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宝华第三单元_第1页
景宝华第三单元_第2页
景宝华第三单元_第3页
景宝华第三单元_第4页
景宝华第三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三 单 元主备人:景宝华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这几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各地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泉城主要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九寨沟主要介绍了九寨沟的美丽自然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田园诗情让我们领略了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地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桂花雨是讲作者回忆了童年桂花,花落如雨的快乐和幸福,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2学会单元39个生字,2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

2、的词语。3通过语言文字典范,感受九寨沟的诗情画意、济南泉水的奇丽、桂花雨的情思、异国荷兰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指导学生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5、引导学生认识读书做记号的重要性,学会使用做记号的常用符号,并通过读记名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望。6练习使用赞美语,学会赞美别人。7熟记八个成语和五条歇后语。8.练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典范,感受九寨沟的诗情画意、济南泉水的奇丽、桂花雨的情思、异国荷兰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写景状物、寓情于景的表达方法。3引导学生

3、认识读书做记号的重要性,学会使用做记号的常用符号,并通过读记名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望。4练习使用赞美语,学会赞美别人。5、语文实践: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以书信的形式向亲朋好友介绍。 9、泉 城主备人:景宝华教材简析:泉城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四年级上册第九课。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文章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课文。而且各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

4、组成的词语。3、感悟第一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过程和方法:通过网络学习与文本学习,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3、通过感情朗读,品味泉水的奇丽,并能体会作者的表现方法。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泉城。(板书课题)2、谈话:课前

5、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查阅了关于泉城的资料,下面我们小组合作交流一下,看看你对泉城了解了多少。同学们知道得真不少,看来课前下了一番苦功。3、审题:现在谁能告诉我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二、听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谈话:让我们带着疑问,一同走进泉城去看一看,读书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词,读完了课文,谁来试着读一下黑板上的生字?(2)谈话:读得真好,谁还想来试一下?(3)真不错,下面我们开火车读生字。(4)谈话:这一排的同学都会了,那我们齐读生字。(5

6、)重点理解下列词语。汇注 悬崖 昼夜暄腾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4、谈话:看来同学们对生字词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可以和作者一起去游览泉城了。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2、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并且批注。3、组织讨论,相机出示:(1)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提问:这句话有几个分句?描写了什么?想像一下,那是什么样的情景?(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行,后两句写泉的声

7、音。)A、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由于白浪上下滚动、翻腾,所以看起来像银花盛开一样。说明泉水非常美丽。)B、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提问:谁来为我们模拟一下虎啸狮吼呢?谈话:模拟得逼真吗?让我们为他逼真的拟声鼓掌!C、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秋雨绵绵,秋风萧瑟,写的都是秋的凄凉,秋天容易让人感觉悲楚,情绪低沉。 提问:秋天的雨尤其如此。谁知道秋天的雨声有什么特点呢?D、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泉水就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闪着光亮。我仿佛听到了珍珠落地的清脆的声音 。)谈话: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太神奇了! 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有

8、的有的)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小结: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2)谈话: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指名读第三句。提问:"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3)通过对这一段的学习,现在你对济南的泉水有什么印象? 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书的时候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美丽,神奇,把体会融于课文的朗读之中。指导朗读。(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四、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学习了第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2、布置作业:听写,习字。熟读课文,熟背第一小节。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济南名泉的图片及各种资料,分专题自

9、由组合,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些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读中感受泉水的不同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出来的。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泉水的绮丽,作者热爱自然的感情。一、复习1、听写生字词,反馈。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3、提问: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二、继续讲读课文1、谈话:济南的泉水是这样的美丽和神奇,接下来,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一下济南的四大名泉,谁来为我们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学习第2自然段。2、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3、小结:4、轻声读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仔细体会:泉

10、在哪儿?泉水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5、组织讨论,相机出示:(1)a、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B、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提问:这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一句让你仿佛亲眼所见? 哦,泉水就像珍珠一样。(出示一颗珍珠)珍珠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泉水就像珍珠一样呢? “涌”字说明什么呢?提问:说明珠串的变化非常快,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现出珠串得变化特点?(2)过渡:写到这儿,作者仍决觉意犹未尽,出示“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吗?哪个词用得特别生动?好在哪儿?"拎"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拎的动作。拎高一点,速度快一些,再来一遍。现在明白什么是

11、“拎”了吗?那么谁能告诉我 “拎”么意味呢?现在你有什么感觉?指导朗读:把你体会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6、小结,指导学法。7、谈话:接下来我们要游览另外的两大名泉,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按要求自学,出示学习要求:默读3,4自然段,勾画出描写泉水特点的句子,批注上你的理解或者概括出的特点;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画出来)再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泉,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样子和特点。8、学生自学。9、组织交流,相机进行:(1)谈话:现在我们来到了五龙潭,谁来为我们导游一下五龙潭呢?相机提问:五龙潭在什么位置?它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汇注”?对照课

12、本插图,你发现了什么?这儿有一个词表现了泉水的流动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同样是写泉水的流动,珍珠泉用的是“ 涌”而五龙潭却使用“汇注”呢?指导朗读。(2)谈话: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黑虎泉,请黑虎泉的小导游为我们介绍一下。相机提问:黑虎泉在哪儿?泉口是怎么形成的?泉水是怎样流动的呢?“喷吐”说明什么 ?看图体会,你读懂了什么?泉水不仅急,水量大,他还有什么特点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8、指名读第五自然段。勾画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一一批注出来。9、组织讨论,相机提问:"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

13、么?(泉池大)哪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看图理解:a你看到了什么? b清到什么程度呢? c水确实很清,从图中你还看到了什么呢 ? d是怎样形成的呢?e冒字说明了什么呢?f泉水是什么声音?g现在你明白趵突泉为什么位于七十二泉之首了吗?10、指导朗读。11、小结。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小结。2、默读最后一小节,思考:课文中哪个词体现了独一无二?3、谈话:所以说人们称济南为泉城。现在明白济南为什么叫做泉城了吧?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5、布置作业:听写词语。背诵全文。板书设计珍珠泉 形似珍珠8、泉城 五龙潭 汇 注(天

14、下闻名) 黑虎泉 水声喧腾 趵突泉 名泉之首 冒教学反思:10九寨沟主备人:景宝华文本解读: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九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但对江南的孩子们来说,对九寨沟是陌生的。因此,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展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把他们带入如诗如画的九寨沟,再读课文,就更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一、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5自然段。、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了

15、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二、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难点:当小导游介绍九寨沟的风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分段概括段意。3、了解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名称来历。一、 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解题:指出生字“寨”的写法,并于“赛、塞”作区别。请学生质疑,激发兴趣。“九寨沟”在什么地方?那儿什么样?二、 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生词,圈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读准课文

16、。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词,指名领读齐读。(2)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3)提问:这些生字中哪些容易写错?怎样记住它们?(4)尝试听写,并且反馈。(5)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6)齐读词语。三、 再读课文1、听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中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九寨沟?2、讨论:这篇课文围绕着九寨沟的“神奇、童话世界”讲了哪些内容?可以分成那几部分?4、小结:一(1)二(24)三(5)四、 细读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节中哪一句话讲出了九寨沟名字的由来?勾画下来。2、齐读这一节。五、小结,布置作业小结:读了课文,你向往九寨沟吗

17、?为什么?2、布置作业:搜集九寨沟的资料。熟读课文,抄写词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指导学生积累并活用语言当小导游介绍相关的内容。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复习导入1、听写并反馈。2、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九寨沟的动人风光,那谁能说说九寨沟的名字是怎么来的?3、过渡:那是理解、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一起来欣赏介绍九寨沟的美景。二、激情入课,整体感知1、欣赏九寨沟风光,看完后谈感受。(指名回答) (突出“神奇”、“童话世界”

18、)三、布置导游任务1、谈话激趣:现在,九寨沟景区要招聘一批小导游,为游客们介绍九寨沟。你们想试试吗?2、谈话:要做导游不容易呀!每到一处,首先要明确介绍什么景物,再弄清景物有何特点,最重要的是要讲好特点。(结合板书)怎么样?有信心吗?咱们来试试吧。四、指导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1、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这里着重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景物?用笔圈画出来。2、再读课文,出示提示:(1)这些景物中,你最欣赏哪一处?它有什么特点?(2)把你认为最能形象写出这个景物特点的词语或者句子勾画下来,说说你的感受。(3)反复朗读这些描写,结合画面在头脑中想像,并用朗读把你的喜爱之情传达给大家。组织交流。4、多媒体出示各个

19、景点的图片。 (弄清九寨沟中“五花海”、“五彩池”得名的两个原因。弄清比喻,理解“蔚为壮观”的意思。雪峰:(高)看图理解“直插云霄”。告诉学生,“峰顶银光闪闪”是因为终年积雪不化。湖泊:(多、清)抓住“大大小小、颗颗”体会湖泊多。看图理解“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湖泊分布在沟谷中的景象。森林:(多)相继理解“遍布”。彩池:(多、美)引导学生弄清“彩池”是怎样形成的(a.池底有彩色石块;b.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瀑布:(错落有致)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瀑布形成的原因及壮观的景象。随即理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5、指导朗读,把最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6、谈

20、话:现在,尝试进行导游。大家先自行准备,之后根据多媒体出示的多幅图片争当小导游,介绍喜欢的景点,并奖励红星。看谁讲得多,讲得好,最好用自己的话介绍景点。五、 指导学习第四自然段1、讨论第三自然段学习过程和方法。归纳出示:a. 自由练读,整体感知。 b. 逐句朗读,理解词句。c. 想象画面,加深体会。 d.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读找想读讲2、布置任务:根据前段学法,自学第四自然段。多媒体出示要求:(1)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哪四种珍稀动物?(2)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3)文中哪些语句特别能反映这些特点?勾画,谈感受。3、组织交流,。(1)相机出示动物图片及简介资料。(2)相机解决“珍稀动物”、“也

21、许”、“憨态可掬”、“窥视”、“若无其事”等的词义。(3)重点掌握句式:“也许也许也许也许”。4、谈话:现在,请大家稍做准备,马上进行招聘会得最关键部分,导游解说比赛。不仅要比谁介绍得清楚,特点突出,语句连贯,而且还要能尽量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同时要用好书上的好词好句。如果能引进课外知识讲解小动物,那就更好了。六、小结1、小结: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三、四、五小节。听写词语,完成练习。板书设计9、九寨沟 自然风光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异兽珍禽教学反思11、田园诗情主备人:景宝华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荷兰牧场那如诗如画般的、安详静谧的独特景致。文章语言优美、生动,为我

22、们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大自然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开头点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总领全文,指出本文主要描写的是荷兰的牧场。接着介绍了牧场中的牲畜和家禽,有牛、骏马、绵羊、猪、小鸡等,重点描写的是各类牛的状态,极富想象力。第3、4自然段写了傍晚以及夜晚牧场中的景象,突出了牧场的静谧与祥和,体现出人、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完美。最后一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是作者发出的赞叹,由衷地表达了对荷兰牧场的喜爱,令人回味无穷。一、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23、3、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二、重点难点课文所描写的场景学生没有情感体验,只能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的积累优美词句。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一、 释题导入:1、 谈话导入:谈话:大自然风光无限,跟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我们欣赏了泉城,领略了九寨沟,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奇特风景。今天,我们又要乘着语言文字这辆高速列车,去国外的荷兰走一趟,去感受那里浓浓的田园诗情。2、板书课题:田园诗情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 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

24、村。想到了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3、 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4、 质疑过渡:这田园诗情的地方是哪儿呢?对,就是把郁金香定为国花的荷兰。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2)积累好词,在好词下面做记号。2、学生自己读课文,圈画好词。3、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相机正音,学生评议。交流圈画

25、到的好词,多读几遍。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读后交流,相机板书:奶牛图 郁金香骏马图家畜图傍晚图夜晚图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2、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教学过程:一、播放动画,感受荷兰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十课田园诗情,有一个名字已经深深印在我们心底,那就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的荷兰。2、播放荷兰的录象资料3、看着画面,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对荷兰的印象吗?(仪态端庄 绿意盎然 剽悍强壮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默默无言 舒缓平稳 )二、细读探究,品味荷兰过渡:是的,辽阔无垠的草原

26、,仪态端庄的奶牛,自由驰骋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羊群,荷兰的牧场就如同一幅幅充满诗情的田园风景画,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画中,通过朗读去品味那里独特的田园诗情。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二四自然段,一边品读文字,一边思考:如果这三个自然段是三幅画的话,你想给他们分别取什么名字?(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奶牛图,奶牛家族,骏马图,骏马驰骋,家畜图,家畜悠闲。)2、这三幅画有了同学们取的名字,显得更加诗情画意了。(一)、奶牛图过渡:看,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真正的荷兰的草原上了,看一看这片绿色的草原,你想怎么来赞美它?(让生说)文中说这是一片“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屏幕显出汉字)A、“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

27、”*多美呀!你见过丝绒吗?那是怎样的?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读好“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想象一下,假如草原是绿色丝绒,那么上面黑白两色的奶牛是什么?*巧妙的比喻!这就是荷兰草原独有的色彩,谁能让这风景再现在我们眼前?B、迷人的草地上,还有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咱们走近瞧瞧!(1)、(指图)看,那头就是背上盖着防潮毛毡的牛。这头牛站立不动,仿佛在思考什么?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的牛犊在哪里?你来指!(这就是牛犊)它身边的就应该是那仪态端庄的老牛啦!(2)、有意思!让我们读出这有趣的画面。指导点拨:* “有的有的”它似乎在思考呢。(齐读)能读出不同的感受吗?(个别读)*牛犊和老牛的动作神态也截

28、然不同,谁来试试?(一生读)(3)、这奶牛都被你们读活了!草原上的奶牛可多了,它们还会有哪些不同的神态、动作呢?谁能仿照课文的形式说上一句?(散步、远望、回首、闭目、交谈)(4)、你们的精彩想象使牧场更迷人,更有田园的情趣了!*想把这动人的田园风情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里吗?来,我们试着背背这段美妙的文字!(二)骏马图过渡:悠闲好惬意的田园生活!如同一首田园诗。你还看到了哪些独特的田园风景?“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自由驰骋。”A、(出示图)瞧!“骠悍强壮、腿粗如桩”是怎样的体魄!“鬃毛随风飞扬”又是怎样的英姿!谁能通过读表现这种

29、气魄?可以自己读,还可以邀请同学一起读。(点评:你真是一匹神气的小马! 哇!你很有力量!)*来!让我们这些小骏马们齐声诵读!读出骏马在草原奔腾的气势!*读出了自由!读出了豪情!B、“除了”,能不能换个方式说说这句话?C、是呀,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引读:即使前方出现了低矮的围栏,它们依然(生读:自由驰骋!鬃毛随风飞扬!)即使前方出现了浅浅的涧水,它们依然(生读:自由驰骋!鬃毛随风飞扬!)即使前方出现了小丘、泥沼,它们依然(生读:自由驰骋!鬃毛随风飞扬!)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飒爽英姿!现在,你们就是这奔腾的草原上的骏马!让我们面对这辽阔无垠的大草原,读出我们的豪迈

30、!(学生齐读这节。)(三)、家畜图过渡:同学们,在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我们还看到了那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那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那成千上万的小鸡与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他们自己的王国” A、真是一幅自由祥和的图画呀!老师忍不住写下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四顾茫茫,幽幽芳香醉了旅人,云的王冠下,成为草原之王的,是一张张俊美的脸庞。奶牛悠闲地吃草,骏马自由地驰骋,你们是草原上真正的主人。滩平草碧羊群白,呼声悠悠猪群唱,一曲草原的赞歌哟,在我心头荡漾!)。B、白天的荷兰,是美丽的,自由的,是令人神往的,充满诗意的国度,让我们拿起书,齐读24自然段,读出草原的美,读出内心难以抒发

31、的情怀。(齐读24自然段)(四)、夜景图过渡:白天的荷兰是自由安闲的,到了晚上又是怎样的?闭上眼睛,仔细地聆听(1)老师轻轻范读。(2)你感受到什么?(傍晚和夜晚的静)(板书:傍晚 夜晚)(3)分别找出文中两个表示静的词语(板书:寂静 平静)(4)哪些语句使你感受到这份“静”呢?先自己读读,再和小组同学分享自己的体会。(5)谁愿意用读的方式和大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宁静?(生读,师扣住“静”字评价。*这就是荷兰的夜,宁静、安逸。齐读:傍晚的荷兰,静静的牛羊,静静的草原,静静地忙碌着的人们;夜晚的荷兰,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6)指导完成板书:傍晚 寂

32、静夜晚 平静(音乐声)荷兰的夜寂静神秘,让我们共同读出这种夜色荷兰的田园诗情。三、课外拓展,了解荷兰。过渡:沉醉于荷兰的牧场,内心无限安宁,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这篇文章的作者捷克作家恰佩克在游历荷兰之后也感慨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你觉得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呢?是呀,真正的荷兰是一个如诗如画,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是优美恬静而充满生机的人与动物、自然的完美和谐。)(学生齐读)(欣赏荷兰风景画派名家作品)荷兰风景画派是世界美术史上很重要的一个画派,梵高、维米尔、伦勃朗都是很著名的画家,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美丽的土地,有这样浓郁的田园诗情,才造就了这样伟大的画家、不朽

33、的画作吧!四、作业布置:1、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积累本文优美词句。2、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设计:10 田园诗情奶牛图郁金香图骏马图动物世界 赞美挤奶图夜晚图 向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反思: 12 桂花雨主备人:景宝华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童年时

34、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教学重点、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35、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段落。一、导入:师:同学们,先请大家看几张图片。出示桂花图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认出来了吗?这是桂花。八月是桂花开放的季节,桂花看似平淡无奇,却会散发出迷人的香气。桂花对于作家琦君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下面我们走进桂花雨这篇课文,细细品味这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1)听教师范读课文。(2)故事很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呢?三、交流,检查读书情况(1)刚才我们自学了生字词,现在这些词语你能读准吗?注意红色的字

36、多读几遍。【出示】:读一读zhu 吩咐 沉浸 檀香 缤纷 笨笨拙拙 糕饼 帮助 即时 l cu桂花卤 尤其 仔细 姿态 撮一点桂花 指名读。齐读。(2)父亲写的这首小诗你会读吗?读一读吧。出示:读一读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指名读。齐读(3)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请大家交流一下。(4)文章写了很多内容,有迷人的花香、摇花的快乐、父亲诗兴大发口占一绝、我每次去外地总要捧一大袋桂花回家,等等,那么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读一读,说给大家听听。(5)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童年时候与家人一起摇桂花的事。那么,课文从哪里到哪里是写摇花乐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37、,找一找。指导分段。4指导书写:这课的 “ 拣 ”字比较难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说说看。5完成作业:下面请同学把生字写一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一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摇花乐这件事。父亲诗兴大发,口占一绝,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小诗。出示:读一读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读这首诗的时候,你的脑海中是否出现了一个个画面呢?请同学们读读诗,再读读2、3、4自然段,边

38、读边想。二、品香(1)我们先来看这句诗:出示: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你闻到香味了吗?课文中有好几处描绘了这种香,找一找,并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交流。(2)句A:描绘桂花香的句子你找到了吗?老师找了这一句,你也找了这一句吗?出示: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桂花不与繁花争艳,那桂花的外表是怎样的呢,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引读:桂花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一起读句B 桂花的外表朴素淡雅,并不惹人注意,但这并无妨碍,因为它的清香四溢已经让它美丽十足。还有这一句,你

39、也找出来了吗?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平时妈妈洗衣服的时候,我们说妈妈把衣服浸在水里,这里是什么浸在什么里呢?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句C 桂花盛开,花香随风飘逸。整个村子都浸泡的花香里。可是,我们都知道,桂花是在秋天开放的,是在秋天的时候飘香的,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而这个村庄却是全年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为什么这么说?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再说说你的想法。那浓浓的桂花茶沁人心脾,那甜甜的桂花糕让人唇齿流芳,这花香弥久不散。这桂花香真是香了家乡的四季,香了人们的生活。让我们轻轻地吟诵这句诗出示: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

40、丰年。三、品乐(1)在收桂子期间,谁最快乐?当然是孩子们了,因为可以摇桂花了,让我们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去感受一下它们的快乐。(2)作者说“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于是总是缠着母亲问,从这个“缠”字你能体会出她怎样的心情呢?想一想: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两个同学来演一演她“缠”着母亲的景象。(3)终于盼到了摇花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了,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同学们想象一下:现在,你就在那一棵桂花树下。开始摇桂花了桂花落在哪儿了?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然后将那的高兴劲儿读

41、出来吧。(4)小结:孩子们帮着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啊,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落得她满头满身都是,她多快乐呀!这真是,一起读出示句子: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四、悟情(1)多少年过去了,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离开了母亲,他们全家也都远离了故土,可是,一起读出示句子:以后我每次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为什么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2)因为琦君知道母亲喜欢桂花。可是,出示句子: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母亲对家乡的桂花有着什么样的感情呢?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句子: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

42、种香混合在一起。“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是什么样子的呢?注意红色的词语,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3) 小结:家乡的桂花已经成了琦君和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家乡的桂花中有他们的欢笑,有他们的幸福。再一起读这句话出示句子: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你能从母亲的这句话中体会出母亲什么感情?(4)看到桂花,琦君和母亲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从前,回到了故乡的生活。你也有这样的体会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何止是家乡的桂花萦绕在母亲的心头,家乡的一切的一切在母亲的眼里总是那么亲切。后来作者去了美国,每次我在电话里告诉母亲(PPT:“这里的水真甜。

43、” 她会说: “这里的环境真优美。” 她会说 “这里的人真好。” 她会说: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一起读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6)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让我们再来吟诵这首小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7)同学们,谁不爱自己的故乡呢!李白写“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的名句,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千古绝唱。自古以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文还有很多。今天,老师向你们推荐余光中的小诗乡愁。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

44、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五、作业:完成补充习题及作业纸 写一写自己童年生活中最有趣或印象最深的事。六、板书设计: 12、桂花雨 爱桂花 香 浸 摇桂花 急切 快乐 爱家乡七、教学反思: 习 作 3 主备人:景宝华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王磊的一封信。借助例文后的提示,领会写信的要求。2、能按习作的要求,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家乡与众不同的一两个方面,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写一封信,向远方的亲朋好友介绍自己的家乡。3、通过习作的训练,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

45、重点:用书信体的格式,从不同角度介绍家乡秀美风光或风土人情。教学难点:通过生动、细致、热情洋溢的描写,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教学准备:请学生搜集丹阳的风土人情。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远方的同学给大家,大家想认识他吗?他就是居住在天山脚下的大草原上的哈萨克族小男孩王磊。你们想了解他的家乡吗?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他写给远方的小伙伴李阳的信。二、学习例文,领悟书信的内容,把握书信的格式。1、自由读文,思考;在信中,王磊向李阳介绍了他的家乡的哪些方面呢?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指名回答。板书:迷人的风光  &#

46、160;   古老的风俗3、这些地方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磊是怎样来写的呢?老师建议大家再去读读这封信。4、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用上平时自己了解的关于家乡特色的材料,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把自己最想介绍给好友的地方:古老的风俗赛马写得特别具体。5、这是一封信,你发现了写信的格式与我们平时的习作有什么不同了吗?6、同桌互相交流。7、指名交流。一起做批注。教师相机点拨:书信由六部分组成: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贺语、署名、日期。(1)称呼在信的开头,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2)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3)第三

47、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是信的主要内容,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一层意思可以分为一个自然段;(4)祝贺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5)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在靠右处写署名,在署名的下一行靠右写日期。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称呼一定顶格写,问候话语别忘记。信的正文分段写,另起一行写祝语。名字写在右下方, 紧接一行写日期。三、根据习作要求写作。   1、读了王磊写给李阳的信,我们了解了天山脚下的迷人风光和古老的风俗,让每一个读了这封信都产生了要到他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如果让你也来像王磊一样来介绍介绍我们自己的家乡,你想介

48、绍什么呢?静静地想一想。   2、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板书:桂花、眼镜、黄酒、大麦粥、天仙配传说等。   4、播放美丽的丹阳风光纪录片,再次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确定写作的重点。   5、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教师点拨:没有远方亲朋好友的,可以给其他人写信,写给文中的王磊和李阳也可以,还可以写给知心姐姐、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家在外地的同学还可以向家乡的小伙伴介绍我们扬中。  6、动笔写,教师巡视。第二课时一、学生继续写习作。(10分钟左右)二、互相交流。(6分钟左右)三、全班交流:(8分钟

49、左右)四、复习写信格式,誊写。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写信的方式向别人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想把自己写的这封信寄出去的同学,课后可以用信纸再誊抄一遍,抄写时也要注意书信的格式。老师还要提醒你,别忘了写信封。有人会写信封吗?(出示信封样式)第一行的方格里写收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下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地址要写具体。中间一行写收信人的姓名。下边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最后一行写上寄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我们这的邮政编码是212300六、教学反思: 练 习 三主备人:景宝华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读书做记号的重要性,学会使用做记号的常用符号。2、并通过读记名言,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3、练写上下结构的钢笔字。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读书做记号的重要性,学会使用做记号的常用符号。读记名言。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1、审题。(1)自由读题目,思考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2)讨论。读书做记号有哪些作用呢?(3)教师小结,进一步明确读书做记号的意义。2、学习做记号。(1)学生自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