦始皇以郡县取代分封,虽出自主要说明秦始皇以郡县取代分封,虽出自“一己之威一己之威”,却成,却成就了就了“公天下之端公天下之端”。2.史料二中史料二中“封建之失,其专在下封建之失,其专在下”指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指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指容易形成皇权专制。顾炎武从指容易形成皇权专制。顾炎武从“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角度评论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弊。的角度评论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弊。3.史料三中史料三中“必然结
18、果必然结果”说明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说明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由此指出了官僚政治的特点。必然,由此指出了官僚政治的特点。1.根据史料一,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是如何产生的?郡县制为根据史料一,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是如何产生的?郡县制为“公天下之端公天下之端”应如何理解?应如何理解?提示:提示:产生:由皇帝直接任免。理解:郡县制打破了官员依靠血产生:由皇帝直接任免。理解:郡县制打破了官员依靠血缘关系世袭的传统,官员选拔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实缘关系世袭的传统,官员选拔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实现了现了“公天下公天下”。2.史料二是顾炎武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利弊的评价。你是否同
19、意史史料二是顾炎武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利弊的评价。你是否同意史料二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料二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提示:提示:同意。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较大独立性,易导致地方割同意。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较大独立性,易导致地方割据,如春秋战国的长期战乱。郡县制下皇帝任命官员,中央直据,如春秋战国的长期战乱。郡县制下皇帝任命官员,中央直接管辖地方,但君主高度集权和专制,易造成决策失误,地方接管辖地方,但君主高度集权和专制,易造成决策失误,地方完全失去独立性也不利于调动地方管理国家的积极性。完全失去独立性也不利于调动地方管理国家的积极性。史论归纳史论归纳贵族政治贵族政治(分封制分封制)向官僚政治向官僚政
20、治(郡县制郡县制)的转变及其历史作用的转变及其历史作用1.转变转变(1)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世卿世禄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贵族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世袭官职,世卿世禄。(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系,包括
21、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制度规定。(3)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了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体制由此建立起来。2.历史作用历史作用(1)政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政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维护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免遭游牧民族的侵扰。维护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免遭游牧民族的侵扰。(2)经济: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同时,中央集权制有利经济:有
22、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同时,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兴修大型工程。于国家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兴修大型工程。命题分析命题分析考法考法1从史学研究角度命题。从史学研究角度命题。文献材料和实物材料是研究历史的文献材料和实物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凭证。命题人往往以文献记载或考古材料为载体,考查郡县重要凭证。命题人往往以文献记载或考古材料为载体,考查郡县制的出现。如四川博物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陕西章台出制的出现。如四川博物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陕西章台出土的秦代封泥等。解题时需注意捕捉有关郡县制的基本信息。土的秦代封泥等。解题时需注意捕捉有关郡县制的基本信息。考法考法2从制度创新角度命
23、题。从制度创新角度命题。郡县制的创立,是秦朝地方管理体郡县制的创立,是秦朝地方管理体制的创新,实现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是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转制的创新,实现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是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转变的标志。解题时注意结合郡县制的特点进行作答。变的标志。解题时注意结合郡县制的特点进行作答。考法考法3从对比联系角度命题。从对比联系角度命题。分封制和郡县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分封制和郡县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如分析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可以从分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如分析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可以从分封制下的封制下的“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到郡县制下的到郡县制下的“依据才干政绩依据才干政绩”进行思进行思考。解题时需结合郡县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考。解题时需结合郡县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1.(2015海南单科,海南单科,2)三国志称秦始皇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郡县制 B.分封制分封制 C.井田制井田制 D.宗法制宗法制解析解析“罢侯置守罢侯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垃圾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地热采暖专用地板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土地储备产业发展状况规划研究报告
- 2024年度人工智能领域股权补偿协议3篇
- 2024年度校园物业管理及优化合同版B版
- 2024年物联网技术应用开发合作协议
-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数据库应用技术案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吕梁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射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墓地买卖协议书(含墓碑石材定制)3篇
- 2025苏州房屋租赁合同(中介版)
- GB/T 3452.1-2005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1部分:尺寸系列及公差
- 2023年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 GB/T 18277-2000公路收费制式
- 202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胸外科出科考试
- 11468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第7章
- 2023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文学习PPT课件(带内容)
- 2022年初级育婴师考试题库附答案
- 系统家庭疗法课件
- 新版GSP《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试题
- 初中道德与法治答题技巧课件
- 河北省保定市药品零售药店企业药房名单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