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白色谎言”的理解及道德评价_第1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白色谎言”的理解及道德评价_第2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白色谎言”的理解及道德评价_第3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白色谎言”的理解及道德评价_第4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白色谎言”的理解及道德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从道德的角度出发,说谎被认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说谎则是一种社会交际能力,白色谎言维护了人际关系,有利于人们特别是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访谈法,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白色谎言”的理解及道德评价,分析在不同动机和情景下小学低年级对白色谎言的道德评价,剖析白色谎言的影响因素,在如何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白色谎言的正确理解和道德评价中,提出相关策略。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白色谎言;理解;道德评价AbstractFrom the moral point of view, lying is considered a shameful behav

2、ior, b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lying is a soci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white lies in the maintenanc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favor of people, especially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growth.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interviews, this paper is the resear

3、ch object of juni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study its understanding of "white lies" and moral evaluation, analyse the moral evaluation of the white lie in junior school under different motives and scenarios, analyz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white lie, and propose relevant strategies

4、in how to promote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moral evaluation of white lies in junior school students.Key words:Juni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hite lies; understanding; moral evaluation目 录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31319 摘 要 IHYPERLINK l _Toc18443 Abstract IIHYPERLINK l _Toc20888

5、 目 录 IIIHYPERLINK l _Toc1955 引言 1HYPERLINK l _Toc11620 (一)研究背景 1HYPERLINK l _Toc25770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HYPERLINK l _Toc1196 (三)研究方法 1HYPERLINK l _Toc21720 1、文献法 1HYPERLINK l _Toc3758 2、访谈法 2HYPERLINK l _Toc29005 一、概念界定 2HYPERLINK l _Toc11132 (一)白色谎言的概念 2HYPERLINK l _Toc24446 (二)谎言与白色谎言的区别 2HYPERLINK l _T

6、oc16822 (三)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 3HYPERLINK l _Toc28293 1、皮亚杰对于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研究 3HYPERLINK l _Toc17188 2、科尔伯格对于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研究 3HYPERLINK l _Toc29651 3、皮亚杰与科尔伯格关于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异同 3HYPERLINK l _Toc22291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说白色谎言的理解 4HYPERLINK l _Toc2713 (一)谎言的一种善意表达 4HYPERLINK l _Toc24738 (二)对不良后果的预知与规避 4HYPERLINK l _Toc13

7、161 (三) 促进良好人际交往的途径 5HYPERLINK l _Toc2141 三、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说白色谎言的道德评价 5HYPERLINK l _Toc32215 (一)在不同动机下小学生对说白色谎言的道德评价 5HYPERLINK l _Toc27613 1、在对他人有利的动机下 5HYPERLINK l _Toc29727 2、在对自己有利的动机下 5HYPERLINK l _Toc27465 (二)在不同情境下小学生对说白色谎言的道德评价 6HYPERLINK l _Toc296 1、亲子情境 6HYPERLINK l _Toc3046 2、朋友情境 6HYPERLINK l _

8、Toc2896 3、师生情境 7HYPERLINK l _Toc24597 四、影响小学生说白色谎言的因素 7HYPERLINK l _Toc4839 (一)小学生的从众心理 7HYPERLINK l _Toc10365 (二)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会化要求 7HYPERLINK l _Toc22858 (三)小学生混乱的是非观 8HYPERLINK l _Toc16167 五、促进小学生对白色谎言的正确理解与道德评价的策略 8HYPERLINK l _Toc32243 (一)促进良性社会风气的形成与传播 8HYPERLINK l _Toc9431 (二)坚持“身教大于言传”,以身作则 9HYPE

9、RLINK l _Toc10498 (三)重视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9HYPERLINK l _Toc2545 结 语 10HYPERLINK l _Toc22275 参考文献 11HYPERLINK l _Toc14238 致 谢 12引言(一)研究背景从道德的角度出发,说谎被认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说谎则是一种社会交际能力,有时候说谎会比说实话达到更好的效果。人从小就被教育要诚实,不能撒谎,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却被允许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说谎,不过这里指的谎言是白色谎言(White lies),即“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指的是为了避免受话人的消极情绪或者

10、给人以希望而产生的言语。白色谎言在违反社会道德的同时又维护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前者需要说话者诚实、可靠,显然白色谎言没有遵守,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说话者用善意的谎言巧妙避免了交流对象被伤害或者希望破灭的可能,成功维护了人际关系,有利于人们特别是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白色谎言的理解及道德评价,分析在不同动机和情景下小学生对说白色谎言的道德评价和影响因素,以及提出如何促进小学生对白色谎言的正确理解和道德评价的策略,这是本文的研究背景1。(二)研究目的及意义说谎作为现代人口中一种普遍的言语现象已经由来已久,人们对此也作了一定的研究。从前到后,对于谎言的研究一直牵动着众多学

11、者的思维,特别是瑞士学者皮亚杰,他站在心理学角度,以认知发展理论作铺垫,研究幼儿的说谎现象。谎言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白色谎言,另一种则是黑色谎言,黑色谎言是一种为故意欺骗或者隐瞒错误又或者逃避惩罚而说的谎言,这是一种利己性谎言,对社会有一定的危害。白色谎言又称善意的谎言,是指以保护他人不受伤害或者给人以希望为前提而说的谎言,这是一种利他性谎言,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同时白色谎言又具有亲社会性,善意的动机使良好的人际交往成为一种可能,这为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如何与他人交流并建立社会关系,学习社会技能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同时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白色谎言的道德评价,就可以探索小学低年级学生如

12、何协调看似相反的交往规则以及恰当运用于社会情境中,由此可见研究白色谎言有着积极的意义2。(三)研究方法1、文献法本人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电子期刊数据库、中国博硕论文数据库等相关的国内外数据库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归纳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对有关白色谎言的研究、实践活动,利用文献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帮助下笔者开展研究分析,深刻理解和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白色谎言”的道德评价。2、访谈法本人以当地小学低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交谈,从而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白色谎言”的心理行为,不断收集论文所需的分析资料,以此为依据来研究小学生“白色谎言”的行为。一、概念界定(一)白色谎言的概念白色谎言

13、(White lies)是指以保护他人不受伤害或者以给人希望为前提而说的谎言,没有恶意,具有利他性,属于亲社会谎言。白色谎言具有谎言的特点但是又具特殊性,即它是善意的。Robinson认为白色谎言是指说话者充分了解说真话会给被听者带来的消极影响,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说谎会比说实话产生更加积极的意义,因此采用说谎的方法。从而我们知道,白色谎言是一种积极的亲社会性质的谎言,在社会交往中,双方为了营造和谐的氛围,白色谎言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并不会排斥它,相反会得到人们的理解与尊重。当然,白色谎言也不是随随便便使用的,一些研究者还分析了白色谎言的使用前提:例如Broomfield研究团队在故事情景法

14、的基础上,测试儿童获得失望礼物时的反映,需要理解送礼者的情绪和期望,明白如果告知不喜欢该礼物,送礼者会难过,因此需要接受礼物的儿童自我调节受到礼物之后的情绪反应,说谎能够为送礼者带来心情愉悦等积极的情绪体验3。(二)谎言与白色谎言的区别人们为了逃避说真话所带来的后果而对一些事情进行搪塞、掩盖、阻挠和推脱以及任何有意无意的欺骗都被称为是说谎。白色谎言,一种为了避免受话人的消极情绪或者不使人希望落空而应时应景产生的言语,明显是说谎现象的一种善意表达,兼具利他性;黑色谎言,一种企图通过说假话来隐瞒因自己过失导致的麻烦从而逃避惩罚而所产生的言语,兼具利己性。有关对于幼儿说谎的研究,瑞士学者皮亚杰指出,

15、6岁以下的儿童对于谎言无黑白之分,故而统称其为说谎。如开玩笑或者错误的猜测,而6-10岁之间被认为说谎只是错误的行为,但并不能区分无意还是有意的行为,到了10岁以上,儿童出现明显的错误行为,这被认为是说谎。可见说谎在儿童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道德认知判断。(三)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1、皮亚杰对于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研究皮亚杰对于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研究中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其实就是两个过程:一由他律转向自律的过程,二客观的责任感转化为主观责任感的过程。具体包括:一是,小学生的道德发展不是社会规则的内化,也不是儿童自身的天赋,而是在自身天赋与社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小学生作为主体和环境等外界

16、因素作为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二是,小学生的道德发展,虽然取决于道德认识的理解,更取决于道德思维程度的高低,可见小学生的道德思维是自身理性思维的过程,自我构造形成道德观点;三是对于每一个儿童而言,其道德发展具有明显的顺序性和阶段特点性,与儿童的逻辑思维关联强度大4。2、科尔伯格对于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研究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教育的根本是发展道德认知能力,他认为道德教育同理智教育都能激发儿童的道德决策和道德问题的积极思考。5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认知发展速度远大于德育发展的速度,且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基础,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小学生积极寻求自我实现并努力寻找社会接受感,同时认知刺激德育的发展。德

17、育在不同地域和民族发展中其规律性不尽相同,并不受文化的限制;德育发展依赖于小学生对社会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也与小学生承担的道德角色和承担的角色质量相关。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取决于儿童对于道德行为与社会活动的参与度,特别是道德困境下道德冲突对道德行为进行正确选择的影响。3、皮亚杰与科尔伯格关于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异同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都对小学生的道德认知进行了研究,其两者的共同点表现在:一方面,两者都认为道德认知结构的不断转换和组织形成道德发展,在个体道德认知冲突中进行重建和扩充;个体为了调整环境与自身的关系,最大限度减少冲突,个体道德的他律转换为自律;另一方面,两者都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主体本身

18、与道德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智力发展作为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道德选择和判断随着智力的发展,达到较高层次6。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一是,科尔伯格以人的道德判断为基础进行实验分析,提出的理论超越了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二是研究重点存在差异,皮亚杰侧重研究道德思维形成过程,提出图示这一概念,科尔伯格则侧重研究道德思维的不断发展阶段;在影响因素探讨中,皮亚杰仅仅意识到了同伴等社会团体的作用,而科尔伯格却以此为重点进行探索;皮亚杰的道德研究以理论推演为主,而科尔伯格注重应用研究,以道德判断为实验分析的基础,其学说更加完善。二、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说白色谎言的理解(一)谎言的一种善意表达儿童在人际交往中,已经能

19、够推理和识别自身语言对他人情绪的影响,因此能够自我控制和了解情绪的恰当表达。7笔者通过预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最大限度的接近儿童的日常生活,进而带其设身处地的成为故事的主角,从而给出最切合实际的真实表达,发现儿童在吐露事情的真实情况前,会主动预测讲真话对听话人造成的不良情绪体验,加之一定的生活体验,他们明白巧妙地通过说谎话隐藏事实反而使得对方心情愉悦,同时出于人性中惯有的自我保护意识,小学低年级学生趋向于通过善意的表达,控制自身消极情绪,为对方和社会营造积极的情绪体验。在善意的谎话表达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拥有情绪理解能力,能够清楚地通过观察对方的语调表情和面部表情,进而推理自身的非语言行为和

20、语言对他人情绪的反应,最终促进双方达到一种刚刚好的情绪状态。可见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了良好的情绪体验能力,通过善意的谎话表达,为说话双方赢得最佳的情绪体验。(二)对不良后果的预知与规避小学生白色谎言行为是在自我调节和控制基础上形成的,这在访谈中也有反应,为了取悦并迎合他人的积极情绪,儿童在相关情景中,会习惯性的尝试借助脑海中一定相关的生活经验去预设当时说真话和说谎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在现实中,企图借助善意的谎言去维护他人积极的情绪状态,巧妙地规避他人情绪或者行为的不良后果。同时,小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受到自身与社会生长环境的影响,个体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冲突,道德水平逐渐由他律向自律过渡,开始

21、逐步体验到自身行为和语言产生的外部结果,如父母的训斥、老师的批评或者惩罚等甚至是社会的排斥,这些可能存在的消极结果都会影响小学生的意识思考,从而产生对应的调整行为。儿童之所以说白色谎言而不是真话是儿童的自我保护行为,他们期望顺应受话人的心意,以此来减少双方不必要的情绪冲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道德认知发展为亲社会行为,这其实就是潜在的社会交际原则对儿童的初步影响。(三) 促进良好人际交往的途径小学生在道德认知中已经能够通过观察所处环境从而调节自身言语,以便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喜爱,恰当的模拟一定的身份形象去换位思考受话人所期待的结果。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善意和恶意都是相互的,这就要求在人际交往中需要考虑

22、双方共同利益,装房都能心理上获得平衡感和满足感,这种互利既有精神上的互利,又有物质和感情层面的互利,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肯定,满足他人对美好希望的追求,访谈中发现一些低年级学生为了避免自身行为和不当言语导致的不良后果,获得对方积极的情绪反映,这些是小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促进良好人际交往的途径三、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说白色谎言的道德评价(一)在不同动机下小学生对说白色谎言的道德评价1、在对他人有利的动机下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行为亦受动机和欲望的牵制与支配。从本质上讲,人类个体本质是自私的,处理事情的行为方式往往会以维护对方的利益和积极地情绪而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从而获得他人不同程度的喜爱,进而获得在

23、社会和群体环境中的适应性。访谈中小学生因巧妙隐瞒考试成绩,进而避免了一场久违的家庭风波,在这里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有家长和学生,但学生的情绪体验是建立在家长积极情绪体验之上的,小学生在善意的谎言中感受到自豪和高兴,通过赞赏、肯定、高兴的积极反映,促使了白色谎言的行为在社会化活动中形成积极的利他行为。善意谎言的交往动机被认为是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维护社会关系,帮助解除社会交往中产生的尴尬。从一定意义上说,利人动机下产生的善意谎言比利己动机下产生的善意谎言的道德评价更加积极。82、在对自己有利的动机下孩子面对一件事情是否说谎的关键是此事对自己是否有利。小学生在白色谎言表达中获得社会群体的适

24、应性,从根源上讲,是判断言行对自身是否有利。从功利主义角度,儿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也是人的本质,孩子们在白色谎言的情景中,由他人对自身的认可,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达到给自身带来幸福、快乐和好处等利益,规避不良后果,达到趋乐避苦的目的。儿童的利他行为最终也是为了获得自身的快乐,白色谎言成为小学生避免尴尬、减少对方不愉快情绪的手段。在利己动机下的儿童白色谎言行为只是为了达到减少自我消极情绪体验的手段,从一定意义上分析,也是值得肯定的9。(二)在不同情境下小学生对说白色谎言的道德评价1、亲子情境家庭环境是儿童开始一切生命活动的初始环境,作为社会化和接受教育的第一环境,影响着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根据小

25、学低年级的学生行为观察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和亲子情景影响小学生在面对失望情景的反映程度。如在权威型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小学生,其自我控制力、责任感和成就倾向良好。在权威型的亲子关系中,当小学生直白说出真相时,父母会告诫小学生注意说话的礼貌性,因此小学生更能具有良好的社会技能,小学生说白色谎言的几率大于专制型和宽容型亲子关系;专制型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易让小学生产生不信任和不满,自我控制一般。儿童说真话的几率高,弱化了白色谎言的情景;宽容型的亲子关系自我成就倾向和责任感较在宽容型的亲子关系中,小学生对于是否表达白色谎言还是讲真话不是很明确。可见权威型的家庭环境趋向于诱导小学生说白色谎言。亲子关系

26、和家庭环境的质量,对小学生人格特点和情绪表达具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小学低年级的小学生访谈中发现,如果父母善于情绪表达,小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行为也会引起父母不同情绪的反应,特别是家庭气氛融洽和自由平等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中可自由表达消极和积极情绪,那么该小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更愿意说白谎。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积极的亲子关系促使小学生表达积极情绪,如接受失望礼物时,模仿积极的情绪表达和语言表达;不过消极的家庭氛围也可能使得小学生为了避免消极反应而说白谎10。2、朋友情境朋友作为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贯穿儿童的一生。随着儿童道德认知的不断发展,对自我实现与社会认同感有了进一步更高的要求,这就对儿童

27、如何快速准确地被社会接纳提出了新挑战。从儿童的情感建立与发展历程来看,小学生要想获得一定的存在感与安全感,绝大多数取决于儿童是否能很好地被同伴认可并接受。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进程中,其同伴经验有助于人格发展和自我概括。小学生在朋友情景中获得信息的对比参照和特殊信息渠道,成为小学生社会知识的来源。儿童从不同家庭背景的同伴和朋友,了解不同家庭背景中的价值观,从而丰富社会认知。儿童在筛选和比较同伴的价值观念中也受他人信息的影响,如一个小学生白色谎言的行为,其他小朋友与同伴相继追随,那么同伴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便可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获得社交技巧,可见,朋友情景下的白色谎言加快了小学生融入同

28、伴群体的速度11。3、师生情境教师作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把关者,是影响小学生的关键性群体,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判断,学校资源中重要的发展资源,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校环境之间形成行为、情感和认知联系,积极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获得被支持感和安全感。12学生为了获得教师的喜爱、满意、赞赏和鼓励等,往往会通过善意的谎言表达,迎合教师的心理满意度,减少对自身行为的批评、惩罚等。在访谈中问及儿童有关成绩、作业等直接影响老师情绪的因素时,学生的归因都或多或少都集中在以上出现的褒义词中,可见,教师看似平常的环节能带给学生特别的情绪体验,在这一点上,白色谎言的效果得到了加强,因此在师生情景

29、下的利己说谎也具有积极意义,四、影响小学生说白色谎言的因素(一)小学生的从众心理小学生的从众心理十分普遍,在行为上、生活上、学习上和审美上皆有体现。在这种顺从的心理倾向中,其行为举止往往随波逐流。小学生由于独立思考能力差,易受他人的影响和暗示。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教育发展依赖于小学生对社会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也与小学生承担的道德角色和承担的角色质量相关。13这种群体的学习行为和从众心理,虽然在良好的行为表现中,如助人为乐受到表扬时,其他低年级小学生也会创造机会助人为乐。但是在更多的情景下,小学生分不清幻想和现实的区别,产生了从众心理。在调查访谈中,一个小学生说和妈妈去动物园看了大狮子,另一个小学生

30、附和说跟妈妈一起看了大象,其他孩子可能也说去了动物园,孩子们在从众心理下,学着别人的做法,跟着别的小学生说话而已,缺少必要的思考与体验。(二)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会化要求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明显的顺序性和阶段特点性,与儿童的逻辑思维关联强度大。14小学阶段作为儿童发展的转折期,在人际交往的发展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征得以体现。小学生的交往关系无外乎师生、朋友和亲子这三种,作为儿童重要的成长时期,这三者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调查访谈中,低年级学生为了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喜爱,在恰当的身份形象中融入对方期望的目标。如小学生对他人的肯定,避免对自身行为和言语导致的不良后果,获得对方积极情绪

31、的反映,这些都是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会化需求。(三)小学生混乱的是非观家长的言传身教、社会群体的影响都成为小学生是非观念的标准。父母对事物正确的判定影响着小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父母认为正确的事情,孩子们跟着相信,父母不认可的事情,小学生也会对此反感。在社会群体中,当大部分小学生表现出开心和喜欢时,小学生会认为是好的,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的事情,孩子们会认为该事物不够好。一些小学生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不能严厉要求孩子明辨是非,这种放任自流的状态模糊了小学生的是非观念,错把“非”当做“是”;小学生另一个特征是喜欢模仿,容易受到身边同学、老师的影响,如小学生出现妨碍他人或做出危险动作时,老师不加以出面

32、制止,孩子们错以为这些行为可被接受或允许的,时间久了,孩子缺乏自律意识和安全观念,不知尊重别人,无法辨别是非15。小学生的是非观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形成的。如在访谈中儿童认为家长在知晓考试分数不合格时,定会产生消极的反应,而牵连出一系列不合理或者说欠妥的行为或言语,此时,为了迎合家长的期望,规避不良的后果,从而造成了儿童理解的误区,孩子们认为只有说善意的谎言才能促进说话双方产生积极地情绪,有利于在由此构成混乱的是非观。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已经拥有了自我保护和亲社会的动机,因而能够推测自身的行为表达可能对他人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在虚假的回答中迎合别人的愿望和需求16。五、

33、促进小学生对白色谎言的正确理解与道德评价的策略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其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如何在外部环境中对孩子们加以引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发挥白色谎言的积极意义,避免和减少黑色谎言的消极性,是本文希望达到的研究目的。结合文章对小学低年级对白色谎言在不同动机和情景下的白色谎言的理解,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促进良性社会风气的形成与传播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成长环境,有助于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其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积极开展多种传播社会正气、17弘扬民族传统、倡导文明新风等行动,积极开展小学生的教育

34、宣传,促进形成良性的社会风气。一方面,尽力营造积极向上,乐观满含正能量的社会良性风气,同时在这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中,融入正确的世界观,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促进社会环境的良性成长和发展。另一面,组织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展多种社会活动,发挥同伴们积极向上的氛围,如组织小学低年级学生做小小志愿者,开展清扫小区垃圾、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组织小学生多做好人好事。孩子们在良好的社会实践中,感受和践行社会活动18。(二)坚持“身教大于言传”,以身作则小学生作为儿童心理和生理成长的关键期,其成长如同无法回头的列车。小学低年级在混乱的是非观念中,孩子父母的范例和榜样,影响儿童的心理

35、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儿童的耳朵如同录音机,眼睛如同录像机,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的必备条件。家长应身教大于言传,身教重于言传。对于家长而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首先要以身作则,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19其次,家长的德性教育如春风细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不知不觉间获得熏陶。对于小学生尚不健全的从众心理和并不明确的是非观念,教师的示范作用和言传身教就变得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学会善于自我控制,教师在自身岗位发挥主动性,自觉进行自我激励、监督、调整和自我控制、评价,在掌握自身行为和心理的基础上,20调整角色的心理冲突,比如控制好自身情绪和态度,克服内心冲突,以平和的心态提升自我,凸显教师的主体价值和意识。小学教师在爱护孩子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成长都会融入到教师生命中,不断丰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三)重视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任何个体或组织干事创业的基础和源泉,优秀小学教师的素养与情怀也不例外。一是道德修养过程需要积极主动的心态。一直以来人的潜力被认为是最强大的力量。教师素养塑造的过程就是潜力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小学教师要想达到良好的素养重塑,就必须积极主动地释放自身潜力,勇敢且坦然的面对自身不足,并积极主动寻求改进途径和办法进行自我完善,查缺补漏,努力打造完美的自己。二是教师素养的重塑需要强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