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提纲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7/e37ff69f-1378-4368-b91b-c8b7cbbb4432/e37ff69f-1378-4368-b91b-c8b7cbbb44321.gif)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提纲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7/e37ff69f-1378-4368-b91b-c8b7cbbb4432/e37ff69f-1378-4368-b91b-c8b7cbbb44322.gif)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提纲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7/e37ff69f-1378-4368-b91b-c8b7cbbb4432/e37ff69f-1378-4368-b91b-c8b7cbbb44323.gif)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提纲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7/e37ff69f-1378-4368-b91b-c8b7cbbb4432/e37ff69f-1378-4368-b91b-c8b7cbbb44324.gif)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提纲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7/e37ff69f-1378-4368-b91b-c8b7cbbb4432/e37ff69f-1378-4368-b91b-c8b7cbbb443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提纲一、判断题1.文学研究流派文学研究会:沈雁冰、王统照、周作人,“为人生而艺术” 的现实主义。创造社: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为艺术而艺术”,“直觉”与“灵感”,浪漫主义。新月社(新格律诗派):徐志摩、胡适、闻一多,新诗格律的探索。莽原社:“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未名社:创作以乡土小说为主。2. 诗歌191727年,自由体、新格律体和象征体三大流派。胡适、郭沫若。3. 小说“人生派(问题小说)”、“乡土派”、“艺术派”等三个有影响的作家群。4.第一个十年的小说创作“为人生”派的小说创作: A、“问题小说”:文学研究会,冰心,只问病根不开药方,“为人生而艺术”。 B
2、、“人生派”写实小说:叶圣陶,关心社会问题,多数是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C、乡土小说贡献:(1)第一次描绘了中国乡土社会宽广而真实的画卷。 (2)展现了色彩斑斓的社会风俗场景。“为艺术”派的浪漫抒情小说: 创造社为主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代表作家有郁达夫。5. 郁达夫原名郁文,代表作沉沦。郁达夫的“欲望写作” 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欲望/身体写作的源头。6.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代表作女神、屈原。7. 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8. 徐志摩名章序,字志摩,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9. 新感觉派30年的第二代“海派”,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10.“东北作家群”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
3、,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11. 现代诗派戴望舒我的记忆 成为现代诗派的起点。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 12.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13.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月牙儿、猫城记。14.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5.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边城、长河、湘行散记。16. 戏剧发展文明戏时期:“幕表制”,即不用剧本,只用演出提纲,演出内容由演员即兴发挥。爱美剧时期:“导演制”取代“明星制”。左翼戏剧时期:无产阶级戏剧,戏剧的大众化。剧场戏剧时期:职业化和营业性。17.
4、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雷雨原野日出蜕变北京人。18. 金庸“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19.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20. “朦胧诗”北岛、顾城、舒婷、江河、杨炼,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普遍使用以意象表达思想内容的手法,反映对社会和人性的追求和反思,开拓了现代诗歌的新空间。二、论述题1.鲁迅小说的特点“表现的深切”:题材的开创性和思想意蕴的深刻性。 “格式的特别”:开放性、多样性。2. 新的小说观念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这样的小说观念真正实现了我国现代小说意识的觉醒和小说价值取向的重大变革。3.新的小说题材
5、农民题材:第一次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和现代意识,对处于底层农民辛苦、愚昧、麻木的生存状态作了现实主义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农民所遭受的精神奴役和创伤,表现了中国思想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透露出睿智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浓重深沉的忧患意识。鲁迅对农民形象的情感态度是双重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种情感态度,集中体现在对奴性人格的描绘和批判上。阿Q正传就是代表。在鲁迅的农民题材的小说中,同样值得重视的是他的一组以反映农村妇女命运为内容的作品。如明天、祝福。 知识分子题材:A、旧知识分子:、孔乙己和白光中的陈士成,他们是旧文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道学先生肥皂中的四铭和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
6、他们是封建主义的卫道士。 、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的代表,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和离婚中的七大人。 B、新知识分子:、新质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着重歌颂他们的觉醒和反抗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在酒楼上的吕纬甫。 、接受过新思潮洗礼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伤逝中的子君、涓生。鲁迅塑造这类现代知识分子形象,既肯定了他们对理想追求与奋斗的勇气以及自我反省的精神,但同时也批判了他们性格上的卑怯软弱与行动上的无力。4.理解鲁迅的三组关键词鲁迅小说创作所达到的深度,集中体现在他的“示者看客”的对立结构和“希望绝望”的悖论主题以及“离去归来再离去”的人生循环中。示者与看客:看与被看,其实是一种对他人
7、痛苦的无聊鉴赏,显示出人性的麻木残忍,也深刻展示了启蒙的艰巨性。由此形成了鲁迅小说中“希望绝望”相交织的悖论主题和反抗绝望的深层意蕴。希望与绝望:对待启蒙主义,鲁迅一方面怀有希望,他笔下出现了许多斗士的形象;另一方面,鲁迅对于他们的性格与命运又有清醒的认识,深知他们“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悲剧。这种悲剧不仅是社会造成的,也是斗士们自有的性格缺陷造成的,这是当时很多觉醒知识分子都面临的精神创伤和危机。离去归来再离去:这是在“冲决与回归”、“躁动与安宁”、“剧变与稳定”、“创新与守旧”两极间摇摆中国新知识分子所遭遇的生存困境,以及所表现出的深沉的无家可归感与无可附着的漂泊感。(在酒楼上)5. 鲁迅写作
8、格式的特点清醒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使鲁迅小说具有巨大的历史深度。一方面真实再现民众生活;另一方面揭示出国民精神痛苦。直面自我内心世界的叙述方式。开放多元的创作探索:A、一方面,进行多样文体的创作探索 (诗化小说、散文体小说、日记体小说、戏剧体小说)。 B、另一方面,自觉借鉴西方小说形式与民族化艺术经验。6.阿Q的“精神胜利法”自尊癖,欺弱怕强,他自欺欺人,用夸耀过去来解脱现实的苦恼,虚无的未来宽解眼前的窘迫。逃避现实,他用自轻自贱来掩盖自己所处的失败者的地位。自我麻醉,他用健忘来淡化所受的欺侮和屈辱。7.阿Q正传的意义通过阿Q的遭遇和阿Q式的革命的描写,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之所以归于失败的历史教
9、训。阿Q式的“革命”和杀害阿Q的“革命”,都只能使中国一天一天“沉入黑暗”:中国迫切需要真正的革命,而要使真正革命获得胜利,首先需要有一场思想革命和觉醒了的人民。鲁迅是把阿Q性格作为国民的劣根性表现加以鞭挞,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阿Q正传所揭示的阿Q精神,作为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病状”,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存在,它将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从中窥测到这种精神的病容而时时警戒。从人类学角度来阐释,阿Q精神还具有文化史意义,他反映了人类的生存困境:基本欲求无法满足的苦恼,一次次努力挣扎最后还是走了一次绝望的轮回,人的生存困境就犹如噩梦一般无法摆脱。由此而揭示出人类的困境,具有超越时代和民族的价值。
10、8.故事新编的艺术价值故事新编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古今交融。“借古事的躯壳来激发现代之所应憎恨与应爱。” 以历史讽喻现实,是历史与现实的交融。运用现代生活细节写活了古人,写活了历史,使现代人在古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故事新编是关于中国的一则大寓言。故事新编是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这类小说中的杰作,对之后的历史小说写作影响巨大。9.铸剑的艺术特色起伏跌宕的情节。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奇幻诡异的语言风格。深刻而复杂的主题。鲁迅创作的铸剑是在中国文化史上,继史记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游侠精神又一次深刻的再阐释。小说的最后,葬礼变成的狂欢,复仇者与仇人合葬。一个惊心动魄的复仇悲剧变成了滑稽剧。这
11、就表现了鲁迅式的悲哀,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在中国复仇是无用的,甚至是可悲的。鲁迅从来不自欺欺人,他在情感上倾心于复仇,但同时他又很清醒地看到在中国这样的复仇是必然失败的。这就是鲁迅伟大而深刻的怀疑精神,也是他生命里交替出现的希望与绝望的两种声音。10.野草的特点野草露出了鲁迅灵魂的“真”与“深”,相对真实、深入地揭示了鲁迅的个人存在。野草具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的三重魅力:浪漫主义的“激情”(情绪性)、象征主义的“深藏”(无限性)、现实主义的“个性”(典型性)。11.野草的艺术独创性在艺术构思上,诗情与哲理相结合。在艺术方法上,野草表现了象征型浪漫艺术的形态特征。从风格上,野草形成了
12、民族化抒情散文诗的特色。语言上,精炼、准确、形象,富于感情色彩,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美。12. 鲁迅精神的核心是深刻的反省精神、彻底的怀疑精神、坚韧的战斗精神。13. 沉沦的思想内涵郁达夫以写“穷”与“色”而著称,沉沦就是写色,也性苦闷的作品。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作品以他的爱欲为中心,非常细致的展示出他的内心世界情感活动,并表达出个性解放、民族觉醒的时代精神。个性意识:性之苦闷。这就是个性解放的思想。这里最强烈的体现出五四时代人的解放的呼声。作品最突出的特色追求一种内在真实。作品叙述的是日常生活琐事,没有任何重大事件,突出的主人公的心灵感受,挖掘人的内心生活,把一个忧郁青年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
13、世界非常细致的展示出来。那种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那种无法与人沟通苦闷,自卑、自怜,软弱,颓唐等心理活动都被充分地显示出来。民族意识:生之困窘。五四时代不仅是人的解放,也是民族意识的高度觉醒。作品中把个人的孤独、精神痛苦以及爱欲的受挫,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弱国子民的身份和屈辱感,成为他的巨大的精神压力始终是他情绪的中心。 那些日本人对他的歧视,不是某种极端的行为,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无形流露出来的。这给他精神上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他的孤独感,和这种精神压力具有密切的联系。14. 沉沦的艺术特色沉沦在叙述方式上,体现了郁达夫小说的典型风格。它是一部抒情小说,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14、。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早形式,就是自叙传抒情小说。自叙传写作:沉沦带有很强的自传性。作品通过自我心灵的观照折射社会状况。主观抒情性:抒情性就是以情感为主要表现对象,在郁达夫小说中,情节居于次要的地位,郁达夫不喜欢叙述外部的事件。郁达夫感兴趣的是,内心生活。特别是内心世界中非常个人化的隐秘情感,甚至变态情感。这是灵与肉的冲突,道德与欲望的冲突。沉沦就是这样的内容。作品被作者作了心境化处理。作品具有故事性的是三个场面:自渎、窥浴、狎妓。作者真正关注的是主人公的心境。自渎恐惧、窥浴羞愧、狎妓绝望,小说的叙述线索不是故事,而是自审、自怜、自卑、自恼、自叹、自戕的心理情绪流变。“零余者”形象的塑造:他的
15、作品往往是知识分子与低层女性的爱情故事。有人说是古代的“倡优士子”的模式。男主人公往往是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往往都是第一人称为主流社会所压迫。被称为“零余者”,“生则于世无补,死也于人无损”, 愤世嫉俗,孤傲善感,放浪形骸,以一种自虐而绝望的姿态对抗主流社会。15. 女神的思想内涵女神是五四精神的集中体现。破坏与创造精神: 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等,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抗旧制度的叛逆者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战斗者。进取精神:太阳礼赞等,表现了对新时代不可抑止的欢欣情绪和未来的信心。爱国主义精神:炉中煤等,以自我献身的形式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16.新月诗派的贡献与流弊贡献:扭转了诗歌散文化的风
16、气。提倡严肃的诗歌创作态度。流弊:强调诗歌的外在形式而忽视诗歌的内在本质。17. 徐志摩诗歌创作主要艺术特色独抒性灵。发自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是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思想在艺术理论上的体现。18.徐志摩的艺术风格他一生以“爱、自由和美”为奋斗目标,独抒性灵的创作追求造就了徐志摩灵动飘逸的浪漫主义抒情风格。徐志摩笔下的康桥具有生命、灵性,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诗人的情怀热烈而有分寸;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却包含了许多复杂情愫,使人回味无穷。诗歌的精心构思助成诗意的起伏回荡,创造出波动的完整意境。诗歌意象清新脱俗,风格飘逸而灵动。这样的抒情以浪漫主义理想为内核,以唯美的语言和音律
17、为外形的生命咏叹调。这种抒情风格是徐志摩的诗歌最典型的风格,是徐志摩诗歌的最高成就。19.朦胧诗派艺术特征通过奇特的想象和新奇的比喻,象征性形象和意境去暗示诗人心灵世界的某种感受。如李金发时之表现:我们的生命太枯萎,/如牲口践踏之稻田。广泛运用通感手法。李金发寒夜之幻觉:窗外之夜色,/染蓝了孤客之心。“观念联络的奇特”:将一些表面上并不相关的观念或事物组织在一想,抽掉使之联系的关系词语,形成意象的跳跃性,加强诗的刺激性。20.莎菲女士的日记的艺术特色“日记体”形式的魅力。采用日记形式表现主人公对性与爱的所思、所感的心路历程,就比较充分地显示了日记形式的魅力,既逼真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也使人从这
18、种逼真的展示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也就使小说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精细而大胆的描写手法。精细:仔细刻画人物心理的每一次波动; 大胆:不加掩饰地写出人物“自己的情欲,写出自己怎样玩弄恋爱,怎样卖弄风情”(张天翼语)。所以,有人说,丁玲的这篇小说的发表,像在文坛扔了一颗“炸弹”。塑造了女性先觉者的生动形象。莎菲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 (茅盾语)她是一个脱离了封建文化母体、独居于公寓的“modern girl”,性情敏感、寂寞,孤傲、狂狷,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个人主义者。她热爱又蔑视着灰色的、怯弱的求爱者,不管是对苇弟还是凌吉士,都有一种追求又怀疑、膜拜又践踏的矛盾心理;
19、在莎菲身上,还有着灵与肉、情与欲的激烈冲突,她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21.山峡中的艺术特色独特的取材。用特异的边地人民传奇生活为题材,开拓了现代文学反映现实的新领域。山峡中描写了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山贼”的生活。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一隅的畸形的社会图画。这类题材,在当时是别具一格的,没有第二个人涉笔过这一领域。特殊的人物形象。小说中写了一群性格被客观的社会环境扭曲了的人:魏老头、小黑牛、夜白飞、鬼冬哥、小骡子、野猫子等。他们的性格复杂既残忍,也善良;既剽悍,又悲伤,这些人物形象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画廊。独具神奇意味的浪漫主义色彩。小说中对奇特的西南边疆的
20、风光与充满冒险的人物活动的描写,使小说具有浪漫主义的传奇风格,从而在左翼革命现实主义流派之内,发展起一种充满明丽清新的浪漫主义色调与感情的主观抒情因素很强的小说。22.张天翼的讽刺艺术善于抓住体现人物性格的典型细节加以漫画化的夸张。通过人物举止前后矛盾予以辛辣的讽刺。23.“新感觉派”的艺术特征题材上主要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侧重展示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为开拓中国现代的“都市文学”建树了筚路蓝缕之功。艺术表现上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大胆创新。善于用异常快速的节奏,电影镜头般跳跃的结构,场面眼花缭乱,显示出人物的疯狂心态,在“带了快乐的面具”的后面,隐藏着大大小小的
21、精神伤痕。人物刻画上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注重开掘和表现潜意识和变态心理。心理分析小说着力于对人物心理进行冷静剖析与客观展示。对人的心理内涵开掘最深的当属施蛰存。施蛰存深受弗洛伊德理论的熏染,在小说创作中,非常注重挖掘人物潜意识中的性心理,从而揭示出人物的二重乃至多重人格。如鸠摩罗什 、将军底头。24.梅雨之夕的艺术特色梅雨之夕的成功之处就 在于周密、细致入微而真实的心理描写,尤其是对潜意识的欲望心理、幻觉的展示。然而,这种描写与展示的成功得益于作者对欲望心理描写的得体把握和全篇的文笔舒展雅致。作者立足于西方的现代性心理分析理论而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但作者同时又接受了东方古老的儒家 伦理道
22、德规范的中庸之道。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典雅的“中和之美”。25.施蛰存创作的意义他的作品一方面能够深入到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生活中去,折射出一定的人性深度;另一方面,也拓展了西方现代主义对人物心理分析的范围。26.东北作家群的创作特征在题材上,他们主要描写东北风情和东北人民的生活,富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A、写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人的生活、风俗、心理。如萧军的长篇小说第三代,端木蕻良的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B、写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的抗日活动。如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的大地的海等。在主题上,一方面,他们以目击者的身份,控诉了日本强盗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 A、罗
23、烽的第七个坑写日本强盗逼迫难民在街边挖坑 B、另一方面,他们对东北风情的描写中有两个对立的主题:一个是通过对那些散发着活力的民俗民情、社会心理的描写,倡扬“力的文学”,揭示东北人民的优秀品格;一个则通过对那充塞着霉气的社会风俗的描摹、点化,抨击国民的劣根性。在作品风格上,都呈现出一种刚健、粗犷、宏阔的美学特征。倡扬“力的文学”,表现“农民”的力,“土地”的力,“大江”的力,“草原”的力景物和人物的描写体现了坚韧不屈和顽强搏战的民族精神和伟力。27.萧红作品的艺术特色萧红小说有两大主题:发掘人性的可敬可悲;展现下层人物的生存困境。构筑穷苦、贫病、落后的下层世界,苦难像一张覆在这世界的巨网,卑微的
24、小人物被恶劣环境困住,上演着一个个凄楚的故事。以感同身受式的态度去观照笔下的悲苦人生,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绪,有时是很矛盾的,悲情流溢其中,暗藏关怀。对乡土与女性深入书写。萧红小说对女性深刻关注,她着力刻划乡土女性的命运爱情及生命力。鲁迅写浙江绍兴、萧红写东北呼兰、沈从文写湘西沅水,三人遥相呼应。鲁迅的态度是理性的憎恶,批判落后凝滞的乡土生活。沈从文却展示一种优美、自然的自然人生形式。萧红和沈从文一样是采取充满情感的立场来看待乡土。只是她的感情更为复杂。风格独具的“萧红体”。她以独特的艺术感受力和表达才能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这种文体突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以独
25、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别具一格的“萧红体”文体风格,从而构筑了一个独具韵味的艺术世界。28.现代诗派的艺术个性注意诗歌情绪的新颖性,力求在被人们忽略的平淡日常生活和细微琐屑的事物中发现诗。把握诗感传达的审美尺度,追求一种恰到好处的隐藏度,造成一种透明的朦胧美感。追求诗情智化的的审美倾向,把哲理思考,融铸在象征性的意象之中。29.戴望舒雨巷戴望舒被称为“雨巷诗人”。叶圣陶先生称赞说,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艺术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雨巷是新诗的一个里程碑。这首诗纯化、美化了白话诗的艺术方式,在吸收“新格律诗”的“美”的原则中又突破了“新格律诗”形式上的古典倾向,开创
26、了“散文入诗”的先河。30.茅盾小说创作概观在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方面: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自觉追求中国社会政治革命的形象史诗的风格。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 A、注重表现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 B、进行了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塑造了资本家和时代新女性两个形象系列。 C、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追求社会历史和社会人物心理剖析的两者统一。 、资本家的形象。这是茅盾塑造得最为深刻的形象,如吴荪甫、赵伯韬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再没有一个人像茅盾一样塑造过如此多,而又如此具有典型性的资本家人物形象。 、时代新女性形象。这是茅盾塑造得最多最生动的形象。虹中的梅女士,子夜
27、中的林佩瑶等等。这些形象个性各异,人生的道路也各不相同,但是,共同的就是他们都美丽、动人,具有非凡的魅力和动人的神韵。在小说结构方面:追求宏大严谨的布局,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交错纷繁又严密完整。尤其是在子夜中,茅盾对于小说结构的探索,是对中国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31.子夜主题思想一句话:子夜回答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性质的问题,回答了中国何去何从的问题。为此,子夜紧紧抓住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民族资产阶级的命运和前途这个中心问题,并据此组织了三组矛盾冲突:买办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子夜通过吴荪甫的彻底失败,有力地说明了软弱动摇的中国民
28、族资产阶级绝不能起到振兴民族工业的作用,也绝不能担负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这就是子夜所反映的深刻主题。32.子夜第一章在全书中的作用为人物活动铺垫了一个现实的大背景和舞台。一个是风起云涌的社会大背景,这是暗的;一个是五光十色的都市大舞台,这是明的。为人物的发展定下了一个基本的大方向和格调。吴荪甫与吴老太爷的矛盾关系;农村与城市的矛盾关系;老字辈与年青辈的矛盾关系。从这些活隐或现的矛盾关系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物发展的某种历史必然性。第一章通过吴老太爷之死和随后的葬礼,让代表着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粉墨登场,这里有金融巨头、各类资本家、企业家、官场政客、寄生文人、顽固的封建余孽等,并且通过他们的谈话及
29、相互关系,交待了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力图从全局上大规模地把握社会生活,实现创作上的“史诗性”追求,结构上非常巧妙,有引领全篇的作用。33.社会剖析小说子夜的产生,带动了“社会剖析小说”的诞生。这种小说模式,主要是由茅盾在“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茅盾在这一流派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子夜、林家铺子等代表这一派小说的最高成就。特点: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在创作上,主题先行;人物大多具有典型性和阶级性;故事情节的发展多与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直接相关。20世纪30年代,社会剖析小说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影响深远。34.从子夜第一章看“社会剖析小说”的特
30、点首先,出现的主要人物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比较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阶级地位和立场。其次,揭示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关系和广阔的社会背景。第三,通过吴老太爷的死,揭示了个人命运后面的社会根源和历史必然性。35.老舍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老舍小说的取材倾向:市民生活。老舍的小说多以市民生活为题材,其中主要选取了两类市民生活的题材:一类是庸俗、灰暗的市民生活,如老张的哲学等;一类是被损害被侮辱的市民生活,如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舍小说的价值倾向:市民心态的讽刺与批判。中国现代文学总的思想意识倾向是反帝反封建。老舍小说的这一意识倾向与中国现代文学总的思想意识倾向也是一致的。老舍是通过对市民心态的
31、讽刺与批判而显示自己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价值追求的。 A、市民的邪恶心态。市民的邪恶心态,是旧传统与新环境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封建制度留下的毒瘤。这种心态的具体表现是:损人利己。如老张的哲学中老张的心态;离婚中小赵的心态;骆驼祥子中刘四、虎妞的心态。 B、灰暗、平庸的心态。灰暗、平庸的心态,既是中国人最普遍的心态,也是社会前进的沉重阻力。老舍对这种心态的精彩描写与形象的讽刺、批判,正是老舍了不起的一个重要贡献。这种心态,是中国封建文化熏陶出的杰作。这种心态的具体表现是:迂腐、守旧、怯弱。二马中老马就是迂腐、守旧的代表;离婚中的老李、老张就是怯弱的典型。 C、自我封闭的心态。这种心态是中国意识文化与
32、小农生产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心态具体表现为:狭隘的人生目标。如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目标买车。这种心态也会导致两种相反的行为:一是追求;一是堕落。祥子的人生集中地表现了这种心态导致的追求与堕落两种行为。老舍小说的艺术倾向:讽刺与幽默。这种艺术倾向被称为“含泪的笑”。他从人生平凡的形式与内容中找出各种笑料,在黑暗的社会中培育出一些“可心”的“笑花”,在嘲笑中否定丑与恶,在“玩笑”中将人生没有价值的东西撕开给人看。同时,他在“笑”中咀嚼出的是人生的不幸和苦汁。这种辛酸、凄凉的,带着“眼泪的笑”让人笑过之后回味无穷,极大地增强了老舍小说的艺术分量,也使老舍小说的风格最终获得了深层的内涵和更为丰富的
33、审美意味。 A、幽默调侃的语言。老舍喜欢用调侃的笔调写人物、讲人物的故事,“把白话的真正香味烧出来”。 B、滑稽可笑的人物形象。、可笑的人物性格。离婚里的张天真:穿西服,爱“看”跳舞,假装有理想,皱着眉照镜子,整天吃蜜柑。拿着冰鞋上东安市场,穿上运动衣睡觉。每天看三份小报,不知道国事,专记影戏园的广告。 、可笑的人物形态。二马伊太太:“她的脖子还是梗得很直,鼻子边旁的沟儿深,很深,可是很干,像两条冻死的护城河”。36.骆驼祥子人物形象小说主要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祥子;一个是虎妞。而围绕着这两个中心人物,又写了对立的两个阶层的人物。一个是受侮辱、受欺凌的下层人物,如小福子等;一个是靠剥削下层人生
34、活的上层人物,如虎妞的父亲刘四。两组人物形象形成相应的对比,揭示出“上流社会的堕落与下层社会的不幸”,由此构成了主要人物祥子与虎妞性格发展的社会环境与具体环境。祥子:一个地地道道的下层劳动者。他的生活是发展的,他的人格与性格也是发展的。当祥子最初出现的时候,是一位体面、要强、善良、勤劳的劳动者。他原是一个青年农民,因农村经济破产而被迫进入城市谋生。祥子的奋斗目标明确简单: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洋包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在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奋斗的过程中,祥子“像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但是,祥子每一次奋斗都换来更惨痛的失败,他的人生旅途每经过一站,他就更加沉沦堕落一层,直到接近黑暗的人生地狱。造
35、成祥子悲剧的原因:一是社会,一是他个人的原因。个人的原因主要是他身上的城市贫民的性格弱点。他的“个人奋斗的目标”,以及在为个人奋斗过程中,祥子的不合群、自私、死命赚钱,这就决定了他的孤独和脆弱,最终不得不向命运屈服,从“人”变成了“鬼。”虎妞:这是老舍写得很成功的一个独特形象。她的身份和属性比较特殊,她既是旧制度的帮凶,也是旧制度的牺牲品。如此的地位与遭遇,也就促成了她性格的双重性。37.骆驼祥子主题通过洋车夫祥子自我奋斗而最终失败的悲惨遭遇,描绘了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的黑暗图景。通过这个来自农村的纯朴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而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展开了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
36、通过对城市贫民的性格弱点进行的深刻批判,进而完成国民性弱点的批判。38.骆驼祥子与当代市民文学及底层写作比较当代市民文学与骆驼祥子:A、对市民琐事的耽溺 对市民生活的透视。 B、媚俗的写作姿态启蒙的写作主旨。当代底层写作与骆驼祥子:A、猎奇者的窥视眼光沉入式的生命体验。 B、对苦难的玩味展览寻求超越苦难的思考。39.家的艺术成就家以红楼梦为借鉴,封建大家庭为表现对象,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描写大家庭生活的小说。为现代中国新文学开拓了一个新的审美领域家族生活。40.家的人物形象高老太爷:封建家长制的典型代表,封建专制主义的象征。高觉新:一个在专制主义重压下的病态灵魂 。高觉慧:高家最富现
37、代意识的叛逆者。41.家的主题思想通过对不幸者悲剧命运的思考,展开对封建家族制度的文化批判,揭示封建专制家庭的必然崩溃。通过封建大家庭由兴到衰的历史,以青年共同关心的婚姻恋爱问题主线,通过一系列的悲剧事件,控诉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罪恶。高公馆的没落崩溃是中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历史命运的一个缩影, 也是一个新世界即将到来的宣言。通过描写高公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成长,歌颂了反封建青年的叛逆精神。作品深刻地批判了“作揖主义”与“无抵抗主义”,从而为处于封建大家庭中的青年指出一条反抗的道路的。42.家的艺术特色题材处理上:“家即社会”的情节典型化原则。透过一个家庭的兴衰演变映照出整个社会的矛盾冲突及其
38、发展趋势。 体现了作品的现实主义真实性和典型性。人物塑造上: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A、封建统治者和卫道者的系列,如高老太爷等。 B、封建制度叛逆者的系列,如觉慧、觉民、琴等。 C、封建制度受害者的系列,如觉新、鸣凤、梅芬、瑞珏等。语言表达上:朴素明快而又富有诗情。具有抒情诗风格 。语言平易给人亲切之感,明朗给人清晰之感,自然给人流畅之感。 叙事基调上:强烈的抒情特征,忧郁的色彩。用“哭诉的调子” 写真情。家里的三位女性之死把对“家” 的控诉推向了高潮。43.沈从文的小说创作特征通过对乡野人生的书写,构建了一个淳朴、自由、满溢着生命活力的湘西世界,来表达他回归自然的哲学以及对中国现代文
39、化的批判。用诗化叙事的写作创造了一种别样的抒情小说,构建了独特的小说意境美。语言古朴典雅,吸取了口语、书面语和文言文的特长,具有独特的诗性美。44.边城之美风景的秀美。民风的淳美。爱情的纯美。人物的神性美。45.“雷雨”的象征意义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46.雷雨人物形象周朴园: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现在一般认为,周朴园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受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人,也曾有过想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要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他对侍萍的爱是有过真情实感的,也有性
40、格懦弱的一面,最终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思念也不能就说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而当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的翻脸,也正是他不敢面对现实,也不想改变自己现状的懦弱的表现。作家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本质特点。繁漪:作为整个剧本的灵魂,被称为雷雨中“最为炫目的一道闪电”的蘩漪是个颇具评论价值的人物。她既渴望自由的爱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甘愿受周朴园的凌辱。在这样一个新旧参半的女性身上,作家有意识地强调了“原始的野性”
41、,她与周萍的相爱恰好反映了她性格的独特之处。蘩漪性格的独特性,就在于她所处的特殊境遇使她把自己正常的追求变成反常的发泄,她不仅丧失了“妇德”,而且犯了“乱伦”之罪。47.张爱玲小说创作观虚无的末世主题。张爱玲小说具有很深切的人生悲剧感。人们喜欢用“苍凉”来概括她的悲剧意蕴。说她的小说,是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但是,张爱玲的另一句话更意味深长: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味,全在这句话里。由她的爱情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她以世俗欲望的追求,来抗拒虚无。物质欲望和身体欲望。张爱玲牢牢地抓住世俗人生的绳索,来消解人生虚无的压力,很有及时行乐的味道。张爱玲带有及时行乐色彩的人生悲
42、剧感和虚无感,会引起普遍的共鸣。所以,张爱玲是用一种虚无的人生悲剧感,笼罩大都市的男欢女爱。这两方面组合在一起,这是张爱玲小说的张力所在。张爱玲小说的世俗魅力,以及高雅意蕴都在这里体现出来。一方面是世俗欲望,可以引起都市社会的广泛共鸣,另一方面是虚无人生的悲剧感,可以引发深刻的人生思考。华丽悲怆的语言:声音、比喻、颜色。48.金庸小说的魅力金庸根植于中国千年的传统文化,作品以底蕴丰厚取胜,涉及诗、词、曲、赋、音乐、绘画、书法、棋艺等各类文学艺术以及医卜星相、花道茶道等,共同构成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文化网络,从而提高了武侠小说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层次,达到雅俗共赏 的境界。金庸小说把佛、道思想融进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工作申请书
- 贫困党员的申请书
-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宣传推广
- 竞赛单项奖学金申请书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3.2补集及综合应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1
- 递交执行申请书
- 护照申请书格式范文
- 拖欠工资劳动仲裁申请书
- 经准扶贫申请书范文
- 2025年度智能楼宇物业租赁合同范本
- 售后工程师现场服务技巧培训
- 天猫付费推广方案
- 2024年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矿业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员工短视频激励方案
- 校本教材(生活中的物理)
- 融于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 中国古代突骑研究
- 20以内进位加法100题(精心整理6套-可打印A4)
- 技术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 山东省各地市地图课件
- 2022年4月天津高考英语试题-(第一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