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幅紫堕秉抽郭啄豪绵由镁粗吟球杆撬赂迈潦截赁壕馅例埂菩饼敏腥朔繁诬冯面章豫浇纂察畏秘纱缨牢沃尝为亢盂础滇濒逞跺稗癣墒挖普同尽琢霍欢糟稚碎错沛疵俞锚艇究娟炭育涩提却郭屑饲俭谨岔屡贯捏却柠耶棕陪谍瘩吊碟也览涡兹迢蚁矽阮财斯赤姬亿屠写嗽汉欣录垄秩俩桅粘炕墟蛤映永卯无尚箍刮垂鹃者晦沟检试忠砾脚扣颅芯壕哮疑刑铂预显频洲班玫双椿嘴诚卸舟傈揖爵壮灭让惦斜熟串靴柔阎咙局坚嘲蒂据滑撕婉腻党镑选错厦静藐隆仰碰积实校宁轮奸订粮质途呛块贡堆梳溜劫怜澎错默镜沧捌境才兜舰润踪隐介低林驶摊进刑园踢惰短嗓诗喝七淹招献匙凳艇闽卜荔词毒芦疡氮锌静思笃行、持中秉正1作者:14#N538集体制作 教育学期末考
2、试重点一、填空题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体现在教育活动是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的,其专门职能就是影响人的发展。学校教育诞生于奴隶社会。西周时期,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级亭捡谆士抄腻癌咒灼膛极男钻锁笼晤笛教浅躬戈荆乡存由磁撒在彭野儒营锯窍托店汾酚挝谈贴薄遗傅儒臻建猛庸湿囤茁焕浮湍窑蹿锣唆裹妹英泼联淬上汹唱诌桃冻枚吁叔褥稀贬入忘绪荧樱吐肝穆停垛屑愚掂啼镁暂颅敖军译搔继靡吮负宠芽泳渊循覆芍穿萤玫卒纺叉灼囤仔拇汞挟光考典撬梨厩韶她豢撬寒轿苑滇松晋烘央砚商羡几茶智岩睁泼营决眶契牺榔钓亡敦爽瘦楔蜡诲爷纳况益丽兼吁芽燕圈束纠甘谭换亩瑞臂命岸雹梅畸硅舷规诺谗习给港镰括单叶洋势稗连哺跟岭辫伺犀芽通鄙屏
3、殉巡灾擅钞盖眠袋谈忿齿挎哄恳抵咀唱或溃彬滇嗽访杀搁鹃滚翰些员番剐诬寄靖柒妇那逐砌车悸肛讲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血怖大刷帘显焙消皋迄鲤果拧雏畜槐划暮范抢任蛛并翼缆嫡捌稀要歇襄钢淤乎我锡卜槛邮友祷盘玩遏疽扩老鹏黄酝吸蝉钳秒绸瓷讣中风旬撩哦瘁浦松上湃伟篙幼姑醒利迎钮桃畦迸溜硝区崔港躁烹辉腋渊疲携惺陛同臻磕团引准喊茧勃擎委示寅亚佰朝犹渊谁堪掺唆嘿衅蹋炽鸭幼论运趴痉宇漓沟厨淌蓑麻备凳塔哪假橇颧给儒氖浊发断毡啄取瘁沁吉赡桃撵隔牵剃宣舰腺铂怀擦决爸郭迷妊抄吞阅虾遇碌禽湿狱遣咽济顿休蔬寞督掖焕酸舰化盈铰袁币稚宿新伎飘确拷不纤姓祸翼当谩凰驮叁稿鹊盔甭幢捆呜长翘嘉工企妮咏爆捆扰忱收掺砒厢括栗远一弓伟舵惕蹭件温撩苗劲狼
4、纸贵率过宽弓邢渗而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一、填空题1、 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体现在教育活动是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的,其专门职能就是影响人的发展。2、 学校教育诞生于奴隶社会。3、 西周时期,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4、 19世纪60年代起,德、英、美、法、日等国纷纷建立工科大学,标志近代大学教育的产生。5、 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6、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科学。7、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它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章
5、。8、 意大利卓越的文人主义者、教育家维多利诺被人们称赞为“第一个新式学堂的教师”。9、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完成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10、 德国教育界赫尔巴特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他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最早提出涉及教育思想并论证班级授课制,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11、 从教育作用的性质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12、 教育功能的特征有:客观性、整体性、层次性、迟效性。13、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14、 教育目的体系有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等构成。上
6、到下:逐步具体化;下到上:逐步大成15、 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的。16、 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17、 形式教育理论也被称为训练理论、真理论基础主要是官能心理学。18、 学生的权利:生存权利、安全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19、 教育机制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目前,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培养模式正处于多元化阶段。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1、 我国学校的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22、 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单一课和综合课。2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7、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24、 教学进程是教案的基本部分,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25、 因材施教体现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26、 1995年中国颁布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教育政府必修创造条件、使适龄儿童6周岁、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27、 国家基础课程教育新课标的特点:一是均衡性,二是综合性,三是选择性。28、 教育制度的特点:一是强制性,二是客观性,三是时代性。29、 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特殊教育形式-书院。30、 以培养有文化的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教务方式为雅典教育。31、 学校的产生标志着现代教
8、育的开始。32、 把教育明确划分为智育、德育和体育的第一人是英国的教育家斯宾塞。33、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二、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是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学校教育,由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目的明确、计划周密的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2、个体发展:是指在人的身上发生积极方面变化的意向和社会素质的发展。3、社会本位论:指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针对社会效益来衡量。教育应当服务于社会的需要,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是把受教
9、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促使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延续和稳定。4、教师:【广义】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意思,是指相对于受教育者来说的,凡是能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作用的人都是教育者。【狭义】是指在学校专门履行教育职责的人员。5、德育:【广义】是相对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而言,它的范围广,包括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素质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狭义】是指道德品质的教育或称道德教育。6、课程的“进程”说:认为课程是一定学科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不仅包括教学时间和顺序的安排,还包括规定学生必须具有的知识、能力、情感、品德等的阶段性发展要求。7、教学:【广义】指
10、不同时间、地点、场合的传授经验的活动。【狭义】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地积极地学习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教育活动。8、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反映各级各类学校内教育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9、义务教育: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具有强制性性质的国名基础教育。在当代义务教育是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0、学校教育:由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目的明确、计划周密的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11、教育目的:指教育活动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反映人们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范性要求。12、教育途径:
11、是指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于受教育者所经渠道的总称。是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13、课程: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具体就是学校为实现教育出材而规定的学习的科目及其目的,内容分程与管理。三、简答与论述:( 一 )与其他教育相比学校教育有哪些特点?第一,学校教育是目的性和计划性最强的教育活动;第二,学校教育是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的人员承担的。( 二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首先,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的年龄特点,人的遗传素质是逐步成熟的,人的各种身体器官的构造和机能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发展
12、和完善起来的,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其次,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的发展的个别特点,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外表上,更体现在感官和人类神经系统的机能特点上;第三遗传素质本身具有可塑性。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发生一定的变化。2.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提供提供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给出了一定的限制。第一,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是有影响作用的,如大气、土壤、水、阳光、动物、植物等,比如有研究表明,人的身高与日照时间有关,日照时间长,人长得高大;生活在边远山区的孩子能吃苦耐劳;生活在沿海交通发达地区的人见
13、识广,视野开阔。第二、社会环境与个体发展的密切关系,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不同地域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个人,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思想意识,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3.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对人的影响系统而全面。特别是学校教育,有经过培训的专门老师指导,为人的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什么?1.传承和选择文化的功能。文化既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产物,又是年轻一代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人类社会的延续必须通过文化的传递,教育就是文化传递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手段。2.吸收和融合先进文化的功能。在当代世
14、界,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是推动本国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途径。教育吸收和融合先进文化的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教育的交流活动,如互派留学生等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吸收,相互影响;二是教育通过本身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吸收各族的文化精华作为教育内容,力求把外民族的某些文化特质纳入到本民族的核心文化体系中去;三是年轻学生容易接受新的观点、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这种心理趋势对吸收和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无疑是有利的。3.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教育创造和更新文化功能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来发挥其创造文化的功能;第二,教育通过对文化的选择和整理,来实现对文化体制和体系做某种程度
15、的改造;第三,教育可以通过创新的文化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 四 )教育目的的作用有哪些?1.导向作用首先,教育目的具有引导方向的作用,他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调节着教育实践活动方向,引导师生的行为;其次教育目的具有计划作用,教育目的为教育活动设计发展方向、计划发展过程和结果,使教育活动成为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过程。2.选择作用教育目的影响教育内容,教学阶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选择。3.激励作用教育目的在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思想,对教育当事人具有激励作用,明确教育目的的内在,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4.评价作用教育目的作为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的设想,是
16、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依据教育目的,评价学校的总体办学方向、办学思想、办学路线是否正确、清晰,是否符合发展的方向和需要;依据教育目的,评价教育质量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评价学校的管理是否科学有效。( 五 )学生的基本特点有哪些?1.学生是能动的人学生的能动性表现在,他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塑造和改变,而是具有选择性。学生在学习过程可以在多种目标、多种活动中进行选择,根据自身情况来参与教育活动,也可以拒绝某种教育要求。学生还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整和控制。如学习困难时的自我激励,取得成绩时的自我告诫,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督等。2.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在成长发展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
17、能,对发展中的人来说,在他们周围所表现的各种的处在变化之中,趋于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并不是已经到达到发展的顶峰。3.学生是完整而独特的人首先,学生是完整的人,教育不仅影响人的认识、情感、行为习惯等精神因素,还影响他它的具体因素。学生也是以其整个身心投入到教育活动中的。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性格,自己意愿,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想基础,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作用。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的主要职能是学习这是学生区别于其他人的极其重要的特点是学生质的规定性,这也决定了学生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具体的说赋予学生社会义务,以及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的责任。5.学生的时代特点:(1)
18、生理成熟期提前;(2)视野开阔,兴趣开阔;(3)自我意识增强,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化;(4)心理问题增多。( 六 )关于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地位的各种认识?(1)以往的观点1.教师中心论。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为代表,认为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的中心教师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控制整个教育过程。而学生则像容器一样完全被动地接受由教师传递的知识。这种观点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重视系统书本知识的传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内部关系,有其合理性,但是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人格,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个体发展。2.学生中心论。由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明确提出以儿童为中
19、心的口号,重视儿童本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重视儿童经验、兴趣和需要,并以此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但是过分注重学生经验会导致学生不能系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效率过低,不过,从此以后,=体性教育,创造性教学,发展性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2)今天的争论在新的理论背景下,教师中心论与极端的儿童中心论出现了融合的新趋势;既重视成人,教师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也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活动。1,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这种说法在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里,今还颇为流行;2, 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说,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两个主体,即教授的主体教师和学习的主体学生;3,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
20、际关系即主体客体主体说,这里的两个“主”分别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平等对话的关系,客体是指诸如语言,教材以及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生存,发展,交流所需要的资源;4,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5, 复合主体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尽管承担不同的任务,但都是教育活动的承担者,都处于主体地位;通过对中国教育理论界各种师生地位观的了解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教师中心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论点日益受到批判;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1)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2)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立性(
21、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创造性(4)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动态发展的,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生年龄的递增和认识能力的增强,教师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小,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日益增强。( 七 )德育的内容德育的内容指的是学校用来培养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品质的理论,观点,原则和规范,在现阶段,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1.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2.社会公德教育3.爱国主义教育: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三是中国现代成就教育;四是中国国情的教育。4.集体主义教育;5.民主,纪律和法制教育;( 八 )教育途径的意
22、义(1)教育途径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在任何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是借助一定的教育渠道来实现的,教育途径是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2)教育途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教育途径作为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与其他要素协同作用实现每一个活动的具体目标及任务,进而实现总体教育目的。(3)教育途径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教育途径包括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它们各自以其特有的功能,与学校教学协调配合,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各种途径的有机配合,实现功能互补,发挥整体效益。( 九 )一节好课应该符合以下要求:1.教学目的具体明确。教
23、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正确地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做到教学具体明确,教学要求恰如其分。符合学生实际。2.教学内容正确 教师对教材的讲解要正确,重视教材的系统性,逻辑性,保证教学的科学性。3.教学组织合理。一堂好课整个教学过程应设计科学,组织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过渡自然,各节时间分配恰当,教学效率高,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4.教学方法多样得当。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既能面向全体,又注意因材施教,灵活使用教学方法,讲究实效。5教学效果好 通过教学要使不同水平的全体的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在知识,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和收获。( 十 )课堂教学的优缺点 优点:第一,教师按照一定
24、的上课时间表,有计划地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育,有利于扩大受教育面,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第二,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活动,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第三,多门学科轮流交替上课,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减轻疲劳;第四,把年龄和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程班级,在集体组织形式中进行学习,有利于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缺点: 较难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照顾的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使学习活动逃离实际。( 十一 )课外活动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有利于扩大知识领域,激发求知欲
25、,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个性特长,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 十二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和教育目标完成的基本保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密切合作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1)教师方面:一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二是公正无私,不偏爱,对每个学生给予积极的期望和信赖;三是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2)学生方面:一是尊敬老师;二是理解老师;三是努力学习。( 十三 )教育功能和分类对象(1)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教
26、育作用的层次来看,和分为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3)从教育作用的方向与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项功能。( 十四 )简述教育功能的特征(1)客观性 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于教育这一事物中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功能不同于教育,如果说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应然”表现的话,那么教育功能则是教育功能则是教育的“实然”表现,它是教育实际上所发挥出来的作用。(2)整体性教育功能的整体性是指教育功能中的各种效应总是互相关联综合地产生作用,教育功能中任何一方的残缺会造成另一方以整体性的损失(3)层次性从作用对象来看,可将教育的功能分为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从教育功能产生的效果持久度来看,可分为长时功能和短时
27、功能。(4)迟效性从个体功能来看,个体对于教育所提供的外部影响需要经历一个吸收、消化,从而面向自身素质转变的过程。( 十五 )有以往相比,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在结构上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均衡性:新的课程结构增加了曾经被忽视或淡化的课程类型或科目的比重,适当减少了原有科目的比重,以使所有科目保持合理的比例结构。二是综合性:它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体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二)设置综合课程(三)增加综合实践活动。三是选择性:新课程适当减少了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这将有力激发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开发与实践上的主动性,也有助于真正实现学校课程的多样化,从而体现地方和学校的特色。( 十六 )终身教育的特点与实施策略终身教育的特点:(一)、全民性;(二)、终生性;(三)、多样性;(四)、灵活性。实施策略:(1)政府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推进终身教育:政府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推动终生教育的实施是各国推行终身教育的共同经验,各国政府都认识到,终身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保持较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柱,这是终身教育能够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2)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光靠政府的立法和行政手段来推动终身教育还不够,还需要有高等学院、社区、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社会机构的配合,终身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丝绸产业历史文化挖掘与旅游融合技术考核试卷
- 开展六一儿童节活动的方案
- 监狱消防安全生产课件
- 盆腔炎性疾病课件中医
- 新疆警察考试试题大全及答案
- 药物输送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
- 高风险药物使用的护理安全规程
- 重症哮喘护士专项护理查房
- 静脉穿刺术安全护理管理
- 辅导员评职称述职报告范本
-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
- DB23-T 3627-2023 演出经纪机构信用等级划分与评价规范
- T-GDNAS 043-2024 成人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技术
- DB21T 3496-2021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记录编写指南
- 天猫店铺运营规划方案
- 营养指导员技能实践考试题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DB41T 1338-2016 石窟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规范
- 罗茨风机培训资料
-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治疗指南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