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唐诗三首_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七唐诗三首_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七唐诗三首_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七唐诗三首_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七唐诗三首_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唐诗三首七唐诗三首一、教学目标:知识教学:了解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了解绝句、律诗和乐府诗的一般特点.掌握“辗、蓟、敕、绫、绡等5个字.水平练习:初步学会赏析古诗凝练的语言.初步学会用现代汉语八古代叙事诗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学会诵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诗人李白悲寂愤满、杜甫向往和平、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李白、杜甫.2 .掌握:饮、迁、鹤、蓟等字.3 .了解绝句和律诗的一般特点.4 .讲析第一、二首诗.5 .初步学会诵读弁背诵这两首诗.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木兰诗?的学习,我们初步体会了古典诗

2、歌语言凝练的特点,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七课?唐诗三首?,进一步领略古典诗歌的语言的凝练美.教师板书第一首诗诗题2 .释题.指名读注释弁解释题目:明确:与史郎中一起在黄鹤楼上饮酒,听人吹笛.3 .简介作者.问:在初一年级时,我们学过唐诗?夜宿山寺?、?望天门山?,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李白.让学生介绍李白,然后教师初充归纳:李白公元701762年,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新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隋朝末年,李白先世因罪流徒西域苏联境内.幼时随父迁居锦州够明县今四川江油公青莲乡.青少年时期在目中广涉“百家“奇书"击剑任快,历览名胜.25岁只身出蜀,游踪普及半个中国.天宝元年,应诏赴

3、长安,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屡遭谗毁,不到3年便离开长安再度漫游.他的诗现存九百多首,用豪放笔法打发自己的理想,表示对世俗的皮夷,强烈抨击黑暗腐朽政治,汇歌爱国英雄主义,描绘雄伟壮丽奇险的祖国山川,内容十分广泛.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清新自然,风格雄奇奔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如?蜀道难?、?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以上介绍内容,教师可根据需要,择要介绍4 .检查预习情况.5 .听录音后学生齐读.6 .讲析这首诗.1分析“一为迁客去长沙一句,先让学生读注解,接着补充解释“迁客、“迁,古时调动官职叫“迁;“迁客:流迁或被贬滴到外地的官.诗人为什么说自己是“迁客?由于他是被流放到夜

4、耶夫的.“去长沙,这儿诗人用了一个西汉贾谊的典故.指名口译这句诗.诗人以贾谊自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在政治上茫然失落,遭遇不幸的悲苦忧愤之情2分析“西望长安不见家一句.先让学生读注释,然后分析:诗人像当时的知识分子多把长安作为归宿之地那样,也把长安比作自己的家,说明诗人有为朝廷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就在写这首诗的第三年,他已61岁,出于爱国热情,还由安徽当涂北上,请缨征讨史朝义.一个“望字,也表达了他这种期望、抱负,而如今不是“家,在那里已没有我的“家了,为什么?由于自己是个被流放的“迁客O第一句道出了“不见家的原因.指名口译这一句.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政

5、治抱负的苦闷.3分析“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两句.让学生读注解后,教师补充注解:“玉衡,用玉制成的苗.李白在?春夜洛城笛?中有“谁家玉衡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的诗句.“黄鹤楼:传说三国时费文在此楼采黄鹤壁仙而去.据说李白在写这首诗前,唐诗人崔崔颍,曾在楼壁上题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等八句诗,文人墨客在此写下了不少抒发感伤之情的诗句.诗人在这黄鹤楼中听人吹玉笛,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听着“落梅花的笛曲声,五月的江城,就像是梅花纷纷坠落的冬天.诗人以此来表达空寂、愁闷的心情.作者用这反常的天气现象来表达自己受不白之冤的愤满之情.4归

6、纳主题:这首诗通过诗人对在流放途中于黄鹤楼上听人吹笛的情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流放后悲寂的心情.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凝练、形象.如:第二句中的“望字,意味深长.“望长安中包含着对国家的关注和期望,而“不见家时又包含着失望.又如:诗人把?梅花落?改为“落梅花,这一改,既使第四句与一、二句押了韵,又显示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梅花纷纷坠落的冬天,与当时自己的心境融合得多么自然、贴切,真是水乳交融.这个“落的改动,真可谓精妙之笔!(5)讲述“绝句知识:“绝句也称“绝诗、“截句、“断句.是近体诗的一种.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每句为五个字)、七百(每句为七个字)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一般一、二

7、、四句押韵,平仄较自由.(6)集体有感情地朗诵本诗,当堂背诵.(7)转入第二首诗,揭示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8)简介杜甫.杜甫(公元712-770年)唐代诗人,字号美,河南巩县人.出生小官僚家庭.少时好学,早年曾度过漫游的生活.后来参加科举测试失败了,到长安求官,处处碰壁.经受了许多饥寒辛酸,这才对社会的黑暗,人民的痛苦,逐渐有了比拟清醒的熟悉.“安史之乱后,他在陕北与人民一起逃难,当过敌军的俘虏.后来做过一些小官.后漂落到成都.他漂泊西南12年,先后在成都樟州住了6年多,其间曾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人称他“杜工部.后沿江东下,流浪3年.公元770年冬天,他由长沙北上岳阳,病死在湘江的

8、一条破船上,活了59岁.杜甫留给后人一千四百多首诗.这些诗反映了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由繁荣、安定、统一到萧条、动乱、分裂割据的时代.40多岁以后,诗歌的中央主题是写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他的诗不仅内容丰富,忧愤深广,在艺术上也有书已高的成就,不愧“诗圣的称号.9解释“律诗的一般特点.讲解时与上面讲过的“绝句比拟进行,利用幻灯.“律诗是旧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四韵或五韵,即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中间两联,即三、四句和五、六旬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每首几句分四联,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叫

9、尾联.10集体诵读课文,然后请一位朗诵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诵,要求读出欣喜假设狂的感情来.11讲析这首诗.分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两句诗.先指名解释第一句诗:在遥远的异乡剑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一个“忽字写出了什么情况?喜讯来得忽然,出乎意料.报名解释第二句诗.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涕:即泪.古今异义就湿透了衣裳.一个“满字,表露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露了诗人“初闻就快乐得眼泪如泉涌而出的状貌.战乱七八年,诗人忍受千辛万苦,又目击人民遭受灾难,多少泪水往肚子里吞下.终于盼到这大快人心的喜讯,吞下的泪水,止不住夺眶而出,把衣袋都浸湿了.喜讯引出热泪,热泪表现狂喜.2 .分析“

10、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音欲狂两句诗.这两句诗揭示诗人全家人怎样的情态?欣喜假设狂的情态.妻子:妻子儿女,古今异义.诗人为什么会“喜到“狂的程度?这里的“狂与上文的“满相照应,这里的“狂进一步从动作上表现出来.平时连逃难也舍不得丢下的宝贝一一“诗书,现在觉得无心读下去了,只是手忙脚乱地把它收卷起来.心情动作都一反常态,真是有点“狂O3 .分析“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两句诗.“白日放歌须纵酒一句诗写出诗人怎样的情态?与上句的“狂有什联系?这里写出了诗人因喜极而放声高歌来表达心声,又开怀畅饮来助喜兴,这是诗人“狂喜的又一具体表现.“青春作伴好还乡l句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表达

11、自己在“狂喜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青春:古义,明媚春光;今义,指青年人的青春期.古今异义.4 .分析“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两句诗.这两句诗承上而来,出了诗人“还乡的具体打算和急迫心情.“还乡的路线考虑如此具体,说明思乡之深,还乡之切.5 .教师小结:这首诗只第一句述事,其余都是写情.贯穿全诗的情以“喜为主线.诗中对诗人“喜假设狂的原因,“喜假设狂的情态,“喜假设狂的“想象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的思想感情是以十分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如首联中的“忽字,表现诗人忽然听到这一喜讯而喜出望外的情态.6 .集体朗读和背诵这首诗.也可先听课文录音12布置作业.(1)诵读、背诵两首诗.(2)预习?

12、卖炭翁人要求看熟课文注释,弁试着译.(3)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按要求摘录诗句.表现诗人喜极而流泪的句子:表现家人和诗人狂喜之态的句子;表现诗人喜极而歌的句子:.表现诗人喜极而归的句子:.(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哪几个字押韵?押什么韵?诗的体裁是什么?第一首呢?(13)板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闻喜讯忽流喜泪满现喜态漫卷喜唱喜歌放歌喝喜酒纵酒思喜归下、穿、向第二课时一、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白居易.2 .复习稳固乐府诗的一般特点.3 .掌握辙、辗、敕、绕、结等字.4 .初步学会赏析这首古诗.5初步学会用现代汉语把这首古诗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6背诵这首古诗.7.感受白居易同情百

13、姓疾苦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1 .检查背诵前两首诗.2揭示课题?卖炭翁?,联系?木兰诗?复习补充乐府诗体知识.乐府诗是指可以入乐的诗体,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府.后来自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凡可人乐的,或仿效乐府古题的诗歌,都称为乐府或拟乐府.3 .简介白居易利用幻灯片.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唐著名诗人.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邦现陕西渭南县东北,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29岁考中进士,唐宪宗元和rt年,他得了翰林学士的职位,3年后被任为左拾遗.元和十年,因进谏而触怒了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其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等职,直到升任刑部尚书.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写了以?新乐府?、?

14、秦中吟?为代表的许多讽喻诗,这些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疾苦,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模征暴敛的罪行,表达了他主张的“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精神.白居易晚年意志逐渐消沉,自号香山居上,讲道学你,饮酒论诗,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于846年8月病逝,时年75岁.白居易留给后人的诗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长庆集?.4播放课文录音.5 .串讲课文讨论式这是一首叙事诗,到底叙什么呢?让学生看注释答复什么叫“宫市呢?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上去购置物品,任意勒索、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这首诗揭露了这种残酷的剥削方式.它记叙了卖炭翁烧炭、送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6 .指名读诗

15、的前一段.读时要求读准字音,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地点是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也为下文作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怎样写实炭翁的外貌?为什么要这样写?对卖炭翁的外貌描写,着重从颜色加以点染,脸上的颜色,头发耳边鬓角的颜色,十个指头的颜色.“苍苍说明年老“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艰辛.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的悲苦形象,说明炭的来之不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化谈践愿天寒一句用了什么描写?心理描写.用设问句,自问自答,说出老人的心理.老人什么样的心理?矛盾的心理状态.作者是怎样刻画的呢?老人卖炭是为了实现自己最低的愿望一一衣和食,可现在身上的“衣正草.

16、“衣单照理愿天暖和,老人此刻却“愿天寒,由于老人知道,天暖那么炭*,天冷炭价才会高些,为了多卖点钱宁愿自己受冻.为什么要这样写?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刻画,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的悲惨处境.齐读“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歌.“一尺雪说明什么?雪大,路必难走.“衣正单的老人为什么要在最严寒的拂“晓就“驾炭车而行呢?说明老人满怀希望,想卖个好价钱,实现“衣、食的愿望,表现急迫的心理.“辗冰辙说明了什么?说明冰冻路滑道难走,车速必然很慢.卖炭翁到“牛困人饥日已高的时候才到达“市南门外,这与上文哪些地方相照应?上文交代卖淡地点“终南山,说明路远,“一尺雪“辗冰辙说明雪大

17、,冰冻难行.由于上述原因,自然是“日已高时才到“市南门外.这样描写为了说明什么?说明这车发来之不易呀!为下文作铺垫.朗读第一局部.7 .教师小结:以上三层作者分别从外貌、心理、行为三个方面刻画卖炭翁的悲苦形象,同时也表现持人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8 .指名读课文第二局部,再看注释.9 .提问:来了几人?来者何人?共两人.“黄衣它使和“白核儿爪牙.“翩翩写出了他们什么样的情态?趾高气扬的情态找出描写他们行动的动词,从这些动作中说明了什么?动词有“把、“称“叱、“牵等.从这些描述中,揭露了他们狐假虎威,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借不得,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心态和地位?“千余斤的炭被“它使抢走,卖炭翁“借不得,无可奈何,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无力对抗的地位.用“千余斤跟“半匹、“一丈比照着写有什么好处?说明什么?这样比照着写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绡、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遮体.这样写深刻揭露了官市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教师小结主题思想,先让学生根据板书说一说?卖炭翁?是一首新乐府体的叙事诗.表达一位烧炭老人谋生的艰难,通过揭示唐代宫市的掠夺行径,反映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11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12 .布置作业.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