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_第1页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12机密启用前2017 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题卷 6 6 道大题,2222 道小题,时量 120120 分钟,满分 100100 分。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 (6 6 分,每小题 2 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3 题。读书的“体”与“用”杨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累积, 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精英阶层。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而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 权利义务。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

2、无用等等围绕“读书” 而来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性功能。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 实包含着实用功利性的诉求。全球化、经济发展、时代剧变、信息爆炸人类遇到的问题从 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变、复杂,各种困惑烦恼纠缠于心,如何理性地看待社会的人与事,如何 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需要我们读书。从实用功利性角度考量,读书有用,且利国利民、利人 利己,善莫大焉。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 以

3、通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然而,实用功利性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这种读书实用论,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 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 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肯定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 念。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这意味着,读书是一种属人的活动或事情,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人们常说,“想了解一个人,看他读什么书。”也是此意。实质上也就是在讲读书与

4、做人的道理: 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读书的“本体”意义是“人文化成”。从这种本体意义出发来 理解读书才可能达至读书的至境。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的诉求所驱使的读书可归为 “要读书”一类;而怀有形而上 “体” 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 “好读书”。“要读书” 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 ,与之相反,“好读书” 偏2 / 12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 以前读陶渊明的 五柳先生传 里说 “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要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 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这分明是“学而不思则殆”呀!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 自然,算

5、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十年有五而志于学,但是到 了四十却不惑了。这不是孔子的自夸,而是孔子对于知识和人生宿命的感叹。同时,知天命而 后耳顺,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回到随心所欲的领悟人生方面去了。归根到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 “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 于书,不仅“尽信书不如无书” ,而且还可能“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前者却是一定斤斤计较 如落市井,必然就有“知见障”带着一片患得患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 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本 体意义之

6、所在吗?(选自光明日报 2017 年 04 月 24 日第 02 版)1. 下列对读书实用功利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读书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遇到的各种纠缠于心的困惑、烦恼,利人利己。B. 读书能让人理性地看待社会的人与事,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利国利民。C. 读书可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可以让人通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D. 读书靠“书中自有千钟粟”等来激励,这样可能会美育人们狭隘的读书观。2. 下列对读书“用”与“体”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读书的“用”是指读书的功用性功能,读书的“体”则是指读书的根本意义。B. “要读书”是受功利之“用”的诉求驱使的,“好读书”要怀有形而上

7、“体”之情怀。C“要读书”应勤读“五经”,衡量得失;“好读书”是读“闲书”,兴之所至,随性自然。D . “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斤斤计较;“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往往不执着于书。3.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 读书是现代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义务,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或生存方式。B. 读书可从“体”和“用”两个层面理解,过分强调“用”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C. 读书的“本体”意义是“人文化成”,以此来理解读书才能达至读书的至境。D“好读书,不求甚解”体现了陶渊明读书的功利性,作者对其是持批评态度的。二、文言文阅读( 12 分。选择题 8 分,每小题 2 2 分;翻译题 4

8、 4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8 题。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3 / 12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弓 I 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 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 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 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

9、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 期于尽。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 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俯察品类之盛盛:繁多B.不知老之将至至:极点C.未尝不临文嗟悼临: 面对D.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5. 下列选择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不拘于时,学于余B. 及其所之既倦其孰能讥之乎C.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D.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

10、视昔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情随事迁,感慨 系之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7.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产生“信可乐也”的感受有四个方面的原因:聚会人员众多,聚会地点环境优美,聚会活动高雅有趣,聚会之时天气清朗。B. 在作者看来,对生的执着和对死的排斥是所有人共有的感情,他提出“一死生为虚诞” 的观点与老庄齐生死的观点是一致的。C. 综观全篇,作者先喜后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 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顿挫抑扬之美。D. 文章运用

11、多种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语言奇特 精警,很好地表现了富有哲理的思辨内容。8. 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 分)译文:_(2)死生亦大矣。(2分)4 / 12译文:_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 分)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 分,共 6 分)(1) 匪我愆期,。将子无怒,。(诗经卫风氓)(2).剑阁峥嵘而崔嵬,。(李白蜀道难)(3).莫道不销魂,。(李清照醉花阴)(4).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余咅袅袅。(苏轼赤壁赋)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4 分)塞下曲李白塞虏

12、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注:虎竹:兵符,分铜虎符和竹使符两种,合称虎竹,由朝廷和将领各执一半,发兵时相对合作为凭证。玉关:玉门关。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诗。诗歌描绘了边地艰苦激烈的战斗生活,抒发了将士们_的情怀。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 (15 分)方寸田园琦君1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她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 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 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 概没有那种福分。”2玲珑

13、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 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 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 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 的“畅叙离情“。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足音则喜。因为“鸟语”究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陶渊明先生尽管嚷着“息交绝游”,但他在5 / 12“乐琴书”之外,仍然要“悦亲戚之情话”。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款待洞外闯入的陌生

14、人,也关心着洞外的人间岁月。我想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陶先生一定会 在北窗高卧、酒醒之时,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给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彼此讨 论一番。因为“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山风雨送人看”的人,怎么离得开朋友呢?3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他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他固然妙语如珠,亦见得前人有此清闲。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约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语,畅话平生,其乐并不亚于倘佯于 青山绿水之间。辛弃疾不是说吗:“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

15、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想起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政见上是死对头,可是安石罢官退隐金陵以后,东坡去探望他, 安石留他同住山间。东坡答诗云:“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依旧是无限文章知己之感。4_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 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 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一愿,就没有了热诚,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

16、,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 都不能体会了。5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 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 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的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去买点鲜 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 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现代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 俗尘,令人生厌了。6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 家珍似地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

17、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 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 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7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倘佯其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6 / 12(选择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1. 请解释第段中“诀窍”的含义。(3 分)答:_12. 文中第段划横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答:_13. 联系全文,说说文章以“方寸田园”为题有什么妙处。(4 分)

18、答:_14. 身处都市中的人们应怎样在方寸灵台之间去自辟一片田园?请结合文意回答。(4 分)答:_五、语文文字运用与表达(17分。选择题 10 分,每小题 2 分;20 题 4 分;21 题 3 分)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筹集(chou )酝酿(yun)真谛(di )锱铢必较(zhu)B.点缀(zhui)忖度(c tn )匿迹 (ni)义愤填膺(ying)C.漂泊(piao)蹒跚(pan)作揖(ji )沸反盈天(fD.眩晕(xuan )憎恶 (zeng )狭隘(a )安然尢恙(yang)1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河畔弥漫紫荆花逍遥自在B.酣畅慈详芦柴棒礼上

19、往来C.苛刻疏朗护身符唉声叹气D.景仰欣慰丹凤眼宀亠一1士 安之若素17.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A. 哈姆莱特浓 墨重彩地描绘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理想主义者和敏感多思的 人文主义者形象。B. 堂吉诃德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敌人等笑话令人忍俊不禁.,可他同情弱者、疾恶如仇 的品格却让人敬佩。C. 林黛玉纤弱清丽的倩影,幽怨含情的媚眼,呼天抢地.的低泣,使她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 中独具一种“风流态度”。D. 司马迁在鸿门宴中以娴熟的艺术技巧,刻画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描绘了许多富有戏 剧性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18.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敏捷的才思、广博的知识和

20、充分的准备是辩论取胜的前提,而流畅的表达则是辩论胜败 的关键。B. 虽然“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有一些夸张,但是精读细研论语确实能使我们 受益无穷。C. 亲情伴随着我们的生命历程,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像温暖的阳光照耀在我们心灵深 处。D. 那些不惜牺牲宝贵时间、放弃优越生活条件、无私地为社会服务的青年志愿者都是是值 得我们敬佩的人。19.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以我观物,帮物皆着我之色彩”,面对春景,有人高歌“ _ ”,有人低吟“_ ”;面对秋景,有人但见“ _ ”的明丽,有人却见“ _ ”的凄婉。7 / 121满园春色关不住秋天万里净,山暮澄江空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流水落花

21、春去也A. B. C. D.20. 古代男子行冠礼后,都要取字。请从下面提供的两个人物的名字中任选一个,参照例句加以解说,并探究古人名与字意义的关系。(4 分)例(1) 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意 思是希望其具有美好的德行操守。例(2) 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超出之意,“退”为约束、退守之意,名与字 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解说:_探究:_21. 名著阅读(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三国演义中,刘备与 _ 、_ 在桃园结为兄弟,发誓要肝胆相照,同心协力,兴复汉室。后来,三人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这个故事给了你怎

22、样的启示?启示:_六、写作(40 分)22. 以“珍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 700 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017 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卷班级_ 姓名_编号_选择题(共 24 分,2 分/题)题号12345671516171819答案8.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8 / 12(1)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 分)译文:_(2)死生亦大矣。(2 分)译文:_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 分,共 6 分)(1) 匪我愆期,_ 。将子无怒, _。(诗经卫风氓)(2) .剑阁峥嵘而崔嵬, _ , _。 (李白蜀道难)(3) .莫道不销魂, _ , _。(李清照醉花阴)(4)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_,余音袅袅, _ 。(苏轼赤壁赋)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4 分)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诗。诗歌描绘了边地艰苦激烈的战斗生活,抒发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