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2_第1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2_第2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2_第3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2_第4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 知识与能力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2、感受不同阶段的爱。3、父爱与母爱的比较。4、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 ,我爱你”。过程与方法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故事

2、: 当年唐山大地震,有一位年轻的母亲正一边织毛衣,一边用脚踩着摇篮逗她仅五个月的宝贝女儿。 在这静谧的时刻,传来天崩地裂的声响,母女一起坠入黑暗无边的废墟,所幸的是母女都安然无恙。惊吓后的孩子在母亲怀里睡着了,醒来时啼哭不止。母亲知道她饿了,忙开怀喂奶。一天一夜,滴水未进的母亲奶水枯竭,孩子的哭声却越来越弱。绝望的母亲这时触摸到毛衣针,心里猛地一动 一周之后,人们发现了这一对母女。孩子一息尚存,小嘴仍吮着母亲的手指头,母亲已然气绝。人们惊奇地发现,年轻母亲的个个手指头都破了一个小洞,脸色象雪一样洁白。 年轻的母亲为孩子流尽最后一滴血奶  

3、60;   年轻的母亲,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之颂歌。母爱,让我们感动,父爱,也一样让我们震撼。从小到大我们都在父母的爱中长大,以往我们的感受都是很具体和感性的,而我们今天将站在理性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份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是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在学新课文以前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爱的艺术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它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

4、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如何来理解以上观点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的解析来体会其中的涵义。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整体把握全文,自己尝试编写全文结构提纲。“爱不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全文按照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来叙述母爱与父爱在他构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中的作用。明确如下: 第一部分(第13段):  自恋阶段  被人爱阶段            成长过程   被人爱爱别人创造爱第二部分

5、(第47段): 情感对象    现象:先理解母爱,再认识父爱                                  原因:母爱无条件,父爱有条件  第三部分(第810段): 总结全文   构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

6、灵魂三、研读课文,探究问题1、 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场景:父母一旦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愉悦感就马上消失,大哭大闹,完全将自己的满足快乐建立在别人是否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基础上。我想大家小时候肯定都遇到过,叔叔阿姨总会问你在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你更喜欢谁。这时候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就是谁在那一段时间里经常满足你的要求,谁更宠着你,你就更喜欢谁。  这就是费罗姆所说的不成熟,幼稚的爱“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那么,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是怎么样的呢?(1)、 默读13自然段,请同学们填写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

7、化特征表。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大屏幕显示)年龄段特征刚出生阶段(婴儿期)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 8岁以下(幼儿期)有被爱的意识,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810岁(童年期)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成长期)开始呼唤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感受到唤起爱的力量 成熟时期(成熟期)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2)、“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读了不少描写爱的文章,现在可以进入对爱的哲学的思考。爱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你持有的爱的原则分

8、不开的。文中谈到了两种不同的爱的原则, 一种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另一种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请你仔细体会一下这两者间的区别:明确: 前一种,“被人爱”是原因,“爱人”是结果。因为被人爱,所以我爱人。以自己为中心,只懂得接受,强调先获得再付出,是幼稚孩童式的爱的方式。 后一种,“爱人”是原因,“被人爱”是结果。因为我爱人所以我被人爱。先付出再获得,通过努力去赢得爱、创造爱,变得有力量而且成熟,处于主动地位,是对爱成熟的理解。童稚的爱是单向的、简单的、自我中心的,而成熟的爱是双向的、相互的,更加复杂,也更加美好。(3)、现在的你

9、所持有的爱的原则更接近哪一种?你将在未来的生活中如何使自己的爱的原则更趋成熟?很多年前社会流行的少儿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既感人又耐人寻味。这一阶段的少年对母爱有着独特认识和体验,大多8至10岁的少年认识到通过自己努力去唤起爱。意识到从被人爱到认识爱到感谢爱到唤起爱到爱别人变成创造爱;认识到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体验唤起爱的力量。爱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我们应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爱的能力,让自己拥有一种成熟的爱。  2、感受母爱  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

10、是爱的对象的发展,那么人生下来最初和谁的关系最密切?学生回答母亲,现在大家跳读16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母爱特点的句子,并深情朗读。(1)、结合经历谈谈最喜欢哪一句。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

11、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2)、让学生欣赏一些赞扬母爱的句子 (3)、教师小结:母爱是无条件的爱,就像第五段末尾所说我们所有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的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是不足为奇的。3、体察父爱 伴随着母爱,另一种爱也逐渐凸现出来,那就是父爱,大家默读57段思考(1)、父爱与母爱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明确:父爱是有条件的,母爱是无条件的(2)、父爱有什么消极面和积极面?明确:消极的一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

12、失去父爱。积极的一面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受我努力的支配。 (3)、回忆思考:父亲的哪些严厉让你感受最深刻?从父爱的积极面考虑,你对父亲的严厉有哪些新的认识?(4)、伴随我们的成长,母爱、父爱都在成长,母爱不仅仅是温和,父爱不仅仅是严厉,那么父爱母爱还需要什么?大家齐读第八段明确: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亲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5)、讨论:我们清楚了费罗姆的观点,现在,请

13、你们联系实际,想想自己的爸爸妈妈给你的爱,是否像作者分析的那样呢?(自由讨论,自主发言)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父亲虽然会对自己有要求,但是更多的是疼爱与肯定、鼓励,让我拥有安全感,有自信。在自己没有达到要求的时候,也没有失去父亲对自己的爱。而母爱也并不是无条件的,母亲对自己虽然无微不至,但是也有很高的要求,会很严厉,当自己没有符合母亲的期望的时候,母亲也会失望,发火。母亲也会教给自己做人的道理,教会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4、孩子建筑成熟的爱 教师总结引导。这样看来,我们的父亲身上有着母亲的影子,母爱中也有着父爱的特征。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对父爱母爱都有自己深

14、刻独到的见解,我们已经十八岁了,我们能说自己爱的理解已经成熟了吗?爱是水到渠成的事吗?现在我们一起诵读课文的最后两段,在文中寻找答案。(1)、怎样理解“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明确: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在内心剥离父母的外部形象,而建立起有关他们的精神世界。他把母亲的良知(宽容和善良)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严厉和原则)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 (设计这个问题还是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成熟的人会融合父母给自己的爱,从而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懂得爱父母,懂得回报社会) 

15、。(2)、正如德国医学家巴拉塞尔士说的: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得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爱不是水到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我们爱的能力,而爱的能力的培养,必须先从人的人格与灵魂开始。文中弗罗姆认为怎样的的状态才算拥有成熟的健康的灵魂?明确: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父亲的良知,在内心建立起两个形象,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

16、智和判断力上,达到一种综合的状态,这才算拥有一个成熟而健康的灵魂。想想我们刚刚联系到自己的父母给我们的爱,就不难理解作者的观点了。 (3)、“作者认为,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成熟的人就意味着他不是依赖父亲、母亲给他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回想自己成长的道路,是否感受到这两个世界对你的影响?你将怎样努力在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让自己变成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呢?相信通过这些思考,孩子们对“爱”的理解与追求都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4)、孩子成熟的爱当一个孩子让自己的爱融合了母爱与父爱,既发展了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父亲的良知,既有母亲的爱的束缚,又有父亲的爱的

17、原则,并将这份爱施与自然,回报父母,感恩社会,他就真的成熟了。四、拓展讨论虽然我们已经很大了,可我们爱的能力并不成熟,下面我们来听这样一则寓言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王子爱上了一个森林女妖,女妖病了声言吃了王后的心脏病就会好。王子义无反顾跑回家,趁王后熟睡之际剖开王后的胸膛摘走了母亲的心。捧着热乎乎的心王子向森林跑去,情急之中王子被树根绊倒,把母亲的心摔了出去。这时母亲说话了:孩子你摔疼了没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啊!我们从呱呱坠地一直到长大成人都被爱所包裹着,有时我们竟然因为周身的琐事将父母的关爱忽略了。学了这篇文章,难道我们的心弦没有与作者的某些观点产生共振吗?结合你的自己的

18、生活体验谈谈你感受到的父爱或者母爱,谈你今后想怎样回报父母,拥有一种成熟的爱。五、课堂小结课文层层深入地阐明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性质以及发展变化。告诉我们,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孩子从对以母亲为中心的依附转到对以父亲为中心的依附,最终与他们分离,在自己心中拥有父亲和母亲这两个世界,奠定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六、布置作业1、摘抄出100字左右你最感动的句子和段落,一定要写出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2、弗洛姆想教会我们爱的艺术,那么我们现在就学着去爱别人,先从我们最亲的人开始。给亲爱的父母写一封信,今晚就放在他(她)的床头,或直接读给他们3、建议阅读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

19、你板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爱孩子父母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母爱无条件(应学会独立)父爱有条件(宽容有耐心)人的成长人的成熟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需要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母爱和父爱呢?我们知道母爱是无条件的正如 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 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 你的幸福的祝福,但凡是不经过努力就能轻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不会珍惜,有多少人只知道向母亲索取而不顾及母亲的感受呢?所以对于母爱 ,我们必须在享受时,学会用母亲爱自己的胸襟方式去爱自己的母亲,能做一只反哺的乌鸦,父爱是要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

20、获得,正如 父亲的良知对他说你做错了, 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 这就是严父,在我们摔倒时 ,不要责怪父亲的狠心,不把我们扶起 ,而要感激父亲让我们学会了自己站起的方式和面对困难的勇气,最后归为一句话 :就是一个成熟的人 在母爱面前要学会去爱别人 ,学会独立;在父爱面前 ,要学会宽容要有耐心,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父亲的良知,至此我们可以非常准确地归纳出本文的中心观点本文阐述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21、 好, 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 总结:本文阐述了爱并不是与人的成熟程度(理性)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问题,是一门艺术。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应该能综合母爱和父爱,惟其如此,才能使自己有一个健康成熟的灵魂。即就是爱的能力之上同时具备理智和判断。2、面对父爱与母爱各自的特点,谈一谈你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面对母爱,我们应该成为健康、善良、快乐、有安全感;而面对父爱,我们应该变得有责任感,坚强,理性,自立,大有作为。五、拓展延伸     爱的艺术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它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同学们现在是高中生了,如果像弗洛姆说的应该是“克服自我中心阶段,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爱比被爱更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的阶段了,我们来想想怎样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培养训练自己对父母的爱四 、结束语同学们,爱是一种能力,也需要我们去有意识的学习,让我们学着去关爱父母,学着去关爱他人,学着体会给予的幸福,学着尝试付出的快乐,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更加的健康,生命才会更加精彩点拨:作者认为,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成熟的人就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