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素材标点符号考点知识清单_第1页
高考语文素材标点符号考点知识清单_第2页
高考语文素材标点符号考点知识清单_第3页
高考语文素材标点符号考点知识清单_第4页
高考语文素材标点符号考点知识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9高考语文素材:标点符号考点知识清单一、考点解析    本考点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连用;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高考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测试,一般都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分值在2-5分之间。考试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有:问号的使用。引号与相关点号的位置关系。用句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显示文章的层次。本考点的命题形式有两种,一是单项选择题,一是综合语用题中的改

2、错题。    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都有较高的综合性和技巧性,综合性是指多种标点的连用,技巧性指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里的变通用法活用。    高考考查标点符号的特点:一是实用性。命题材料都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考查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例如逗号、顿号、引号、分号、书名号、破折号、括号、句号、问号等。二是注意较高要求的技巧性。选取的材料内容由短而开始变长,内容的复杂性是技巧性的具体体现。    二、知识要点梳理    标点符号的分类:    标点符号

3、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    点号分为句末点号(句号、叹号和问号)和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冒号和分号)两类。    标号主要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和书名号。    点号主要是表示语言中停顿的,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    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一、顿号:    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一般为词语

4、的并列,合起来做同一成分,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顿号一般表并列,考试大多考查层次关系。    整理描写了飞瀑、祠庙、翠松、古松、洞天和云海。    注意:1. 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他三十六七岁 距这里二三里    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2. 太短的并列成份间(尤其是一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5、60; 如: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城乡交流 工农兵 调查研究    中小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小”是极短的并列关系,仅凭读音自然停顿便可区别,故不用顿号。“德”等五个方面看似极短,但是“德育”等得缩略,应用顿号。)    3.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6、60;  4. 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有逗号。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5. 并列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6. 并列成份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

7、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 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8.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例如:妈妈经常给我讲她的纺线啊,织布啊,做军鞋啊。    八月的大街上摆满了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   

8、 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9.同一层次的并列,前几个之间点顿号,后两个之间一般用“和”,顺序不能变。    如:A、B、C和D 这里有桃树、梨树和杏树。    10.互相包含的内容之间不能用顿号,也不能用逗号。    如:这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共三省五十六个县(市)。    11、 并列的短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如:我们班里不光有“赖宁”,有“雷锋”,还有“张海迪

9、”呢!    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了解了。    12、连词前面不能用顿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13、为了强调、突出,即使可用顿号,也应改用逗号,(通过延长停顿来突出强调)    例:祖

10、国啊,您伟大,富强!    “伟大”“富强”之间本可用顿号,但为了突出、强调,则应改为逗号。二、逗号:表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比顿号停顿稍长些。    (一) 一般用法    1. 可以用在主谓之间,但一般有一定条件。    (1) 主语较长的    这世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他击倒了。    (2) 强调主语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

11、3)主语后有语气词    你啊,还是那个老样子。    (4)变式句(主谓倒装句)    怎么啦,你?    (5)谓语是主谓短语。    自行车,我骑出去了。    2. 用在动词与宾语之间    主谓短语作宾语,前边可有逗号。    我曾想,蝴蝶会大概是云南所特有的自然环境的产物吧。    3. 用在句首状语后 &

12、#160;  眨眼间,他就把作业做完了。    4. 用在独立语后    据说,最美的城市应在山与湖之间。(注意:据说后面不能用冒号)    5. 用在部分关联词语后(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只能用在后一个关联词的后面,如:如果那么、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但是,我还有话要对你说。    6、倒装句子成分之间,要用逗号。如:    出来吧,你们!(主谓倒装)    荷塘四面,长着许

13、多树,蓊蓊郁郁的。(定语后置)    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向前跃进,沿着胜利的道路。(状语后置)    7.用介词“把”、“被”等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与谓语了解紧密,一般不用逗号。    这些谬论都已被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胜利驳得体无完肤了。    8.有些并列的宾语既可以用逗号,也可以用顿号。    如:记忆的品质包括:记忆的广度、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敏捷性。    9、句子中的某些特殊成分,一般要用逗号把他们和别

14、的成分隔开。如:    老李,我们的班长,昨天进京受奖去了。(同位词)    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地说,站在什么样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理想。(插入语)    三、分号: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    在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并列分句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    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祥;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    侵略者的诺言,骗不了人;他们的武力,吓不倒人。  

15、;  分号在复句中使用时注意以下两点    1、在分号与分号之间至少有一个逗号。即: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之间应该用逗号。    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在某些转折复句“但”前边可用分号。    我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财产,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除外。   

16、 (3)我心里暗笑他们;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4)经验告诉我们: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讽雪的预兆。    (如果是复句形式充当句子的宾语,而宾语前头又用了冒号,那么分句内部也可用分号)    2、句中已用句号,就不再用分号。如: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

17、不伦不类。或者将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 四、冒号: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这些。(总结上文时相当于破折号)    1、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2、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有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例如: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

18、破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纺。    3、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例如: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4、用在解释说明性的话之前。例如: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5、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例如:三宝走了,三毛走了,小刘走了:是海燕就要去搏击风云。    运用冒号时应注意  &#

19、160; 1、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末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如果要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例如:    A 记者在北京一些小学采访,不少老师反映:这一两年,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反映出的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差,自理能力低,不珍惜劳动成果等问题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冒号所管的内容为“这等问题”,没有管到句末,且只做主语,所以应将冒号改为“的”。)    B 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集体;(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   

20、; C 他接着说:“最近这儿连降暴雨。老妈已到北京去了。晓红上了高中。”    2、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例:当学术委员宣布:张毅同志获得博士学位时,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停顿较短和不能管到句末,故将冒号去掉)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3、转述的不能用冒号。(人称发生变化)    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4、如果后文不

21、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如: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某某说”、“某某想”后不是直接引用,不用冒号;放在所说话中间不能用冒号;放在所说话的后边用句号。    如:他说今天不回家了。    “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落后就要挨打。”邓小平告诫我们说。    6、“如”之前不能用

22、冒号。    7、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如:    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冒号前后没有提示被提示的关系,应将冒号去掉。)    五、破折号    一般用法: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23、;  2、表示意思的递进。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4、表示语音的延长    “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    “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    我们在天安门前

24、深情的呼唤:周总理    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表示说话中断)    表意思递进(紧承) 团结批评团结    6、表示总结上文。如:    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7、用在副标题前。如:    火刑    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    8、表分项列举

25、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环境物理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9、破折号前的标点,如果是句号或逗号,可不用。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则保留。如:    人人都知道他是雷锋式的人物心中只想着他人的好人。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26、#160;   10、应注意的问题:    破折号与括号的区别    较重要的内容用破折号,一般内容用括号;破折号表示的注释部分要连着正文念出来,括号表示注释的内容可不读出来。破折号之前可以有点号,但破折号之后不能有点号。    破折号与“是”“有”等提示的词不能同时使用。    破折号与冒号的区别:    破折号中表示注释的的用法容易和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相混淆,可从两个角度区别:一是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

27、,如:“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如分说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注释,则应用破折号,如“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贡献。”二是凡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用冒号表示总说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否则句子表意不完整。 六、感叹号 用于句末表强烈感情    (1)如果有成份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    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  &

28、#160; 啊,啊!又到春天了。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    4、句子前有叹词,后面是个感叹句,只在末尾用叹号。    例如:啊,这赠品是多么丰饶啊!    七、问号 表示一句问话说完之后的停顿的点号    注意 (1)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    除了他能去,谁呢?你吗?你能去吗?    到底怎么办,(也可用?)去还是不去?&

29、#160;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的出呢?    (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    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

30、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    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他家住哪里,我不知道。    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5)反问句连用必须都有问号。    八、括号:表示文中的注释部分的标号。    运用括号是应注意以下问题:    1、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句内括号是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中一部分词语的括号,句外括号是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

31、容的括号,句内括号要紧贴被注释被补充的词语后,括号内是词语不用点号,是句子不用句末点号(若是问号、感叹号可保留);如要在被注释被补充的词语后加点号,点号应放在括号后。句外括号要放在被注释被补充的句子末尾的点号后;括号内若是句子,后括号前应保留句号等点号,若是几个句子则加几处句末点号;后括号外不能再加句末点号。    例1、可以说,除了诗(因为诗是最难解释的),雨果的重要作品(小说和剧本)大都有了中文译本。(句内括号)    例2、各国人民间的和平万岁!(长时间的鼓掌)打倒战争挑拨者!(全场起立。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转为欢呼。)

32、60;   2、括号里还有括号时,外面用小括号,中间用方括号。    3、朗读时,括号内的内容可不读,以便更为连贯。    破折号与括号的区别:    较重要的内容用破折号,一般内容用括号;破折号表示的注释部分要连着正文念出来,括号表示注释的内容可不读出来;破折号的作用比括号更为广泛。    九、省略号    省略号是表明文句中省略内容的标号。    省略号的主要用法是表示省略。省略的内容主要有四

33、:一是引文;二是重复性词语;三是类似语句;四是列举。    除省略外,省略号还有以下几种用法:    1、 表示沉默:    例:何为: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欧阳平:    2、 表语言中断:    例: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破折号也可表语言中断,但两者有不同:破折号表语言戛然而止,省略号表余音未尽。    3、表语言断断续续。 

34、;   例:上级派我到这儿工作,我没有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4、表含糊其辞,欲言又止    例:我即刻胆怯了起来,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5、表明语意未尽。    例:“可恶!然而。”四叔说。    使用省略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不可滥用省略号。一是省略号后语境不明的不能用省略号,而是没有上述特殊语意不能用省略号。

35、    (2)、用了“等”、“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省略号和“等”、“等等”有不同,省略号表示的可以是各种需要省略的,而后者只能是类似的词语或意思。)    (3)要正确处理省略号前后的点号问题:一是省略号前是个完整的句子的,省略号前应使用句末标点,表示省略的是句子;二是省略号前不是完整句子的,省略号前一般不用点号,表示省略的是词语、短语;三是省略号后一般不用标点。    (4)、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就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十、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等的标号。 

36、0;  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例: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间接引用: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黑格尔曾指出过,错

37、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2、表示特殊意义    例: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文雅得合闺女一般。(“天下最难走的路”不是一般意义的路,而是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3、表特殊称谓    例:老根据地人民做的鞋是“量天尺”。    4、表强调突出    例:从某种意义上说,“说”就是做。    5、表讽

38、刺、否定    例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6、用于某种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等,如“五一”等。    7、表引用成语、熟语、谚语等    使用引号应注意:    (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以此类推。例如: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

39、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例如    我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例如: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4)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例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40、0;   8、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放在引号内。    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他看她脸上泪浸浸的便说:“你哭了?”    十一、书名号:主要用以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    书名号之间可用顿号,也可不用任何点号。“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使用书名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书名和篇名同时出现,书名号的用法有三种

41、情况:    A.书名在前,篇名在后。例如:后汉书?列女传    B.书名在前,类名在中,篇名在后。例如:诗经?魏风?伐檀    C.书名内又有书名。例如:读雷雨有感    (2)如果是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本身的名称,不应用书名号,不属于原书原篇的,不能用书名号。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叹号、问号不能用在句子成分之间,其语气停顿相当于句号。    如:我呀,还得再活上一阵子呀

42、!    2.省略号不能和“等”同用。    3.书名号容易忽视。如:资本论不是很长吗?你不也要读吗?    4.破折号与省略号的区别:    破折号表声音延长,省略号表说话断断续续。如:“我不行了,请你”    省略号后一般不能再用点号。    复指成分之间不能用逗号或顿号,如果用只能用破折号。    如: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十二、引号同点号的综合运用

43、    1、直引,即直接引用原文,引文结束时点号应在引号之内。    例:局长说:“老高,你们的目的看来是要建个新车间。”    2、夹引,即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有两种情况:    一是引文结束时不需要停顿,那么其后不用任何点号。    例:大家不会忘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名句吧。    二是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    例:“吹

44、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如果引文中还要套着引文,则依据其是直引还是夹引来判断。    例1、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先生曾说:”联合战线是以有共同的目的为必要条件的。“(双重引用均为直引,故句末句号应放在单引号和双引号之前)    例2、他说:“鲁迅先生确是一位伟人,是他提出的联合战线是以有共同的目地为必要条件的。”(这是一个直引夹套引的句子,就全句而言是直引,句末句号应在双引号内;就句中再次引用而言,是夹引,句末句号只能在单引号后,这样句号变应放在单双引

45、号之间)    4、“XX说”的前后如果有直接引语,则直接引语得点号应放在引号内。    例1、“孩子,”她断气以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    例2、“你对我说的,我一点不明白,”欧也妮回答,“把文书给我,告诉我签字应签在哪儿。”    5、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要放在引号之内。    例1、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例2、来水看见艾艾脸上泪浸浸的便说:

46、“你哭啦?”    十三、括号、引号、点号的综合运用:    如果引文后需要注明出处,属直引的在引文后面用括号注明;属夹引的,点号在引号外时,要把点号移至括号后,如果引号后无点号时,在引文后面用括号注明,不加点号。属直引的的注释末尾可保留点号,括号外不再加点号;属夹引的注释末尾不保留点号,但问号、叹号可保留,括号外仍不能用点号。括号内若内容复杂,可按一般情况标点。    例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    例2、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

47、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例3、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刘勰语)的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二)常见标点差错举隅    1. 非疑问句用问号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条路谁能走通”,虽然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句号。    2. 倒装句中间号前置   

48、; “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这是一个倒装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    3. 分句之间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联合词组。凡是联合词组,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9、4. 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第二层次应改用逗号。    5. 连词前面用顿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或,和,及,与”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 概数用顿号    “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订的样子。”    “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因为概数无须停顿;一加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并列了。这不符合表述原意。    7. 集合词语用顿号    “这次严打的成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