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学案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学案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学案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学案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目标梳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相关史实。2.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3.掌握五从唐末藩镇割据到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1重点: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2难点: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及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知识梳理一、安史之乱1.背景(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2)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 、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2、”。 3.过程: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 ,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 。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 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4.影响:(1)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2)唐朝的国势从此 ,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 的局面。军权 安史之乱 洛阳 唐肃宗 少数民族 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5.黄巢起义(1)原因:唐朝后期,统治

3、腐朽, 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2) 过程:起义军在 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3) 结果、影响:黄巢起义虽然被镇压,但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6.唐朝灭亡: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宦官 黄巢 907年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7.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 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 ,史称“五代十国”。 8.社会状况: 地区政权

4、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9.评价:(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2)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 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黄河 北汉 北方 南方 政治统一重点梳理【重点01】唐朝衰亡的原因(1) 安史之乱大大削弱了唐朝的国力,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和中央之间不断争战,一直到唐朝灭亡。(2) 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唐玄宗后期,宦官逐渐参政,权力越来越大。高官们也勾结成朋党,排斥异己。这些都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

5、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3) 唐末农民起义。唐朝后期人民赋役繁重,加上藩镇之间战火连绵,广大农民困苦不堪,又遇连年灾荒,终于揭竿而起。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4) 907年,节度使朱温废唐自立,唐朝灭亡。1.节度使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即节调度的军事长官,初设时负责管理调度军需的支度使,同时管理屯田的营田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唐朝天宝后,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到唐朝后期势力大大加强,已经到独揽大权的地步,举例唐玄宗时期边镇十节拥兵四十九万,而中央禁军不过十二万人,典型的外重内轻。2.藩镇割据藩镇割

6、据通常指的是唐朝中后期幽州、魏博等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唐代藩镇割据主要出现在河北,而河北割据又集中在三镇。在安史之乱后到黄巢之乱前,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绝大部分藩镇不割据,只有极个别藩镇割据(例如幽州藩镇、魏博藩镇),即使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唐末黄巢之乱爆发,才出现普遍的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基础过关】1唐朝曾经盛极一时,享誉世界,但很快就走向衰落。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开元盛世B安史之乱C黄巢农民起义D靖康之耻2唐末农民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 )A沉

7、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B占领长安,建立了政权C瓦解了唐朝的统治D起义军进行流动作战3五代十国局面的实质是( )A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B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C武将专权D唐末农民起义的延续4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A唐末农民战争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政权更迭5“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三国时期D五代十国6唐朝末年,爆发了给唐朝以致命打击的著名起义是( )A黄巾起义B玄武门之变C黄巢起义D安史之乱7历史上结束了唐朝统治的是朱温建立的( )政权。A后唐B后梁C后汉D后周8一持续八年的叛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

8、势从此由盛转衰。这场叛乱指(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靖康之乱【能力提升】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材料二 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的将其除掉。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

9、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请回答:摘編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2)根据材料二,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直击中考】10(2020·山东东营市,3,3分)杜甫(712-770年)在垂老别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造成诗中所描述社会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五代十国B藩镇割据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11(2020·

10、广西中考真题,4,3分)一场持续八年的大规模动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使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大规模动乱”是指( )A七国之乱B安史之乱C噶尔丹叛乱D大、小和卓叛乱12(2020·山东临沂市,5,2分)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该战乱发生时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宗B武则天C唐玄宗D唐肃宗13(2020·湖南湘潭市,2,2分)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618年, 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B唐太宗时,将文

11、成公主嫁给松费干C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D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14(2020·四川德阳市,2,2分)读如图,图中内容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是( )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1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事件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不符合题意;故选B。2D【解析】唐末农民起义历时十年,波及大半个中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流动作战是它的突出特点,故D正确;沉重打击了地主

12、阶级是农民战争的共性,不是唐末农民起义的最突出特点,故A错误;占领灭亡王朝的都城,建立自己的政权,也是农民战争的共性点,故B错误;瓦解了唐朝的统治,并不是突出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3A【解析】五代十国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崩溃,而继承中央政府的势力,军事力量小,不能统一全国,进而导致全国的地方割据势力无法控制,自立为王。因此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A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4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因此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藩镇割据,B项正确;唐末农民战争不是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宦官专权与五代十国局面形成没有直接关系

13、,C项错误;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因此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藩镇割据,而不是政权更迭,D项错误。5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之后中国进入了另一个大的分裂时期,即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公元907年,朱温杀唐哀宗建立后梁,是为五代的开始。加上以后交替出现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政权,合称为五代。这五个政权是当时的中央政权,故称“代”。“十国”是指与五代同期并存的地方割据政权,如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6C【解析】根据所学,黄巢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

14、朝统治以致使的打击,故C正确;A是东汉末年的,排除A;B项是唐朝初期统治者内部的争斗,排除B;D项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排除D。7B【解析】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来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的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了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故选B;综上所述可知ACD不符合题意,排除。8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这一叛乱是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

15、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C符合题意;七国之乱是西汉时期,排除A;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排除B;靖康之乱发生于北宋时期,排除D。故选C。9(1)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2) 前期:节俭、反对浪费;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后期: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任人唯亲:沉迷酒色、不理朝政。(3)后果:社会危机严重。【解析】(1)

16、 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盛世局面。据材料“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的图表可知,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等是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2)据材料二“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得出前期他节俭、反对浪费;任人唯贤;励精图治。根据“天宝时则骄奢淫逸,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任人唯亲:沉迷酒色、不理朝政。(3)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后期统治社会危机严重。10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17、是安史之乱时的惨状,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所以C项符合题意;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藩镇割据是在安史之乱后逐渐形成的,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导致唐末国力大衰,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11B【解析】唐朝“安史之乱”的影响是使唐朝由衰转盛。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

18、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B符合题意;西汉时期发生七国之后,A排除;噶尔丹叛乱、大、小和卓叛乱发生在清朝,CD排除。故选择B。12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可知,该战乱是安史之乱,发生时的唐朝皇帝是唐玄宗。755763年的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所以C选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

19、选C。13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这是对安史之乱这一历史史实的危害的评价和认识,属于历史观点,故C符合题意;618年, 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这是对唐朝建立的陈述,是史实,故A不符合题意;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费干,这是对唐和吐蕃和亲的陈述,是史实,故B不符合题意;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这是对鉴真东渡的陈述,是史实,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C【解析】唐朝始于618年,灭亡于907年,唐朝著名盛世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唐末有著名的黄巢起义,故C符合题意;秦朝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西汉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

20、8年,明朝从1368年到1644年,故排除ABD。故选C。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班级_ 姓名_【学习目标】  1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了解安史之乱的影响。 2知道黄巢大起义,了解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3知道唐朝灭亡的史实;  4知道五代十国,了解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局面。 【自主学习】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安史之乱1.背景:(1)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日趋腐败,社会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趋紧张。(2)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 (3)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的局

21、面。 2.过程:755年,、发动叛乱攻占洛阳、潼关,逼近,唐肃宗即位,于763年平定叛乱。 3.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2)唐朝的国势从此,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中央无力控制。 人民繁重,生活困苦。 (2)过程:起义军在带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3)结果:被朱温等人联合镇压。(4)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2.唐朝灭亡:907年,建立后梁政权,

22、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五代:唐朝灭亡后,在北方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国政权和北方割据太原的。 3.评价(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局面的延续,他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重兵的武将。 (2)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两汉和唐朝都是我国古代史上最为强盛的封建王朝,请在比较分析后概述汉唐历史的主要相似之处。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

23、“赋税繁多”“怨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并说:“天下百姓,哀号于道路,逃窜于山泽。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百姓有冤,诉于州县。州县不理,诉于宰相。宰相不理,诉于陛下。陛下不理,何以归哉!”全唐文材料二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时间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1)材料一中的“唐末农民起义”指的是什么事件?其结果如何?(2)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说说这次起义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二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什么样的政治状况?你对此作何评价?三、课堂练习1.“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给人

24、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它发生在()A.秦二世统治时期B.隋炀帝统治时期C.唐玄宗统治后期D.唐高宗统治时期2.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A.大泽乡起义B.隋末农民大起义C.安史之乱D.唐末农民大起义3.“开元盛世”被很多史学家称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开元盛世”之后,唐朝逐渐走向衰落。唐朝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始于()A.黄巢起义B.安史之乱C.贞观之治D.武则天改国号为周4.后梁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唐朝的灭亡。后梁政权的建立者是()A.朱温B.李亨C.王莽D.黄巢5.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从此开启了中

25、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从建立到灭亡,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A.138年B.146年C.285年D.289年6.唐朝灭亡后,政权分立,南北方先后出现了15个割据政权。其中,占据太原的政权是()A.后唐B.北汉C.南汉D.后汉四、达标检测1.下列关于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而是纵情享乐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王朝无法与之抗衡D.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2.“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A.黄巾起义B.玄武门之变C.陈桥兵变D.安史之乱3.在唐玄宗逃往蜀中时,太子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太子就是后来的()A.唐太宗B.唐高宗C.唐肃宗D.唐僖宗4.如图诗句反映的史实是()A.秦朝暴政B.安史之乱C.贞观之治D.赤壁之战5.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C.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D.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6.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辽宋夏金D.五代十国7.阅读材料,回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