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三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一)、云南的歌会(作者:沈从文)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素以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著称于世。这篇课文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突出亮点云南的歌会。作品出自大家沈从文之笔,他以其惯有的纯而不薄,清而不浅,美而不浮的笔调对其进行了近乎零距离的刻画。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通过白描式的手法为读者展现了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含着浓浓的民间文化气息。 本文的重点难点是: 1、对不同场合的歌会描写予以感悟、品位和鉴赏; 2、学会以不同的手法来反映不同的场景; 3、体会作者纯朴的语言风格。 (二)端午的鸭蛋(作者:汪曾祺)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语言是犀利而有锋芒的,冰
2、心作品的语言是亲切而柔缓的,那么沈从文和汪曾祺作品语言则是近乎介于二者之间的,朴素而又不失力质。细细品来,汪曾祺的语言也是有别于沈从文的,沈从文的笔调多写偏僻山乡的纯朴风俗景致,言语之中深孕的是一幅幅民俗画;而汪曾祺多写日常生活之中凡人小事,娓娓而谈,从容道来,颇具生活韵味。这篇课文通过对普普通通的鸭蛋的描写,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对此,独具的语言风格是功不可没的。 本文的重难点是: 1、反复朗读,把握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2、体会作者叙写事物的迂回功夫; 3、品味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一)、云南的歌会(作者:沈从文) 1、“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的方式”,“多”字
3、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联系上下文内容来解答) “多是情歌酬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在下文其实就有照应“边唱其故事”。因此“多”字准确精当,无可更易。 “种种不同方式”有总领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 2、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闲自在,若无其事”。 (这段文字和年轻女子唱歌并无关系,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作者这样写一方面突现出年轻女人活泼开朗,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说明像这样唱歌在行的年轻女人很多。在云南的村子里是很普通的
4、。 3、文章最后一段写参加“金满斗会”的村民时,作者不厌其烦地介绍了这些村民所从事的职业,实际上这一段话本可用一句话来概括的,作者这样写有何深意? 作者详尽地介绍参加盛会的村民所从事的职业,既体现了“金满斗会”场面宏伟,各行各业的人络绎不绝,同时也说明了云南的村民每个人都是唱歌的好手,而且民间歌唱活动在他们的生活中占的特别重要的地位,十年难逢的“金满斗会”更不会有人错过。表现出了云南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4、课文主要写出了在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各不相同,请简要说明。 在内容上第一部分:山野对歌;第二部分:山路漫歌;第三部分:村寨传歌。 在写作手法上第一部分:写
5、唱歌人;第二部分:写唱歌的环境;第三部分:写唱歌的场面。 二)、端午的鸭蛋(作者:汪曾祺) 1、本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却为何要花大量笔墨来写“端午风俗”,(要明确端午的鸭蛋和风俗间的联系)。 从文章思路来讲,“端午的鸭蛋”是“端午风俗”的一种,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行文自然,结构紧凑,严谨。 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 2、本文的第一段,采用了什么结构形式? 文章的第一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首先总写端午的风俗和外地一样,然后分述端午的七种风俗习惯
6、,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点黄烟子,吃“十二红”。 3、作者写端午的“咸鸭蛋”仅仅是为了介绍家乡咸鸭蛋的优点吗? 当然不是。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只有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平淡和诗意,我们才算真实体验到生活的滋味。作者通过写端午的“咸鸭蛋”,表现了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同时表达了对儿时的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4、揣摩下面文字。 平常食用,一般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用“敲”、“挖”、“扎”三个动词就形象生动地把鸭蛋的吃法描绘出来了,“吱”和“冒”把吃鸭蛋时的动感和快乐的感受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真是活灵活现,极
7、富生活情趣。 5、文章四、五段写端午的鸭蛋部分极为精彩,你认为精彩表现在哪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写端午的鸭蛋部分非常精彩。第一,写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吃鸭蛋本是极平常的事情,但通过作者平淡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让读者仿佛也回到童年时代,勾起一段遐想,让人觉得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平淡的生活当中。第二,极富生活气息的语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谈而有味。例如,“鸭蛋壳有白和淡青的两种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普通的鸭蛋,平时人们不大会注意它的颜色和形状,但通过作者不经意的这么一说,的确如此!淡青色的蛋壳的确比白色的更耐看,而鸭蛋的形状也的确有的笨拙,有的灵巧,作者用“蠢”和“秀气”来形
8、容他们,让人哑然失笑。2、富有地方特色。例如:“一白嘴吃也可以”“除了敲去空头”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给文章增添了一抹淡淡的乡土气息。另外,文章的语言基本上采用口语,让人读起来倍感亲切,仿佛谈论的便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挂鸭蛋络子、吃鸭蛋、用蛋壳装萤火虫。俗世奇人绝唱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描绘了20世纪初天津底层市民和小生产者的生活,并借此串联起一个有关时代民俗的画卷。由文题可知,此系列小说写作要点有二:一写“俗世”中人,二写“俗世”之中的“奇人”,一“俗”一“奇”,便是小说的要领。泥人张、杨七、杨巴均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们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
9、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称之最为恰当不过。 两篇课文以二位手艺人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均只选择一两件典型的、极富戏剧性的事情来写,以此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课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写“刷子李”,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津码头“优胜劣汰”的环境,为人物预设一个极不同寻常的背景,然后再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极力写他手艺之高“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这是在与自己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己的超凡出众?但无
10、论如何这吊起了读者的胃口。接着,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脚上有一白点:师傅如那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 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写“泥人张”,是单刀直入。三言两语介绍泥人张后,便切入正题,这是一场人格的较量,也是智力的较量。面对海张五的挑衅,人们都等着看泥人张怎样“回报”。于是,故事有了悬念。而泥人张的回报也十分奇特用鞋上的泥捏出
11、了“一脸狂气”的海张五头像,第一回合告一段落。而海张五接着又侮辱起泥人张的手艺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对此,泥人张居然毫无反应,但事后的“回报”更令人叫绝次日,街市小杂货摊上摆出了一二百个“海张五”泥像,并大书“贱卖”等字。泥人张一言不发而妙招制胜。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 3、问题探究 (1)“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这是为什么? 天津人迷戏也懂戏,如果戏唱得好得到了天津人的认可,就可以在唱戏这个领域里站稳脚跟,赢得声誉,“大红大紫”。 (2)“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何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这句话
12、对仗工整。短短一句话就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三种修辞手法。 (3)揣摩下面文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这一套可不是谁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2)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行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是否用了夸张的手法?若是,有什么作用?) 3)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1)“码头上的一种活”指的是天津上
13、“码头”的生存规则,这是经过长期社会选择而形成的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强者风光弱者受窘的规则。“地地道道”强调的是这条铁的法则所具有的广泛性、彻底性货真价实,毫无回旋余地。 2)作者确实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种夸张手法其实是在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行中人。作者运用了这种强烈的夸张后,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得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3)这一个“找”字源于海张五的“找乐子”,“找”者,寻觅是也。海张五拿“泥人张”取笑找乐,“泥人张”便“找到”海张五“找乐”时的丑态并捏进了“泥人”中。一个“找”字,看出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还看出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如果
14、换成“捏、揉、做”等字眼,就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就看不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 (4)“刷子李”的行事是否有作秀之嫌?曹小三最关心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是否本末倒置? 如果刷子李手艺平平,专在保证“身上没有白点”上下功夫,那就不但无用而且可笑。刷子李此举的目的其实是在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其中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也不妨看作是对自己的挑战和较劲。这一切如果有了雄厚的实力做后盾,就绝不能说是作态作秀,即便是作秀,他做的也确实“优秀”。或者说,这是一种“包装”,是一种广告效应,完全无可非议。 而曹小三的心态也属正常。既然刷子李为自己立下了如此之高的标
15、准,别人就必然会用这一标准来衡量他。 (5)海张五的外貌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中溜个子,挺着肚子,可以从作者描写他进天庆馆的形象和泥人张给他捏的泥人可以看出来。 这篇课文是节选长篇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主要写了作者在大明湖畔听说书的经历,通过描写琴师、黑妞的表演,特别是对白妞说书精湛技艺的生动描绘,表现了白妞说书艺术的精妙绝伦,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成就。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描写说书前书场的盛况。书场盛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观众多,到得早。二是观众身份多样,代表性广。三是气氛热烈。 第二部分(24段)描写琴师、黑妞的精彩表
16、演和人们的反应。首先是琴师弹奏三弦子,很有特色。再是黑妞说书,从衣着打扮写到动作表情,进而描写黑妞的演唱。然后是观众的议论,知情懂行的观众将黑妞和白妞进行比较,为白妞的出场作了铺垫。 第三部分(5段)着力描绘白妞高超的说书技艺。这是课文的描写重点。第5段描写了白妞的衣着相貌、动作表情。第6段写白妞说书歌声的高亢,第7段写歌声的低回和变化。这两段描写白妞说书的全过程。 第四部分(8段)以观众的议论来点明白妞说书的艺术魅力。 结构图 时间: 次日九点钟的光景 地点: 明湖居 人物: 老残、众多听众、艺人、歌女(黑妞、白妞) 事件: 听书(唱书) 3、问题探究 (1)先写琴师和黑妞有必要吗?为什么?
17、 写琴师和黑妞,是为白妞说书作烘托和铺垫。 写琴师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貌甚丑陋,开始弹琴琴声也不动人,最后轮指弹奏,动人心弦,突出轮指弹奏的高超技艺,为后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笔,也是对白妞技艺的衬托。 写黑妞容貌、服装,细致说明她朴实、纯洁,为后文白妞的容貌、服装描写节省笔墨,以便集中笔力写演唱,然后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转的特点,“百变不穷”“以为观止”。但她的技艺远不如白妞,因她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确凿有力又十分自然地为白妞说书作了烘托和铺垫。 文章就这样层层铺垫,烘云托月,很好发挥琴师、黑妞的陪衬作用。 (2)文中写观众的议论有几处?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先不直接写白妞出场,而是通过
18、听众的议论,借观众之口议论,将黑妞白妞说书互相比较。为写白妞的高超技艺设置悬念。 文章的结尾又借一个懂得音乐的湖南少年之口加以评论,既有文雅的引用,又有通俗的大众语言,把听过白妞说书以后的陶醉感形容得贴切而生动,极为有力地从侧面烘托了白妞演唱技艺的绝妙。 (3)文章如何描写声音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声音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要写好声音,一般离不开形象,文章善于用形象的比喻来写声音。如: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尖细高亢、刚劲有力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婉转回旋 “如一条飞蛇”婉转悠扬、急促多变 “像放那东洋烟火”多姿多彩,变化无穷 “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婉转清脆、多姿多彩 采用
19、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作者设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或用感觉,或用视觉,或用听觉,而同是视觉,有的绘其形,有的点其色,形色兼备,体现白妞演唱的美妙。 要把转瞬即逝,只可意会的听觉形象,用语言文字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实属不易,而作者却使我们得到满足。 (4)白妞在说书过程中声音有哪些变化? 变化主要有五个阶段: 初不甚大起始,越唱越高发展,陡然一落跌宕,忽又扬起高潮, 人弦俱寂结束 。五个阶段,完整地表现了演唱的全过程,这样就便于读者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 我的第一本书、列夫·托尔斯泰、再塑生命一)、我的一本书(作者:牛汉)通过追忆儿时的第一本书,作者讲述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他写的其实不是一
20、本普通的课本,而是一本人生的大书,上面凝聚了苦难人间的点点温情以及连苦难生活也压抑不住的诗意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阅读时请注意体会作者在追忆“第一本书”时所带的情感,体会他对苦难生活的态度。文章结构层次把握,请见下图。 学习本文时,请注意以下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所追忆的“第一本书”的丰富内涵; 2、体会作者追忆“第一本书”时所带的崇敬、珍爱的情感; 3、认真体会作者对待苦难生活的复杂态度。 (二)、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 本文的结构很有特色,前半部分重在铺陈托尔斯泰外貌的粗陋平庸,后半部分则异峰突起,将笔墨转向他那绝妙的眼睛,两相对比,欲扬先抑,反
21、衬出他灵魂的高贵与深刻。文章的语言华丽无比,以浓墨重彩大肆铺陈,局部地区更是洋洋洒洒百千言,精雕细刻;作者大量使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而且经常是一个句子中两者兼而有之,想象虽然奇特大胆,但喻意却也深刻,韵味无穷。学习本文要注意把握以下的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欲扬先抑,前后对比的结构手法; 2、欣赏作者华丽铺张的语言; 3、体会比喻和夸张手法的并用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4、认真领会作者经由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所展示的托尔斯泰的深邃的精神世界。 (三)、再塑生命(作者:海伦·凯勒)海伦·凯勒一个好的老师,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知识,还可以带来光明,带来希望,带来爱的种子,甚至会
22、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海伦·凯勒在再塑生命中所描述的沙莉文小姐就是这样的一位好老师。阅读时一是要注意沙莉文小姐那独特的教育艺术,二是要注意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认真体会在文字间如涓涓溪水般缓缓流动的情感。这情感的溪流有两个源头,其一是作者接触知识,体验大自然,领会生命与爱时的欣悦激动之情;其二是作者对再塑自己生命的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本文的重点难点是:1、从文中总结出沙莉文小姐独特的教育艺术; 2、鉴赏作者流畅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3、体会作者在平实坦诚的叙述中所蕴藏的对再塑自己生命的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二)、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 1、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
23、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写他脸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联系全文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作者已一语道破,“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耀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作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
24、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2、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神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从修辞手法上看是夸张,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
25、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事实上,托尔斯泰是和巴尔扎克、莎士比亚比肩的伟大文学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以为此做出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2)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
26、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3、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义? 这段话表面是对托尔斯泰的外貌进行描写,实际上含有更深层的含义,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同情普通人民;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而不惜与家人决裂,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
27、,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抨击,这种品质就是神所说的“俊秀之光”。 4、茨威格为众多著名人物立过传,本文节选自三作家,对三位作家的描写各不相同,本文在艺术特点上有何独特性? 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
28、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列宁就说过,他既是伟大的,又是可笑的(这可能不是课文作者的本意)。本文的重心是落在写他的眼睛上,通过写眼睛来写他的敏察、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之所以尺水兴波,纵横捭阖,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张更加突显托翁的形貌特征。因此,本文的比喻和夸张把我们带进无穷想象的空间,让我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可以说,
29、本文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在于喻意深刻,韵味无穷。(三)、再塑生命(作者:海伦·凯勒) 1、“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2)是沙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
30、:“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2、通读全文,把握文章,课外再搜集海伦·凯勒的有关资料,讨论:为什么海伦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据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
31、用其喻义)。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从中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3、如何理解文章开头“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那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这句话含蓄地照应了文章的标题,联系标题,我们便能理解“最重要的一天”的含义。也就是说莎莉文老师到来的这一天,是我生命的重新开始。 我的叔叔于勒心声一)我的叔叔于勒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开头“惊喜呀”):盼于勒(开端)第二部分(“父亲”“风俗习惯”)
32、:夸于勒(发展)第三部分(“哲尔赛”“不再说话”):遇于勒(高潮)第四部分(“在我们”结尾):躲于勒(结局)2、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的描写,形象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朽的本质。3、艺术特色 (1)构思巧妙,主题深刻 小说围绕于勒的命运构成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文中虽然很少直接描写于勒的命运,但整篇小说中无处没有于勒的影子: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然而他们却日夜盼望于勒回来。尽管于勒曾“大大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被打发到美洲去了,没想到他竟发了财,而且来信“希望能够赔偿”菲利普的“损失”
33、,于是“每到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只要一看见大船开来,菲利普总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二姐还因为于勒的信,促成了婚事,因结婚旅游,一家人乘船去哲尔赛岛,于是在船上巧遇已经沦为穷水手的于勒。菲利普夫妇10多年所向往的荣华富贵一下子成了泡影,希望变成失望,乃至咒骂、怨恨,躲之惟恐不及。整个故事在侧面描写的基础上展开,情节跌宕曲折,沿着于勒贫富的变化,一步一步推向高潮。小说这样巧妙的安排情节,有力地突出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反复无常的态度是完全着眼于金钱,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题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如果说两个亲兄弟在
34、旅游的海船上相遇是偶然的,那么,因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金钱关系使他们没能相认,却是必然的。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可以看出作者所写的这次巧遇反映了多么深广的社会生活场景! (2)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 本文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的描写来表现的。例如:菲利普夫人亲眼看到的那个卖牡蛎的正是于勒后,哆嗦着说:“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这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她人生哲学的秘密。对于于勒,她多么厌恶啊!可是昨天,她还在不停的赞赏:“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她对丈夫的亲弟弟于勒的态度
35、前后是截然不同,透过她的两次不同的语言,我们分析菲利普夫人的内心世界,不难看出,在她心目中于勒是好是坏,该亲该疏,完全取决于他有没有钱!(二)心声1、文章结构 这篇小说的情节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17段):非常喜欢万卡的李京京要求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遭到老师拒绝。 第二部分(1827段):李京京在树林中练习朗读,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心里难过悲伤。 第三部分(2844段):李京京纠正同学朗读的错误遭到嘲笑,他备感委屈。 第四部分(45结尾):李京京在公开课上勇敢“救场”,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 结构图示:2、文章主旨 这篇儿童小说通过对小学生李京京的故事的记叙,揭示了当前社会生活及教
36、育中一些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父母不和给孩子心灵上带来的伤害,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教师缺乏爱心、弄虚作假给孩子心灵带来的负面影响。3、艺术特色 (1)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 这篇小说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来展现京京丰富的内心世界,当他读课文的要求被老师以“嗓子沙哑”为理由而拒绝的时候,作者写道:“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从中不难看出京京内心的渴望及不平。怀念乡下爷爷和妮儿的段落,对京京心理活动的描写更加细腻、真切。(2)恰到好处的插叙。 为了丰富文章内容,交代京京的身世和经历,小说第二部分安排了两处插叙,写他
37、对乡下爷爷和小伙伴的真挚感情。插叙的起讫处都有自然而清晰的过渡,使文章融为有机的整体。(3)儿童化的语言 这篇小说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艰深的话,没有不好理解的词,作者用儿童化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伤感故事,这很符合儿童小说语言儿童化的要求。出师表和词五首(一)出师表1、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5):作者从当前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第二部分(67):作者自述经历,表达自己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第三部分(89):点明全篇主旨,阐明了修明内政和北伐胜利的关系。结构图示:2、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诸
38、葛亮劝说后主刘禅要广开思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的记述,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坚定决心。3、艺术特色(1)抒情和议论、叙事相结合本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但不管是议论还是叙事,都带有抒情的色彩。具体地说,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那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读开头一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就有“百感交集”之慨。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和“受命以来”经历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全文共13处提到“先帝”,时时不忘先
39、帝的遗业、遗德、遗言、遗诏、足见情深意笃。而反复使用“宜”“不宜”,也显出千叮咛、万嘱咐的心意。(2)语言质朴无华、骈散结合。本文情意恳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无华。但就在质朴自然的语言中,不时有一些读来节奏感强、琅琅上口的排偶句,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亲贤臣,远小人”“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等句子。读来不仅琅琅上口,而且铿锵有力。(二)词五首1、词的结构望江南承上启下:过尽千帆皆不是情感转折描写景物:斜晖脉脉水悠悠即景生情抒发感情:肠断白蘋洲极度忧伤渔家傲江城子上阕再现出猎场面,使人如临其境。下阕抒写雄心壮志,令人心生感动。武陵春
40、上阕写风狂花尽,心情凄苦,抒写了“欲语泪先流”的哀伤之情;下阕宕开一笔,从远处谈起,抒写了“载不动许多愁”的沉重哀伤。破阵子上阕描述军旅生活追亿往事,豪情满怀;下阕描写战斗场面表达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2、文章主旨望江南通过对一个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的描写,表现了她失望惆怅的情怀。渔家傲通过对边塞风光和守边将士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和守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江城子通过对一次壮观的出猎场面的描写,抒发了词人为国杀敌的壮志豪情。武陵春通过对景物和心情的描写,反映了词人凄苦的生活和内心十分悲痛的思想感情。破阵子通过对当年火热的战斗生活的追亿,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未酬,报
41、国无路的悲愤之情。3、艺术特色梦江南情真意切,自然清丽。这首词表现一位女子等待她的心上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到失望,真切动人。语言又一洗词人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朴实自然,能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渔家傲景物描写真切,心理刻画细腻。词的上阕真实地描写了边地富有特征的景色,雁去衡阳、边声四起、长烟落日、孤城紧闭,这里,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使景物特征得到了真切的再现。下阕抒情,词人刻画守边将士“卫国”与“思家”的心理矛盾,不加掩饰,格外动人。江城子(1)选材上有创新。用词来写习武打猎,并借以抒发作者的抱负,这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它进一步发展了范仲淹悲壮苍凉的边塞词的精神。(2)全词塑造
42、了一个活生生的激昂慷慨的志士形象,这个形象的出现,在北宋词坛上还是第一次。(3)这首词的风格粗犷豪迈,具有一种阳刚之美。(4)运用典故抒情言志。全词有三处用典,“亲射虎,看孙郎”旨在表现作者的少年狂气,“遣冯唐”表达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射天狼”表达作者报效国家的情怀。武陵春这首词由景而情,从神态举止到内心波澜写得既真率自然如行云流水, 又跌宕起伏似浪峰波谷,词情极其悲苦哀伤,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破阵子(1)虚实结合的写法。本篇的前9句追忆当年抗金义军的军旅生活,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豪情,而军营、犒劳、军乐、阅兵、战马、弓弦,则是在追忆之中用虚拟之笔写成的壮丽、多彩的画面,这些都为“虚”;至结尾“可怜白发生”才是实笔,戛然而止,耐人寻味。(2)衬跌的手法。这首词一反唐宋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一般章法,前9句浑然一体,作者杀敌报国的感情一泻直下,写得痛快淋漓,最后一句突然来了一个急转弯,使前面奔腾豪放的感情一落千丈。这样,前面写得越热烈,越激昂,最后就越使人感到沉痛、悲愤,前9句之壮反衬出最后之悲,使整首词感情跌宕,收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扁鹊见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建设项目用水许可及回收合同
- 2024年家电维修保养协议
- 2024年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3年心电遥测监护仪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电气技术人员个人工作总结(5篇)
- 2024年度赞助商合同样本
- 2024年房屋出租授权代表书:物业方的权利
- 2024年度虚拟现实LED展示系统合同
- 试用员工转正工作总结
- 2024年家庭装修保险合同
- 小记者第一课我是一名小记者
- 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主题班会
- 2024年采购部年度工作总结
- 2024年总经理聘任书
- 2024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机械CAD绘图评分表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23年修订)全文1500字
- 2024年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建设与应用指南报告
- 2024年福建省托育服务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下半年江苏苏州城市学院招聘管理岗位工作人员27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二年级乘除法口算题大全500题(可直接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