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第一类、思考题第一章一、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先秦文学与文化的关系 答:创始性。文学伴随着原始人类的生活而产生:是、文、赋等诸体具备,诗歌开中国抒情诗之端: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要流派:叙事、写人、记言的史传散文相继诞生,诸子思想各成体系:说理文由简短的对话发展到成熟的长篇大论。 综合性。先秦时代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合。文学是泛指包括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在内的一切学术。诗经和楚辞本是文学创作,却具有一定程度的史料价值和思辨色彩。史传散文记史解经,却不乏哲理思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诸子散文运用多种文学艺术手法谈政治,说哲理! 实用
2、性。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动荡、大变革、大改组的形势,文学普遍具有实用性,或为具体社会问题而发,如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或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判断历史人物的是非曲直,为现实社会提供借鉴,如史传散文的定是非,决嫌疑;或旨在揭示和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如诸子百家为拯救社会而各陈己见;或自怨而生,抨击现实政治,如屈原之作离骚。不确定性。 先秦文学与先秦文化的关系先秦文学大致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一) 夏商文学与原始宗教紧密相连。(文学以巫文化为代表,文学与之适应)(二) 西周春秋文化与礼乐文化、史官文化紧密相连(所存作品多为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三) 战国诸子散文与百家争鸣的
3、文化(士文化)现象紧密相连。(四) 楚辞与楚文化关系密切二、传说(远古歌谣和神话)时期的概况原始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在人们口头代代流传,经过漫长的时间,才用文字记下一鳞半爪。由于时间久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子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反映了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后来的文字记录大多是片段零散的,有些已经被后人改造,中国神话的原始形态没有很好的保存下来。 三、原始歌谣的特点 内容:反映劳动生活、反映幻想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有宗教意识。 艺术形式:语言古朴,节奏简单,一般是二言一拍形式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四、原始神话的性质及分类,原始神话
4、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思维特点A性质: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B分类: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人类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等神话!C蕴含的民族精神: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体现了先民的反抗意识。D思维特点:感性具体,缺乏抽象能力。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拟人化的自然观。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第二章一、诗经的编辑及流传情况A.编辑:诗经的编辑众说纷纭,主要有采
5、诗、献诗、删诗之说。B流传:两汉时期,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奇人出自奇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民间广为传播,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二、诗经六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305篇,所谓诗经中的六艺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三、以所学作品为例,理解分析诗经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A.思想内容:诗经305篇作品,内容十分丰富。它们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这五百年间的社会生活,反
6、映了我国奴隶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变化过程。风、雅、颂三部分诗,精华在“十五国风”和“小雅”之中,大雅和颂诗主要是史料价值。诗经的诗按思想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祭祀诗:主要见于大雅和三颂,与宗法制相适应,祭祀以祭祖颂宗为主。农事诗豳风七月燕飨诗:指帝王大宴群臣宾客,又指亲朋欢聚宴飨,且有着重要的政治目的。小雅鹿鸣战争徭役诗:一是正面歌颂大雅江汉;二是表现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的向往。三是思妇。反映爱情的诗歌:单相思周南关雎;相互爱慕邶风静女;男思女郑风出其东门;争取婚姻自由的鄘风伯舟B艺术特色: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章、叠句、叠字、又叫重音。丰
7、富生动形象的比喻。C以作品为例分析:秦风蒹葭<蒹葭是【诗经秦风】里一首优美的相思恋歌,是诗经情歌中有着永恒魅力,千古传唱的一首佳作。写作特色:情景交融的意境重章叠句的手法想找呢个意蕴的生成第三章一、先秦叙事散文的发展状况萌芽阶段:甲骨卜辞是中国古代散文的源头。而铜器铭文内容多为征伐、约契、祀典等记录。记言叙事之祖:尚书是上古记言史料的汇编。比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更具散文特征;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以叙事精彩著称的左传被称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国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国别史,以记言为主。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史而以记人精彩著称的战国策里,人物的描写更为细致,性格
8、更为鲜明。二、甲骨卜辞、铜器铭文、春秋笔法名词解释甲骨卜辞: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占卜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也称金文、钟鼎文。内容多记奴隶主贵族的祭典、训诰,征伐功勋、赏赐策命和盟誓契约等。商周代铜器铭文比甲骨卜辞更多的表现了统治者的意志和历史的人生主题意识,主要表现在铜器是统治阶级权利和财富的象征。在铜器上镂刻铭文,目的是纪念统治阶级的祖先。春秋笔法: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来表明尊王攘夷,证明定向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方法。它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浅显平实。后来人们把文笔含蓄慰藉,
9、并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喻褒贬的文字,称之为“春秋笔法”。三、以所学作品为例,具体全面分析左传国语战国策叙事、记言、写人的特点。1左传的叙事艺术在于注意运用前后呼应、倒叙、追叙等手法。2还表现在记述注意故事性、戏剧性和生活情趣化。有意追求一种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审美效果。3善于描写战争。左传的战争的描写,全面反映了左传的叙事的特点。4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结果。左传:以秦晋殽之战为例叙事的特点:(一)抓住主线,突出主线 : 秦晋肴之战所以能把错综复杂的战事记述得明了有致的原因正是在这里。短短的一千字左右,就把复杂事件记叙得清清楚楚。(二)情节错落,故事曲折: 。秦晋肴之战在这一点上,
10、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剪裁材料和组织结构的艺术。 (三)重点鲜明,反复照应 : 在事件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总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文章的布局上也要根据需要突出重点写人的特点: 。左传中所写的人物,不是叙述事件当中陪衬的、被动的角色,而是影响着事件进程的一系列血肉丰满的生动形象。左传的善于写人,还尤其表现在善于写处在战争各个方面、各个部位上的人物,善于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通过典型事件,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乃至细节,刻划出人物活生生的个性。记言的特点:善于写外交辞令是左传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如:弦高是郑国的一个爱国商人,他在“将市”的途中遇到伐郑的秦师,急中生智,一番犒师的辞令,说得是那谦恭有礼,热情
11、周到,同时柔中有刚,明确暗示出郑国早有准备,决心迎战。弦高意在言外的话语,使孟明逡行不进,领师而回。 国语:以邵公谏厉王弭谤为例分析:国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国别史。、本文语言上代表了国语质朴平实的特色。召公进谏的一段话恳切扼要。他只是要把阐述的意见老老实实、有条有理地讲了出来,这同样也起到应有的感人作用。写人的特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也很生动,特别是暴君周厉王,文章完全略去了外形的描写,重在内在性格的揭示。叙事的特点:文章以明快而简洁的笔调记述了春秋时期一则历史事件:周厉王施行暴政,激起国人的不满和指责。全文多用于对话和记言的多达200来字,而召公的谏词又是泼墨的重点所在,是全文的精华之笔,体现了
12、国语用记言来评述人物与事件的特色。 战国策以冯谖客孟尝君为例:战国策是一部国别史,全文贯穿的是纵横家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崇尚谋略,追求个人名利,尊士重士,热情讴歌多位侠烈之士的豪情壮举,并具有革命精神。艺术成就:1采用虚构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夸饰渲染。2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神态和描写来描写人物,达到出乎意料、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3采用了在人物事迹、材料的安排上相对集中的方法,并将人物事迹集中于一篇文章中,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开创了先例。4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形象鲜明,寓言深刻,浅显易懂。5语言风格铺张扬厉,气势恢宏,淋漓酣畅,辞采瑰丽。大量运用夸张、排比、对偶等手法。
13、叙事的特点:(一)写冯谖的“无好”“无能”贪而不知足,伏下一笔,引起正文 (12自然段)。 (二)写冯谖为孟尝君营造三窟(焚券市义,请复相位,请立宗庙)从正面表现冯谖才能。(38自然段) (三)总结冯谖对孟尝君的功绩写人的特点一、主要运用欲扬先抑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表现冯谖的才能:他三次弹铗而歌,再三提出生活方面的要求,反映他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凡的气概。这时的冯谖,是“才美不外见”。到孟尝君征求门下食客有谁能为他去薛收债时,冯谖却“署曰:能”,孟尝君对他,由最初的“贱之”变为“怪之”,并且笑着说:“客果有能也”,态度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二、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有关人物的特点和
14、相互关系:冯谖对孟尝君说明了焚券市义的理由和情况, 孟尝君反而“不说”。两相对照,反映出冯谖的政治远见和孟尝君识见的低下。记言的特点:a语言的含蓄:在本文中一般出现在不好明言之时,如: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这是想罢免孟尝君的托词。本意是孟尝君政治势力扩大,决定废除其相位。第四章一:简述先秦说理文的发展历程我国先秦诸子散文由最初简单朴素的语录式文章发展为逐渐成熟完备的文章,尚书中的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老子中的文字犹如一组词义洗练的哲理诗,它和论语都以注重感情和形象性奠定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诸子散文的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论语、论语创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
15、而形成墨子的对话式论辩文。战国中期,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庄子的丰富寓和崎岖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二、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诸子的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孔子:儒学对中国后世的影响:在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中涌现出来的儒家学说,因为与中国古代封闭的封建社会制度相适应而得到封建统治者的青睐,自从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作为封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历史主导地位,与封建专制思想并行绵延流长。不可否认,儒学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起了一定的正面作用,同时,它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儒学思想在后世的文化发
16、展中一直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流,受它影响下的中国社会在追求统一的形式化过程中逐步僵化,经济上的自洽满足沦为了贫穷愚昧,文化上的皓首穷经变成了思想桎梏。孟子:主要思想a.民本思想 b.仁政学说 c.道德伦理孟子思想对当今的影响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孟子的经历和孔子差不多,都是周游列国,去宣传自己的思想,但是因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这条建议不被大部分的君王所接受,虽然是这样,但是这样的理念毕竟是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好的建议终究会被采纳。而也就是这样,现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就是围绕着这条观点。如坚持“以人为本”。老子的思想:a.朴素辩证法思想。B.政治上: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C.在
17、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D价值观由“无”“道”“德”构成。E.追求生命的自由是最基本的范畴。F“道通为一“的齐物观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黑格尔说:“中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庄子:思想核心为“道”老子的道既指“先天地生”世界本源,又指事物变化的总规律。,即在万物之先,又在万物之中。故老子关于“道”的思想是二元论的。对战国以后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思想都有影响。老子的辩证法反映出老子的深刻性,看出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扬了老子和
18、道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学风文风。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 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讲天道自然无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庄子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合,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面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如“
19、无中生有”。对后世的影响:首先是对思想文化的影响A开创了兼容并蓄的思想 B.孕育了外儒内道的人个形态。C奠定了浪漫主义的文学风格。D.丰富了绘画及音乐艺术理论。庄子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产生重大影响,它和周易、老子一起并称“三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庄子在唐代正式成为道家的经典之一。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独特的哲学思想上,而且表现在文学上。他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不是干巴巴的说教,相反,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通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语言文字,巧妙活泼、引人入胜地表达出来,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像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具有
20、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三以所学作品为例,分析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主要风格及文学成就。论语文学特点:1善于将抽象深奥的哲理用形象深动的形象展现出来。常用比喻和描摹的手法。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感叹时光如流水,使人更加珍惜人生年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以冰天雪地中的松柏喻傲骨坚贞的人格。通过提供对话的语境和对人物神情语态的稍加勾勒,表现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如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中更多的是大量言近旨远,形象隽永富有哲理性的的语言,成为格言警句。如“杀身成仁”“道不同不相为谋”“温故知新”。孟子的文学成就:长于善辩。孟子好辩且善辩。
21、其文章非常重视辩论技巧。他惯用的手法是“预设机变、诱敌深入、欲擒故纵”使对方不知不觉入其中,被迫就范。如齐桓晋文之事等。富有气势。孟子的文章以磅礴气势、明快畅达、雄辩犀利的风格著称。他的文章气势雄壮,一方面以他的主张具有正义性,故能理直气壮;一方面他的语言受了纵横家辞令的影响,铺张扬厉,多用排偶,极为明快有力;三则孟子善于养气,通过对生理与精神的培养,使他的气“至大至刚”“塞与天地之间”,表现在文章中就气势浩然了。如齐桓晋文之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富于形象性。孟子常借助比喻、寓言、等来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触手可及。如五十步与百步之喻,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喻、缘木求鱼之喻等。既贴切简明又形象
22、生动。如齐人有一妻一妾。庄子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用寓言连缀成篇。以形象直接说理。庄子用寓言连缀成篇,使之成为直接表现思想的工具。这就创造了一种新的说理方法形象说理。如人间世、秋水逍遥游。想象奇特,形象新奇。其寓言充满奇特的想象。诚如前人所说“意出尘表,怪生笔端”。善用比喻,出神入化。比喻贴切巧妙,形象生动,极具表现力。玄妙的哲理,借用比喻,化玄妙为习见,变枯燥为机趣。如庖丁解牛。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庄子一生崇真善美,憎恶假丑恶。性情之真至诚。指出“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辞章华美自然,文风浩然恣肆。庄子天才特出,师法自然。独得天籁,为人酷爱自由,行文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语汇
23、丰富,句法多变,显示了高度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文章句式错落多变,用词新奇瑰丽,宛如诗歌一般。荀子风格特点其中议论文论点明确,推断清晰,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文章句式整齐,多多用排偶句法。在形式上给人以严谨规范之感。劝学大量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喻,用来说明抽象高深的道理。深入浅出。辞理并茂。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与说服力。韩非子文章特点:逻辑严密,议论透彻,极具很强的说服力。思想敏锐,辩锋犀利,具有很强的战斗力。描写细致,剖析深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另一贡献在寓言方面,始于韩非子使寓言独立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文件,其寓言寓意深刻,说理贴切,构思精妙,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
24、效果。第五章一楚辞及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楚辞名词解释:广义上:至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指运用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各物而创造的诗赋)。狭义上:专指西汉刘向所辑录的以屈原为首的群作家的诗歌总集名称。文化背景:楚国独特的地方文化是楚辞产生的根本基础。楚文化保存了较浓重的原始宗教文化色彩。“信巫鬼,重淫祀”保留着歌舞女神的巫风。屈原的九歌就是在祭祀巫歌的基础上创作的这种原始宗教文化的神奇浪漫色彩。直接沾灌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楚国的地方民歌和音乐则直接影响了楚辞的艺术形式。北方中原文化的影响:a首先,楚辞作家的思想都不同程度的吸纳了诸子的思想,其次,诗经的比兴和战国纵横家铺张扬厉,辞
25、彩飞扬的散文艺术也可资借鉴。二九章、九歌的内容及特色九章:是后人集结的屈原的一组(9篇)作品。内容是叙述身世和遭遇的。其特色是:有家多的纪实性,为我们提供了屈原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艺术上主要采取了直接铺叙、反复抒写的手法。所表现的情感较为直接、奔放。九歌:是指屈原创作的11首抒情诗篇。它是祭祀时表演的歌舞剧。它是一组有序的祭神曲词。自成体系,大致在现了出过民间祭歌的基本面貌。其特点是:A以流传于楚国民间的神话故事为背景,主要通过神灵形象的塑造,借其口而抒情。其神灵形象被人格化了。B.九歌的基调是礼赞神灵。但其内容多写恋情。C.善于融情于景,突出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多将缠绵凄婉之情融于凄迷苍茫之
26、中,格调清丽,意境优美;善于将政治性很强的内容,包蕴于丰富、鲜明、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之中,产生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D.。利用民歌素材。融汇民歌情调,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其浪漫主义特色体现为:写神时,揉进自身对人的体验,表现神和人一样有悲欢离合,并将这种感情细腻动人的刻画出来!E.九歌语言清丽华美,音调铿锵,韵味悠长。三、宋玉九辨的悲秋主题和情景交融九辩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悲愁是其基调,在九辩中,作者开篇就以秋天的萧飒之气,秋风凄凉,草木枯萎凋零为全文奠定了悲愁的基调,文章开篇就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两句就为全诗的表情达意奠定了哀愁的情调,在写作手法上用
27、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接下来的叙述无论怎样都是紧扣“悲愁”这一感情主线的。作者以极其铺张的形式,交错写出了悲秋的情与景,而且二者交相融合,互为映衬。情因景而发,景因情而写;情因景而生色,景因情而增衰。同时,作者又采用典型化手法,捕捉了人生中最动人的感受和生活境头,把萧瑟冷落的秋景、远行游子的哀愁、登高怀远者的惆怅、失职贫士的孤寂,组合成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强烈地唤起读者的想象,激起他们的共鸣,显得色淡而情浓,笔简而意深,令人回味无穷秦汉文学第一章、 秦文学概况一 秦文学概况秦文学概况(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秦王朝历史甚短,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作品极少,可称述者只有在统一六国前
28、由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成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及刻石铭文。吕氏春秋:分为12纪,八览、六论、又称吕览由160篇短文组成。有一定形象性。在中国寓言史上有相当重的地位。刻石铭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巡幸时刻石表功,现存共有7篇。大都出自李斯之手,以四字为句的韵文写成。文辞整饬简洁,读来朗朗上口,是秦文学的独创。二、汉文学概况西汉初年,思想比较活跃自由,黄老之学盛行。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思想开始定于一尊。东汉时期,经学走向神学。出现了反纬。疾虚妄的进步思想家。如王充、张衡。三、经学对汉文学的影响首先,从创作主体来看,经学深刻地左右着作家的创作观念和审美趣味。其次,从创作客体来看,两汉文学的
29、许多特征皆与经学的特征相似。第二章、 汉代散文一秦汉散文类型及特点类型:说理散文;吕氏春秋淮南子。政论散文;过秦论。传记散文;史记汉书。记述文和小说韩诗外传特点:吕氏春秋的文章一般都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刻石铭文其形式,四言一句,三句一韵,比较独特。其行文,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或许是限于刻石体制,文采显得不足。谏逐客书:铺叙手法;对比手法;结构严密。贾谊:浓厚的忧患意识;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气势犀利、情感激扬;气盛情浓、深情恳切;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纵横家说辞的风神。王充:实用; 通俗;独创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论精识深、切实中肯、长于分析、
30、言之凿凿、辞藻偕偶、句式铺排(论贵粟疏东汉时出现了碑文和游记。二。贾谊在汉初政论文坛上的成就和地位成就:贾谊的散文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题政论文,代表作是过秦论。第二类,是针对具体问题而写的疏牍文,代表作是陈政事疏、第三类,是杂论,即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说理的文章。地位:贾谊的散文,在继承先秦散文创作成果,尤其战国纵横家遗风的基础上,更有创新,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他的文章风格,对唐宋的政论文颇有影响。所以,他的散文,代表了汉初政论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三东汉散文发展概况东汉散文在西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史传散文中,班固的汉书和赵晔的吴越春秋都有很
31、高的文学价值;政论散文相继出现了以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为代表的一批积极参与现实的作品。另外,游记、碑文等新的散文样式也崭露头角,开始成为文体大家庭的一员。从总的趋势看,东汉散文向着骈俪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少语体散文作家也着意追求通俗易懂、浅显明快的的语言风格。上对浮华文风有所矫正。议论时政,针砭时弊。四汉代书牍文主要有几类?代表作主要有哪些?至秦汉时,国家典章制度趋于严密,君告臣的文书称为“诏令”,臣言于君则属于“奏议”,唯有同辈平行交往的文书,才依然称为“书”。 可见,书牍类文体主要指称那些平行公文或同辈之间往来的书信。,尚书·君奭可谓是中国最早的书牍体散文。如刘勰文心雕龙
32、83;论说。自汉代开始,书具有比较具体的文体意义,但是其内涵很丰富。扬雄法言·对作说:“夫上书谓之奏,奏记转易其名谓之书”,说明汉时作为上行公文的奏记也可称书。“书”更多是指亲朋旧友之间往复的信函,此类文体又有许多别名,如尺牍、启、简、笺、札等。第三章、 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一、 两代史传散文的概况史记全书130卷,首创纪传体,成为封建中国的正史体例,传记文学之祖。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书。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的纪传体通史。有以下五种体例组成:A.本纪12篇。按帝王世代顺序记述各朝兴衰始终,是全书的纲领。B.表10篇。按帝王侯国间的大事。C书8篇有关经济文化。D世家30篇
33、,主要是贵族之家的历史。E.列传70篇,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武帝时代大约3000年的历史。,汉书体制包括:本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共100篇。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其中有赵烨的吴越春秋属于历史散文,是历史小说的雏形。二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对史记成书的重要影响迁生龙门: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 少年授业:司马迁的少年时代,“耕牧河山之阳”。司马迁在这“山环水带,嵌镶蜿蜒”的自然环境里成长,既被山川的清淑之气所陶冶,又对民间
34、生活有一定体验。壮年游历:司马迁从20岁开始的全国漫游,是为写史记做准备的一次实地考察,他亲自采访,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保证了史记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的机会,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等到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中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他就动手编写史记。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受了“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这些都为他完成史记的编写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于
35、是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三以所学作品为例,分析史记刻画人物的艺术成就艺术成就:(一)闾巷人物的入传。(二)二.人物个性与共性的的展现:人物个性的展现:A。能准确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使许多人物个性非常突出。B.注重并善于把握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或细节,以突出人物的个性。c通过许多紧张激烈的环境和场面,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尖端。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来表现人物个性如鸿门宴.C。善于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个性。如陈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彼可取而代之”。刘邦“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人物共性的展现:a.知恩图报,以德报德。B以牙还牙,
36、以怨抱怨。c.士为知己者死d.富贵还乡。(三)、采用互见法,展示人物形象的丰富性。互见法: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互见法的使用既使人物的主要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征,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四汉书与史记的异同同:汉书基本沿用史记体例而略有变化。一是改“书”为“志”。二是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异:汉书体例更为严谨。作者思想、两书创作意趣不同。两书风格不同。司马迁有意为文,行文恣肆,不尊矩度,文学性强,班固刻意为史,拘规守章,笔法精严,严谨细密,但生动灵活不足。汉书虽在整体上文学成就不及史记行文谨严有法。,但有些篇
37、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如李广苏建传中形象刻画、记言、写人都很出名。行文严谨有法。第四章、 汉代辞赋一、 汉赋的源流、发展、概况及新体大赋的文体特征源:A汉赋之源:刘勰文心雕弄。诠赋:“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楚辞也”。远源:诗经;近源楚辞。流:从汉初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是汉赋的形成时期,此时流行骚体赋,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大赋也开始出现,如枚乘的七发 汉汉武帝至东汉中叶是汉赋的兴盛时期,此时流行汉大赋。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称为辞赋!的体制、东汉中期至汉末,是衰落期,也是汉赋的转变时期,抒情小赋兴起,代表作有张衡的归田赋。二、
38、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子虚赋上林赋对七发的超越两篇赋所虚构的三个人物,更具形象性。七发:吴克、楚太子。两赋:子虚、乌有、亡是公。显示了大一统时代的文化特征:七发层层推进的序列式,带有战国文化的痕迹。两赋:相互比较,逐个压到的并列式,完全是大一统时代的文化。极度的铺张扬厉,辞采更加富丽确立了“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三从赋体创作来看,东汉辞赋有哪些新的嬗变?(一)题材的延展(不局限于西汉)。(二)意旨的更新(抒情赋)(三)艺术的嬗变:赋体创作风格、创作语言的嬗变。四、东汉赋体创作的两个亮点?京都赋的崛起和抒情赋的勃兴。五、东汉小赋的分类、代表作品及特点。京都赋:杜笃论都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抒情赋
39、:从内容上分为:纪行赋和述志赋。纪行赋,记述旅途所见,及由此而引发的感慨为特征,篇幅不太长,成就最高的是蔡邕的述行赋。述志赋,在社会生动乱中,宦海沉浮中用以宣情寄志。张衡归田赋(首开抒情小赋的先河)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最具代表性。第五章、汉代诗歌一、乐府的含义及乐府的分类含义:乐府的内涵大体有二:一是音乐机关的名称,二是诗体名称。汉乐府诗歌是指汉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收集、整理和保存下来,可以和乐的现代诗歌的名称。分类:汉乐府诗歌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他将乐府诗从音乐角度分为12类! 其中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横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二、以作品为例,分析汉乐府
40、民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思想内容:与诗经的风诗一脉相承,反映现实,“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中有:反映人民悲苦与反抗的诗歌。陌上桑妇病行东门行反映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诗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反映爱情婚姻与家庭生活的诗歌上邪有所思白头吟怨歌行孔雀东南非艺术特色: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现实主义传统,正如班固所言,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注重叙事。一是捕捉片段镜头,二是比较完整连续的故事情节。孔雀东南飞长于写人。最常用人物行为与人物语言。总之,汉乐府民歌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达到了成熟的标致。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多用五言杂言。由杂言渐趋五言,五言体是汉乐府民歌的新创。语言浑朴自然,言近旨远。三、汉代文人
41、五言诗的发展历程(一)班固的诗咏诗是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的五言诗。竹扇诗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二)张衡同声歌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五言诗四愁诗是骚体整齐划一后的七言诗。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言、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态势。(三)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无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四)郦炎见志诗、赵壹疾邪赋、蔡邕翠鸟诗的五言诗具有典型的乱世文学特征。切中时弊、触及要害、大声疾呼、锋芒毕露。四古诗十九首的名称、主题及感情。名称及作者: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的十九首五言诗,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合在一起收入文选而题为古诗十九首。作者:认为是汉代以洛阳为中心的失职人员。主要出自于太学生阶层。
42、主题:古诗十九首在性质上全部属于抒情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不外乎两类:游子之歌;思妇之辞。它的主题有离别情绪:表现为思想和怀人,占一半以上。:表现游子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感情:离别之情、失意之情、忧虑人生无常之情。这三类都是人生最基本的感情,被称之为感情的“基型”“共相”五、以所学作品为例,分析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称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卷上更称其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长于抒情。这组古诗全是抒情诗,并写得情真意切,形象感人。善于运用比兴和写景来抒发感情。语言精炼工整,朴素自然,保持了乐府民歌的特色。第一章、
43、绪论一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全国长期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乱民族矛盾尖锐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二、这时期文学理论、批评文章著作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他们的出现是文学自觉的标志。著作与: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文学理论专篇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创作专论,用赋体写成。刘勰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全书50篇,可分为四部分:1总论。2文体论。3创作论。4批评论。钟嵘诗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专注,主要为五言诗。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就是文学理论的繁荣和文学批评史的兴起。这一时期的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1、文学从广义
44、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门类;2、对文学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尤其对各种体裁的体制、风格特点有明确的认识;3、对文学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三、玄学、佛教对文学的主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玄学对文学的影响 :玄学的思想基础,即老子、庄子、周易三玄。“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表现自我而形成所谓“魏晋之风”(任性率直、厌恶仕途。情趣高雅、风度超逸、怡情自然)通过士人心态、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影响。 1、玄学的自然观念,催生了文人超越现实、人性率直的文学理想。 2、玄学强调客体和主主体的区别。(嵇康声无哀乐论: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 3、玄学的另一个重要命题,是言意之辨
45、。(王弼) 说:尽意莫如象,尽象莫如言。言生于象,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 文学史:崇尚自然,言不尽言,得意忘言。佛学对文学的影响(自学)在诗歌方面,即使是玄言诗,所咏的玄理也不再是纯“道家之言”,而是同时“会合了佛家之言而韵之”。将玄言题材改为山水题材也是佛教影响到当时文学的重要特征。创作了大量以情色描写为主要内容的宫体诗。赋和小说也在佛教的影响下开拓了内容和题材。佛教给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形式也带来了创新.魏晋南北朝诗歌在风格上受佛教影响而做出的创新更为引人注目,主要体现在它将当时音韵学上的最新成果运用于诗歌创作。赋在形式上也向诗看齐或“诗化”,对偶工整、字句雕琢、音韵谐和,并最终在格律化的趋
46、势下完成了“律赋”体制的建构四、为社么说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文学发展阶段1文学进入自觉阶段,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2诗歌形式多样,题材丰富3辞赋创作数量多,且明显出现诗赋合流趋势,以抒情赋为主,并因骈文的兴盛,而增加了骈俪的成分。4散文创作也出现了新的面貌。5小说发展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文学现象。6文学理论的繁荣和文学批评的兴起总之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自觉意识,在各方面富有创新精神时代,为后代文学创造了一些重要的原则,开辟了各种新的道路,提供了多种发展的可能性。第二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建安诗歌主要作家;建安风骨的基本特征。三曹: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与气骨兼备)。
47、建安七子: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基本特征:1政治理想的高扬。2人生短暂的感叹3、强烈的个人表现4浓郁的悲剧色彩二、正始之音的主要作家,正始诗歌的基本特征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正始文学是指魏废帝年间及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这一时期的诗歌。基本特征:在玄思妙想中领悟人生,使正始诗歌呈现出浓厚的理性色彩。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诗歌最基本的特点。三、建安诗歌与正始诗歌的异同及原因1内容:建安诗人的作品多直接反映现实,多写外在的社会事件,歌咏社会忧患。正始诗人多以
48、玄学家的眼光看待社会现实,多写主观感情,歌咏人生的忧患。2艺术表现形式和风格:建安诗人显露抒发,刚劲明白,慷慨悲壮。 正始诗人崇尚隐曲,委婉含蓄,沉郁艰深。原因:1、正始与建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从根本上决定了正始与建安的不同诗风2、第三章、两晋诗歌一“繁缛”诗风的基本特征陆机,潘岳是西晋诗风的主要代表,其努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特征: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描写由简单趋向复杂,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二、左思风力的特点左思风力:左思的诗情调高亢,辞采壮丽,笔力矫健,气势昂扬,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在他的诗作中,多引史实,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的批判
49、深刻而恰当,起到了讽喻的作用。他借咏史来抒发他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借咏史而咏怀,因而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还创造性地将咏史和抒怀结合在一起,并开发了一诗写数人数事的新写法,大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由于其诗歌风格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诗风雄浑,语言遒劲。三、何谓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四、陶渊明思想性格的文化渊源思想性格:他的思想融会了儒道两家的思想,又来自个人的生活实践。安贫乐道(坚守固穷)与崇尚自然
50、是陶渊明思考人生所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他是魏晋风流的代表。渊源:陶诗源于古诗,又绍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力。魏晋诗歌在他那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五、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和醇美深厚的内涵艺术风格:平淡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情感的真实化意象自然化语言生活化。内涵:1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2情、景、事、理的浑融 3、语言简洁明了而富有表现力,语言风格是平淡中见精巧。六、陶渊明诗、文、赋、代表作的内容及特点共有三篇赋:闲情赋、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抒情性都很强。九篇散文: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读史述九章、
51、扇上画赞、是两篇接近的四言诗的韵文。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诗歌:按题材分为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并且以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题。第四章、南北朝的诗歌一、谢灵运与陶渊明诗艺术转变的分析比较陶渊明和谢灵运是我国诗歌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们打破了玄言诗一统天下的局面,努力开创了田园诗和山水诗的新格局。谢灵运他的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陶谢两人主要差异在于其对自然的看法不同,陶渊明写的诗心中之景,而谢灵运写的则是眼中之景,陶对自然的抒写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发自内心的感受,而谢则是对自然景物的
52、直接描写,是为了避世而写景归隐。转变表现在:首先是从写意到暮象,其次是从启示性到写实性。二、大小谢诗歌的异同谢灵运(大谢)以富艳著称,深刻细致的刻画自然景物。小谢(谢朓)以清俊见长,清约简练地勾勒出山水状貌,风格清新流丽,语言生动晓畅。大谢客观地描暮山水景物,小谢带着自己的感情表现自然风光,情景的结合更加自然贴切。大谢的玄言诗成分较重,小谢却基本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与大谢相比小谢更讲究平仄协调,其诗音调和谐,语言更清新自然。三、简述永明体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原因:1南齐永明年间(483-493),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为作家们潜心创作,钻研声律
53、和诗歌创作规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2其次,统治阶级对文学的重视以及文学集团的活动,大大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和写作技巧的提高。3在永明体产生的过程中,沈约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特征:第一,讲求声律,用韵已相当考究,其主要表现为押平声韵者居多,押本韵很严,至于通韵,很多已接近唐人。 第二,诗的篇幅已大大缩短,句式渐趋于定型,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 第三,讲求写作技巧,讲求骈偶、对仗,律句已大量出现,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诗中。 第四,革除了刘宋时元嘉体诗痴重板滞的风气,追求流转圆美和通俗易懂的诗风。 第五,讲求诗首尾的完整性,讲求构思的巧妙,追求诗的意境,写景抒情有机地融
54、为一体四、宫体诗的特征及艺术创新特征:其一,对于格律的苛求和要求规定,奠定了后来格律诗的基础。其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词藻的用法,增加了词句的艳丽之色。其三,反映了当时宫廷奢靡的历史事实,也成为了后世之鉴,成了王朝短命的缩影。艺术形式: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宫体诗发展了吴哥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承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至于其语言的风华流丽、对的工稳精巧以及用典隶事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积累,也同样为唐代诗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总的来说,宫体诗的情调流于轻艳,诗风比较柔靡缓弱。至在中国审美意识的发展和诗歌艺术的进步方面,南朝宫体诗对女性外在美的大胆刻画具有积极的作用,它促成了人们对诗形式
55、美的重视和自觉追求,它开拓了新的审美领域。五、南北朝乐府民歌在内容、语言形式及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1从产生地区来看:南朝民歌叫“城市之歌”,产生于长江流域的大中城市,而北朝民歌产生于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2从作者看:南朝民歌是“女儿之歌”北朝民歌则是“男儿之歌”或“健儿之歌”3从内容上看:南朝民歌是“恋爱之歌”,北朝民歌有“恋歌”“牧歌”“战歌”“慷慨之歌”4、从语言形式和艺术风格上看,诗体方面有共同之处:都以五言四句小型诗为主。南朝民歌缠绵婉转,慰藉柔媚;北朝民歌语言质朴,表情直爽。具有雄健爽朗、悲凉慷慨的风格。第二类、翻译题司马相如字长卿,汉族,蜀郡人。西汉大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
56、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原文: 楚使子虛使於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坐定,烏有先生曰:“今日畋樂乎?”子虛曰:“樂”“獲多乎?”曰:“少。”“然則何樂?”對曰:“僕樂齊王之欲夸僕以車騎之衆,而僕對以雲夢之事也。”曰:“可得聞乎?”子虛曰:“可,王車駕千乘,選徒萬騎,畋於海濱,列卒滿澤,罘網彌山,掩兔轔鹿,射糜腳麟,騖於鹽浦,割鮮染輪,射中獲多,矜而自功,顧謂僕曰:楚亦有平原廣澤游獵之地饒樂若此者乎?楚王之獵,孰於寡人乎?僕下車對曰:臣,楚國之鄙人也。幸得宿衛十有餘年,時從出游,游於後園,覽於有無,然猶未能徧覩也,又焉足以言其外澤乎。齊王曰:雖然,略以子所聞見而言之。僕對曰:唯唯。 臣聞楚有七澤,嘗見其一,未覩其餘也。臣之所見,蓋特其小小者耳,名曰雲夢。雲夢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則盤紆岪鬱,隆崇峍崒,岑崟參差,日月蔽虧。交錯糾紛,上干青雲;罷池陂陀。下屬江河。其上則丹青赭惡,雄黃白坿,錫碧金銀,衆色炫燿,照爛龍鱗。其石則赤玉玫瑰,琳瑉崑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传媒学院《材料成形工艺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2024年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招聘3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与分析技巧
- 文化广告合同范例
- 酒店股转让合同范例
- 按揭过户服务合同范例
- 酒店摆设书采购合同范例
- 购原料合同范例
- 隔热硅橡胶采购合同范例
- 2020年污水处理厂设备操作维护必备
- LSS-250B 纯水冷却器说明书
- 中药分类大全
- 防止返贫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总结范文
- 精文减会经验交流材料
- 浅谈离子交换树脂在精制糖行业中的应用
- 设备研发项目进度表
- 管道定额价目表
- 新时期如何做好档案管理课件
- 复兴号动车组空调系统设计优化及应用
-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设计.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