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第四节主题四_第1页
第二部分第四节主题四_第2页
第二部分第四节主题四_第3页
第二部分第四节主题四_第4页
第二部分第四节主题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节 模拟演练主题四:传统文化主题四:传统文化首页末页( (一一) )扇子的学问扇子的学问扇子,是北京人度炎夏爱不释手的宝物。伏天里,虽说人人手中都摇着一把扇子,但由于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修养的不同,所用的扇子亦各有别。用蒲葵叶稍事加工即成的芭蕉扇以及用竹篾、麦秆编制的普通扇子,物美价廉,颇受大众欢迎;但就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论,则不如羽扇、团扇和折叠扇。羽扇的历史最为悠久。据晋人崔豹古今注首页末页邓云乡首页末页一书所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就已有用鸟头羽毛制成的扇子。唐以前宫闱中所用的扇子,皆由羽毛制成。诸葛武侯与宣王司马懿在渭滨交战时,武侯就是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肌理

2、,对人体有益。北京的老人或僧、道、尼等各教弟子,深知古人“避风如避箭”这一养生之道的奥秘,故而于盛夏皆喜用羽扇取凉。团扇为圆形短柄的扇子,古代宫中常用,又叫宫扇,为古代年轻女子一种不可少的装饰品。其作用主要是用以遮盖,手执一扇不但可以增添主人无限娴雅文静的仪态,有时还能体现少女活泼首页末页天真的个性。唐朝诗人王建调笑令中“团扇,团扇,美人频来遮面”以及杜牧七绝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诗句,把少女既文静又活泼的二重性格,描绘得活灵活现。正因为团扇带有装饰性,所以扇面大都选用丝绢绫罗一类的织品,以便在上面点染绘画,增加装饰美。故而梁朝的大文学家江淹

3、有“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之句。昔日北京豪门中的太太、小姐以及梨园界的坤伶多喜用团扇。北京崇文门外花市的绢花作坊,首页末页每年夏季必集中人力、物力大批制作团扇,以供市场需求。其所制团扇,分素扇、字扇、画扇三种。字扇与画扇,是将成批的普通素扇“过行”给画匠或写字匠,雇佣他们在扇面上书写唐诗、宋词,彩绘花鸟虫鱼。至于素扇,上面虽无字画,却都是工精料细的上等品,扇柄以象牙或沉香木为之,柄端系有小巧玲珑的翡翠或玛瑙雕成的“扇坠儿”,价格昂贵,专门卖予有钱人。北京人喜用的折叠扇,又称聚骨扇或紧头扇,本是外国的贡品。苏东坡记载说:“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二指许。”由此可知折扇首页末页至少在北宋时

4、已由朝鲜传入我国。明代张东海亦以为折扇贡于东夷,永乐间始盛行于中国。据说传入宫中时为太监所见,觉得此物展开即用,收拢易藏,非常方便,于是纷纷仿制,后逐渐传入民间。折叠扇的扇骨、扇面有非常考究的。韵古斋所售之扇骨,有紫檀、象牙、乌木、棕竹、湘妃竹、毛竹、梅鹿竹、广漆、菠萝漆、嵌金银丝、嵌螺钿等精雅的上品,并时而出售从宫中溢出民间的雕有正龙、侧龙、百龙、百鹿、百鸟等极为罕见的老扇骨子,这些价值连城的宝物,皆为清宫造 首页末页办处所制,所刻鱼龙鸟兽及蝇头细楷,刀法清晰,不失规矩笔意。荣宝斋出售的扇面,有重金、红金、洒金、块金、发笺、白面、黑面、珊瑚面等。这些质地精良的扇面,价值并不昂贵,但一经配上张

5、大千、溥心畲、齐白石等著名书画家的水墨丹青,便成了稀世之珍。(摘自语文素养读本初中卷第6册,有删改)1.本文没有主要介绍的扇子是()(3分)A.羽扇B.芭蕉扇C.团扇D.折叠扇B(芭蕉扇一笔带过,并无详讲)首页末页2.下面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羽扇是由羽毛制成的,它出风缓软,不入肌理,对人体有益。B.团扇扇面大都选用丝绢绫罗一类的织品,便于点染装饰,为古代年轻女子一种不可少的装饰品。C.素扇上面无字无画,物美价廉,颇受大众欢迎。D.韵古斋出售的扇骨,荣宝斋出售的扇面,大都是非常考究的。首页末页C(素扇价格昂贵,是上等品)3.辨析第段中加点词的作用。(4分)据说传入宫中时为

6、太监所见,觉得此物展开即用,收拢易藏,非常方便,于是纷纷仿制,后逐渐传入民间。“据说”说明折扇由宫中太监仿制到后来传至民间只是一种推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密、准确的特点。首页末页 首页末页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但某一时期的审美设计倾向、审美意识也并非凭空产生的,它必然根植于

7、特定的时代,在纷乱( (二二) )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服饰“礼礼”首页末页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只有将这种特定的审美意识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才能见其原貌。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受这种等级制度“礼”的影响,古代服饰文化作为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外化是“礼”的重要内容,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蔽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服饰就如同一种符号,古代社会中服装有严格的区分,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一个人属于不同的社会首页末页阶层,这就是“礼”的表现。礼记中对衣着等级作了明文规定:“天子龙衮,诸侯如黼,大夫黼,士玄衣裳,天子之冕,朱

8、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以此人为责也。”周礼中记载:“享先王则衮冕。”表明祭礼,大礼时,帝王百官皆穿礼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对服装的“礼”性功能亦有精辟见解,如儒家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这种观点的提出是与其封建等级制度的捍卫者的形象密不可分的。这种“礼”的功能还表现在服装的色彩上,如首页末页孔子曾宣称“恶紫之夺朱也”(论语阳货)。因为朱是正色,紫是间色,他要人为地给正色和间色定名位,别尊卑,以巩固等级制度,历史上“白衣”、“苞头”、“皂隶”、“绯紫”、“黄袍”、“乌纱帽”、“红顶子”等等都是在一定时期内,某种颜色附丽于某种服饰而获得了代表某种地位和身份的例

9、子。在每个朝代几乎都有过对服饰颜色的相关规定。例如中国历代服饰记载:秦汉巾帻色“庶民为黑,车夫为红,丧服为白,轿夫为黄,厨人为绿,官奴、农人为青。”唐以官服色视阶官之品,“举子麻之通刺,首页末页称乡贡”。唐贞观四年和上元元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在清朝,官服除以蟒数区分官位外,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各朝各时期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功能性遮羞、蔽体,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

10、其中,了解这一点,对我们进行首页末页现代服装设计也是大为有益的,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1.下列表述不属于中国古代服饰“礼”的功能的一项是()(3分)A.古代社会中服装有严格的区分,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一个人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B.清朝的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C.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为捍卫封建等级制度而大力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D.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D(D项说的是服饰

11、的社会反映功能。)首页末页2.下面对于“服饰”的有关内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决定了服饰的演变。B.在古代社会,服饰就如同一种符号,是阶级社会的不同阶层不同等级的形象代言。C.为了强化服饰作为社会精神的外化的功能,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D.中国古代服饰的功能大致经历了遮羞蔽体、等级代言等阶段,现代服饰主要是标榜个性。首页末页首页末页B(A表述不对,应该是“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C原文是“古代服饰文化作为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外化是礼的重要内容,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

12、地位”。D古代服饰的功能也包括“标榜个性”这个阶段,现代服饰的功能当然也不能说成是主要标榜个性。)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了解各朝各时期中国古人的审美意识,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再紧抓时尚脉搏,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首页末页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如何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4分)( (三三) )苗族银饰苗族银饰 苗乡俗语说: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当你行走在苗乡时,无论是在人头攒动的集市,还是在石板铺路的村寨,都会有三三两两的苗家阿雅(妇女)、黛帕(少女)穿着由五彩的花边和闪亮的银饰镶成的民族盛装映入你的眼帘,让你感受到苗族银饰悠久、神奇、精美的

13、文化魅力。苗族人酷爱银饰,不管在哪里生息繁衍,服饰(特别是银饰)都会成为当地的亮点和人文景观。据有关史料记载,自秦汉以来,苗族的银饰文化得到一脉相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苗族金银首页末页首页末页神话的诠释。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尤其女性更胜,主要有三项。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银镯、耳环等饰品做信物,而在正式出嫁时,如男方送不足一定银两则不能成婚。二是日常家珍饰银、存银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征。日常生活中,用银子来馈赠也是常事。为求“长命富贵,驱鬼避邪”,苗人从少年乃至中年,在手、脚、耳等处均系上适量的祀保银钏。三是给老年人祝寿或送终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总之,“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

14、以银为贵”,成为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首页末页由于苗族在国内外散居很广,其银饰的品种也纷繁多样,主要有银雀凤冠、银牌耳环、银项链、银手镯、银脚环等等。在结构上有对称式、均衡式、连接式和放射式。图案则多由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造型生动,玲珑精美。从古迄今,苗族银饰的工艺水平从粗糙不断走向精美。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奇葩,都是由银饰工匠们手工制作的,工艺方法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制作流程大抵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抛光五道工序。苗族银匠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在造型设计上也堪称首页末页高手,他们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并根据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在细节、局

15、部的刻画上推陈出新。经过银匠精心设计和加工,件件银饰各具其妙。其中最具民族特色,又充分体现银匠聪明才智的是“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它比现代魔方环巧妙,由四个连环组成,每个连环上有“L”形状物,平折成90度,其上饰有数朵梅花,每环交错套在一起,能分能合。此戒指若分开后,不熟悉之人难以复原,故名“呆四连环套”。首页末页苗族银饰丰富多彩,天成一韵,就像一首用白银写就的美丽诗篇,那么纯净,那么隽永,那么令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1.下列关于“苗族银饰”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苗族银饰品种繁多、制作精美,是苗乡亮丽的人文景观。B.苗族的银饰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其传承发展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

16、。C.苗族银饰的图案由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与苗家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一致。D.令人叹为观止的苗族银饰都是由民间银饰工匠手工制作而成的。C(多由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并非全部)首页末页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3分)A.苗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是“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B.银饰文化渗透于苗家人日常生活,男婚女嫁、祝寿送终、遗产继承都离不开银制饰物。C.苗族银匠锤砧劳作的行家,是造型设计的高手,其所制作的银饰堪称民间艺术奇葩。D.“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是最具苗族民族特色、充分展现银匠才智的苗族银饰。B(未谈到“遗产继承”)首页末页第段描述了苗

17、女的民族盛装,点明苗族银饰之美,起到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首页末页3.文章开头第段有何作用?(4分)( (四四)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椅子改变中国文化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之后,椅子在宋朝广泛流行。它的流行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的“跽(j)坐”姿态,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首页末页首页末页升

18、高。同时,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明显升高,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家具,高足的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这些高足家具的出现,还引起了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的改变。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首页末页盘、杯等用具都变得玲珑精巧。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比如,人们进餐方式的变化,以前人们围坐在一起进餐很困难,一般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的桌子出现后,

19、人们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随之变成了合餐制。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是跪着的。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首页末页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那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权至上的意识。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也“跪”,为什么没有出现奴化的现象呢?因为欧洲

20、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双膝跪下,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首页末页跪地而已。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不光用于君臣之间,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百姓与官员之间。可见,“跪”在我国古代是更具不平等性的,尤其在椅子出现后,这种不平等性就逐渐显现出来,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总之,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像椅子这样不起眼的简单发明,还是像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样的大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其实,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发明首页末页越来越多,它们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推

21、动着社会的发展。1.通读全文,下列选项与文章内容不相符合的是()(3分).椅子的出现改变了房屋的建筑结构和内部布局.椅子的使用与合餐制的形成有关.椅子的出现拉近了皇帝与臣子的关系.椅子的出现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C(不是“拉近”)首页末页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第段交代了椅子的来源、演变、作用,总起下文。.第段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段通过假设“有人奇怪”,比较了中西方“跪”之不同,使文章更严密。.文章是总分总结构,分说部分是平等关系,各段可以互相调换顺序。D(不能互相调换,因其用了逻辑顺序)首页末页第段用到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椅子出现前后人们“跪”这种行为的内

22、涵进行比较,突出其变化,强调了椅子的出现对国人心理的影响。首页末页3.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五五) )说园说园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自古以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见,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的,提出来谈谈,故名“说园”。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首页末页陈从周首页末页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

23、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山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山贵有脉,水贵首页末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

24、近自然。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首页末页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一个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它与植物园有别,是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要能做到“园以景胜,景因园异”,那真是不容易。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国园林是各具风格的。古代园林在这方面下过功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