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思维的培养_第1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思维的培养_第2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思维的培养_第3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思维的培养_第4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思维的培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思维的培养重龙镇谷田小学初中部文科教研组内容摘要: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和技能,必须要通过相当数量的研究课、范例课来研究讨论、观摩学习,在实践中摸索,继而总结经验,反馈问题。而让学生思维能够自主“辐射”,进行“点线面体”结合的启发思维式教学,处理好课堂相关“衔接”问题,是课堂自主学习与自主思维的可试之途。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所为、有所不为。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新课标 自主思维 辐射 点线面体 衔接问题由来:“新课程课堂要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符合、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同学间合作的行

2、为表现、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与探究、思考的过程”( 新课程如何应对课堂教学 曹高仁)等,而传统的“教师、课堂、教材”三中心原则和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始终处在消极被动的地位。这是新课程标准制定首先关注到的问题,也是自主学习要力求解决的关键。因此,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与新课标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必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在课程改革中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而在课程改革的初期,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技能,必须要通过相当数量的研究课来研究讨论,必须要

3、通过相当数量的范例课来观摩学习,在实践中摸索,继而总结经验,反馈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倡导自主性学习,进行学生自主思维的具体方式方法的探究,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我认为,教师教学好比和煦之风,学生思维好比经风之树,二者交融的过程和影响将会持续而又深远。 一、.突破传统方式,让学生思维能够自主“辐射”;教师有所为、有所不为。 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学、学习方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但这不等于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清静无为”,我认为应该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传统的教学总囿于目标达成,通俗地讲,以往是教师教“教

4、材”,现在新课标下是注重教师如何利用“教材”教。且“教”的过程和含义更多地为“自主、合作、探讨”所代替,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也就直接决定了课堂的学习效果。因此,让学生思维能够自主“辐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更加重要。 下面以谈骨气为例,谈谈我的课堂自主学习尝试。课前准备:只设置一个问题,即观点和材料的问题(观点统率材料,材料证明观点);同时准备了大量相关和应对的材料。课堂教学 :(1)利用教材例子功能:学生找到课文观点和材料,分别予以概括。(2)引导思维辐射:同学们开始搜索同类材料,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互补式交流,三个小组各承担一个类别的材料搜集工作,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5、能移” “威武不能屈”。(3)知识自主积累:记录整理,准备发言。(4)自主表达:三小组分别选派代表发言讨论,其它小组或本小组成员就所提材料进行补充、确认,依据:能证明观点,确切而充分。(本课知识点)(5)激发更高层次的辐射:(教师提出新的质疑)对课文材料或所搜集的材料,能不能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它的作用? 作如下提示: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诚然是有骨气的表现,但历史证明,元朝一统天下,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文天祥为什么不能从一个破产的集团中跳槽而出,去一个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集团谋求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6)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再次展开了比上次更加积极有效的讨论。如,有

6、人说从珍爱生命起见,穷人完全可以不吃那碗救命饭;有人说文天祥可以暂且隐忍,他日另图东山再起;有人说闻一多不必白白牺牲,至少还可以讲究一下斗争的策略。就各小组所提材料的讨论就更加热烈了。(略)原来,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想到曹操煮酒论英雄中刘备的韬光养晦,实是聪明之举;更有人想到,中国这些年为发展经济而不计较国际上的小小摩擦不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吗?不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有骨气吗?落后就要挨打,要摆脱贫穷,就要振兴经济,中国要争的是这一口“大气”,这才是中国式的骨气!(这可看作是发现了新问题)(7)思维的再整理-写。(8)思维的延续-课外阅读再次关注(下课)。上述

7、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与“不为”的地方很明显,教师正在试图将自己隐藏在学生群体之间,既是一个听众,又是一个暗中的一个辐射点。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均有体现。二“点线面体”结合,开放课堂教学,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石成金,导水成渠。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让教师去借鉴,而要靠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积极而认真地尝试。施教过程也应当因条件而异,因教材而异。课堂教学中的“几何线性”思维方法或许可以使学生思维异动,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以下是我教学木兰诗过程中的一点实践和体会,在此和老师们一起交流探讨。课前工作: 课前自读,弄通课文大意。设计两个问题: 有关“英雄”话题有关“凝练

8、”问题实施过程:(1)老师从张艺谋的大片英雄展开,都知道哪些英雄?学生立即爆发热烈的议论。发言涉及古今中外:有秦皇汉武;有古代的刺客侠士;抗金英雄岳飞;抗倭英雄戚继光;有禁烟英雄林则徐;有抗日英雄吉鸿昌、杨靖宇;有黄继光、董存瑞;六十年代的雷锋;少年扑火英雄赖宁;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张华;英雄记者安柯等等。(此时差生尤其活跃)老师乘兴而问:都知道哪些女英雄?发言较为稀落,一阵议论之后,渐渐理出一些:如杨门女将;花木兰;鉴湖女侠秋瑾;“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江姐江竹筠等。顺水推舟:为什么古代女英雄这么少?小议一下:这是封建主义社会禁锢妇女,男尊女卑的结果;另外,我们是不是想到自己的阅读量还不

9、够?简短分析后,导出木兰诗。这时进入课文时机早已成熟,应了“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效,又引导了情感互动,以英雄话题为“点”映射了同类型的材料这个“面”,完成了材料积累。(2)课文中哪些地方的语言最为凝练?学生很快得出结论: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理由很简单:用语少,却描述了木兰十多年的战斗生活。问题就出来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能不能从其它角度去考虑?随即,老师例举大家熟悉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番讨论,得出结论“修辞、炼字、句式”等都是语言凝练的体现。那么,文段中的例子就不难寻觅了。同学们最后把焦点集中到了“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句中的“

10、传”、“照”上。从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对偶句式等方面对这个句子的凝练语言进行了有成果的分析。(3)以课文为“点”,是否可以将这种方法反射到“面”上?学生纷纷搜肠括肚,互相提示,奉献自己的理解。先解决“面”的问题,再进行凝练语言赏析。最后,学生罗列并分析了十多句公认为凝练的诗句,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红杏枝头春意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等等。(4)提示学生:记录整理两个内容A英雄女英雄 B凝练语言的诗句从本质上讲,上述开放课堂教学的关键是

11、解决思维问题。而一般的感知活动并不是自主学习产生的根本,产生自主学习的根本原因应该还是“问题”。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在知识的源头上找问题在与旧知识相衔接、易混淆的知识点上找问题在知识“是什么”上找问题在知识的“为什么”上找问题在知识的“归类或分类”上找问题在知识的“拓展延伸”上找问题;而“点线面体”思维的引导教学大约正是以上部分条款的课堂实践。教师成了情景的创设者和提纲挈领者。课堂自主学习的氛围渐渐浓厚。当然,“点线面体”思维是没有终结的。在随时可能进行的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因果假设、比较归纳、演变设问、正误设问、迁移设问”等方法来对前面的 “点线面体”思维进行

12、再思维,使学生在反复交流中学会反思与推理,以使达到理性交流层次。三、认真研究并切实把握课堂教学中的“衔接”问题,使学生的活动有理有序地进行,才能让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学习向纵深发展。“衔接”是指事物间的相互连接。好比树的枝节枝叶与根的关系,一风经过,全树皆会颤栗。教学中的衔接自然是指教材知识、教学过程、思维过程它们自身之间和相互之间的各种关联。如中小学语文教学教材之间就有着紧密的联系与衔接,新课标的分学段目标就是以这种关联为纽带的。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教学生画的“知识树”又何尝不是一种知识的衔接呢?在画知识树的同时,他实际理清了各知识之间的联系。“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意知识

13、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境之间的联系。”这些原大纲中的要求在新课标中也有体现。一般说来,要尤其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衔接”:教材与生活的衔接。这是搞活课堂经济的必要步骤。我把45分钟的课堂比作寸土寸金的市场,是市场就要讲经济效益。而这种效益不是在市场上一时得来的,而是先期投入的结果,这就是与生活的接轨。只有平时多注意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积累生活的喜怒哀乐,把这种“大学问”带到小市场(课堂)中来,市场才有依托,才有活跃之理。我校早在1998-2001年开展“课内外阅读”的研究和实践中,曾充分论证了教材的课内外结合形式的可行性。并将此方法概括为“内引、外联、对比”,充分肯定

14、了课内外衔接的独到作用。而外联的关键是与广阔社会生活的接触。而且,究其实质,语文四种能力的培养无不与生活联系。新课标特别注重“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强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正如著名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所说“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而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透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课堂主要问题的衔接。让学生们动起来,动得有序而又不着痕迹,须得把有限的问题设计得具有科学性、知识性、人文性,让学生动得了和动得好。所谓“动”得了,指的是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动手操作,不像过去那样只会听课,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所谓“动”得好,

15、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话愿说,有话能说,说得透彻,有独特的见解,有创新,而且能得心应手,熟练操作。这就要我们老师去把问题设计得巧妙而又实用,灵活多变了。例如处理好我们平时所说的开课的“切入点”,课中的“转折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教材诱发的“兴奋点”,等等。 课堂教学中突发情况的衔接。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强调活动,而活动课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课堂中时常会有突发情况,尤其是学生思维的异常活跃导致的各种可能,教者必须作好各种应对的准备,当然,包括知识储备,知识链接,知识应用,其中个人综合素质是首当其冲的。如学生思维的反叛,旁骛,异想天开,都要求我们用智慧的方法加以应对。例如我在教学白杨礼赞时,作

16、了如下尝试。我在课前作了三套可能的应对方案,且均有多媒体课件准备支持。第一套:学生自主阅读,从文章写作顺序进入讨论,逐步深入。 树的实体树的象征 升华与生活衔接与知识衔接礼赞其它象征体相关象征义第二套:学生可能从散文的一般特点入手,展示自己的理解 托 物 言 志 由此及彼 白杨 象征 课内外衔接 借 景 抒 情第三套:以写作方式进入仿写 写景开头,引出对象(过程衔接) 有形实物,展示特征有限引伸,揭示主题上述三套应对办法都是从如何搞好课堂衔接、教材衔接入手,使课堂有关问题显得连贯自然,不影响课堂相关操作。当然,具体的操作中还是会有由此派生而出的新的知识链接,这既是我们措不及防的,又是我们教师所

17、期待的。四适当使用多媒体,刺激学生思维,使之触发为自主思维。现阶段说起使用课件的多媒体教学,似乎就是新课标教学的代名词,其实不然,应该说注重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但尤其应该注重将多媒体的使用与学生个体参与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系统探索互相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与多媒体的学习环境的结合,对于活跃学生思维具有视听、感观的直接刺激效果。同时允许学生参与,不光教师能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取的资料更显丰富多彩,且课件还可以是师生思维与动手的共同杰作。如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首词的“意境”之美,可借助多媒体技术配乐词

18、朗诵,同时展示出著名画家傅抱石以本词为素材而绘制的“江山如此多娇”国画,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冰天雪地中,在与一位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巨人对话。美妙的声像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而且激起了学生对审美的感知和想象力,此时学生的思维就已经发展到自主阶段。又如作文教学,教师让写春景,学生便可从网络、图书、电视上收集资料,加上自己的感受及想象,用“画图”将景致制作成图片,然后加上文字说明,或者配上个人的解说词,这种富有个性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会充分显示其思维的丰富多彩和日趋严密。五培养课堂自主思维和自主学习应注意的地方1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老师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明确师生互动的好处,要学会关注,学会赏识,重新认识学生的成功。这里讲的成功,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能够得到发展的成功。要取得这种成功,教师必须学会关注与赏识。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