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异版语文教材同题文本注释考辨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4/b9dbc9d0-01c0-428d-a75f-de520df1d46e/b9dbc9d0-01c0-428d-a75f-de520df1d46e1.gif)
![高中异版语文教材同题文本注释考辨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4/b9dbc9d0-01c0-428d-a75f-de520df1d46e/b9dbc9d0-01c0-428d-a75f-de520df1d46e2.gif)
![高中异版语文教材同题文本注释考辨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4/b9dbc9d0-01c0-428d-a75f-de520df1d46e/b9dbc9d0-01c0-428d-a75f-de520df1d46e3.gif)
![高中异版语文教材同题文本注释考辨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4/b9dbc9d0-01c0-428d-a75f-de520df1d46e/b9dbc9d0-01c0-428d-a75f-de520df1d46e4.gif)
![高中异版语文教材同题文本注释考辨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4/b9dbc9d0-01c0-428d-a75f-de520df1d46e/b9dbc9d0-01c0-428d-a75f-de520df1d46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异版语文教材同题文本注释考辨摘要:中学文言文的教育一直以来广受语文教育界的重视,而对于中学文言文教学来说,教材注释的作用是不可置疑的。既然有了注释,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会自然地依赖它,中学师生们甚至奉之为圭臬,因此正确而利于学生理解的注释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精髓,以及作者寄托于文本之中深刻的思想感情或生活哲理。反之,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则会有相反的效果。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已经出现了超过六种的不同版本,本研究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相同文言文文本的注释的比较,我们发现对同一字词以及句子的注释存在着部分差异。本
2、文试选取部分具体例子,针对文言文文本中的注释问题谈点浅见。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材 异版 文言文 注释所谓“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多为当时一流人才的精神物化的产品,具有极为丰赡的精神内涵;同时也是汉语言的“文物”,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运用现代汉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可以说文言文是现代语文的基础,现代语文是文言文的继承和发展。文言文是“源”,现代文是“流”,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文言文内容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大幅度增加,使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和探讨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材,包括高中语文教材已经打破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一统天下的局面,现今国内各地的高中语文教材已经有六种以上的不同版本。虽然不同教材选取的课文各有不同,但是就文言文的选择来说还是有比较大的一致性的。但是,经过阅读和比较发现,不管是在文本还是注释方面,各版本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认为语文教材在学科教材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之所以说语文教材重要,因为它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凭借,是其他教材的基础。诚如语文教材研究专家所言: 语文教材尤其是语文教科书,从来都是面对广大的人群,直接影响受教育的青少年,其对受教育者的影响范围之广、时间之久、程度之深,古今中外没有什么书籍能与之相比,即使是最具普及性的读物也望尘莫及。在以教科书为中心的时代,
4、其影响力自然超出其他书籍,而把教科书视为经典、崇为神圣的时代,就更要无条件地照它身体力行了。人们可能一辈子都要接触语文读物,但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确实最具科学性和教育性的奠基读物,人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之后,仍然熟记于心、出口成诵的诗文,大都是在中小学时期学得的。语文教科书对任何受过基础教育的人来说,都不会不有着怀念之情。这足以证明语文教科书影响的深远。这样,我们几乎可以说,教科书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基础教育的历史。也几乎可以说,语文教材特别是语文教科书是代表人类历史文明的象征之一,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1 语文教材的重要性使得对于语文教材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在各地区相继推出不同版本的教材的时
5、候,异版教材的比较也正成为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比较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以下分别简称“人教版”、“苏教版”、“广东版”和“山东版”)这四套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相同的文言文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不少文言文注释上的差异。笔者认为,中学语文课文注解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容不得马虎与模糊,正确而利于学生理解的注释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精髓以及作者寄托于文本之中深刻的思想感情或生活哲理。文言文注释的作用更显得尤为重要,既然有了注释,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会自然地依赖它,而在经过精心选择及反复考量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文本的注释尚且存在着
6、不少的差异,也说明语文教材注释的问题依然是需要被重视并且应该被重视的。 下面,针对人教版、苏教版、广东版、山东版四套教材中有重合的文言文文本的注释上的差异,谈谈我们的浅见。注释内容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看苏轼的赤壁赋。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而又不失磅礴气势,读起来不生涩对于理解来说应该也是容易的。但是仍然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与探讨。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这句中的“骤得”,人教版、苏教版、广东版都给出了注释:人教版的注释是“数得,屡次得到”;广东版的注释与人教版大致相同,解释为“屡屡得到”;而苏教版却给出了与以上两个版本完全不同的解释,并将“骤”字独立作了注解,“轻易得
7、到。骤,骤然,突然”。可以发现对“骤得”的不同注释的关键还是在“骤”字上,那么“骤”究竟应该如何作解释?查对中学生最常用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我们发现“骤”在其中有两个义项,一是表示马奔驰,二是屡次、多次,并没有苏教版所注的“骤然,突然”的意思,而人教版与广东版给出的注释似乎更准确和合理。如果说苏教版中关于“骤得”的“轻易得到”的注释是由“骤”字的“屡次、多次”这个义项得来,那似乎还有说得过去的可能,也许编者会认为既然是多次得到那也许也是挺容易的事情,不过“屡得”是不是就是轻易的,好象不是很能让人信服。但是,既然苏教版对“骤”字的解释是“骤然,突然”,那么这个假设也不存在,而它对“骤得”的“轻易
8、得到。骤,骤然,突然”的注释,我认为是不正确的,可以推翻的。 然后是“苏子愀然,正襟危坐”一句中的“愀然”,在这里也作一点说明。人教版、苏教版、山东版对此都给出了注释,其中苏教版与山东版的注释基本是相似的,分别是:“忧愁凄怆的样子”与“忧愁的样子”,人教版的注解为“容色改变的样子”,与前二者有所不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于“愀然”有专门的解释为“容色变动的样子”,与人教版基本相符。暂且不说对错的问题,如果结合文本的话,我们认为“愀然”应该解释为“容色变动的样子”,以强调苏子情感变化的这一过程,显得更为合理也贴近文章本意。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
9、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接着,我们来看看韩愈的师说。“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句中“其为惑也”的注释,在几个版本中也存在着差异。人教版的解释为“他所存在的疑问”,苏教版的注解是“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广教版的解释与苏教版相同。个人认为这两种解释虽然存在着差别,但都可以算是符合文本原义,应该可以说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读者的理解。不过,我们一般认为,对于文言文的注释采取直译的方式会好一些。这句话整句我们可以这样进行直接翻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
10、“相师”一词,人教版的解释是“拜别人为师”,而苏教版给出的注释是“相互学习”。我认为在这里将“相师”解释为“相互学习”更为合理一些,因为我们一般都会认为“相”有相互的意思,而从全文的角度来说,这里也不应该是单单指拜某一人为师,应该是多人之间的相互学习。著名赋文阿房宫赋是苏教版、山东版和广东版这三个版本都选择的教学对象。通过比较,其中“溶溶”与“磷磷”这两个词在异版注释中存在的差异,我们觉得还是有必要进行一些小小的探讨的。“二川溶溶,流入宫墙。”这一句,看似简单,而其中的“溶溶”一词在个版本中也存在着注释的差异。溶溶,现代汉语词典第1071页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书(水)宽广的样子。再来看各版本的高
11、中语文教材给出的注释:苏教版为“水盛的样子”,山东版是“河水缓流的样子”,广东版的注释与山东版的大同小异,为“水流缓缓的样子”。从字典中的解释看来,“溶溶”只是表现了水或者说河水的一种辽阔和宽广的状态,并没有表示水流急缓的成分。如果从忠实于“溶溶”一词原义的角度,我们认为苏教版的注释要比广东版与山东版的注释更为准确一些。然而如果从阿房宫赋文本的角度来说,广东版与山东版强调的水流缓慢的意思应该也不符合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的。阿房宫赋前半部分用铺陈夸张的手法,描写秦始皇的荒淫奢侈,第一段由外到内写阿房宫工程浩大,宏伟壮丽。因此作者此处想要描绘的是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地流进宫墙的浩大场景。如果在这里强
12、调水流的缓慢,我认为是不能够准确还原当时阿房宫浩大奢靡的场面的,也不能体现作者在这里陈铺夸张的作用。再来看“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这一句中的“磷磷”一词,有三个版本对此进行了注释,归纳来说有两种意见。苏教版的注释是“玉石色彩映耀的样子。这里形容突起的钉头”,而山东版与广东版的注释是相近的,分别是“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这里形容突立的钉子”与“水中石头突出水面的样子,这里形容钉头密密突出的样子。”可以看出“磷磷”一词在文中的意思各版本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对于“磷磷”本意的把握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于“磷磷”有两种解释:一是水石明净的样子,二是色彩鲜明的样子。而表示石头突起的样子
13、的,我认为应该是“嶙嶙”,而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嶙嶙”有“书嶙峋:礁石嶙嶙”这样的注释。“磷磷”与“嶙嶙”虽然相似,但是各自的解释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在学习中也应该注意将两者区分开来。 因此,在这里我觉得苏教版对于“磷磷”的注释是正确合理的,而另两个版本对“磷磷” 与“嶙嶙”的意思有混淆的嫌疑。“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这是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第一句,相信所有人都熟悉不过。这句中的“长”是一个多音字,苏教版和广东版专门对“长”给出了注音和相应的解释。苏教版认为在这里“长”应该读“chang”第二声,表示“高”。广东版的注音是“zhang”第三声,认为“长”在这里表示“生长”的意思。我们可以通过
14、下文来判断“长”在此处的读音与它表达的意思。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从这句话来看,与“长”相对应的是“远”与“安”,而这里的“远”与“安”的词性应该是容易判断出来是形容词的,“远”应该就是“长远”的意思,而“安”则就可以直译为“安定”。那么根据上下文的对应关系,我们是不是可以判定这里的“长”应该也为形容词词性更为妥帖,即“长”在这里应该读成“chang”第二声并解释为“高”。这句话就可以这样进行翻译:我曾经听说过,想要树木高大,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这样使得上下
15、文更为和谐统一,也能够更好地有利于读者理解文意。 烛之武退秦师最后一段中“以乱易整,不武”一句,人教版与苏教版的翻译是不同的,分别是“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与“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勇武的”,主要的差异表现在两个版本对“武”字的不同理解。“武”在古汉语字典里解释为“勇武,勇猛”。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对这里的“武”字的注解是这样的:“这里的武和上文的仁,都是上古时的抽象的道德观念。”因此我觉得,说“武”是“勇武”,是不符合原意的。相对的,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对“武”的注解就较接近文章的本来内涵了。 再来联系上下文,“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
16、乱易整,不武。”同“仁”和“知”一样,“武”也是一种道德层面的规范,而不是一种对武的形容。因而, 解释为“武德”比较好。整句话就可以这样来进行翻译: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 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以上仅是我们在比较过程中选取分析的部分文言文异版教材注释中的差异,也许我们的分析和理解并不准确与到位,但是我们只是希望通过我们这样的比较与分析,能有更多的人可以认识并重视这个问题。因为高中文言文教材所选取的文言文文本基本都是众所公认的名家名篇,可以说是古典文学的精华所在,而教材在注释这些文本的时候对于一些常见的字词在异版中也存在着许多
17、差异,这本身就是应该并且值得引起所有人重视的问题。 注释内容表达的差异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注释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上文中我们提起的那些对字词的解释完全不同上,另外还表现在注释内容的表达上面。即不同版本对文言文相同字词句的注释所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但是表达的方式存在着不同,或者存在着对字词本意表达不明确的问题,或者是有关于直译与义译的问题。我们认为,不同的表达方式也许不会直接影响对这篇文言文语段的理解,但是对整个的文言文学习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的。下面,我们尝试通过两个例子针对注释内容表达的问题谈谈我们自己的看法。阿房宫赋中有这样一句话“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句话的注释在四个版本
18、中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异,“戍卒叫”的意思基本是“指陈涉、吴广号召起义”,而“函谷举”是“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整句话可以这样翻译: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方响应,刘邦攻破函谷关,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我们把这个例子单独提出来,是希望大家有意识地关注这类注释的问题,即给出的注释并不是文中字词本来的意思,而是结合文本分析的这个字词在本文中的含义。譬如此句中的“戍卒叫”、“函谷举”以及“楚人”,字面的意思“戍卒”应该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守边的士兵”,那么“戍卒叫”直译就是“守边的士兵叫喊”。“函谷举”中的“举”是“拔,攻占”的意思
19、,那么“函谷举”的意思就是“攻占了函谷关”。如果对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事实没有一定的了解的话是不容易作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攻破函谷关”这样的翻译的,后来的“楚人”也很难马上反应过来是“项羽”。一般认为注释的作用是为了读者让读者明白这个字词的含义以至于更好的回过头去理解文本大意与思想内涵。但是我们也不能就因为这样而光顾着从文本的角度来解释字词而放弃说明它们本身的意思。因此,我们认为对阿房宫赋此处的注释,直接注“戍卒叫”的为“指陈涉、吴广号召起义”,而“函谷举”是“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是不够的,应该先指出它们的本意,然后指出在本文中它们指的是
20、“陈涉、吴广号召起义”和“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我们认为这样不管是对于字词本身还是文本把握与理解都是最恰当的选择。我们在注解文言文的时候应该采用直译还是义译,这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我们认为注释的作用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作者思想内涵的话,我想一般人会认为通俗简洁的义译会更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因为直译的话不免会使翻译的句子拗口一些或者不太通顺。让我们一起来看陈情表中的一个例子,关于“舅夺母志”这句话,我们分别来看广东版和山东版给出的翻译注释。“舅父逼母改嫁”这是广东版的翻译,而山东版的翻译是“舅父强行改变母亲守节的志向”。应该可以认为
21、这里广东版的翻译是属于我们说的义译的,而山东版的翻译属于直译。我们不能简单下结论说广东版好一点或者山东版合理一点。如果从语意的角度来说两者都没有错,两者知识表达不同而已。“舅夺母志”确实是“舅父逼母改嫁”的意思,如果我们通过翻译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这句话的意思,那我们认为这个翻译已经达到这个目的了,而且相当通俗易懂。但是我们应该有所发现,文言文注释的作用不仅仅是如此。通过注释,我们不仅仅希望学生了解这句话在这一文本中的意思,更应该希望他们在学习这篇文本中这一字词的过程中可以掌握这些字词在古汉语中的常用意思以及它们在各种语境下表达的不同含义,以至于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遇见同样的情况,我们不需要
22、注释与翻译也能够通过我们在从前的学习中积累与掌握的知识来顺利解决目前的状况,理解文本把握大意。如果对翻译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觉得对文言文的注释与翻译不能仅停留在只为了让学生读懂这篇文本的目的上。如果需要掌握字词以及其他语言现象,我们认为注释与翻译最好是可以尽量落实到各字词上,也可以说我们提倡对文言文的注释与翻译尽量可以采取直译。以“舅夺母志”为例,广东版的注释与山东版的注释相比显得单薄,我们认为广东版的注释没有很好地落实“夺”与“志”这两个字。如果简单地翻译为“舅父逼母改嫁”,那么学生就有把“夺”简单理解为“逼”的可能,而“志”在此并没有被明确提起。“夺”在这里是由它的“强取、夺取”引申而来的
23、“强行改变”的意思,而这个义项在古汉语是常用的,我们认为应该让学生掌握。而“志”在这里应当解释为“志向”,这也是一个很常用的意思,我们认为用在这里是对母亲改嫁的一种委婉的表达,这样的表达也是需要了解学习的。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此处的注释与翻译,山东版的直译是相对来说准确与到位的,我们也提倡这样的注释。如果考虑到直译的语言拗口和不通顺,或者说是难理解的问题的话,我们想这可以通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解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难理解和不通顺的直译大可以通过口头语言作出通俗有助于学生理解的表达。对于教材来说,我们认为客观准确依然是相当必要的,不能仅仅因为希望学生方便地理解某一文本的某一段落而轻易地模糊了
24、一些字词的意思,也许这方便了这一文本的学习,但对于整个的文言文学习来说,这应该是不利的。以上是我们只是选取了一小部分四套教材中文言文注释的差异,并做了我们自己的理解。也许有些地方的分析是不到位的,但是我们想通过这些大家还是能看到现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注释确实是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的。而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会对我们学习与理解文言作品产生一些影响。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多为当时一流人才的精神物化的产品,具有极为丰赡的精神内涵,同时也是汉语言的“文物”,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运用现代汉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朱自清曾经特别强调过文言作品的学习:“我可还主
25、张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必得经过古典的训练,成其为受教育的中国人。”2可以说,文言文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不可多得的一剂良药。正确学习和理解文言文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也是必要的,因此,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准确的注释来帮助我们理解与把握文本。那么,怎么样的注释才可以说成是“准确的注释”,或者说我们应该如何得到“准确的注释”,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首先要引入一个“定篇”的概念。“定篇”是语文课程规定的内容要素之一,指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语文课程必学的篇目,这在
26、国外也是通例。3我们赞同王荣生与施蛰存先生的意见:语文课程“要有一个基本教材,由教育部组织全国最有权威的学者来编,选的篇目必须是适宜中学生读的、众所公认的名篇,然后固定下来,十年八年不变,这样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念书,一提起那些文章,大家都读过,使全国的青少年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语文水平”4。相较于从前人教版教材一统天下的状况,现今各种版本教材的出现,“定篇”的问题更值得大家关注与重视。而一般认为作为“定篇”,分析和评价应该是有“标准答案”的,便是王荣生先生所说的“全国最有权威的学者”的学术见解。我们认为,目前语文教材编撰实践中所采用的由专业的语文教材编撰者“尽可能选择一种被多数人所认可的意见”5的做
27、法,甚至只编入“编写者本人的看法”的做法,不但吃力不讨好,而且在方法上也是错误的,至少是不严谨的语文教材对作品的阐释与学术界存有严重的隔膜,这正是当前学术界对语文教育“忧思”的最敏感处。6专家提出一般认为作为“定篇”,分析和评价应该需要有“标准答案”。而如果从希望全国青少年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语文水平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标准答案”更是必要的。我们不希望存在这样的情况,就是对于同一个文本,或者只是针对文本中的某一字词,这个地区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注释去进行理解,而另一个地区的学生又是从那样的注释的意思去把握。那么既然“定篇”享受了“标准答案”的待遇,其他的篇章也需要做这样处理吗?我们认为高中语文教材中所
28、选择的文言文都可以说是适宜中学生读的、众所公认的名篇,不管它们各自的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是什么,这个学习的过程都是不可以马虎的。因此,任何一篇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的注释都必须得到编选者的谨慎对待与准确处理。通过对不同版本中同一选文的对比,我们发现因为各种原因文言文注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是在经过反复考察的为高中语文教材文本中也不是偶然现象。我们认为这些篇目的分析和评价在面对全国学生的时候应该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统一的“标准答案”,而不是像现在我们通过比较所看到的这样,不同版本中对同一文本相同字、词、句有着不同表达与注释。以上仅仅是在比较高中语文教材异版中由文本中注释不同的现象引发的一些思考,
29、也许因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有限的原因无法再做更深入地探究。个人认为,对这类注释差异现象,一方面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认真对待,与学生作谨慎的探究讨论。事实上,这类“异版”文本现象,本身就是上佳的语文课程潜在资源。能否很好地开发为现实的课程内容,显示出教学者的良好课程意识与高品位语感水准。希望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可以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文言文注释的问题,而不是因为仅仅能读懂而忽视他们,更不要因为教材的限定而阻止了这方面的思考。注释及参考文献:1刘占泉.汉语文教材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18)2朱自清.朱自清选集.Z.蔡富清选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9年 (3)3柳士镇、洪宗礼
30、.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年 (260)4施蛰存、王丽.语文教育一定要改.A.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王丽编.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 (88)5顾之川.如何使用高中语文教材.A.高中语文新大纲新教材辅导讲座.Z.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0年 (45)6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5年 (31)附录:烛之武退秦师注释中的差异:1“行李之往来”中的“行李”: 人教版:出使的人。原写作“行吏”,后习惯写做“行李”。 苏教版:也作“行理”,外交使节。2肆其西封: 人教版:往西扩大边界。 苏教版:扩展它西边的疆界。3以乱易整
31、,不武: 人教版: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苏教版: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勇武的。赤壁赋注释中的差异:1 “舳舻千里”中“舳舻”:人教版: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苏教版:指战船。2 “知不可乎骤得”中“骤得”:人教版:数得,屡次得到。 苏教版:轻易得到。骤,骤然,突然。广东版:屡屡得到。3“凌万顷之茫然”中“茫然”:苏教版:浩荡渺茫的样子。广东版:辽阔的样子。4凌万顷之茫然:山东版:在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漂浮。凌:乘。人教版: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凌:越过。苏教版:凌:越过5依歌而和:苏教版:按着曲调伴奏。广东版:合着节拍应和。6 “举匏樽以相属”中“匏尊”:苏教版:用
32、葫芦做的酒器。匏,葫芦的一种;尊,同“樽”,酒杯 山东版:指粗陋的酒器。匏,葫芦的一种7少焉:山东版:不多一会儿人教版:一会儿8凭虚御风:山东版:浩浩荡荡得像凌空驾风而去。凭虚:凌空。御风:乘风,驾风。人教版:凌空驾风而行。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9愀然:山东版:忧愁的样子人教版:容色改变的样子寡人之于国也注释中的差异:1 “洿池”中“洿”:人教版:深。苏教版:池塘。2 “养生丧死无憾”中“憾”:人教版:遗憾。苏教版:不满。劝学注释中的差异:1 利足:人教版:脚走得快。苏教版:行走便利。广东版:善于走路。山东版:善于走路。2 跬步:人教版: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补。苏教版:
33、半步。3 锲:人教版:注出是刻。苏教版:用刀雕刻。广东版:雕刻。4虽有槁暴:苏教版: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广东版:即使又曝晒。山东版:即使又曝晒。暴,通“曝”。人教版:即使又晒干了。暴,晒。5能水:苏教版:会游泳。广东版:善于游泳。6博见山东版:看得远,见得广。苏教版:看见的范围广。7疾山东版:疾劲,强,大。苏教版: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人教版:强,这里指声音宏大。广东版:疾劲,强,大。8参醒乎已:人教版:对自己检查、省察。广东版:每天对照反省自己。9跂:人教版:提起脚后跟。广东版:提起脚后跟站着。师说注释的差异:1 其为惑也:人教版:他所存在的疑惑。 苏教版: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2
34、 吾师道也:人教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师,用做动词苏教版:师道,以道为师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师道” 人教版:从师的风尚。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苏教版:从师求学的道理广东版:从师学习的风尚。4不耻相师,中的“相师”: 人教版:拜别人为师 苏教版:相互学习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苏教版:几个人同行,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广东版:三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6不拘于时:苏教版:没有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不以从师学习学习为耻。广东版:不受时俗的限制。7不齿:山东版:不屑与之同列。表示极端鄙视。齿,并列。人教版: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齿,并列、排列。广东版:不值得
35、提起,看不起。齿,同等看待。8其为惑也:人教版:他所存在的问题。广东版: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9故圣益圣,愚益愚:人教版: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广东版:因此聪明人更加聪明,愚蠢的人更加愚蠢。10或师焉或不焉:人教版: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从师。广东版:有的(指“句读之不和”这样的小事)请教老师,有时(指“惑知不解”11小学而大遗:人教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人民教育广东版:小的方面(句读之不和)要学习,大的方面(惑知不解)却遗忘了。12巫医:人教版: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广东版:古代用巫术医
36、术为人治病的人。13百工:人教版:各种工匠。广东版:泛指各行各业的工匠艺人。滕王阁序注释的差异:1 俊采星驰:人教版:杰出的人才像星星一样。形容人才之多。俊采,指人才。星驰,众星是运行着的,所以说“驰”。 苏教版:有才能的人士如流星一般奔驰驱走。俊采,指有才华的人。山东版:杰出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2 一介:人教版:一个。 苏教版:一个微不足道的。介,微末的。3 “俨骖騑于上路”中“俨”山东版:使整齐,整治。人教版:整齐的样子。4. 俨骖腓:山东版:驾着车在道路上。苏教版:整治车马。5“山原旷其盈视”中“旷” 山东版:开阔 人教版:辽阔6序属三秋山东版:三秋,秋季,这里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37、。苏教版:三秋,古人将秋天分为孟秋,仲秋,季秋,分指七、八、九三个月。7.川泽纡其骇瞩山东版:河流湖泊迂回曲泽,使人看了吃惊。骇瞩,对所见的景物感到惊讶。苏教版:河流湖泊浩瀚逶迤,惊人眼目。纡,屈曲,回旋。形容川泽逶迤不绝。骇瞩,指看后吃惊。8.彩彻区明山东版:区,指天空。苏教版:区,区宇,指空间。阿房宫赋注释中的差异:1 兀:苏教版:高而上平,指伐尽蜀山的树木。 山东版:凸,这里指山上的树木已被砍伐净尽。广东版:山高而秃,指山上树木被砍伐光了。2 溶溶:苏教版:水盛的样子。山东版:河水缓流的样子。广东版:水流缓缓的样子。3“尽态极妍”中的“态”:苏教版:指姿态。山东版:指姿态的美好。4 磷磷
38、:苏教版:玉石色彩映耀的样子。这里形容突起的钉头。山东版: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这里形容突立的钉子。广东版:水中石头突出水面的样子,这里形容钉头密密突出的样子。5廊腰缦回:苏教版: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广东版:廊腰:宫殿的走廊。广东版:宫殿中间的回廊交错曲折。廊腰,宫殿的走廊。山东版:走廊曲折环绕。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象人的腰部。6檐牙:苏教版:屋檐突起,犹如牙齿。广东版:屋檐。山东版:屋檐四角想上翘起的部分。7冥迷:苏教版:迷茫不清广东版:分辨不清8荧荧:苏教版:明亮的样子。广东版:闪亮。山东版:明亮的样子。9独夫:苏教版: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广东版: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39、10各抱地势:广东版:各宫室随着地势不同而建。山东版:各随地形。11依叠:广东版:堆积。山东版:积累谏太宗十思疏注释中的差异:1“臣闻求木之长者”中“长”:苏教版:CHANG:高 广东版:ZHANG 生长2下愚:苏教版:最愚昧无知的人。广东版:地位低见识浅。3明哲:苏教版:明智的人。广东版:聪明睿智(的人)。4当神器之重:苏教版:主持着国家的重任。广东版: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5克终者盖寡:苏教版:能够善终的很少。广东版: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6见可欲:苏教版:看见想要的东西;广东版: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项脊轩志注释中的差异:1垣墙周庭:广东版:围着庭院筑起围墙。山东版:在庭院的四周筑起
40、围墙。2洞然:广东版:明亮洞彻的样子。山东版:明亮的样子。3偃仰啸歌:广东版:悠然自得,大声歌吟。山东版:时俯时仰地放声歌吟。4姗姗:广东版:优美舒缓的样子。山东版:美好的样子。5中闺:广东版:内室。山东版:妇女住的内室。陈情表注释中的差异:1舅夺母志:广东版:舅父避母改嫁。山东版:舅父强行改变母亲守节的志向。2应门:广东版:照应门户。山东版:负责开关门户,有人敲门时予以应答。人教版:照应门户3朝不虑夕:广东版:病情危急,早上不能预料晚间的安危。山东版:早晨虽然活着,无法为晚上的事欲作打算。4更相为命:广东版: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山东版:彼此互相依靠着过日子。5鲜:山东版:少,这里是没有的意思
41、人教版:没有。本指少,这里是“无”的意思6.蓐:山东版:草席人教版:通“褥”,草垫子,草席7.逮奉圣朝:山东版:意思是从晋灭蜀以来。奉:承受,这里说是表示尊敬。人教版:意思是,到了晋朝建立。奉:承奉。8.察:山东版:考察后予以举荐人教版:考察和推举9.故老:山东版:泛指老年人人教版:指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10.伪朝:山东版:指为晋所灭的蜀汉政权人教版:对晋称被灭掉的蜀国11.区区:山东版:指私情。谦词人教版: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1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中“凶”:人教版:不幸。广东版:这里指他家里不幸的事。13 晚有儿息:人教版:很晚才有儿子。息,子。广东版:儿子。息,子女。14 盘桓:人教版:
42、犹豫不决的样子。广东版:徘徊不进的样子。15 奄奄:人教版:气息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广东版:气息微弱,没有生气的样子。16 辛苦:人教版:辛酸悲苦。广东版:这里指辛酸苦楚的处境。鸿门宴注释中的差异:1瞋目:广东版:怒目。山东版:睁大眼睛。2跽:广东版:长跪。山东版:跪直身子。3为寿山东版:献酒致辞祝贺。苏教版:进酒与尊长前,祝其长寿。4眦:山东版:眼角苏教版:眼眶人教版:眼眶。广东版:眦:眼角。5彘肩山东版:猪腿苏教版:猪的前腿6幸:人教版:封建君主对妇妾的宠爱叫“幸”。广东版:古代称天子所到为临幸,所爱为宠幸。这里指宠幸。7 当:人教版:对等,比得上。广东版:抵挡。游褒婵山记注释中的差异:
43、1瑰怪:山东版:壮丽奇异人教版:珍贵奇特广东版:魅丽奇特。2仆道:人教版:“仆于道”的省略,倒在路旁。广东版:仆道:倒在地上。3 怠:人教版:懈怠。广东版:懒惰,指懒于前进。报仁安书注释中的差异:1 物:广东版:古人称己身以外的人和物都叫“物”,这里指人。山东版:“我”以外的人、物。2 思垂空文以自见:广东版:想要流传文章来表现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山东版:意思是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3 下流:广东版:处于卑贱的地位山东版:地下的地位。4 通其狂惑:广东版:疏散内心的烦闷悲愤。山东版:以便实现自己狂妄糊涂的志向(指编写史记)。过秦论注释中的差异:1 弱秦:人教版:削弱秦国。广东版:使
44、秦国削弱。2 逡巡:人教版:迟疑徘徊、欲行又止的样子。广东版: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3 制其弊:人教版:(乘着他们的)困顿而制服他们。广东版:控制并利用他们的弱点。4 振长策而御宇内:人教版:举起长鞭要驾驭整个天下。广东版:意思是用武力来统治各国。5 委命下吏:人教版: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处置)。广东版:(百越之君)把自己的生命交付司法官吏(审讯)。6 “却匈奴七百余里”中“却”:人教版:使退却。广东版:退却。7 氓隶:人教版:耕田的人。广东版:下层人民。8 谪戊:人教版: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广东版:(被)征发戊边。逍遥游注释中的差异:1 垂天之云:人教版:悬挂在天边的云。广东版
45、:从天边垂下来的云。2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中“息”:人教版:气息,这里指风。广东版:气息,指六月的风。3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人教版: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广东版: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天高远没有颜色呢?4 “置杯焉则胶”中“胶”:人教版:粘,指着地。广东版:粘。5“适百里者”中“适”:人教版:往。广东版:往去。6三餐:人教版:一日的意思。意为只需一日之粮。广东版:一日三餐,一日之内。7冥灵:人教版:树名。广东版:树名。一说海龟。浙江师范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课题结题报告表课题名称高中异版语文教材同题文本注释考辨课题类别1、
46、学术论文 2、发明制作 3、社会调查申请类别文学类课题负责人杨洁申请单位行知学院完成时间2008年3月申请经费0联系电题执行完成情况原定的课题研究的步骤如下:首先,针对现行不同地区的中学语文教材文言部分字词注释存在的差异,寻找并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确定研究的目的和方向。其次,充分占有材料,在熟悉不同现行不同版本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对手头现有的各地区异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部分进行通读和比较,找出现有的六套中学语文教材中对同一文本中相同字、词、句、段落的不同表达与注释。再次,制作有关于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文言部分的内容的相关调查问卷,了解现代中学生的相关文言文的学习状况。然后,结合其他各种材料,接着,通过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总结
- 幼教行业助理工作总结
- 电影行业技巧提升总结
- 国家课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一章
- 2025-2030全球管式炉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电动低升降托盘车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塑料3D打印长丝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工业胶囊填充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微米级氧化锆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4年北京东城社区工作者招聘笔试真题
- 《敏捷项目管理》课件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4届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前程无忧测评题库及答案
- 高三日语一轮复习助词「と」的用法课件
- 物业管理服务房屋及公用设施维修养护方案
- 五年级上册小数递等式计算200道及答案
- 世界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和管理指南解读及跌倒应急处理-
- 带拼音生字本模板(可A4打印)
- 超高大截面框架柱成型质量控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