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_第1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_第2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_第3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_第4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无形收和他构第1课抵抗弯曲数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作为本单元“形状与结构”的伊始课,首先引导学生认识房子、桥梁都 有柱子和横梁,靠柱子和横梁支撑,而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由此引入本课的内 容一一横梁的抵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本课只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梁的 抵抗弯曲能力与横梁宽度、厚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数据,学生分析发现纸的 宽度增加,抵抗弯曲能力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抵抗弯曲能力会明显增加,增 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最后学生用实验得出的结论解释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 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

2、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 的运动状态,认识了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些力。并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 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已经能够识别变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 力。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能够大胆假设乂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

3、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教学难点】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 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出示纸条)请一位大力士和老师配合做一个实验,拉一拉这张纸条,(用 很大的力气才拉断)教师说明纸承受拉伸的性能强。我再把这张纸放在架空的两本书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答后,教师实 验)2 .纸条承受不住自身的重量就弯曲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不弯曲呢?也 就是说让它抵抗住弯曲呢?(学生说抵

4、抗弯曲的方法:拉近盒子的距离、加支撑 物等。)二、探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活动一:探究增加纸的厚度,会不会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1 .师:如果增加纸条的厚度,它的抵抗弯曲的能力会增加吗?(会)2 .师:这里有两张纸,1号纸比较薄,2号纸是由两张1号纸粘起来的, 也就是说它的厚度是1号纸的(2倍)。3 .师:那这两张纸,哪张的抗弯曲能力强一些呢?2 / 3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师:都觉得2号纸的抗弯曲能力比1号纸强吗?4 .师:(稍作停顿)那2号纸比1号纸抵抗弯曲的能力强多少呢?预测一 下。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生沉默)都认为2号纸厚度增加一倍,抵抗弯曲的能力也跟着增加一倍吗

5、?5 .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预测准不准确呢?(实验)如何实验?(放铁垫圈) 为了让实验公平、科学,应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呢?(垫圈大小和重量、垫圈放的 位置、支撑物的距离和高度、弯曲程度、放垫圈的力量。)教师说明:放垫圈的位置以中间的圈为准;书的距离以纸上的线为准:弯曲 程度以沾到橡皮擦为准;放垫圈时不要用力砸。6 .学生实验,教师参与指导。7 .交流。8 .师:实验都完成了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师:做了这个实验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师小结板书:增加纸的厚度,能提高纸的抗弯曲能力活动二:探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1 .如果给你们3号纸,3张纸合起来,它们会承受多少?(指几个学生说,教师说明

6、:可以确定一个范围)2 .我们还有4号纸,小组内先猜测一下3号纸和4号纸能放多少个,再做 实验并记录,老师建议:可以先做3号纸,再做4号纸。3 .学生验证并记录。4 .交流:刚才大家研究的这么投入,肯定有重大发现。(学生汇报)5 .刚才,我们对3号纸和4号纸的抗弯曲能力都进行了预测和测量,很多 同学都感到非常意外,怎么可以承受这么多的垫圈呢。做了这个实验,你们对纸 的厚度与它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什么新发现?(能力不是成倍增加的)三、绘制折线图并分析1 .在科学上,我们用这样的图表示出来。(出示统计图)看得懂吗?横向表 示什么,纵向表示什么。你会不会画?请同学们把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用折线

7、的形式画下来。2 .学生绘图。3 .展示,交流。(学生介绍折线图,有什么发现。)4 .小结:看着曲线图,你能说说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能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不能说,纸的厚度增加1倍,抵抗弯曲的能力也增加一倍,有没有明显的倍数关 系)可不可以这样说,增加纸的厚度能显著提高纸的抵抗弯曲能力。四、联系生活1 .像纸这样的薄形材料抵抗弯曲的性能都较差,增加厚度能明显提高材料 的抗弯曲能力,所以在建筑中广泛采用厚度很大的横梁来承受巨大的重力。(欣赏图片)2 .(指教室里的梁)这些横梁是什么形状的?它的横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大多是立着放的,还是横着放的,你能不能也用今天学的知识

8、来解释一下这乂是 为什么呢?(立放大大提高抗弯曲能力)3,用木片来体验得出的结论。五、小结、延伸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明显提高材料抵抗 弯曲的能力,可是这种办法就需要增加材料的用量。不增加纸的原度,你能想出 办法增加这张纸的抗弯曲能力吗?【板书设计】抵抗弯曲纸梁宽度增加增加纸梁厚度增加大大增加柱子间距弯曲程度规范操作垫片位置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形状和抗弯 曲能力数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以生活中的钢材为什么要加工成不同形状引入,旨在让学生发现、 提出本课的研究内容一

9、一材料抗弯曲能力与材料的形状有关吗?接着进入探究材料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重点环节,用同样的纸做成像条形钢 材那样的各种形状,测量它们的抗弯曲能力,并与平展的纸比较,认识到改变材 料的形状可以改变其抗弯曲能力。而要保证材料既有足够的抗弯曲的能力乂可以 尽量节约材料的道理,教科书以资料的形式给出,让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最后通过对瓦楞纸板的研究,不但可以加强对前面活动的认识,而且乂把知 识带到了实际的生活中,同时还体现出科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特点! 尽力追求科学学习的生活性和探究性。【学情分析】本课是六上形状与结构的第二课时。但是学生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学习 了第一课的基础上研究形状与抗弯曲

10、能力。通过用同样的纸做成像条形钢材那样的各种形状,测量它们的抗弯曲能力, 并与平展的纸比较,认识到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其抗弯曲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过程与方法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做出解释和提出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乐于根据观察做出解释和提出问题。5 / 3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教学重点】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做出解释和提出问题。【教学难点】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做出解释和提出问题。【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 板。

11、教师自己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钢、铝型材样品或相关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在前一节课中,我们研究了纸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发现纸的抗弯曲能力与哪 些因素有关呢?(厚度和宽度)那纸的抗弯曲能力除了与厚度、宽度有关,如果我把薄薄的一张纸的形状改 变一下,它的抗弯曲能力会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一形状与抗弯曲能 力.(板书)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 .教师出示一张纸让学生讨论,在这张纸长度不变的基础上,同学们能折出 哪些形状呢?按照学生说的把形状画在黑板上.(板书:形状)2 .请同学们拿出作业本,来预测一下这些不同形状的纸的抗弯曲能力!(预测 前出示实验的纸)抽两组的预测的结果写在

12、黑板上.(板书:预测)3 .我们已经进行了预测,那我们接下来要进行实测了,在实测时应控制哪些条件 不变呢?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前一节课的实验中我们是控制哪些条件不变的和我 们这里有相同之处嘛!(板书:实测)6 / 3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注意:两边的高度不变,垫圈放的位置要在中间而且要轻轻的放,实验时纸梁架空 的距离不变(我们统一为11厘米).4 .学生分组实验:每个小组至少选择两种形状进行实测并记录:学生实验的同时 教师巡视每个小组(特别关注预测的两组)形状预测抗弯曲能力实测抗弯曲能力5 .汇报实验结果:两种情况以上测好的同学请举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 下实验的情况,请几个小组来

13、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板书:实验数据)6 .教师提问:看了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改变纸的形状可以增强 纸的抗弯曲能力.)或者提:纸的形状改变了,他的抗弯曲能力怎么样呢?7 .结论:改变形状抗弯曲能力增强.(板书:改变形状抗弯曲能力增强)进一步解释:让同学再观察一下改变形状的纸,出示一张没有改变形状的纸 和改变形状的纸相比较,我们发现纸的什么改变了?(宽度减小了,厚度增加了)我 们在前一节学到过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能加强抗弯曲能力.薄薄的一张纸把它的形状改变以后,他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了,那么我们 的生活中有很多材料也是通过改变形状来改变抗弯曲能力的.出示钢材,为了节 省钢材,把它

14、们做成了这样各种形状,虽然材料节省了,但抗弯曲能力仍旧很强.三、瓦楞纸板的研究今天材料比较多,老师用一个纸箱子装了过来,我发现纸箱上还藏着个秘密 呢!现在我给每个小组发一小块这样的纸板,你们可以感觉一下,并观察一下,看 看有什么发现吗?学生汇报,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硬板纸的内部结构原来硬板纸除了比较厚之外,更主要是里面有了抗完全能力特别强的波浪 形,这种形状乂象瓦楞状,我们就把这种纸叫“瓦楞纸”。接下来同学们可以把瓦楞纸板剥开看看各部分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各部分的 软硬怎样的?教师提问:为什么中间层要做成“波浪型”呢?这样有什么好处吗?有时为了进一步增强抗弯曲能力,也把瓦楞纸板做成五成,甚至七成.

15、四、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都是通过改变形状来增加抗弯曲能力的例子,课后同学们可以去寻找一下。【板书设计】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改变形状/ 减小了宽度 增加了厚度 /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9 / 3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拱形的力置数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 的第三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和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导学生探 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乂叫推理结构,它的特点 是把受到的

16、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 的结构。本单元前两课主要探究条形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学生已经 知道改变纸的宽度、原度或者改变纸的形状都可以改变纸的抗弯曲能力)。这一 课主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拱形结构,希望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到 拱形能承受较大压力的原因并提出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更具趣味性和挑战 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如果能抵住 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过程与方法: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 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学生在实验探究

17、活动中,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分工合 作,如何处理数据,实验中出现与探究课题不同或与生活常识有矛盾的问题,应 如何对待,也需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 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 更大的压力。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做拱形的纸,180g绘画纸一整张裁成长21cm、 宽10cm的小块,铁垫圈、螺帽若干,垫板(三层

18、板裁小长21cm、宽10cm大小)。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 .师:刚才我们从西瓜说到了拱形,在生活中还有许多拱形的结构,请看 (投影图片),对于拱形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2 .生说。3 .师:综合大家的问题,主要的疑惑是我们生活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拱 形结构,拱形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就从“拱形的力量”上去找找答案。4 .出示课题:拱形的力量。二、平纸与拱纸承重能力的比较1 .师:要了解拱形的力量有多大,我们不妨拿一张拱纸和一张平纸来做个 比较,(出示拱纸、平纸)2 .师:(1)这两张纸的材料和大小都一样,跨度都是12厘米,现在如果在 纸的中

19、间轻轻地放垫片(出示垫片),你们估计一下哪张纸的承重能力强一些?(2)检验一下,以碰到这个面为标准。请数好。(师演示,板书:)3 .相同材料和大小的纸,哪种形状的承重能力强一些?4 .现在你的脑海中冒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拱形纸的承重能力比较强呢?你能做出自己的解释吗?5 .刚才大家只关注纸能承受几颗垫片,忽略了它在承重过程中形状的变化, 看一看当老师在两种纸上各放1个垫片时,平纸和拱纸的形状各有什么变化?放2个、3个垫片呢?6 .学生汇报:平纸向下凹,拱纸的脚(拱脚)向两边推(伸展)开去。如果再在上面加一个垫片,平纸往下叫得更厉害了,拱脚也向两边推(伸展) 得更开了。7 .师(板书:)8 .

20、(1)静止的拱脚向两边推开,说明肯定对它施加了一个力,我们把这个 力称为外推力,那么这个外推力来自于哪里呢?(垫片向下的压力)师出示悬空的垫片一,这样吗?压在拱纸上的垫片对拱纸产生了一个向下的压力。(中书: )(2)垫片的压力是向下的,而“拱纸”的拱脚怎么会向两边推(伸展)呢? 谁能解释一下这种现象?(向下压的力传向两边,所以,“拱脚”才会向两边推。)9 .小结:(1)动画演示(拱形受力状况)。(2)出示文字(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产生外推力。)三、使拱形承受更大的重量1 .师:刚才的拱纸只能承受n个垫片,如果我想多放几个垫片,使拱纸承 受更大的重量,你们有什么办

21、法?2 .生答:拱足两边用物体抵住。(板书:一 )3 .布置注意点:(1)师:这个主意听起来挺不错的,我给大家提供的抵住拱脚的材料是螺 帽(出示螺帽)。(2)实验前,先要设计好你们的方案,需要几颗螺帽?怎么摆放?画在这 张实验单上(投影实验单),螺帽可以放在上面描画,等会儿,小组凭这份方案 到老师这里领取实验材料。(3)实验时:A.拱形放在这张实验单上测试,两只拱脚放在实验单的两条竖线记号上, 如果不到12厘米,请你轻轻地拉一下拱纸,超过12厘米,就用螺帽抵住。以碰 到纸面为倒塌标准。不能在纸发生形变的时候放垫片。B.你们的方案要重复测试3遍以上,是不是一张拱纸测试3遍?为什么? 每张拱纸测试

22、完后要更换。11 / 3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C.在考虑让拱形承受更大重量的同时考虑材料的合理利用。(4)实验后:A.完成实验单,题目看大屏幕,填写的数据必须是你们认为最合理的一次, 数字要写得大,满格。B.实验单完成后,按组号贴在黑板上。请大家分析各小组的数据,看看有 什么发现?使拱形承受更大的重量1、我们第 组的方案是:(画图)2、螺帽数:个。3、垫片数:个。4、随着重量的增加,拱纸的形状有什 么变化?(画图)注意:(1)凭方案领材料。(2)拱脚与竖线对齐。(3)重复操作,更换拱纸。(4)完成实验单。(5)分析各小组实验数据。4 .学生实验,张贴“实验单”于黑板:5 .师:同学

23、们都非常能干,这一张张实验单上都闪烁着大家智慧的光芒, 如果你们还能找出这些实验数据背后隐藏的秘密,那就更了不起啦!在刚才的讨论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排列、统计的方 法)6 .分析:(1)我们来找找,哪个组的拱纸承受的垫片最多?你们组愿意把实验过程说给大家听一听吗?你们还有什么经验要告诉大家吗?(2)按螺帽数从多到少排列实验单,进行统计。(板书:螺帽数 垫片数)(3)观察:抵住拱脚的螺帽数与拱纸承受的垫片数有什么关系?抵住拱脚的螺帽数越多(重),能承受的垫片就越多。(4)就黑板上的数据而言,抵住拱脚的螺帽数越多(重),能承受的垫片就 越多,这是为什么?抵住了拱形受压时产生的外

24、推力。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5)请大家关注:随着重量的增加,拱纸的形状有什么变化?随着重量的增加,不光是拱脚会向两边伸展,拱的两侧也会向两边伸展,中 间会向下凹。中间向下凹说明拱受到一个向下的力,两侧向两边伸展说明拱受到一个向外 的力。7 .归纳(演示动画):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 分,产生外推力。如果能抵住这个外推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力量。8 .抵住了外推力,它的承重能力是不是会无限制增加呢?你怎么知道的?不会无限制增加。因为随着重量的增加,拱形的受力点会向下凹或者断裂, 引起拱形倒塌。9 .举例:(出示图片)知道这个事儿吗?这是今年8月13日,湖南凤凰

25、县的一座大桥发生了坍塌事故。这座桥即将 竣工,当时工人们正在拆脚手架,大桥突然倒塌,有几十人死亡。在调查中人们 发现,倒塌的原因之一是桥墩内没有钢筋,可见拱桥承重能力的强弱和它的材料 密切相关。如果把今天用的纸换成石块、钢筋混凝土,那么拱的承重能力将大大 增加。四、搭建一个拱1 .师:刚才研究的拱都是老师发给大家的,想不想亲自动手来造一个拱呢? (投影:齐心协力来造拱)。2 . 10个学生为一组搭建一个拱。3 .其他同学自由选择:看同学造拱,参与讨论。改进或继续拱纸的研究。4 .拱的承重测试。5 .奖励拱形结构的知识小卡片。【板书设计】拱形的力量拱形一一增强承重能力?原理:拱形能把压力向下和向

26、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产生外推力,如能抵 住拱形的外推力,它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13 / 3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压力14 / 3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找拱形数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找拱形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中的第四课。在第三课 “拱形的力量”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通过实验研究认识了拱形受力的特点。本课“找拱形” 就是要在圆顶形、球形、不规则弧形结构中找出拱形的特征和异同,使学生对拱形结构的认 识进一步扩大和加深。试图引导学生在经历“解释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特点” “寻找生 物体中的拱形”等探究活动中用已有

27、知识解读物体的形状与结构,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出合 理的解释,发展学生的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学情分析】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知道增加梁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增加抵 抗弯曲能力,知道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抵抗弯曲能力,知道拱形可以 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拱形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另外,六年级学生 通过以前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对拱形应当有比较深的认识,对物品的观察 和特点的表达可以较好完成。简单探究活动的方法和过程也应该能比较顺利完 成,具备了初步探究活动能力,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过程与方法用已有知识对

28、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 .发现并找到生活中的拱形结构;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 .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教学难点】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教师自己准备:类似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物品或相关图片,若干根相同的 硬纸条(演示拱形拼成圆顶形和球形)。【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拱形的力量,并揭开了拱形结构承载重力的秘密,谁来说一下这个 秘密是什么呢,你们知道哪

29、些拱形的建筑物,出示图片:赵州桥、埃菲尔铁塔等。其实,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圆弧形的物体,他们与拱形有相似的特点吗?课件出示圆顶形 和球形两方面的图片,引出圆顶形、球形的概念。板书:找拱形二、研究圆顶形与拱形的内在联系,以及承受压力的特点1、这些物体为什么做成圆顶形?它们与拱形有什么内在联系?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 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呢?(1)创新实验:老师微课演示,说明圆顶形与拱形之间的联系C(2)教具演示:以拱顶和拱底中心点为轴旋转形成拱形。(3)乒乓球壳的承重实验: .观察剖成两半的乒乓球,看一看壳的厚薄,捏一捏壳的软硬怎样?把半个乒乓球壳 扣在桌上用手向下压,感受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试一

30、试,三个这样的乒乓球壳扣在桌面上估计一下能承载多大的压力?学生做实验, 教师延伸实验。 .你们认为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它与拱形有联系吗?总结一下圆顶形的特点。 生各抒己见后提问:拱形的拱脚是要用力抵住的,圆顶形为什么不需要?17 / 3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三、研究球形与拱形的内在联系,以及承受压力的特点1、教具演示说明两个完全相似的圆顶形可以组合成一个球形,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2、以两个拱脚为轴旋转拱形,形成一个球形,说明球形是若干个拱形的组合。3、球形承载压力特点的实验。(篮球上坐人或踩在篮球上)总结说明:球形也可以看成是若干个拱形的组合,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球形的

31、 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这使得球形比任何形状都坚固。四、我们还能列举出哪些类似拱形、圆顶形、球形的形状,教师出示片介绍中国国家大剧院,悉尼歌剧院。五、塑料瓶形状的分析1、看来我们周围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强度的例子很多。(出示塑料瓶)这是生活中非常常 见的塑料瓶,它的形状设计包含了哪些科学道理?2.指导研究。(1)观察:塑料瓶上部、中部、底部是什么形状,表而还有哪些形状。(填表)(2)用手按压饮料瓶,感觉用力的大小。比较哪里更硬,哪里更软。(填表)(3)观察剪开的塑料瓶,各部分的薄厚相同吗?(填表)(4)塑料饮料瓶的形状设计包含了那些科学道理?尤其是底部为什么做成圆顶形?六

32、、生物体中的拱形1、刚才我们研究了人工设计的塑料瓶,那么我们自己身体中存在着拱形结构吗,有什么 意义。出示图片,引导观察。(球形的头竹,拱形的肋骨,拱形的足弓)2、还有哪些生物体中存在着拱形结构,观察乌龟、贝壳、蛋壳,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 有什么意义。七、小结:研究了拱形之后,你有什么感想?【板书设计】找拱形拱形承载压力大 产生外推力圆顶形 承载压力更大不产生外推力球形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教学反思】本课的重点即让学生以拱形为基础认识圆顶形、球形的受力特点。通过出示图片,实例, 实验,讲解等让学生在脑中构想(其实不知道学生是否能真正去消化这样的理解。)对于圆顶 形、球形的教授,我都以它们与拱形的关

33、系为先,帮助学生理清,然后进一步探究它们的受 力,至于球形的讲解,基于对圆顶形受力特点的理解上,结合教科书的讲解,简单地跟学生 进行了梳理。如果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flash,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观察到圆顶形是以拱 形的拱顶和拱脚连线的中点为轴旋转一周而得、球形是以拱足的连线为轴旋转一周而得效果 会更好。总的说来,本课学生学习后不能真正的理解透,这是我本身的基本功不扎实,如果我能 利用多媒体制作flash的话,效果会更好,在以后工作中除了加强动手实验能力,还要在制 作课件上多下功夫。19 / 3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做框架数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

34、析】做框架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5 课内容。在前面几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 习框架结构给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形状结构的窗口。本课主要安排了两个教学内 容:第一,做简单框架。通过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两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框架, 认识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框架不稳定,进一步研究用加斜杆的方式加 固。第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引导学生在制作和加固的活动中进一步认 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的技巧。【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3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掌握了一些基 础的探究方法,但却缺乏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需要教师

35、的适时 引导和启发。对于本课教学的内容,学生是既熟悉乂陌生的: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铁 塔等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却很少有同学进行过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他们在游戏中 时常会进行橡皮筋扎小棒的操作,但缺乏方法、效率低下;他们在五年级的数学 课上就已经学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但当面对“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 定性”的问题没有一个孩子能清晰地表述因此完成本课的探究任务对学生来 说非常感兴趣,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 点,初步掌握利用三角形结构加固四边形立体框架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

36、个可以 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 喜悦。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与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21 / 3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体框架。【教学准备】2人小组:10根短小棒,5根长小棒、10根皮筋;记录单。课件、教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二、研究简单框架1 .实践体会利用筷子捆一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哪一个

37、容易变形?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2 .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1 .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2 .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3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 们的长短一样吗?23 / 3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5.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四、小结【板书设计】做框架制作的原则做成的形状稳定承压大用料少25 / 33教科

38、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6课痛高塔数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教学活动涉及了探究过程的各个方面: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 划、观察实验和制作、搜集信息、思考与推理、表达与交流。在教学中通过教师 引领学生经历这些探究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 力。注重以设计为核心的技术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挑战性的设计、制作。本课教学内容最常见的形状结构三角形以及重心低、接触面大的物体稳定这 一科学知识,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 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使学 生的综合运

39、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学情分析】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 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 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 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因此,相信他们在探究学习 中应该会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对于本课学习的内容,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了解物体保持稳定性的一般方法。但是对于“比较”的科学学习方法需要在课堂 上进一步明确,保持稳定性的科学道理需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学习的行为习惯需 要进一步养

40、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努力做到有所选择地进行科学知识学习一点 点、掌握科学方法一点点、形成先动脑后动手、合作学习的正确科学学习行为习 惯一点点、培养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社会、良好的科学精神品质一点点。【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经历塔的稳定性的探究过程,认识框架铁塔和其他物体稳固不倒的前提 因素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推测一一实验、制作和探索一一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 较”的科学探究过程。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把探究结果与猜测相比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认识一般不容易倒的物体构造特点。【教学难点】将

41、探索结果与最初的猜想相比较进行反思。【教学准备】1 .学生分组材料:每组小竹棍4根、一次性筷子50根,小铁丝5根、扎带 60根、钩码两盒、透明胶带、剪刀。2 .教师:A.演示用的5个600毫升的塑料瓶、木板、电吹风、铁架台、米 尺等。3 .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1 .教师与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冰激凌形状的观察发现,与学生交流对三角形 具有稳定性特点认识。学生分别用吸管构建四边形、三角形形状并通过分别“用力压三角形的三条 边的任意一条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边”,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点。教师简要小结使学生巩固认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学习并掌握比

42、较、对比的 科学学习方法。2 .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在三角形上加一根吸管,做一条垂直平分线,观察用 力后的结果,并观察发现原有形状发生的变化。(三角形被分成了两个小三角形)。教师指导学生以四边形的四边端点连接一根吸管,观察比较用力后的结果和26 / 3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形状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四边形上分别添加2根、3根、4根 吸管,再进一步分别观察比较用力后的结果和形状发生的变化。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交流汇报,引导学生认识到添加吸管的数量后,形状及其 稳定性的变化。(原来的四边形发生了哪些变化?里面包含了几个三角形?稳定 性有什么变化?)教师归纳小结,使学生明确认识三

43、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二、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与学生交流生活中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教师适时出示如自行车车 架、屋顶、钢架桥、各种塔架等图片。教师适时出示塑料饮料瓶,引导学生思考并上台与大家演示使塑料瓶在桌面 保持稳定的方法。(演示不加水、加1/3水、加满水后、倒置水瓶观察比较),指 导学生认识物体的重心越低、支撑面越大,稳定性越强。教师出示吸管、纸粘土,指导学生在3分钟的时间内,用6根吸管“搭建” 一座塔。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展示,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评价。教师出示课件,介绍金字塔等世界上著名塔的建筑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对塔的直

44、观认知。结合所学科学知识,对塔的结构进行科学解读。三、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设计制作吸管高塔教师积极激发学生动手制作兴趣,下发记录纸张,介绍制作要求和相关规则, 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设计进行吸管高塔搭建。引导学生将设计以画图的形式予 以呈现,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商讨对策。学生交流,展示小组关于吸管塔的搭建设计合作学习成果。引导学生积极进 行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简评,使学生学会自评、 互评,并从他人的设计中主动反思、完善自己小组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按照自己小组事先设计的图纸对吸管塔进 行搭建学习活动。教师进一步强调规则要求,

45、巡视指导,在学生学习遇到问题时, 提供必要的帮助。学生作品展示、教师与学生代表测量学生制作吸管高塔高度,公布评比结果, 与学生一起交流学习活动体会。四、拓展延伸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教师进一步与学生积极交流活动感受,促进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 和文明进展的积极意义,提出搭建更高吸管塔的建议,激发学生进一步课后学习 活动兴趣。【板书设计】塔不易倒的秘密底部越大越不易倒底部越重越不易倒空体比实体抗风能力更强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教学反思】请一部分到沙坑实地进行实验,一部分在沙盘中实验,比赛谁的发现更多会 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28 / 3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教科版

46、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桥的形状和结构效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桥梁有多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来源:学一科一 网(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不同性质和结构的桥梁,描述和评价其特点和原理。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2)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教学重点】知道拱桥、钢索桥的特点是什么。【教学难点】拱桥、钢索桥产生力的原理是什么。【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吸管或竹片、粗线。为全班准备: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教师自己准备:各种桥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29

47、 / 3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一、桥的雏形。1 .出示一条小河的图片:如果我们在河的这一边,想要到河对岸去,你们 有哪些办法呢?2 .可是在古时候,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可能就是在河中间垫几块石头(出 示课件)一一尽管这很简单,但它已经实现了过河的功能,所以桥梁专家把这作 为桥梁的雏形。你觉得这有什么缺点呢?人们加以改进之后,做成了比较稳定的碇步(课件出示碇步),介绍仕水碇 步。(谢晋导演取名为“琴桥”。)(反思:从过河这种最原始的任务,引发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从用石块作 “踏脚石”的缺点到“碇步”的出现,这样简单的方式,是人类为解决过河这一 任务而出现最早的创造,这是桥的雏形。增加

48、这样的内容,既能一开始上课就激 发学生兴趣,乂能填补拱桥桥梁发展史上拱桥前的空白。我觉得这也是这节课的 亮点。)二、古代的桥1 .这碇步还有什么缺点呢?2 .人们对这些缺点乂会进行怎样改造呢?看,人们把这些石块架到空中一 一造出石拱桥(课件一一小石桥)3 .像这样的石拱桥,石块儿乎是它唯一材料,为什么这么架空之后,这当 中的石块不会往下掉呢?学生尝试做自己的解释。你们说的究竟对不对?老师没办法给你们准备架桥的石块,但是我给你们准 备了这样的一些塑料块一一介绍材料(这底板当作河床,这矮梯形状当作河岸, 这六块倒梯形当作架桥的石块,石块间有凹凸的圆点互相砌合)下面我们就按照图试着搭一座石拱桥,搭好

49、之后用手指在“拱桥”上按一按, 想一想我们刚才所作的解释是否正确。发放材料,学生操作。反馈:现在谁能再解释一下石拱桥稳固的原因?(反思:石拱桥是古代桥梁的典型代表,在整个古代桥梁发展史上占据重要 的地位;本环节教学设计基于“碇步”的不足而进行改进,在这基础上出示石拱 桥,进而分析石拱桥上面石块和拱足的受力情况。这样的设计不仅展现了整个桥 梁发展的历史,还能跟学生思维发展的线索相吻合。但是在学生动手搭桥的模型 时,因为我不了解学生的技能基础,没有讲清搭桥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实际操作 遇到了困难,也花了较多的时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9 .小结:拱桥的拱形外推力会使桥容易散架,不稳固,

50、一字形的底板及两 个矮梯形消除了拱的外推力,使拱桥更加稳固,在拱桥建造中非常重要。10 .(课件出示石桥的图片)看,像这座石拱桥,拱的外推力就作用在河的 两岸。11 .(课件出示赵州桥的图片)这是我国最著名的石拱桥一一赵州桥。他建 于606年,距今有1400多年,全长37米左右,是我国单拱桥中结构和造型堪称 极致的石桥了。即使这样的桥人们还是不满意,你知道为什么吗?让学生说说自 己的想法。三、现代的桥1 .人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加以改进,设计并建造了许多现代 的桥梁。(观看之前,布置任务:请想一想这些桥梁的形状和结构上各有什么特 点?)2 .课件图片播放一一现代的桥;选择四种典型的桥

51、一一拱在桥面之上、拱 在桥面之下、悬索桥、斜拉桥。反馈:谁愿意来说说这些桥有什么特点?学生选择其中一座进行介绍,其他同学补充。把这些桥设计建造成这样,你认为有什么优点?小结:我们了解了从古到今桥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桥梁的发展过程。四、我们的筷子桥1 .如果让你充当建筑师,也来造一座桥,你会选用哪些材料来造桥。2 .学生回答:木头、石块、钢筋、混泥土3 .出示一次性筷子一一这是什么?如果用它作为主要的材料,要设计一座 能跨越筷子本身长度的桥,你会选择哪一种结构,设计什么形状的桥呢?学生尝 试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并在纸上画出你们设计图。4 .交流我们的设计:重点介绍自己小组设计的桥结构和形状上有哪些

52、特点?5 .要完成这样的设计,除了筷子还必须有绳子、胶带纸等其他辅助材料。 如果我们把筷子作为唯一的材料,也要搭建一座能跨越超过筷子本身长度的桥, 你觉得有可能吗?6 .这个任务确实有点难,但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在不断摸索中寻找到一些 好方法,(播放廊桥的图片,简单介绍廊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用的是什么 好方法?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廊桥底部的仰视图。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7 .如果我们把廊桥的结构进行简化,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的形状: 课件出示筷子桥图片。你们能参考这幅图,试着搭出筷子桥吗?8 .学生尝试搭筷子桥,如果学生还有困难,在他们活动的过程中播放搭筷 子桥的录像。9 .分

53、析筷子桥的结构特点,试着解释筷子桥为什么能做成这个形状,能跨 越这么长的宽度?10 .课外延伸:能让9根筷子所搭的筷子桥跨度更长,承受重量最大吗?课 外我们带着这一问题继续研究。(反思:从材料这个角度再来重新审视和思考桥的形状与结构,丰富了教学 内容,拓展了教学的空间。挑战难度从简单到复杂,最终呈现很难完成的任务: 用筷子搭一座能跨越筷子本身长度的桥。做到动手之前先动脑,进行设计并思考 面临的困难,让学生有困难的时候适时、适度的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觉得容易 之时增加难度。选择一次性筷子作为主材料,准备容易,随处可得;同时乂能给 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这么熟悉的材料居然能做这么特殊的“桥”;相信每

54、个孩 子在经过这样的课堂探索之后,能自发的把课外延伸活动延续,从课内到课外就 不再是一句空话了。【教学反思】一、给学生丰富的信息量:课前让学生收集整理桥梁的资料,课上充分利用 多媒体教学,搜集各种各样的桥,尽量涉及到不同结构、不同材料、不同用途、 不同时代的桥。从现代先进的钢索桥,到很久以前人们在一条河沟上架起的一根 木头等;从我国古代有名的石拱桥苏州宝带桥,到现代拱在桥面上方的西藏拉萨 铁路大桥:从国内先进的江阴大桥到美国著名的金门大桥等,在提供给学生丰富 充实的信息量的同时,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和欣 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二、给学生丰富的思考空间:有效利用制作的课件,一张张各式各样的桥形 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在给学生丰富的视觉冲击时,我喝然而止,及时提问:“这 些桥都有哪些形状和结构? ”看似简单的问题,可一下子也难于回答,这倒激起 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由视觉的空间引申到思考的世界,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小 结,对桥的形状和结构有了理性的认识。三、给学生清晰的研究视角:桥的内容、研究点很多,很容易跑题、上杂, 围绕教学目标,我紧紧抓住桥的形状和结构这根主线,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桥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的形状和结构来设计展开,贯穿始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