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期末复习提纲_第1页
民俗学期末复习提纲_第2页
民俗学期末复习提纲_第3页
民俗学期末复习提纲_第4页
民俗学期末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俗学期末复习提纲、如何理解民俗学?(总论部分)1 .民俗学兴起的历史1.1 民俗学在国外1.1.1 folklore。民俗学(folklore)一词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民”(folk),另一个是“俗”(lore)。从字面上解释,folklore的意思是“民众的知识”。这一次是由英国考古学家Thomas于1846年首次提出。从此这一学科风靡全世界。1.1.2 民俗学的产生。民俗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发端于19世纪初期的德国。早期代表是德国的格林兄弟,他们在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搜集民问故事,寻找德国的文化和传统。1812年出版的格林兄弟的儿童和家庭故事,标志着民俗学学科的诞生。1.1

2、.3 民俗学在各国的发展。1831年世界第一个研究民俗学的学会一一芬兰文学学会成立。1878年,英国民俗学会成立,并创办了第一份民俗学杂志民俗学刊。1.2 民俗学在中国1.2.1 中国民俗学的发端。中国民俗学研究发端于20世纪初。1912年,中文的“民俗学”(folklore)这一概念和名称首次被周作人在他的童话略论中介绍到了中国。1.2.2 中国民俗学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北京大学开创了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先河。1918年2月1日,北大日刊有校长启示一一现代意义上民俗学的开端。1923年,“北京大学风俗学会”成立。2 .民俗的定义民俗是某一民众集团共同传承的生活惯习。说的再通俗点就是民众的生

3、活方3 .民俗的特点3.1 集团性。民俗是“任何民众中的某一个集团”对自己风俗的认同感,需要被广泛地接受。“民”不是固定的部分人,一个人可以组成很多集团,心理上集体一致的认同感。3.2 传承性。民俗不同于流行时尚,它需要时间的沉淀。“传承”的时间长度,是没有一致的标准的,主要取决于该集团成员的心理认同以及职业民俗学家有理由的界定。3.3 民俗的动态特点。方官方一非官方”民俗倾向于非官方;式正式一非正式”民俗则倾向于非正式;上上层一下层”民俗倾向于下层;面书面一口头”民俗倾向于口头;个个人一集体”民俗倾向于集体,代当代一传统”民俗倾向于传统。4 .民俗的功能4.1 “王”。民俗具有教育、娱乐、心

4、理的功能4.2 “钟”。民俗具有教化、维系、规范、调节的功能。4.3 民俗的作用归根结底是规范,把个体的生活规范到某个集团中。5 .民俗的分类。5.1 物质民俗(人一一自然):居住、服饰、饮食等;5.2 社会民俗(人一一社会):社会组织和制度、人生礼仪、岁时礼仪等;5.3 精神民俗(人一一心灵)最重要:巫术信仰、游艺活动、舞蹈、美术;5.4 民间文学:民俗语言、民间文学6 .我对民俗学科的理解民俗学根本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它没有无可替代的学术对象,也没有自足的学术目的、规则和方法。民俗只是一个现象领域,许多学科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进人并获得收益。我认为民俗学可以在许多对关系中动态地被把握,并且同时

5、拥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两个面相。一方面从制度层面上来说,民俗学可以被划归社会科学;另一方面,从精神层面上来说,民俗学又拥有人文学科的特点。民俗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它使我们的生活色彩斑斓。通过学习民俗学,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民俗学提供了我多角度的思考方式。、传说1 .定义:一般来说,传说是与特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风物或习俗有关的民间口头散文叙事样式。传说和神话相比没那么本原、神圣,介于可信和不可信之间。2 .传说的特点:2.1 历史性。传说的历史性来自于传说核心一即主要人物和事件的历史性。传说总是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联系,或与一定的现实事物如山水景观、现实活动相联系

6、。这是传说产生的基础,也是传说进行创作或再创作的核心。故传说属于民间知识当中的历史知识。2.2 解释性。传说很大程度上是为许多历史事实、传统信仰、民间迷信提供存在的合理性和可信性。往往是先有问题的提出,才有传说来帮助解决。2.3 地方性。与神话和故事相比,传说的地方色彩浓厚。传说非常强调事件发生地点的“真实性”,尽量使事件发生地与人们的生活环境一致,从而加强传说的可信性。2.4 多变性。传说是一种可塑性很强的民俗事项,传说的叙述模式可以随时改变,以适应内容的变化和人们的不同需求。2.5 (个人理解)传说中还体现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多数传说中都有一定幽默的成分存在;传说有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如

7、戏曲、歌谣3 .中国民间四大传说3.1 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祝、白蛇传。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体现了3.2 我的理解:四大传说体现了传说是历史性和传奇性的结合;构思与流传的群体性;人物形象塑造的独特性;质朴、简练、清新的语言风格。民间传说在艺术上的特色多种多样,使它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民间家喻户晓。同时,也在不断丰富中国和世界文学的宝库。三、民间故事1 .定义1.1 广义:散文的叙事样式都称为民间故事,包括神话和传说。1.2 狭义:除神话和传说以外的所有民间叙事散文作品,它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其功能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消遣。人名、时间、地点虚化。2 .分类2.1 AT分类法2.1.1 AT分

8、类法是1910年芬兰著名学者阿尔奈在其出版的故事类型索引首倡(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1928年美国学者斯蒂汤普森完成,并于1961年修订的。他们赖以概括出民间故事类型的故事文本主要来自欧洲、北美洲,包括一部分非洲资料和亚洲的资料。2.1.2 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将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分为5个不同的大类: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故事。比较适用于欧美,亚洲人用起来不方便。这本工具书对我们鉴别故事、寻找异文和对故事进行比较非常重要。2.2 中国的类型索引书:艾伯华(德国人)于1937年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丁乃通(美籍华人)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1978。3

9、.类型、母题及二者的关系:母题是民间故事等叙事体裁在内容叙述上的最小单位。由一系列母题有序排列而成的一个独立完整的叙事体即是一个故事。有着相同或相似主干情节的作品可以归并为一个故事类型。母题相当于砖块,是可以搬运的。4 .三叠式。指三个情节上有某些重复部分,却又各自独立发展变化的段落有机地组合、连缀的形式结构。如三姐妹。5 .伦理悬置。指故事演述中的一些伦理乖违现象,既不能等同于现实伦理,又不是完全不起作用的,它们在完成叙事这一主要使命的途中,暂时被搁置起来、悬而不议。5.1 故事情节越远离日常生活逻辑,“伦理悬置”的几率就越高。5.2 伦理乖违涉及的对象范围越大,其实际的乖违感就越弱,“伦理

10、悬置”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四、岁时节日1 .定义:根据时间的周期性变化而形成的具有固定习俗的特殊日子。岁时节日必须是周期性的,一般具有很长的历史传承性,属于民间自发遵循的一种仪式或者活动。2 .分类2.1 按照历法分类。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按照农历(阴历一一月亮)来进行划分的。尚书第一篇尧典中,罗列了尧敬授民时,把时间坐标(二分二至)告诉民众。司天监、钦天监是国家的专门历法机构。中国古代先后推行过100多种历法,其中(汉)太初历、(唐)宣明历、(元)授时历、(明)大统历、(清)时宪历,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2.2 按照节气分类。根据太阳,这个比较符合四季变化。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24节气,72候

11、。对指导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岁时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有些节日如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则是由节气直接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历法是阴阳合历。2.3 宗教信仰。中国民俗节日深受宗教影响,许多节日都来源于宗教。佛教: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诞辰日,道教:四月十八日碧霞元君诞辰。中国是个多神信仰的国家,有些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被奉为神明加以崇拜和祭祀,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民俗节日。七月七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鹊桥会,拜祭牛郎织女,是日雨称洒泪雨。2.4 现代节日。现代节日主要包括政治纪念日和外来节日。如10月1日国庆节,五一劳动节,2月14日情人节等等。3 .清明节清明节,又叫扫墓节、

12、踏青节、三月节,时间再农历春分后第15日,公历4月5日前后。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历史上一度成为仅此于春节的盛大节日。一方面祭祖扫墓、缅怀故人;另一方面踏青嬉游,亲近自然。3.1 清明节的起源清明节的特色有三个:一是兼有节气和节日两种“身份”,二是以户外活动为主,三是兼有肃穆、悲伤和欢乐两种情感气氛。这种特色的形成于其来历密切相关。从起源和形成的角度看,清明节是“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者融合而成的节日。3.1.1 清明节和“清明”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节气。清明时,气温回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早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是春

13、游的好时光。3.1.2 清明节和寒食节寒食节在农历三月,清明之前一两天。寒食节的主要特点有:禁火,吃冷食;扫墓;郊游。禁火、吃冷食的习俗来自纪念介子推的传说;扫墓在唐玄宗时期被官方正是许可,成为寒食节的常式。3.1.3 清明节和上巳节上巳节形成于春秋末期,开始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后改为三月三日。上巳节的活动主要有:一是“祓”或“禊”即到水边洗浴,祓除过去一年的污渍和秽气;二是招魂续魄,在水边召唤亲人亡魂;三是春嬉踏青,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四是流觞,即流水酒会。3.1.4 为什么都整合到清明节?“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应看做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14、因为清明本身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历法体系作支撑,不能随便更改,而寒食、上巳没有这样的“后台”,所以才有晓峰说的寒食迅速衰落的现象。再说寒食的主要节俗是吃冷食,也不利于健康,曹操就曾下令禁止过这一习俗。清明节最动人的地方:生的欢乐与死的阴影交织的复杂情韵4 .传统节日和休假制度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背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假日不仅仅意味着旅游和消费,人们希望在假日生活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新方案将这三项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能使人们在休假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领悟亲情、和谐等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是十分必要的。五、生肖1.定义生肖:

15、所出“生”的年份与某一特定动物的“肖”像。属相:“属”于某一种特定动物的命“相”。2.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2311/335577/99/1111/1313151317101919/2121/233 .形成时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就有比较稳定的生肖体系了;在秦汉之际,生肖体系成熟。4 .生肖的民俗功能4.1 本命年。就是十二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故民间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槛儿年”,即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进一道槛儿一样。每到本命年时,汉族北方各地,不论大人小孩都要买红

16、腰带系上,俗称“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袜子、红裤衩(俗称“本命年老三样”),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4.2 本命元辰。本命为当人之本命星。元辰为其人之生年。就是人出生的年柱。如,今年是己丑年,那今年出生的人的本命元辰就是己丑,为值年之神,掌管一年的祸福。4.3 年运。“红羊劫”乃是一种历史谶纬之说。指的是值逢丙午、丁未年,国家会遇大的动乱及灾祸。后人以丙丁属火,色红,未肖羊,故名“红羊劫”。“靖康之耻”发生在丙午年,4.4性格“文革”发动之年(公元1966年)正值夏历丙午4.5 命运,婚姻。宜忌4.6 姓名。配合生肖起名之俗,是将十二生肖与汉字的字音、字义、字形特征结合,然后从中取得某些

17、暗示和联想,并以此来确定好、坏、凶、吉的。六、姓名1 .姓和氏1.1 姓的定义。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1.2 氏的定义。同姓贵族若干分支各有的称号叫"氏”。1.3 姓和氏的区别。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1.4 姓和氏合流的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 .名和字2.1 名。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2.2 字。“字”

18、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2.3 名和字。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由此可见,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要举行冠礼,这标志着本人要出仕,进入社会。乳名(出生后)一一大名(六岁入学)一一字(冠礼)3 .姓名的功能3.1 身份识别。别血缘、辈分。3.2 礼仪。称字比较亲密。子牙(亲)一一子牙公(敬)一一姜丞相(更敬)一一姜尚(怒)3.3 命运。黑巫术(害人)和白巫术(为自己谋利)。例子:抱朴子登涉:“山中见大蛇著冠幢者,名曰开卿,呼之则吉。”七、庙会1

19、 .定义1.1 庙会是在某个特定时间,于某个特定的信仰场所所进行的群众性信仰/集市/娱乐活动。没有信仰,“庙会”就会变成“庙市”。1.2 庙会在“庙”举行的原因是庙是传统社会的公共空间,人们可以在庙中享受集体活动的快乐。2 .庙会的特征2.1 固定的时间。庙会举行的日子通常与节日有关。如北京妙峰山庙会就在四月十八一一碧霞元君的诞生日举行。2.2 有信仰核心。庙会的实质在于信仰,它是一种群体性的信仰活动,如北京的妙峰山庙会的核心信仰是供奉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是传统的女子守护神,故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信奉。然而,信仰却不构成强烈的约束力。2.3 带有娱乐性。庙会名义上是祭神的宗教信仰活动,实际上是人们

20、的狂欢节,具有明显的娱乐性、开放性和公众参与性。百姓举办庙会为的是告慰神灵,但更多的是放松自己的精神。庙会在理论上对于所有公众都开放,即使你不持有那种信仰,也照样可以游乐其中,因为庙会上有很多演戏、杂耍之类的娱乐节目,它们名义上是娱神的,但你在任何一个庙会上都很容易感知,它们其实娱人的功用更加突出。2.4 可以有集市,但不是主导因素。2.5 庙会大多起源于民间,具有民俗的集体性特点;庙会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不断传播和扩张,形成今天的规模,具有传承性特点;庙会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吸收和丰富自己的内容,具有稳定性和变化性特点。关帝庙会以“关公信仰”为核心,历经千年不断地发展和向周边扩散才形成今天“关公

21、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的规模,再加上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活动,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关公庙会文化3 .庙会的核心精神: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的一次联欢,充溢着人世间的欢乐。用神圣的礼仪遮盖道德上的罪恶感。它并没有被神灵独占。可见,庙会上的群众对于神灵不是一味处于被动、侍奉的地位,他们可以展现自身的主体价值,相对于上述其他信仰过于严肃的神圣性而言,庙会允许更多世俗性参与,集市活动其实也是世俗性的一个表现。归根结底,庙会是神圣与世俗在同一时空中的一次联欢!它既有对神圣世界的景仰,更有对俗世生活的释放和升华,此时圣俗一体,而且总是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这是庙会最动人的地方。4 .分类。4.1 朝拜型。神灵不移

22、动,民众在特定的日子从四面八方赶赴圣地朝拜,妙峰山庙会就属于这一类型4.2 游神型。神灵要移动,即在特定的日子里,神灵的象征物会被抬出来在固定的范围内巡游,遍洒恩泽,让民众就近膜拜,台湾的大甲妈祖庙会就属于这一类型5 .庙会的功能。5.1 调节功能。通过这些艺术化的民俗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适当的放松和调整。正所谓没有艺术和没有信仰的庙会一样不存在。5.2 规范和维系功能。在庙会上人们欣赏到的民俗活动,一般都源于当地的信仰或民间传说,这些传说往往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教育人们如何为人、如何做事等,从而达到规范人们行为的目的。而信仰更是凝聚民心的最好工具,通过对信仰的宣扬以达到强化民族或社区凝聚力的目的,如杨家将。劝善惩恶,构建了民间舆论。5.3 文化价值。5.3.1 庙会文化推动民俗文化的发展5.3.2 庙会文化成为牵系海外炎黄子孙精神的纽带5.3.3 庙会文化在中华民族与世界人民之间架起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