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届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 .祭祀祖先和赏赐记载是青铜器铭文的两项重要内容。商周人的家族观念相当浓厚,每位家人的成就都 与祖先有关;王被视为上帝的表现者,王所赏赐之物即“天恩”,领受天恩者自然必须上告祖先,一同分享荣耀,祈求保佑,以使家族所受之天恩能永垂不朽。对此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 .“君权神授”理论初步成熟B .特定历史时期的治国之术C .分封制确立天子“天下共主”D .政治运作体现神权高于王权2 .战国时期,

2、一个五口百亩之家,每年收获的粮食,除去什一税和口粮,所剩无多,远不足以应付家庭的正常开支,生活过得非常艰苦。 五十岁以上的可以穿丝, 七十岁以上的可以吃肉,全家可以吃饱饭,这是孟子所期望的他那个时代小农之家所能过上的最幸福的生活。上述情形的出现A .促使小农普遍使用铁制农具B.推动小农生产耕织结构的形成C .加剧当时人地关系紧张局面D.引发农业生产技术根本性变革3 .西汉时期,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到东汉,黄金首先 退出了流通领域,而布帛在交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 次改用布帛。交换媒介的这一变化A .顺应了商品经济

3、发展的要求B .表明政府加强对商业的管理C .反映出商品经济呈现一定波折D .源于对外贸易中的不利地位4 .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勤于听受、事必躬亲的皇帝,“留心治道,无惮疲劳”,“一日之内,酬答百司,至乃日阡忘食,夜分未寝,动以文簿,忧劳圣躬”。这反映出A .完善政府运行机制的必要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达到顶峰C .政府行政效率有较大提高D.隋朝科举选官制度亟待完善5 .北宋时期,“枢密院掌兵籍、虎符,三衙掌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维持军政,万世不易之法。”枢密院设枢密使和枢密副使,由文臣担任,三衙设殿前督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督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督指挥使司,由武将担任,典型

4、的“以文制武”、“重文抑武”。这一设计A.有助于增强北宋军事实力B.实质是中央集权的强化C .遵循分权与制约平衡原则D.是政治制度创新的产物6 .朱元璋多次表示:“诸蛮夷酋长来朝,涉履山海,动经数千里,彼既慕义来归,则责(赐,给)予之物 宜厚,以示朝廷怀柔之意。”对这一朝贡贸易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 .推动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B.主张中外之间国家关系的民主化C .儒家思想在外交领域的具体运用D.直接扩大了明朝的政治统治版图7 .明代是中国数学史上的特殊时期。民间出现大量数学书籍,各种公式和法则编成歌诀,朗朗上口,珠 算逐渐普及。这反映出A .经济发展对科技的影响突出B.科学理论研究氛围浓厚C

5、. 土人价值取向呈现重大变化D.工商皆本成为社会共识8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大批学者重视实证研究,致力于用考据方法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献,形成了被称为“汉学”(因其研究儒学经典方法近似汉代儒生)的学风。相反,理学则被称为“宋学”。这表明清朝初年A .理学丧失了正统地位.鼓励学术的自由争鸣C .孕育着对传统的反叛.试图复兴汉代新儒学9. 1842年,在中国常年进口的物品总值中,鸦片居第一位,占55.2%;棉花为第二位,占 20%棉织品居第三位,占8.4%。1867年,棉织品跃居第二位,占 21%鸦片仍居第一位,(1比重已下降到46%到1885年,棉织品已经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 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动说

6、明这种优势一直持续到 20世纪的20年代。中国近代前期A.各阶级的救亡图存成效显著.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C.列强对华侵略呈现一定变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10.电报业务发展相对有限.新闻传递方式较为落后.通商口岸电话得到普及.新闻事业实现同步直播11.中日甲午战争后,“文学救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界革命”、“科学救国”等口号一个接一个被提了出来, “诗界革命”、'、“史界革命”等接踵而起,“文明结婚”、“文明脚”、“文明戏”等成为时髦词汇。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 “中体西用”的延续.维新变法与暴力革命之争C.中国复兴之路的探讨.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体现1882年1

7、月16日,申报刊出该报驻京记者由天津拍发至上海的新闻专电,清廷正在查办一名渎职 人员。这表明当时中国12 . 1924年,上海一宗族修改族会章程,规定族人在族会中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族首领由选举产生, 不再由辈分、年龄等因素决定。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辛亥革命共和观念影响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C.马克思主义为正统思想国共合作北伐胜利进军13 .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一时期内不同年份各民族工业部门资本占全国总资本比例示意图(占全国总资本比例1为年份1的情况,占全国总资本比例 2为年份2的情况,年份2较年份1晚些)。对此理解准 确的是6C. 0"马爆至 秋试会星£2 域谓皂

8、 品冷)三虎鼻毛麦工比加t i全五名青东壮加?A.清政府为支付对日巨额赔款,鼓励兴办实业B.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内市场统一C.政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华,发展战时生产D.新中国成立在即,重工业所占比重迅速提升14 .据1943年美国外交官们报告:“(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当前政策与正统共产主义相去甚远已经举行 了普遍选举,个人的经济自由相对而言未受限制,这一政权看来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与其说是共产 主义的政权不如说是农业民主的政权更为准确。”材料表明A.中共坚持统一战线思想B.百团大战赢得美国称赞C.中共践行人民民主专政D.中共出现“右”倾错误15 . 1962年与1959年相比,中国农产品

9、收购价格, 粮食、棉布、油料和生猪平均价格分别提高了20% 10%13%F口 26%对粮食主产区实行超额收购加价的奖励,平均加价 5%上述做法A.实现了农业与工业的协调发展B.有利于扩大工业品的农村市场C.消除了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弊端D.促使农产品价格体制改革加快16 .读1952年、1957年各类所有制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示意图。该图直接反映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任务B .工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成果巩固C .社会主义改造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D.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17 . 1993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中央文化管理部门陆续制定和颁发了200多部文化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

10、性文件或部门规章,如著作权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电影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管理条例等。材料表明当时中国A .已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 .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C .“双百”方针的提出助推文化建设D .文化经营管理制度的改革开始实践18 .历史学家欧伯尔指出,以雅典的政治文化为参数,问雅典人何以未能赋予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政治权 禾L不如问他们如何能在成年男性公民中取得政治平等和限制精英的政治特权。这表明雅典公民A .倡导政治权利上的平等B.崇尚三权分立运行机制C .追求决策中平等发言权D.积极捍卫直接民主政治19 .古希腊人对外部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常到国外去旅

11、行旅行时,他们总是保持着怀疑的精 神、批判的眼光。他们探究一切事物, 将所有的问题都搬到理性的审判台前加以考察。”这种好奇心表明古希腊A.否认绝对权威,反对宗教迷信活动B.已从对人的崇拜发展为对理性的崇拜C.追求政治权利平等,反对精英政治D.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人文思想萌发20 . 18世纪中期的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工艺详解辞典共35卷,撰稿者多为具有真知灼见的文化精英,提倡以进步去战胜谬误和偏见,代表着当时最高学术水平。这表明,百科全书的编撰有利于A .科学摆脱宗教神学束缚而独立B.完成自然界认识首次理论综合C .弘扬科学和理性推动思想解放D.传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21 .学者丁建弘

12、指出,德意志帝国初期的宰相主要职责大多数不是作为帝国首席大臣而是作为普鲁士首相 来履职的。1872年,帝国首相俾斯麦试图将普鲁士首相一职交给罗恩,但很快发现这是不明智的。德 国宰相的这一特点A .植根于帝国政治的特殊性B.缘于落后的工业生产实力C .反映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体现出浓厚军国主义色彩22 .有学者指出,苏联工业化期间,农民牺牲太多,建立起高度集中、一时也能行得通的模式,这实际上是“军事(战时)共产主义模式的再版”。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 .推行余粮收集制增强实力B.未能使苏联建成社会主义C.依靠中央计划的手段推行D.始于应对战争的关键时期23. 20世纪30年代,多数法国作家的

13、小说不再是仅仅为了供读者得到某种消遣,而是力求表现人类在世界上的处境, 以及在这种处境下应当采取的态度,“人类处境”小说应运而生。这类小说的出现反映出当时的法国A.存在共和政体和君主政体的激烈之争B.受到危机的冲击,战争威胁日益临近C.面临接受美国援助和摆脱控制的选择D.陷入法德和解与法德继续为敌的困境24. 19561957年,美苏之间从直接对抗转变为对中东、非洲和亚非发展中国家施加影响的竞争。在美国看来,其争取对第三世界影响的努力受到了中国的阻碍。同时,美国认为中国在“觊觎”东南亚,是其在这一地区安全利益的最大隐患。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 .美国奉行的杜鲁门主义获得新运用B.中国通过联

14、合国大会支持发展中国家C .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D.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卷入了美苏冷战25. 根据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1500-1980 ),资本主义世界和第三世界1936-1971年分别占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比重情况如下表。该表反映出1936-1971年C .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影响力逐步增强D .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呈现变化态势项目占世界工业生产比重占世界贸易比重1936-1938 年1963 年1971 年1938 年1948 年1963 年1971 年资本 主义 世界全体76%62%61%64%59%63%68%美国32%32%33%10%16%11%13%第三世界5%9%13%3

15、5%36%25%22%A .布雷顿体系关贸总协定提升美国地位B .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差距渐趋缩小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四小题)26.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封建贵族渐渐崩渍,而自由经商者乃渐渐兴起。子贡“不受命而货殖”,即自由经商也。其后如范蠡、段干木、白圭诸人,类皆赖藉政府上之地位,而干商贩之新事业。自春秋以迄战国 中期,历时三、四百年,人口繁殖,耕地日辟,游牧之戎狄渐次同化,或消灭,或避去,此疆彼界之 封建,已变为壤地相连的几个大国,此皆当时商业都市骤盛之原因也。举其著者,如临淄、甘弹B、大 梁、呈E、陶等。其间惟陶因交通关系,特殊发展,余皆

16、各国之首都。摘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 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诸条件中,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仅是“假言推理的必要条 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西欧社会转型是“三大机制”互动的结果,即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 品与要素市场流通机制、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其中劳动生产率是社会财富积累机制的核心因素,后 者是“三大机制”之一,而不是它们的全部。社会转型的条件不是单一的,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比如 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当重要,可它为什么提高和为什么不能提高,这不是劳动生产率或经济本身所能回 答的,所以它不能构成动因的原点。摘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材料三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

17、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把这 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八项。(一)体制转型是双重转型的重点。(二)思想先行。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兴起的原因并简要分析其历史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17、18世纪英国如何创造“三大机制”促进社会转型。(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的具体内涵。“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试以改革开放前后的史实予以说明。(4分)27. (10分)阅读材料,完成

18、下列要求。材料一 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过分强调权利的个体性,反对公共权力对公民美德的建构。但是共 和主义却主张为了公共善与个体幸福,公共权力必须积极作为,加强公民美德教育,而不是等待个体 的道德自觉;此外,自由主义主张个体权利的天赋性,共和主义的美国宪法却认为,个体对国家和他 们所在的共同体所负的责任与义务更加具有优先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宪法的制订者完全挨弃 了自由主义,受自由主义大环境的强势影响以及自由主义本身内在合理内核的存在,美国宪法共和主 义不能也没有完全抛弃自由主义。制宪者即要反对自由主义的个体主义,又要保护自由主义对个体权 利的适当诉求,以实现对自由主义的超越。材料二 法、

19、美共和国皆旧式的,今日惟俄国为新式的。吾人今日当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新式者 何?即化国为家是也。人人当去其自私自利之心,同心协力,共同缔造。国家者载民之舟也,舟行大 海中,猝遇风涛,当同心互助,以谋共济。故吾人今日由旧国家变为新国家,当铲除旧思想,发达新 思想。新思想者何?即公共心。吾人今日欲改造新国家,当实行三民主义。何谓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之主义是也。民 族主义即世界人类各族平等,一种族绝不能为他种族所压制。民权主义,即人人平等,同为一族,绝 不能以少数人压制多数人。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之今日均产主义。摘编自1921年12月孙中山在桂林广东同乡会欢迎会的演说(1)依据材料

20、一比较近代西方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区别。(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发展法、美共和主义表现,并简要说明其对中国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4分)28.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第二次鸦片战江南制造总局 翻译馆、上海同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徐寿翻译化学鉴原争后文馆(均为清政 府所办)华蠲芳翻译地学浅识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甲午战争后大同译书局(梁 启超自办)、译 书出版社(留日 学生自办)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 (即 社会契约论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

21、著)民国以后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 (法国薛纽伯著)胡适翻译最舟-课(都德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时期或两个时期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9.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武帝采用策问(考试)的方法,凡对策公开讲黄老刑名纵横的人一概罢黜不取,独取董仲舒、公孙弘等儒生,都给好官做。从此诸子百家被黜,儒学独尊,特别是春秋公羊学成为最通显的儒 学。武帝时下令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各级官吏荐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通过考核, 择优录用。对那些确有才干而不肯出来作官的人,通过“征召”的方式,由汉武帝

22、亲自召见,即授给 官职。同时,还利用上书言事的形式选官。天下官吏百姓都可上书,只要对国家发展有建树的,就视 其所长,授予职位。汉武帝采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京师立学校,又令郡县推举孝廉、茂才,供朝廷选用。儒学与仕途结合起来,要做官非学儒不可,士人都变成儒生了。京师的学校(太学),五经博士当教官,有正式学生五十人,叫做博士弟子。全国各郡保荐学生到博士处受业,待遇同博士弟子一样,名额不定。两种学生都是一年考一次,考上、中两等的给官做,考下等的黜令退学。又选通经学的小官吏做地方 官府的卒史,职务是用经义装饰政事。从皇帝丞相一直到地方官,都会讲经学,政治思想统一了。自 从汉武帝立官学,两汉学术上只有儒

23、家派别间的争辩,不再有儒与非儒不同学派的斗争。这是封建国 家统一以后自然产生的结果。这个结果不利于学术思想的发展,但也有助于国家统一的巩固。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徐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革新与变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选官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选官制度改革的影响。(8分)历史答案1. 5. BBCAD 610. CACCA 11 15. CBCAB1620. BBCDC 21 25. ACBAD26. (13 分)(1)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或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广);农业的发展(或大量土地开垦);人口繁殖;民族融合;(3分,任答3点即可)影

24、响:商人阶层的兴起,削弱了贵族势力;促进商业都市的兴起; 推动了社会变革;加强了各地联系, 促进了国家统一。(3分,任答3点即可)(2)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或“圈地运动”),建立起社会财富积累机制(1分);通过殖民战争,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庞大的海外市场获得了有效的市场流通机制(1分);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提供了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1分)。(3)内涵:体制转型指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1分)发展转型指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1分)举例: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1分)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

25、开,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思想基础。(1分)27. (10 分)(1)自由主义过分强调权利的个体性;共和主义却主张权利的公共性。自由主义主张个体的道德自觉;共和主义加强公民美德教育;自由主义主张个体权利的天赋性,共和主义强调国家共同的责任与义务。(每点2分,共6分)(2)表现:主张建立人民的共和国;培养国家情感;实行新三民主义。(2分,任答2点即可)影响: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开展。(2分)28. (12 分)第一等(1210分):论题符合材料主旨;能准确理解材料;逻辑严密,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达清晰。第二等(95分)论题基本符材料主旨;基本能理解材料;阐述较充分,史 论结合,表达清晰。第三等(40分)论题不太符合材料主旨;对材料理解有偏差;阐述欠 充分,表达不清晰。示例一论题: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有助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2分)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社会,通过译书了解西方历史地理政治等概况,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通过译书学习西方“器物”,“师夷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