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诗词赏析汇编_第1页
九年级上册诗词赏析汇编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上册诗词赏析汇编4141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1. “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 ,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2.2. 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答案】“丝”与“思”谐音,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 用对偶、 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 并用了象征手法, 形象生动, 贴切感人, 语言巧妙多姿, 最为精彩感人。3.3. 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答案】用

2、以歌颂奉献精神4.4. 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案】运用了两则神话典故, “蓬莱”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这里指女主人公的居住之处;“青鸟” 是传说住在瑶池的西王母的信使, 女主人公既然住在仙山, 自当有青鸟一样的信使 为她传递音讯,诗人运用典故,寄托了自己绵绵不尽的情思。5.5. 第一句重复用“难”字,大家认为用的巧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难”字连用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 第一个“难”是困难, 第二个“难” 是难受, 两个“难”字,凸现两个人情深意重。4242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1. 这首词的上、下阙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上阙侧重描写,写边塞秋色;下阕侧重抒情,写思乡之情。全词表现了作者感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2 2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答案】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异常荒凉。3 3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 。【答案】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4 4“闭”字传递了哪些有关战争的信息。【答案】( 1 1)守边兵力薄弱,只有紧闭城门。 (2 2)反映守军将士戍边决心大,紧闭城门死

4、 守孤城。( 3 3)反映朝廷没有投放大量兵力,因而有势单力薄,有孤寂之感。(4 4). . 边城紧张的战争气氛。5.5.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 ?【答案】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这句话的意思是:此时此刻,驻守在边 关、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 艰苦异常,忍不住悄悄地流泪。6.6. “将军白发征夫泪”是千古戍边将士的真切写照,请谈谈你的感受。【答案】 这是千古戍边将士的命运的真时写照, 表现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 怀。4343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

5、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 1诗人为什么要从重重新绿写起? 【答案】为了突出海棠花蕾的明丽醒目,娇艳动人。 2 2诗题为“赋未开海棠”为什么要写桃李? 【答案】意在形成对照,桃李盛开,是为了抢得春光,哗众取宠,而诗人喜爱的海棠不仅美 丽不在桃李之下,其品格之高,更为桃李所不及。3 3作者要寄儿辈什么? 【答案】期望自己的子女要像未开的海棠一样, “爱惜芳心莫轻吐” ,成为品德高尚的人。4444题红叶宣宗宫人流水何太急, 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 好去到人间。此诗写宫女借对随波而去的红叶的祷祝, 表现对深宫幽闭的愤懑, 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 往。诗前两句,以流水之急与深宫之闲形成对比;后两句,用

6、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不直 说自己的情感,只寄托在一片红叶之上。一切尽在不言中。 1 1诗歌的前两句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案】 以流水之急与春宫之闲形成对比,写出了一个长期被幽囚在深宫之中,有时会有 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度日如年之苦。 2 2这是一首典型的“宫怨诗” ,最后两句,借嘱咐红叶,表达什么愿望? 【答案】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想冲破樊篱的强烈愿望。4545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 以深秋景色黄叶点染, 渲染悲怆色彩, 抒发久客思归之情。 前两句是一联对

7、句, “万里”对“长江” ,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的处境; “将归”对“已 滞”,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后两句,以景点染,烘托“悲”和“念” 的心情。1 1古诗讲究锤炼字句,试析此诗中“悲” “念”运用的精妙。 【答案】悲:让长江感情化,拟人化,把自己的情感注入长江,以至江水都长期滞留不畅, 把自己长期滞留巴蜀,被归思缠绕无法排解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念”点明自己身处异 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2 2从思想内容或表现手法任选一角度,对“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进行赏析。【答案】 从内容上看,这两句纯属写景,晚秋的风吹起来,把每一座山上的黄叶刮得零落 乱飞,

8、这里虽没有表现情感的字眼, 但我们却强烈感受到: 在这幅秋风萧瑟千山万岭黄叶纷 飞的画面上,渗透了诗人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比兴。从“兴”的作用看,在这样萧索的环境中,诗人的思 乡之愁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从“比”的作用看,这萧索秋风,飘零黄叶,不正是诗人悲苦 心境,飘零旅况的象征吗?4646城东早春杨巨源半段虽写仲春观花的惯常盛况,实际却更加反衬早春的独特,表现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 爱。诗歌借诗人慧眼赏早春景色,暗含要有敏锐的感觉,发现新东西,写出新境界的寓意。1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表现了早春的景色,早春的勃勃生机被诗人们所钟爱。杨巨源的城东早春中

9、写早春美景的句子是: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2.2. “出门俱是看花人”,常用来形容赏花季节,一路上要去赏花的人多。3.3. 诗题城东早春,在诗中作者是如何扣题描写的 ?4 4“早春”在诗歌的上联中是如何体现的? (2 2 分)【答案】上联用“新春”点出早春时节,用“清景”指景色刚刚显露出来;同时柳叶初生,并且在写柳芽时用“才”和“半”两个字,都暗示“早”。以上都体现出早春的气息。(两个分句的内容答到任意一个即可给 2 2 分)。5.5.“清景”一词很值得玩味,其“清”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清”不仅写出早春之景本身清新可喜,也指新景刚刚显露出来,还没有引起人们 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

10、很清幽。6.6.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答案】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长出来几片金黄的绿芽。7.7.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 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2 2 分)【答案】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特点,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或者细腻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的初春之景。& &诗人想像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答案】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9.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3 3 分)【答案】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

11、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2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 (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3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 新之景的喜爱之情。答出以上三种表现手法的一种即可。答出手法,得1 1 分,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得 2 2 分。其它手法(如借景说理、侧面烘托等),言之成理,亦酌情给分。10.10.诗歌的标题是“早春”,下联却描绘了仲春时的景象,为何要这样写? (4 4 分)【答案】所写的仲春繁花似

12、锦,游人如云,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11.11.这是一首蕴含着丰富而高雅理趣的写景诗。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样的理趣? (2 2 分)【答案】感觉要力求敏锐,要努力发现新的东西。2不要一味从众,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3许多有价值的高雅的事情,要趁早做,如读书、立志、奋斗、奉献、成才、孝敬。4要善于在别人不在意的地方发现生活中的美。12.12.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喜爱)。4747.夜雨寄北李商隐诗家清景在新春,若待上林花似锦,绿柳才黄半未匀。出门俱是看花人。整首诗构思巧妙,

13、只有第二句实写春色,描写春色又只以柳芽一处而概况早春全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一首抒情。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 脍炙人口,余味无穷。1 1 诗中蕴含羁旅他乡的抑郁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答案】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2 2“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3 3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答案】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

14、,又表现出诗人 愁思的绵绵深重。4 4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夜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 了秋池。5 5“何当共剪西窗烛,去卩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的憧憬。【答案】离别愁苦(1 1 分)相聚的欢乐(1 1 分)(答”离别”、”相聚”、或”愁苦”、”欢乐”亦可) 6 6本诗中“却话” 一词照应了“ _ ”。【答案】何当7 7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答案】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三、四两句

15、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 什么要这样写?【答案】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 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9 9本诗共 2828 个字,两次出现“巴山夜雨”就占据了 8 8 个字。后人对重复使用“巴山夜雨” 评价极高,不仅是在声韵上回环和谐,朗朗上口, 在表达上更有极强的表现力。第一个表现 的是_ ,第二个表现的是 _ ,重复的作用是 _【答案】眼前对现实的愁苦感受;他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突出

16、思亲念归1010.本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答案】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 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友团聚的北方(长安)。4848 .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第一、二句诗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 他们的诗篇也有历史局限性。 第三、四句诗人呼唤创新意识, 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 习守旧。世人常常用这句诗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 就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1 1.前两句从评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人入手:“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赵翼说李、杜的诗不新鲜

17、了,真是石破天惊之论!他是不是在故意贬损李、杜 ?(有人说,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 吗?)【答案】不是。这里所谓“不新鲜”,是从读者的审美感受的角度说的。尽管李、杜的诗篇 万口传诵, 堪称千古绝唱,但并非永远具有独创性,人们仍然需要欣赏新的作品。 为提出下 面的见解略作铺垫。2 2诗中的“风骚”是指什么?联系整首诗的意思来看,作者是要表现什么样的诗歌创作的主张?【答案】诗中的“风骚”是指在诗歌(或“文学”)创作上的地位和影响。联系整首诗的意 思来看,旨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要有创新精神。3 3后两句作者提出对文学创作的见解: “江山代

18、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谈谈你的理 解。【答案】赵翼认为,各个历史时代都会出现杰出的诗人, 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诗人创作应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有创新精神,唯有创新才能令时代之风骚。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李、 杜之后,白居易、李贺、杜牧、李商隐,宋代的王安石、 苏轼、陆游 等著名诗人,都以富有创造性的诗篇,开一代新的诗风。4 4赵翼对文学创作提出了怎样的见解?对你有何启发?【答案】此诗旨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5 5这首是为何广为传颂?【答案】因为这首是观点新颖,提倡创新精神,符合时代潮流,因而流传很广,经常被人引用。6 6诗的一二句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是怎

19、样对比的?突出了什么观点?【答案】 古今对比。 古今之人对李杜诗篇态度的对比, 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时代之风骚的观 点。4949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赏析】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 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 豁达广阔胸怀。1 1请描述请的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答案】 . .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2 2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这两句,描写

20、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 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3 3“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中“怨杨柳”一词暗含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析。【答案】思家怀乡之情。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而“孤城”里还看不见一点春色。4 4如何理解“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 【答案】春风”一语双关,即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暗喻皇帝的恩泽,这一句含蓄地讽刺 了唐玄宗不务边防,不关心边关将士的疾苦。5050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

21、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赏析】李白所作“塞下曲”共六首,此为其第一首,几乎完全突破律诗通常以联 为单位作起承转合的常式,大致讲来,前四句起,五六句为承,末二句作转合,别开生 面。前六句极写边塞生活之艰苦,若有怨思。末二句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运用了西 汉傅介子的故事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1 1 诗中“折柳”的含义如何理解?【答案】“折柳”,语意双关,从字面上看是讲将士们长年驻守在祁连山上,根本见不 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杨柳的景致;更深层的含意是表达人们对家乡的思念。_2 2 体会“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晓”、“宵”所表达的意象。【答案】一“晓”

22、一“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 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令人赞叹。3 3 诗歌最后一联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歌颂了将士无怨无悔驻守边关的赤胆忠心和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4 4 阅读下列诗句,综合所学地理知识,探究诗中所蕴含的物候现象。A.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答案】物候与纬度的关系B.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答案】反映物候与地势高低(即高下)有关系5151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赏析】本诗是一首题画诗,写的是早春生机勃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 爱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