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沪教版第十一课《俄、日、德的崛起》教案_第1页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沪教版第十一课《俄、日、德的崛起》教案_第2页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沪教版第十一课《俄、日、德的崛起》教案_第3页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沪教版第十一课《俄、日、德的崛起》教案_第4页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沪教版第十一课《俄、日、德的崛起》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课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影响;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社会状况、武装倒幕,明治维新的内容及成功原因和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条件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两点论、重点论)方法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中期俄国封建农奴制面临严重危机,改革是挽救统治危机的措施,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是封建主实行

2、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通过分析日本明治维新使学生认识到日本明治维新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通过武装倒幕建立起以天皇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联合政权,自上而下地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日本由封建落后、民族危机走向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民族振兴的历史转折点,给亚洲国家和人民带来深刻的启示和影响,同时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教学重点、难点: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事件发生的背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世纪中叶是世界近代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代。此前,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和发展了近500年,但真正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却依然寥若晨星。

3、我们一起来回忆,到19世纪60年代前,世界上共有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学生回忆并作答)可见,当时即便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最充分的欧洲,封建势力仍异常猖撅。但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短短20年间,世界上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等,资本主义终于汇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可见,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同封建制度最后决战并终于战而胜之的时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阶段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新课教学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改革发生的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N工场,到50年代末发展到2800家。30年代末

4、,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58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人数也不断增加。在1861年改革前,共有工人86万名。同时,工业中自由雇佣劳动也逐渐超过农奴劳动。自由雇佣工人在全部工人中的比例,1804年为48,1860年上升到87。这段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也波及到遥远而落后的俄国,从而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国力的加强,俄国对外扩张领土的野心也日益强烈。1853年,俄国为同英法争夺巴尔干半岛而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在长达三年的战争中,尽管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拥有本土作战的优势,最终却一败涂地,被迫退出一部分侵占的土地。全俄国都为这次惨败所

5、震惊。他们发现,英法等西欧国家在经济、军事力量上已经远远领先于俄国。而俄国自身落后的原因就在于腐朽的农奴制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2页至93页小字内容)这段文字揭示了俄国社会存在的哪些问题? (生阅读、分析教材,回答问题,师归纳)19世纪中期,农奴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落伍于西方的根本原因。为了扫除这一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一场改革在所难免。而代表俄国封建农奴主利益的沙皇政府,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又何在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3页材料1)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亚历山大二世所说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呢?(生阅读教材材料,发表看法) 明确导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因素

6、:由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而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则是促使改革发生的直接诱因。下面,我们来看看改革的具体内容。 2农奴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作业本中相关文字,明确农奴制改革政治、经济两方面内容) 3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结合我们学习的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谈谈废除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何作用? (生思考并作答,教师归纳)尽管这次改革是代表封建农奴主阶级的沙皇政府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但因其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从而满足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在劳动力、资金、商品市场等方面的需要,使

7、俄国加快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这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然而,它仅仅局限于经济基础而并未涉及政治制度,沙皇专制的封建政治体制没有丝毫变更。因此它又是一次不彻底的改革,俄国所面临的扫除封建残余的民主革命任务仍很艰巨。 二、明治维新 一)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 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性质是什么?统治阶级中包括哪些人?(生思考并回答) 在统治阶级中,有天皇、将军、大名、中下级武士,而掌握实权的是将军,被统治阶级包括农、工、商、贱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改变日本原有的阶级结构。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8、形成、发展及影响 一部分大名经营商业和手工工场,与商人、资本家接近,对政治上无权不满。 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武士,也因自身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不满,“恨主如仇”。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由幕府统治基础变成反对幕府的力量。 农村出现了新兴地主,对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迫切要求土地私有。 从天皇(有名无权)到一部分大名、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资产阶级,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日本封建专制统治是加强还是削弱了?(生分析并回答)将军成为众矢之的 2人民的反抗斗争幕府统治出现严重的危机 3、西方列强的入侵 19世纪中期的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列强入侵

9、的后果是什么?(幕府对内压制,对外屈服,国家主权不断丧失,原有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加剧。) 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鉴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受辱的教训,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感到要改变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必须武装倒幕,进行社会改革。 4、武装倒幕前提 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逐渐形成,倒幕派是如何武装倒幕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实现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 三)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目的是什么?(生阅读教材,结合史料回答)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向西方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独立,建立近代化

10、的独立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 1改革措施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政治改革为全国性统一市场形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政治上的改革对当时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从推动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是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资金、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启发学生) 2)经济方面: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发展资本主义 3)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 4)文化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2成功原因 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社会历史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对比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

11、成败的原因。(生互相讨论、代表发言) 3历史意义 明治维新有什么历史意义?(生分析教材,思考并回答) 日本由“锁国”到被迫“开国”,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历史性转变。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很快成为亚洲强国。但是,日本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很大。明治维新还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了某些经验。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第十一课 德意志的统一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德意志统一的历史条件及其影响;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普鲁士发动的三次王朝战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德意志统一发生

12、的历史条件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2)通过德意志统一、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两点论、重点论)方法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引导学生观看德意志统一历史地图,使学生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统一等事件背景的共同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培养学生进步的历史观和全球史观。(2)通过对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德意志统一的背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3、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这些国家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在世界上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然而到目前为止,一个曾经为人类文明作出杰出贡献的国家还没有进入我们的视野,那就是德意志。截止到19世纪60年代,德意志还是一盘散沙。所以,德意志当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要实现日耳曼民族的复兴,必须首先实现国家的统一。 新课教学 1德意志统一的背景 (引导学生看地图“德意志的分裂”)19世纪中期的德意志有近四十个邦和自由市,各邦在内政、外交和军事等方面仍各自为政。其中,奥地利是德意志政治领袖。而普鲁士紧随其后,双方为争夺德意志领导权明争暗斗。 19世纪五六十年

14、代,德意志的工业革命蓬勃开展起来。各邦中普鲁士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834年,以普鲁士为主,共有10多个主要邦国成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该同盟免除各邦之间的内部关税。(演示软件地图“德意志关税同盟”) 通过观察以上两张史图,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德意志的经济状况与政治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政治四分五裂,经济上统一已初露端倪。这强烈呼唤着政治统一,因为分裂已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严重的障碍(人口和资源技术的流动被限制;资产阶级要拓展海外殖民地,缺乏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护)德意志统一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政治分裂的严重阻碍。另外,19世纪中期欧洲民族主义方兴未艾,在

15、德意志的四周,早已出现了一系列民族成分单一的统一国家,德意志要在未来强国林立的欧洲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以政治统一来实现民族的复兴。统一已是大势所趋,越来越急迫地提到了历史发展日程上。下面,需要解决的就是统一的途径问题。 在当时,普鲁士和奥地利是仅有的两个有实力领导统一的邦国。从政治影响上说,奥地利要比普鲁士大。但此时奥地利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已被普鲁士超过,而且内部民族矛盾复杂而尖锐。统治阶级埋头于处理国内问题,并不希望德意志在其他国家领导下完成统一。因此奥地利无意领导统一,甚至会阻挠统一。而普鲁士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其统治阶级又野心勃勃,力图通过领导统一把自己的势力扩充到整个德意志。因此

16、,统一任务最终落到了普鲁士身上。 2德意志统一过程 德意志统一的过程是同一个人和一种政策紧密相连的。(演示软件“俾斯麦画像”) 俾斯麦自1862年出任普鲁士首相后,坚定不移地推行统一政策。他认为,要实现统一必须排除奥地利和法国这两大敌人,为此必须付诸武力。(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9页小字) 这段材料中的“自由主义”指资产阶级所追求的议会民主制度,“当代重大问题”则首推德意志的统一。其中最关键的字是哪两个?什么是“铁血政策”? (生思考、回答,概括出“铁血政策”的定义,师归纳) “铁血政策”即凭借普鲁士的强权武力统一德意志的政策。俾斯麦的政敌经常据此攻击他“穷兵默武”,此评价是否准确留待以后解决,

17、我们先来看看“铁血政策”在德意志统一中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演示软件地图“普奥对丹麦战争形势图”) 在德意志北方有两个小邦国: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当时受丹麦控制。1864年,普奥联合击败丹麦。普鲁士占有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分得荷尔斯泰因。 俾斯麦在对丹麦作战时,已经为下一步对奥地利的战争作准备了。1866年,普鲁士挑起普奥战争。(演示软件地图“普奥战争”)普军获得萨多瓦战役胜利后,奥地利从此被排除出德意志范围。1867年,普鲁士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演示软件地图“北德意志同盟”) 至此德意志的统一已完成大半,只有南德四邦由于受法国的干扰而分立。法国成为德意志统一的最后敌人。1870年7月普法

18、战争爆发(演示软件地图“普法战争形势图”)。( 通过普法战争,普鲁士最终控制南德四邦,并获得两块新领土。在这个基础上,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正式加冕即德意志帝国皇位。德意志统一大功告成。 关于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应如何恰当评价?:(生分组讨论,充分启发、酝酿,并由组长发言;师归纳总结)这种政策听起来充满血腥,但它主要是为德意志的统一服务,其矛头指向的是德意志统一的敌人奥地利、法国。而德意志的统一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史的进步,因此铁血政策是积极的推动德意志统一的政策。俾斯麦也充分发挥了自己杰出的政治、外交才能,为德意志的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