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历史防灾_第1页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历史防灾_第2页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历史防灾_第3页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历史防灾_第4页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历史防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历史防灾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Page 2历史文化保护现状梁思成:能在战时保护日本古都,而在和平年代却眼睁睁地看作老北京城墙被拆除,不仅仅是建筑学家的悲哀,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哀。鲁迅: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而其实也并不单是对于书籍或古董。”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意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意义 Page 3历史文化保护与地下空间的关系荷兰鹿特丹布拉克车站巴黎卢浮宫改扩建p拓展城市容量p更新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p确保文物安全,增强不可移动文物完整性及展示性。Pa

2、ge 4历史文化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模式p标志性开放空间融入文化内涵,突出交通功能p历史保护建筑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提升功能p地下埋藏物不提倡大规模开发,宜就地保护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策略与内容历史文化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模式p确定“三区”、“三限”,规划引导p“三区”:禁建区、可建区、宜建区p“三限”:规模、功能、深度p引导:环境设计、外部设施、防灾城市灾害与城市防灾态势城市灾害与城市防灾态势地下空间在城市综合防灾中的重要作用地下空间在城市综合防灾中的重要作用地下综合防灾规划引导地下综合防灾规划引导Page 6城市可能遭受的灾害,从成因上看只有两大类,即自然灾害和人城市可能遭受的灾害,从成因上看只有两

3、大类,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为灾害。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包括气象灾害(干旱、洪水、风暴、雪暴等)、地质气象灾害(干旱、洪水、风暴、雪暴等)、地质灾害(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火山爆发等)和生物灾害灾害(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火山爆发等)和生物灾害(瘟疫、虫害)(瘟疫、虫害)人为灾害有主动灾害(战争、恐怖袭击、故意破坏等)和被动灾人为灾害有主动灾害(战争、恐怖袭击、故意破坏等)和被动灾害(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化学泄露、核泄露)等。害(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化学泄露、核泄露)等。除火灾和洪灾之外,城市地下空间对上述其它各类灾害除火灾和洪灾之外,城市地下空间对上述其它各类灾害的防御能的防御能

4、力都远远高于地面建筑。力都远远高于地面建筑。Page 7Page 8地下空间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它对很多灾害的防御能力远地下空间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它对很多灾害的防御能力远远高于地面建筑,如地震、台风等;而另一方面,当地下空间内远高于地面建筑,如地震、台风等;而另一方面,当地下空间内部产生某些灾害时,所造成的危害又将远远超过地面同类灾害,部产生某些灾害时,所造成的危害又将远远超过地面同类灾害,如火灾、爆炸等。如火灾、爆炸等。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良好的防灾功能,使之成为城市居民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良好的防灾功能,使之成为城市居民抵御自然灾害和战争灾害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要重视地下

5、空间抵御自然灾害和战争灾害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要重视地下空间内部防灾减灾技术的研究,防止灾害的发生,或将灾害的损失降内部防灾减灾技术的研究,防止灾害的发生,或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低到最低限度。Page 9一、对于高度集约化的城市,发生严重的灾害会造成巨大的生命和一、对于高度集约化的城市,发生严重的灾害会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财产损失。Page 101906年旧金山8.3级大地震,破坏范围达240平方公里,市区500个街区和2.5万幢房屋全毁。Page 111923年日本关东7.9级大地震,使14.3万人死亡,地震后引发大火,东京烧毁面积约38.3平方公里,85%的房屋毁于一旦 。地

6、震又引发海啸,最大浪高超过12米,海啸卷走、冲毁的房屋也达到了868所 。 Page 12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自然灾害对城市破坏最严重的一次,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上万家庭解体,4204人成为孤儿;97%的地面建筑、55%的生产设备毁坏;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全部中断;23秒内,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100亿元;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从地球上消失 。 如果一个城市针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具有较强的抗御能力,则如果一个城市针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具有较强的抗御能力,则对于同样严重程度的灾害,其后果是完全不同的。对于同样严重程度

7、的灾害,其后果是完全不同的。灾害对城市的破坏程度与城市对灾害的抗御能力成反比。灾害对城市的破坏程度与城市对灾害的抗御能力成反比。Page 13如果处于地震危险区的城市中所有建筑物都按一定的抗震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象1976年唐山和2008年汶川地震伤亡主要由房屋倒塌造成的情况就可能避免。二、城市灾害的发生往往不是孤立的,在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之间,二、城市灾害的发生往往不是孤立的,在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之间,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城市防灾不能仅针对一种或几种灾害,而必须考虑到主要灾城市防灾不能仅针对一种或几种灾害,而必须考虑到主要灾

8、害和可能发生的其他灾害的关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害和可能发生的其他灾害的关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1984年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毒剂泄漏事故,如果工厂有良好的安全措施或城市有完善的民防措施,灾害本可以限制在较小程度,但因不具备这些条件,使45吨剧毒的甲基异酸酯在夜间漏出,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有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现在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仍然远比其他印度城市高。 Page 14三、多数城市灾害都有很强的突发性,给防灾造成很大困难。三、多数城市灾害都有很强的突发性,给防灾造成很大困难。必须建立先进预测、预警系统,提高城市个基层单位和各家必须建立先进预测、

9、预警系统,提高城市个基层单位和各家庭的防灾和自救能力。庭的防灾和自救能力。现代战争中对核武器的预警时间,最多只有三、四十分钟,距离短的只有几分钟;地震、爆炸等灾害,都是突然发生,在几秒钟之内就会造成巨大破坏。 Page 15四、灾害对于城市的破坏程度,与城市所在的位置、结构、四、灾害对于城市的破坏程度,与城市所在的位置、结构、规划和基础设施状况有很大关系。规划和基础设施状况有很大关系。严重城市灾害的教训应当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严重城市灾害的教训应当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美国西部发现金矿后,加利福尼亚才在1850年成为一个州,大量城市在那里出现和发展,但当时还没有认

10、识到该州处于大陆板块的边缘,是集中的地震发生带,以至于有600万人口的旧金山市正处于两条大的活动断层之间,随时有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 唐山市也是在发现煤矿后发展起来的,强烈地震的震中就在城市中心。带状城市在发生地震或大火时,破坏程度低于团状城市。城市道路、通信、供水、供电等系统如果受到的破坏较轻,对于减少伤亡,加速灾后恢复是非常有利的。Page 16发达国家城市防灾正从孤立地设置消防、救护等系统向综合化发达国家城市防灾正从孤立地设置消防、救护等系统向综合化发展。发展。 对可能发生的主要灾害及其破坏程度进行预测;对可能发生的主要灾害及其破坏程度进行预测; 把工作重点从把工作重点从“救灾救灾”转向

11、转向“防灾防灾”,建立综合防灾系统;,建立综合防灾系统; 加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加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 提高全社会组织程度,使防灾救灾系统覆盖到每个居民。提高全社会组织程度,使防灾救灾系统覆盖到每个居民。我国为灾害多发国,城市灾害形势严峻。 城市规划除对防洪、防空等有一定要求外,缺少综合防灾内容; 生命线工程和工业设施的防灾措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城市防灾标准普遍偏低,救灾能力薄弱; 缺少统一的救灾组织、指挥机构和专业救灾人员。Page 17抗爆抗爆抗震抗震防火防火 内部火灾内部火灾防毒防毒防风防风防洪防洪 深层地下空间建设大规模贮水系统深层地下空间建设大规模贮水系统Pag

12、e 18对地面上难以抗御的灾害做好准备;对地面上难以抗御的灾害做好准备;在地面上受到严重破坏后保存部分城市功能和灾后恢复潜力;在地面上受到严重破坏后保存部分城市功能和灾后恢复潜力;与地面防灾空间配合,实现防灾功能互补。与地面防灾空间配合,实现防灾功能互补。Page 19为了满足平时需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时主动兼顾为了满足平时需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时主动兼顾防灾防灾将地下空间作为防灾工程的重要和必要组成部分,将地下空间作为防灾工程的重要和必要组成部分,主动利用地下空间防灾。主动利用地下空间防灾。p避难空间避难空间p疏散空间疏散空间p救援空间救援空间p仓储空间仓储空间Page 20防空防空抗震:存储(

13、地面避难所附近)、掩蔽(开敞空抗震:存储(地面避难所附近)、掩蔽(开敞空间不足时)、急救、指挥、信息(处理好出入口)间不足时)、急救、指挥、信息(处理好出入口)防化学事故:尽量地下化,建设地下救援设施防化学事故:尽量地下化,建设地下救援设施防生命线系统灾害:共同沟防生命线系统灾害:共同沟地下综合防灾规划引导Page 21人防工程:即人民防空工程,由指挥所、人员掩蔽所、专业队工程、生活保障设施、疏散道路等几部分组成。作用:维持城市战时基本功能的运转、保存城市有生力量、减少战争损失的基本保障设施;人防工程只有配套完善,成为一有机体系时才能在战时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城市居民的防护,在国外统称民防(ci

14、vil defence)Page 22城市是在战争中遭受空袭的主要目标。城市是在战争中遭受空袭的主要目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仅英国、德国和日本的大中城市,因空袭造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仅英国、德国和日本的大中城市,因空袭造成的居民伤亡就超过的居民伤亡就超过200200万人,日本的六大工业城市万人,日本的六大工业城市41%41%市区面积遭到破坏;市区面积遭到破坏;19451945年日本广岛遭到第一颗原子弹袭击后,全市年日本广岛遭到第一颗原子弹袭击后,全市2424万人口中死万人口中死7.17.1万,万,伤伤6.86.8万,全城万,全城81%81%的建筑物被毁。的建筑物被毁。Page 23人防作用

15、已从单纯防御空袭,发展为保存有生力量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从单纯保护居民生命安全和保证单项工程的防护能力,逐渐发展为一个系统,从人口到物质、设施实行全面防护。Page 24人员掩蔽指挥系统生活保障系统专业队工程体系构成指挥通信系统:市级指挥所、区级指挥所以及街道级指挥所;人员掩蔽工程生活保障系统:水、食品、医药、电、燃料等几个系统;专业队工程:治安专业队、医疗抢险专业队、工程抢险专业队、运输专业队、医院等。战时疏散体系:疏散干道及临时避难地等生命线防护系统战争分析战争分析城市的毁伤分析;城市的毁伤分析;城市的防空袭预案;城市的防空袭预案;城市人口疏散方案城市人口疏散方案城市总体防护结构城市总体

16、防护结构人防工程配置人防工程配置基本原则:平战结合、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指挥所:市区两级一般不考虑平战结合。人员掩蔽所:与地铁车站、地铁区间隧道、地下街、地下车库等相结合。专业队工程:与地铁车站、地铁区间隧道、地下街、地下车库等相结合。专业队车库:与地下车库相结合。一方面是城市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如轻轨站场、公路隧一方面是城市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如轻轨站场、公路隧道、地下停车场等,在满足城市建设需要的同时,应兼道、地下停车场等,在满足城市建设需要的同时,应兼顾人防需要,在规划布局时充分考虑城市防护的要求,顾人防需要,在规划布局时充分考虑城市防护的要求,并适当增强其防护能力,以在战时为居民提供掩蔽空间。并适当增强其防护能力,以在战时为居民提供掩蔽空间。如某市总体规划中规划拟建如某市总体规划中规划拟建路隧道,建设时应兼路隧道,建设时应兼顾人防工程需要,建议在打通隧道的同时修建人防指挥顾人防工程需要,建议在打通隧道的同时修建人防指挥所。所。另一方面是人防工程项目实行另一方面是人防工程项目实行“平战结合平战结合”的策略,的策略,在保证战备效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社会和经济效在保证战备效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